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一家能有三个铁帽子王,怎么走向消亡了? 2022年7月5日 上午11:42 • 未分类 作者:细说紫禁 本文转载自:观视频工作室 文 | 毛立平 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毛立平。有清一代一共有12个铁帽子王,其中8位都是清初有开创之功的王爷,后来又陆续增添了4位。我们在前面的节目中也多次提到了铁帽子王的这个说法,那么铁帽子王究竟是如何获得的?他们与普通的王爷有何不同?所谓的铁帽子王究竟“铁”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讨论一下铁帽子王家族,我们先以代善家族的礼亲王为例,来和大家分析刚才我们提到的几个问题。 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已经讲到了不少关于代善的事迹。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是清朝第一代亲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尽管努尔哈赤时代还没有亲王这个爵位,当时汗之下地位最高的就是贝勒了,那代善也是最早得到贝勒称号的儿子,我们讲过他一直是大贝勒。而且努尔哈赤创建八旗时,代善是两红旗的旗主贝勒,是唯一一位手握两旗的贝勒。单凭这一点,其他几个贝勒就都无法与他抗衡。 皇太极称帝之后,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让代善成为亲王中地位最高的人,同时又封代善的儿子岳托为和硕成亲王,我们在讲多尔衮专题中讲过,由于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劝说父亲支持皇太极,父子三人在皇太极称汗的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皇太极在称帝之后,岳托也被封为亲王,让他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成为努尔哈赤孙辈当中最早封王的人。 不过我们前边也讲过,皇太极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对代善家族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岳托的这个亲王其实没做几个月,就被找借口降为了贝勒,后来再被降为贝子,直到岳托在军前病故,皇太极才追封他为克勤郡王。 代善的另一位拥立皇太极的儿子萨哈廉,由于去世得比较早,被皇太极追封为亲王,先是让萨哈廉的长子阿达礼降袭了郡王,皇太极死后,顺治即位,而阿达礼却仍然私下积极谋立多尔衮,当时为了维护大局也为了明哲保身,代善是大义灭亲,把支持多尔衮的儿孙都交了出去,多尔衮也只得下令把阿达礼处死。 但一年后,一旦多尔衮摄政王的地位得以稳固,他就感念阿达礼对自己的忠心,封他的弟弟勒克德浑为贝勒,几年后就晋封其为顺承郡王。所以,在清初的八个铁帽子王中,代善一家就占了三位,一个亲王,两个郡王,无疑是努尔哈赤子孙当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不过呢,这里我们先要说明一下,所谓“铁帽子王”的说法,在清代的官方史书中其实是没有的,正式的说法应该是爵位的“世袭罔替”。清代定型之后,宗室爵位一共分为十四等,(第一等和硕亲王,第二等为世子(这是给予亲王之子的爵位),第三等多罗郡王,第四等长子(郡王之子),第五等多罗贝勒,第六等固山贝子,第七等镇国公,第八等辅国公,第九等不入八分镇国公,第十等不入八分辅国公,第十一等镇国将军,第十二等辅国将军,第十三等奉国将军,第十四等奉恩将军。) 关于这个十四等爵位当中的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一般认为起初也是和八个旗主贝勒有关的,他们对各自的旗进行管理,每当有战利品也是先分为八份然后再让各旗内部自己分配,后来就演变为了一种待遇,入八分以上王公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地位以及与皇帝更近的血缘关系,也可以更多地参与政事或者皇家的礼仪事务,因此入八分以上王公代表着宗室当中地位比较高的群体。 清代入关前爵位的承袭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定制,宗室的爵位也不是很稳定,动辄被革。如果大家读这段历史的话就感觉很多宗室是动辄得究的感觉。即便是封了亲王,像岳托,也随时可能被降为贝勒或者贝子。入关后,爵位制度逐渐定型,顺治年间规定,王爵,就是亲王和郡王,可以世袭罔替,就是顺治时候所有的王爵都是可以世袭罔替的,这个家族可以一直承袭这个爵位不做改变,从贝勒开始就要实行“降袭法”了,爵位是每袭一世就要降一等,比如父亲得了贝勒的爵位,儿子就只能承袭贝子,孙子就只能承袭到镇国公。这是顺治年间的规定。 再等到乾隆在位的时候,又对爵位制度有了他自己的看法。乾隆嘛,大家懂的,就喜欢做一些违背祖宗的决定。他首先将宗室爵位分为两类:就是功封和恩封,前者是指祖上因军功而获得的爵位,后者则是由于你是皇帝的直系子孙而获得的爵位。 乾隆认为,恩封爵位无论是从地位上还是对国家的贡献上,都不能和功封的爵位相比,因此规定只有功封的爵位才能世袭罔替,恩封的爵位不论你是亲王、还是郡王以及其他的爵位,都一律实行降袭法。 这样一来,其实就清初的八个王爵可以世袭罔替了,子子孙孙永远承袭王位。而其他的亲王、郡王,即便你是当朝皇帝的亲儿子、亲兄弟,王位顶多在你家保持一两代,然后就降袭为贝勒、贝子、公了。这就是所谓八个铁帽子王的由来。 不过,乾隆在制定这一规则的时候是乾隆三十九年,当时他还没有给多尔衮彻底平反,所以其实当时只有七个清初的铁帽子王,第八位是乾隆特别提出来的他的十三叔怡亲王胤祥,说明胤祥的爵位世袭罔替,这是皇考的特恩,因此破例成为恩封的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然后到乾隆四十三年,他给多尔衮平反之后,多尔衮的爵位得到恢复,睿亲王,九个铁帽子王的人选才就此定型。 乾隆同时还规定,世袭罔替的爵位,如果承袭之王本身犯有错误,皇帝是可以革去他本人的爵位,但是这个王爵不能因此被取消,而是由皇帝挑选其家族当中其他的人来继续承袭,就是说人可以革,但爵位不能革,要保证这个王位一直传下去。 那乾隆的这套爵位承袭制度的改革,首先是想要长久保证清初第一代开疆拓土的旗主贝勒的地位和特权,让他们的后代永享荣华富贵;第二也是想让朝廷和臣民们永远铭记这些开国旗主的巨大功勋,不忘清朝尚武的风气;第三也是想通过这一方式来限制一下王爵的数量,不要到最后清朝累积出几百个王爷,不仅对朝政有不利的影响,就是经济上的负担也是比较重,因为王爷们的俸禄都是比较高的。 乾隆的这一改革,其实对于整个清代宗室的权利结构,乃至整个清代中后期的政治体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我们在下一集再给大家细讲,暂时挖个小坑。 介绍完刚才的背景之后,我们再回到代善这里。清初的八个铁帽子王中,代善可以说是最为显赫。那么,代善的子孙后来表现如何呢,或者说他的王爵承袭情况怎么样?铁帽子王的特权究竟在哪里? 我们之前讲过,代善在皇太极和顺治两任皇帝即位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拥立和稳定朝局的作用,所以他的地位很高,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固。虽然皇太极不时地对代善有所敲打,但是鉴于代善本身的威望,再加上他本人一直保持低调,到皇太极后期就尽量闭门不出、不问政事。 到顺治即位之后,代善又不惜把仍旧私下谋立多尔衮的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主动交了出去,让多尔衮处死,撇清了自己的嫌疑,因此也没有受到牵连。最终,代善成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当中活得最长的一位,到顺治五年在北京家中就是礼亲王府邸当中去世,享年66岁。 皇帝,其实当时当政的还是多尔衮,还特赐了治丧银一万两,那个时候亲王的标准应该是五千两,加倍赏给也显示出了代善的特殊待遇。代善就安葬在他的世袭领地香山脚下的正红旗村,算是得到了一个善终。 代善的王爵,由他第七子满达海承袭,我们以前曾经提过,代善有八个儿子,都很能干,也都有爵位,这也是代善势力比较大的原因之一,不过其中有好几个儿子到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包括他最小的第八子,所以作为第七子的满达海算是以幼子承袭了王爵。 满达海虽然跟能干的兄长像岳托、萨哈廉等相比可能并没有那么突出,但他也是从皇太极时期就开始四处征战,袭爵之后又跟随阿济格和豪格征讨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所以也是立有军功的,并没有辱没礼亲王这个爵位。但是顺治皇帝亲政之后,却对满达海并不满意,他先是把满达海的封号改为“和硕巽亲王”,就是不让他再用礼亲王的封号了。 这个巽字其中包涵了什么样的含义,顺治没有明说,但我们以前讲过顺治亲政之后一直力图打击和排斥勋旧王公的势力,想把权力掌握到自己手中,大概他是想通过更改封号来掩盖一下礼亲王这一爵位背后仍旧存在的余威。满达海在爵位被改名之后一年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他的长子常阿岱承袭了巽亲王爵。 到顺治十六年,就是满达海已经去世七年之后,顺治皇帝忽然又要追论满达海生前所犯的一些错误,儿子常阿岱因此受到牵连,被夺去了亲王爵位,改由他弟弟的儿子,也就是我们前边说过的十九岁就去世了的代善的第八子祜塞的儿子康郡王杰书来承袭伯父阿达礼的亲王爵位,当然承袭的也是祖父代善的爵位。 那礼部当时就请示皇帝说,杰书本来是康郡王,现在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这个封号该怎么定呢?就是说到底封号是用“康”还是改用“巽”?顺治的回复是“仍用原号”,就是保留了杰书原本的“康”的封号,于是巽亲王在杰书这一代就被改成了康亲王。 是的,这位康亲王就是我们以前讲的康熙即位以后,帮助他打击四大辅臣势力,给苏克萨哈和鳌拜定罪的那位康亲王杰书。此后杰书还在平三藩、击败台湾郑经的部队并且经略东南沿海,还跟着康熙平定噶尔丹等一系列事件当中都立有军功,是康熙很倚重的亲王之一,也是代善这一爵位的历代承袭者当中较为出色的一位。 到康熙三十六年,杰书去世了,康熙就命令他的儿子椿泰袭爵。但是到了康熙四十八年椿泰又去世了,康熙又命他的儿子,就是杰书的孙子崇安袭爵。崇安到雍正一朝还做了不少事,比如他经常代替皇帝举行一些祭祀礼仪,帮助雍正处理了阿其那和塞思黑的案件,还受命与果亲王允礼一起稽查国子监事务,还监理了两红旗和正蓝旗汉军都统,担任了宗人府的宗令,这样看起来他还是很受皇帝的重用。 但是,大家了解雍正喜怒不定的性格特征,到了雍正八年,雍正就忽然说“康亲王崇安,心术狡诈、行止轻浮,岂堪为宗室之坊表”,不准他再管理宗人府事务。到雍正十一年,崇安病逝了,礼部请求照例遣官致祭二次,并造坟立碑赐谥号,这是应该给予的亲王的一系列待遇。但雍正表示,遣官致祭不用两次,一次就可以了,而且还不让他的儿子承袭王爵,而是让杰书的第四子巴尔图,也就是崇安的伯父,承袭了康亲王爵位,也不知道崇安到底是怎么得罪了雍正。 乾隆即位后,巴尔图在弘皙逆案中也有一些贡献,弘皙逆案我们也会在之后给大家细讲,但是他毕竟年事已高,做的事情不太多,到乾隆十八年,巴尔图病逝,乾隆又没有让巴尔图的儿子承袭王爵,而还是让崇安的儿子永恩承袭了康亲王的爵位,要不怎么说乾隆是最爱翻案的皇帝呢。 到乾隆四十三年,皇帝说,以前老亲王们留下的爵位,有好几个封号都被改了,以至于他们的后代都可能不了解自己祖上的功勋,以及这个家族的爵位是如何获得的,所以顺治时被改了封号的代善、济尔哈朗、豪格等人的爵位,都应该恢复原来的封号,因此从永恩这一代起,康亲王又被改回了礼亲王。就这样,代善留下的爵位,由礼亲王变为巽亲王,再变为康亲王,最终在乾隆朝被改回了礼亲王。 到了嘉庆十年礼亲王永恩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礼亲王爵位,这位礼亲王大家就比较熟悉,是我们之前在视频中反复提及的《啸亭杂录》的作者昭槤。所以,大家明白昭槤的身份了吧,他是代善的直系子孙,作为铁帽子王的承袭者,昭槤家族一直处于清代宗室的核心圈子之中,也因此后世一般认为昭槤在《啸亭杂录》中所记录的掌故严格、皇族轶事,都是比较可信的,也是这个原因。 除了著有《啸亭杂录》之外,作为礼亲王,昭槤也曾在一些关键时刻承担起了亲王的责任,比如在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的时候,昭槤在王府听说此事,立即骑马赶往宫廷,与诸王大臣们一起将起义军击退,保护了紫禁城。但是,嘉庆皇帝却并未因此对昭槤有任何的表彰,还一直批评王公大臣们平时做事疏漏,才会发生这样的激变。据说昭槤因此有所不满,私下还发了一些牢骚,让嘉庆得知后对他产生了芥蒂。 两年后,昭槤就因滥用私刑和凌辱大臣等罪名被革去了王爵,让他的堂弟麟趾承袭了礼亲王爵位。昭槤被革爵之后,就懒于政事,闭门著书立说,《啸亭杂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成的。 昭槤以后,礼亲王的爵位又承袭了五世。其中,麟趾的重孙世铎,还受到了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这也是另一位铁帽子王了,受到了奕譞的赏识,在光绪年间进入了军机处,并成为领班军机大臣,与醇亲王商定各种朝政大事,成为了朝廷的枢要重臣。但是,世铎对晚清政局似乎并没有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因为他思想保守,虽然清朝已经被迫打开国门很久了,但世铎却一直昧于世界大势,据说他家中有子侄从欧洲游历回来,世铎竟然问他们:“洋鬼子的国家也下雪吗?”让这些晚辈们啼笑皆非。 世铎于1914年去世,当时清朝已经灭亡,但是小朝廷仍然继续推恩封爵,他的儿子诚厚袭爵,这位礼亲王,可能早就明白当时的王爵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言了,因此对朝政或者政治也完全不感兴趣,就喜欢养各种小动物,比如蛇、猫头鹰、刺猬等等,朝夕观察和研究它们,口中还对着这些小动物念念有词,别人问他在干嘛,他说在和这些“生灵”对话,就因为这些举动,这位礼亲王被人们称为“疯王爷”。 这个“疯王爷”袭爵仅仅四年就去世了,此后礼亲王的爵位虽然又被承袭了两次,但基本就没有什么过多的记载了,其实在民国年间,这个王爵也确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代善打下来的王位,随着清朝的灭亡,也就走向了终结。 好,以上我们通过礼亲王这一爵位的传承过程,给大家讲了铁帽子王的由来,清初的铁帽子王都是立有赫赫军功的皇室子孙,他们和普通王爷的区别在于,爵位“世袭罔替”,子子孙孙永远承袭王爵,不会降袭。 但是,我们通过代善家族的际遇也可以看得很明白,所谓的铁帽子王,铁的只是这个爵位,而不是承袭爵位的人,对于袭爵者,皇帝可是想革去就可以随时革去,在家族当中皇帝是想让谁袭爵就让谁袭爵,完全要看皇帝的个人喜好和性格的不同。因此对于袭爵者而言,这个王位是一点都不铁。 这一集我们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了,下一集我们来讨论铁帽子王和政治权利之间的关系。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0225.html 赞 (0) 0 0 生成海报 清朝皇帝大多数都死在冬夏两季,这真的是巧合吗?绝对有迹可循 上一篇 2022年7月5日 上午11:00 聊聊可怕的库存! 下一篇 2022年7月5日 上午11:43 相关推荐 《永不消逝的电波》最后电文解密!致敬英勇无畏的地下党! 2021年7月4日 武大靖背后的他,逼疯韩国人 2022年2月15日 相貌平平却一生开挂,甄嬛的原型是谁你知道吗? I文史 2022年10月27日 中建岛成热议之际,菲律宾任命“总统中国特使” 2023年8月20日 气温升至50度,印度工农业生产均受到严重影响 2024年6月4日 他是彭湃之子,他为中国造核潜艇、核电站 2021年6月5日 天降“猛男”! 2021年8月8日 泰国终于松口同意用中国发动机!这次巴铁功不可没,帮大忙了! 2023年7月2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