基辛格:期望中国西化已不合理 2022年6月15日 上午11:59 • 大漂亮国, 美国 作者:刘骞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ID:guanchacn)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12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日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如今美国现在已经变得比越战时期还要分裂,“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坚持不懈的敌意”。他还称,对美国来说,期望中国“西化”不再是一个合理的策略。中国未来会变得非常强大,不过它不会选择“称霸世界”。 今年5月27日,基辛格刚刚度过自己的99岁生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篇专访以“99岁的基辛格:如何避免世界大战”为题,叙述了基辛格对当前的美国政治、中美关系及俄乌冲突等热点话题的观点。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截图 基辛格一开始谈到了当年与前总统尼克松试图结束“越南战争”的往事,也谈到了尼克松随后深陷“水门事件”,被迫辞职下台。尼克松下台后,越战也失败了,基辛格说,正是这场失败使美国陷入了一种螺旋式下降的政治两极分化。 基辛格认为,自越战以后,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公开辩论越来越不关注实质的内容,而是关注“政治动机和身份”。“愤怒已取代对话成为解决争端的方式,分歧已变成一种文化冲突。” 接着,他表示如今的美国比起越战时,分裂程度要严重得多。他说“在70年代早期,(美国)两党还有一点合作的可能性”,如今这些已经结束了,当前“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的坚持不懈的敌意”。 2022年5月,亨利·基辛格,图自英媒 在谈及中美关系话题时,基辛格表示,中美两国是由两种互不兼容的国内体制治理。对于美国来说,那种“等待中国变成西方(体制)”的策略已经不可取。 基辛格表示当今世界或将面临一场“新的冷战”。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有能力称霸世界”的国家,如今都把对方“当做首要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使得战争可能会挫败文明,甚至直接毁灭文明。 基辛格认为,这第二场“冷战”甚至会比上世纪的“美苏冷战”还要危险,因为中美这两个大国“有着彼此相当的经济资源”(与上一场冷战不同),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也使冲突造成的破坏更加可怕。 “我不相信称霸世界是中国的理念,不过中国未来可能会变得很强大,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基辛格称,他毫不怀疑中美两国如今是竞争对手。 为此,他表示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有防止发生“灾难性碰撞”的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这也是他在5月底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此外,基辛格还谈论了俄乌冲突的话题。他称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他认为普京“在这场危机中失去了分寸”,其今年以来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的道理”。 基辛格也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为此,他竟扯上了“中国”,称“如果我们不想俄罗斯成为中国在欧洲的前哨(outpost)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为乌克兰找一个台阶,也要为俄罗斯找一个台阶。” 早前5月23日,基辛格出席达沃斯论坛时曾就俄乌局势公开表示,双方尽快通过谈判结束战事,两国边界应“恢复原状”,同时提醒西方不要向俄罗斯过度施压。 当地时间12日,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就中美关系进行发言。 魏凤和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中方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世界共同利益。中美作为世界上的重要大国,世界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中美合作,对抗对两国和世界都没有好处。中国反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如果执意把中国当作威胁、对手甚至敌人,将犯历史性战略性错误。 魏凤和称,我们要求美方:一是不要攻击抹黑中国,二是不要遏制打压中国,三是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四是不要损害中国利益。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搞好。中方立场很明确:要对话,相互尊重;要相处,和平共处;要合作,互利共赢;要对抗,奉陪到底。 来源|观察者网 文/刘骞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00953.html Like (0) 0 0 Generate poster 对俄罗斯的这个提议,我们该怎么看? Previous 2022年6月15日 上午11:50 跌成狗的美股,没那么吓人 Next 2022年6月15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只要美国一垮,台湾问题也许就顺其自然地解决了,这才是我们和平统一台湾的最可行办法 2022年2月8日 【溯源美国】揭开虚伪报告背后的真相 2021年8月30日 深度 | 特朗普们的复仇!美国宫斗的残酷厮杀即将上演! 2022年11月2日 美国突然“爱”上南太岛国,为什么? 2023年8月4日 担心东风导弹扫平关岛,美国在准备后手…… 2023年12月30日 美国议员炮制“台湾武器出口法案”,危害在哪 2022年4月12日 谁在推动和平 谁在制造战争? 2023年3月22日 2023最后一场“颜色革命”–塞尔维亚! 2024年1月1日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