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作者:肖君拥 王晨

本文转载自:破圈了(ID:poquan616)

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今天,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了!舷号为“18”的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跨越蒸汽弹射技术,配置先进的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国之重器因何“重”,“自主”二字重千钧!

尤其是在美国加紧对我遏制打压、四处煽风点火的当下。然而,美国和西方的技术封锁,只会激发中国更加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圈哥今天不说航母,要说的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特别是解剖一只“麻雀”——美国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

每10小时启动一个涉华反间谍案件
2022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暂停饱受诟病的“中国行动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迄今只是“暂停”,美国丝毫没有罢手渲染中国威胁,而是转为寻求更隐蔽的遏华组合拳。)
所谓“中国行动计划”由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11月宣布启动,旨在调查外国机构对美国经济、技术、商业秘密的窃取。三年多来,两届美国政府的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针对”受中国政府支持的科研人员”展开调查,审查其在学术活动中是否给美国带来安全与技术威胁。
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美国司法部大楼

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美国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专题网站上列示了77起案件,150多人被起诉。其中逾九成为华人华裔。

美国联邦调查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国会作证时曾表示,“计划”执行期间,对多达2000起涉及中国的案件展开了调查,平均每10小时就启动一个涉及中国的反间谍案件。

大量华人华裔科学家、大学教授、企业高管等技术人才被当作偷盗美国技术的犯罪嫌疑人调查,其工作、生活和名誉均受到了严重影响。

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美国联邦调查局长克里斯托弗·雷

美国政客想当然地迫害华裔科技人员,无端刁难臆想中的竞争对手,违背了种族平等的基本人权理念,在其暴行记账本上又增添羞耻一页。

定向“抓间谍”,何患无辞

在遏制中国、对华脱钩的恶潮中,美国针对华裔的系统性种族歧视变本加厉,“抓间谍”是其中政治色彩最浓重的一种形式。

华人华裔科学家在被卷入“计划”调查期间被迫停止科研工作、面临经济和名誉的损失、陷入可能遭受刑事处罚的不安。

2021年5月14日,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郑颂国教授被指控在基金申请中作虚假陈述,隐瞒其与受中国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合作情况,用项目基金支持中国科研发展,最终被判处37个月监禁,赔偿美国国家卫生院3400000美元,并赔偿俄亥俄州立大学413000美元。

2019年,原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李晓江因没有充分披露来自中国的基金资助,被关停实验室接受调查。2020年5月,李晓江因未向美国申报在中国获得的纳税收入,被判重罪,缓刑一年,并被勒令赔偿35089美元。

2019年9月,美国堪萨斯大学陶丰教授在家中被捕,指控他向大学、美国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隐瞒了与中国大学的雇佣关系,2022年4月,堪萨斯州法院裁定其犯有电信欺诈罪和虚假陈述罪,可能面临数十年监禁和高额罚款。

2021年2月,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的胡安明副教授被捕,被指控在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资助时,隐瞒与中国的关系。后在审判时陪审团意见不一,法院最终判决所有指控不成立。

2021年1月14日,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陈刚在家中被捕,被控未向美国能源部披露与中国大学的合作,在银行账户和税务信息上有欺诈行为。所幸这些指控最终被判不成立,陈刚被判无罪。

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胡安明(资料图)

不仅华裔科技人才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与中国有科研合作的非华裔教授也被列为调查对象。
例如,2018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J·P·刘易斯博士受雇于中国一所科研机构,后向大学请假到中国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刘易斯被判处欺诈罪,被处以3个月监禁并罚款。2021年,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因向美国隐瞒了其与中国大学的合作、境外银行账户以及应纳税收入等信息,被判重罪。2019年12月,范安德研究中心因其未向政府申报来自中国的资金被诉违反《虚假申报法》,范安德研究中心后同意缴纳550万美元罚款和解。
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查尔斯·利伯(中)
抓“中国间谍”,可以用非法证据!
已公开的司法文书显示,美国意图污名华裔科研人员为技术间谍,但往往缺乏充分的证据,因而只能从科研诚信角度挑刺,将本应属于科研管理和人事财务制度等的问题刑事化。
华裔科技人员被起诉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取得美国科研经费资助的同时,没有充分披露其在中国科研机构担任职务情况以及科研合作范围、资金使用方法、纳税收入申报等情况。
然而,科研人员是否有义务汇报,以及汇报的内容和范围,都需要严格依照法律判断,而美国执法部门却在政治干扰下草率定论,在申报的内容和范围尚未明确时,简单推定、不当扩大科研人员的申报义务。
技术发展是离不开跨国交流的。科研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在不同国家开展科研活动并获取劳动报酬,并不能一概定为存在利益冲突,将其视为违法犯罪。例如,在李晓江教授案件中,他认为自己在中美两国从事的科研项目完全不同,经费使用没有交叉,因此不应定性为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法律定义不能被肆意滥用。
此外,美国的司法制度在被用作打压华裔科研人员的工具时,公正的司法调查失去了保障。例如,在陶丰教授的案件中,律师曾经指出控方非法入侵私人邮箱取得的合同证据效力有瑕疵,但法院最终仍然采信了其受雇于中国大学的证据。
据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介绍,实施“中国行动计划”之前,判定科研活动涉嫌违法需要严格的证据。实施“计划”之后,华裔科学家需要在有罪推定的前提下自证清白,科研环境变得异常恶劣,科学家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明显的威胁。
恶行总是披着法律外衣
华裔在美国历史上是长期受压迫和排斥的少数群体。
二百多年前,最早抵达美国的中国移民多为追逐淘金热的穷苦劳工,在农业、渔业、采矿、修筑铁路、餐饮和洗衣等行业中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敌视华裔移民的情绪逐渐蔓延。
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1882年美国制定的《排华法案》,既是美国第一部针对特定种族的移民法,也是歧视性法律的反面典型。
回顾过去,那些曾经被法律所支持,被社会所接受的做法,恰恰是在以法律的名义确认种族歧视行为,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中美建交之后,更多受过良好教育、掌握世界领先技术的华裔科技人才到美国访学或移民。华裔移民为美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始终容易在美国社会中被排斥和边缘化。
有诸多研究报告已经揭示,华裔移民及其家庭往往难以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有社会刻板印象认为,亚裔不能担任领导和管理职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亚裔人群的就业权和发展权。针对华裔的种族仇恨犯罪,也使得华裔移民更容易成为暴力打击的对象。
就在今天,说说美国的“中国行动计划”
美国,从早期的华裔劳工到今日的科技人才,数代华裔移民都展示出勤劳勇敢、遵纪守法的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然而,美国却不能为华裔移民提供平等的回报,甚至将华裔移民置于长期的压迫和剥削之中。
历史上,美国屡次将法律作为多数人的暴力工具,以法律的名义排斥和挤压其他少数族裔的生存空间。当今仍在影响着许多华裔科学的“中国行动计划”,正是美国历史上新一轮针对少数族裔移民的系统性歧视。
尽管目前美国司法部已经叫停了“中国行动计划”,但根据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助理司法部长马修·奥尔森披露,该行动的相关调查并未停止,未来与中国相关的调查也不会减少。
由此可见,暂停该“计划”不代表美国正视了自身的种族歧视问题,而仅仅是迫于舆论压力名义上停止,实际上针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和打击可能在未来变得更为隐蔽。

据披露,美国仍在继续将科技领域的反间谍调查扩大到在美国从事科研活动的、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科研人员。

美国的新计划将继续披着法律的外衣,针对来自特定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调查,这无疑将加剧对特定国家、特定族裔、特定人群的系统性歧视。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这一不计代价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拦不住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只会进一步加深美国在国际道义上的负债。

(作者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肖君拥 王晨
图源/新华社 网络截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02747.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6月18日 下午1:34
Next 2022年6月19日 上午11: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