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关胖侃财(ID:guanbuyu2020)
近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警示通报了存在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重复核酸检测等问题的地方。
通报点名批评了河北、安徽、陕西等多地高速公路道口管理的乱相,并且明确要求”坚决防止擅自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擅自设置防疫检查站点等问题反弹回潮”,“各地要全面取消对来自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
这是首次有地方因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等问题被国务院警示通报,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可谓大快人心。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的过度防疫、层层加码,给民生、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民众可谓是怨声载道。对此,包括卫健委在内的相关部委三令五申,却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缺少真刀真枪的处罚、整治。
疫情三年,“防疫不力”被问责处理的大小官员如过江之鲫,可是“过度防疫”、“层层加码”被问责、丢乌纱帽的却一无所闻。这无异于变相激励了层层加码、过度管控的“越严越好”。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大力予以纠正。
再好的政策原则、政策思路,没有落到实处的KPI考核、问责机制,都是空中楼阁。不明确奖惩机制、没有清晰的政策红线、没有对应的罚则,再高层次的红头文件也会被执行层束之高阁。
行政驱动和经济驱动一样,本质上都遵循“趋利避害”的经济理性。“严防”有政绩激励,“松懈”有问责风险,KPI的胡萝卜和大棒都压在了“严格防控”上,谁还会讲兼顾民生经济的大局呢?
行政考核的激励机制偏了,能指望政策执行不变形?结果当然是“越严越好”层层加码的“执行偏差”,无限放大了防疫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防疫期间的种种乱相,由此而来。
更须警惕的是,当基层在“层层加码”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形成新的腐败利益链后,就会造成了更多的问题。三年防疫,已经出现了不少防疫相关的腐败案件。
目前各地通报的相关案件中,有物资保供、日常检测中的小苍蝇,也有身居高位的大老虎。今年4月份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卫健委主任于鲁明落马,就备受瞩目,甚至一度引发社会热议。
由此可见,对过度防控、层层加码已经不是“政策执行偏差”的轻描淡写,要高度警惕层层加码背后的腐败温床。
某些地方热衷于搞层层加码的过度防控,到底是为了防疫,还是为了制造权力寻租的空间,高度可疑。而物资保供、大规模检测中明显的利益诱惑,更是成为层层加码的利益驱动。这些腐败利益集团成了气候,还会讲大局吗?还会考虑政策的合理兼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和所有的公共政策一样,防疫政策也涉及到大量的权利分配——既涉及权,涉及利。政策边界不清、罚则不明,变相鼓励了防疫部门和人员被过度赋权,自我赋权,把手中的权力转化为牟利的工具。这些行政体系中的“防疫新贵”在层层加码的过程中不断获益,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民生经济?
因此,经历了三年防疫,层层加码的过度防控屡禁不止,已经不能单纯视为“政策执行偏差”的技术问题,而是到了警惕深层次利益驱动、利益勾结的时候了。热衷于搞重复检测、层层设卡的背后,到底是为了“防疫”,还是以“防疫”为名,行“夺利”之实。
总之,这次国务院首次通报地方防疫过度管控的情况,明确了政策边界,是及时、有力的举措。应该沿着这一正确的方向,加大对地方层层加码、过度防控的问责力度,真刀真枪地进行纠偏。不仅要让大小酷吏的乌纱帽保不住,更要深挖其中的腐败线索,苍蝇、老虎都不放过。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0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