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作者:逍道一

本文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

◎智谷趋势 | 逍道一

对于将中国作为首要甚至唯一竞争对手这事,美国越来越不避讳。
2014年,奥巴马高调宣布重返亚太;
2018年,特朗普掀起对华贸易战;
2022年,拜登刚上任不久就搞出了一个四国安全对话机制。
前后三任总统,小动作不断,目的却都是为了遏制中国。
连普通人都能感觉到,美国的围堵一直在持续发力。连俄乌战争都没能转移其的注意力。更要命的是,对中国的围堵是全方位的:
今年5月23日,拜登在日本东京高调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一旦IPEF相关细则实施和落地,将加速中美脱钩以及中国国内产业链外迁;
6月26日,德国巴伐利亚G7峰会上,美国携7国抛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新计划。要与中国竞争大基建——这个中国享有全球“基建狂魔”声誉的领域;
两天后的28日,西班牙马德里北约峰会,议题本该是针对俄罗斯,美国却把靶子再次对准中国。中国被地理上八竿子打不着的北约列为军事“挑战”。
饶有意味的是,亚洲的韩国不但出现在本次北约峰会上,韩国总统秘书室经济首席秘书崔项穆公开表示“通过中国实现韩国出口经济繁荣的时代已经结束。”
 
这被视为韩国正式宣布要与中国经济脱钩一次表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韩是中国获取高技术的重要来源地。
若日韩完全加入美国对华围堵的大合唱,对中国的影响真就不可谓不大。
美国的包围圈正在慢慢收紧。
美国对围堵中国要达成的目的从不加掩饰:

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延缓中国创新的脚步,重新拉开中国在关键技术上与西方的距离。(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语,2010年9月29日)

一句话点明了大国博弈的关键,关键就是技术领域的争夺,出路唯有自强,唯有科技创新。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华盛顿从未遇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对手。”
这句话出自经济学家大卫·保罗·戈德曼之口。现在差不多已经成为美国政策制定者的共识。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如此高看中国?
哈佛大学教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者迈克尔.波特从如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现了3个历史性转折点
◆ 一,全球科技发展通常以60年为一周期循环往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 二,全球大国以100年左右为一周期次第崛起,时代发展将促使新的大国崛起;
◆ 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周期已持续40余年,新一轮发展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眼下依靠人口、投资红利等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难以满足中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掌握核心科技,成为中国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必然选择。唯有通过创新,中国才能实现熊彼德提出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最终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与繁荣。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这是一条美国再熟悉不过的路径。
当年,英国引领工业革命,而美国则连续引领了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夯实了英美的大国地位,也成就了英美在世界的非凡影响力与话语权。
眼下,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夜,情况却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了变化。
2020年,在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一针见血指出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同:
◆ 第一,这次科技革命并不是单一技术主导,而是呈现多点突破、群发性突破的态势;
◆ 第二,本次科技革命与产业联系更加密切,技术变革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 第三,以“互联网+”“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驱动经济社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有资格参与全领域竞争的国家,真的不多!
而现在的中国,恰恰是一个。
事实上,中国在所有高精尖领域都在悉心经营,希冀多点突破,不敢偏废:

大国重器,飞船上天、航母下海、大飞机尤其是核心发动机,中国一直在不遗余力投入;

信息科技,中国以芯片和元器件、计算能力、通信技术为核心发力点,尤其半导体突围成为全社会共识;

生命科学,在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干细胞等领域的整体性突破,正全面提升人类对生命的认知、调控和改造能力;

人工智能,随着中国企业在这门实践科学的快速进步与广泛渗透,极大加速了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并开始助力很多其它行业转型升级。

不过繁多的科技集群,可以归入两类赛道。
◆ 一类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技术。比如半导体、大飞机(引擎)等领域。这一类属于欧美发达国家先发优势巨大,中国既要拼投入,还要靠时间积累,无法一蹴而就。
 
◆ 一类是新兴技术。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等领域。由于技术太新,各国差不多是同一起跑线。中国只要发力及时,再加点运气,就能抢占制高点,比如AI、云,中国的表现都还不错。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规模,阿里云仅次于亚马逊、微软,高居全球第3。之后是谷歌云、华为云、腾讯云。
这意味着在云计算领域,中国已初步追上了美国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最近,Gartner公布了《云AI开发者服务关键能力报告》。报告显示阿里在语言AI领域(语音+语义)超越亚马逊AWS、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来到全球第2。这也是该报告诞生以来,中国企业获得的最好成绩。
这无疑又是一次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成功换道超车的有力证明。
语言AI领域,是AI的基础技术,也是核心组成部分。AI皇冠上,语言是一颗明珠。假如机器能与人交谈,这台机器就一定要有强大的人工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语言AI这样的新兴技术,中国和欧美相比属于绝对的后来者。
1947年,美国科学家韦弗(W. Weaver)博士和英国工程师布斯(A. D. Booth)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语言自动翻译的设想,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从此进入现实,这也是语义技术的先声。随后50年代,语音技术正式起步。1952年,贝尔实验室研制了世界上第1个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Audry。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不过,一开始它的难度超乎想象。
一方面是机器的识别与翻译的精度和速度,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彼时应用场景匮乏,难以反作用于技术积累。此外,当时欧美业界认为语言AI技术会彻底颠覆和取代计算机、手机,而非彼此深度交融。
直到2009年后,随着深度学习兴起,语音识别精准率才得到显著提升。乘着AI的风口,国内多家科技公司纷纷发布自己新的声学模型结构,刷新各个数据库的识别记录。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语音科技企业凭借研发优势,利用核心技术优势为下游各应用领域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深挖护城河。
以阿里、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庞大的用户资源、各细分场景的数据积累在语音交互技术领域持续发力。互联网公司市场驱动的特点,凭借用户数据为产品的功能化设计提供基础,基于客户需求驱动技术可持续研发。
在AI这条赛道上,中国正是靠着企业的竞争,实现了研发、制造、应用环节的多点突破,最终让中国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在中美AI竞赛中,中国企业还展现出了一个美国不具备的优势。
就像人类幼崽需要从现实中学习一样,人工智能也需要从现实中学习。
只不过,人工智能的成长比婴儿更依赖精准“投喂”。
语言AI技术在美国50年发展缓慢,不是因为美国人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应用场景的匮乏。而随着中国互联网兴起,各类场景极大丰富,应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把贸易做遍了全球每个角落。
 
过去几年,中国先后经历了贸易战和疫情的轮番冲击,但2021年中国外贸依旧同比大涨21.4%,按汇率算增长近30%,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5%
大量外贸行为,需要谈,需要交流,需要说话。英语是世界语言,美国人和其他国家做生意,基本都用英语,需要的跨语言翻译的场景,要远远比中国和外国的贸易少。中国商人对跨语言翻译的需求,比美国人更强烈,中国企业做语言AI,比起美国企业就有了独特优势。
语言交流的场景,是AI技术极其重要的数据来源池和训练场。
例如,几岁孩童很容易就能学习一门语言,但让AI理解人类语言则是门槛非常高的技术,要达到小孩的语言水平,需要大量的训练学习。说到底,AI中的语言技术依旧绕不开数据。
如今AI已发展到深度学习阶段,对样本数据及其质量要求更高,才能让机器完成深度学习。
今年前5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8.2万家。可以想象一下,48.2万商家每天谈生意,会产生多少语言数据?而这些海量数据,正是AI最好的学习样本。
如今阿里语言AI技术硬核,很大程度源于它是外贸起家,掌握了外贸这一重要场景。
另一方面,这48.2万商家的现实需求,又会倒逼企业完善技术与产品。
比如很多出海商家都看到东南亚非洲的商机。可等一头扎进去时,才发现现实骨感。
以人口2.6亿,由数千个岛屿构成的第四大人口大国印尼为例。当地口音每隔50公里就变一次,语言每隔250公里也会变一次,有点类似中国的十里不同音。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这些现实的限制,让绝大多数出海的企业,生意只能做到别国首都,业务无法继续下沉到乡镇一层。
在阿里国际站,有7成买家用英语沟通,还有3成使用小语种。约96%的卖家对小语种无能为力,很多卖家连英语也不熟。
面对跨境电商翻译中的量大、信息碎片化、多语种等难题,中国很多平台一直在攻坚突破。只有突破了语言AI技术难关,才算真正搭建好跨境电商买卖双方的沟通桥梁。
其中,阿里AI翻译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作为中国平台翻译技术不断进步的缩影。
2009年,阿里开始利用开源翻译系统为商家提供电商领域的翻译服务;
2013年,阿里花了三年时间,组建独立技术团队,建设基于统计学的机器翻译技术,提高翻译精准度;
2016年,阿里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翻译技术体系,提供多语种、多领域的自动翻译服务;
2018年,阿里参加WMT2018世界机器翻译比赛首次获得五个语种方向第一。
种种积累与努力,才让中国企业在语言AI领域超越亚马逊AWS、微软等美国科技巨头,来到全球第2的高位,显得水到渠成。
多年的技术耕耘,不仅体现在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的高排名和好评价,更是千千万万商家谈生意时,肉眼可见的变化。
济南市莱芜区北王庄村,是齐鲁大地上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
村支书、锦程地毯负责人谷国明回忆:1980年代,当地开始生产地毯。

实际上,我们的生产工艺就是无纺布。那时莱芜是国内集中生产地毯的基地。优势维持到2014年,由于多家地毯厂效仿,价格大幅下跌。

 
谷国明便转向外贸市场。
可想把村口变成出海口,哪有那么容易?
孙慧是第一批加入锦程地毯的年轻人,她对自己的第一个客户印象颇深:

对方是一位比利时设计师,问了很详尽的问题,包括产品包装的长、宽、厚、重,每个集装箱的装载量。我从没经历过这样细致的询问。本以为他说的是英语,听了半天,才发现是小语种(荷兰语)。

 
最后生意没谈成。
在莱芜这样的小地方,做外贸的不多,英语翻译还能勉强找到,遇到说小语种的客户,连翻译也请不到。于是在接待国外客户时,他们总要提前几天找好翻译。
好在后来平台解决了谷国明的痛点,还实现了多种语言实时翻译。

“我们用汉语发的消息,买家如果是讲法语的,就可以直接看到翻译后的法语,他发布的法语消息,我们也能直接看中文,速度很快,几乎是同步的。”

比如阿里翻译目前覆盖214种语言,为国内200万中小商家每天提供上亿字数的翻译服务。阿里达摩院机器翻译日均访问数突破10亿次。
强大的翻译能力不仅在于广度,同样在于精准度。
达摩院AI翻译模型通过多语言知识迁移和连续语义增强技术,提升小语种与小语种,小语种与中、英文之间的翻译能力,让翻译更符合各地区的语言表达习惯。
比如,对于西班牙语中Fiesta de Luna一词,包括谷歌在内的很多翻译软件都会直译成“嘉年华”或“月亮派对”,阿里翻译则会根据中文特性准确译作“中秋节”。
中译英方面,阿里翻译也会考虑外国人的理解范式。我们把商品叫“宝贝”,如果直接译成baby,国外人会觉得奇怪。这时达摩院的翻译技术可以通过理解语境,自动调整为类似product这类的翻译。
交流容易了,生意好做了,无数中小企业打破天花板,最终又汇总成国家亮眼的外贸成绩单: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以美元计外贸增速10.1%。其中,外贸主体中的民营企业前四个月增长15.4%,整个外贸进出口比重提升了2.4个百分点,达到了58.5%。

 
市场需求是高科技最好的孵化器。
跨境电商还将进一步爆发,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总体将突破2.95万亿元。
 
可以预见的未来,方兴未艾的跨境电商还将倒逼平台翻译技术迎来更大突破。
不断进化的语言AI技术,又将助力中国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小语种市场,打开了新的机会。
高度警惕!美国要把新铁幕拉到中国家门口
新技术有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无论是阿里、华为、科大讯飞还是其它中国企业;无论是AI、大数据、云计算,或是其它新兴产业和领域。中国都在攻城拔寨、换道超车。
我们要感谢这背后是企业里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夜以继日地付出。同时也该庆幸我们的国家拥有一个世界绝大多数都不具备的优势——一个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的超级统一大市场。
幅员辽阔但人口稀少的俄罗斯、加拿大,算不上统一大市场;
 
人口众多但语言繁杂、宗教林立的印度,算不上统一大市场。
事实上,全球拥有国内超级统一大市场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
今天,虽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资本市场波动频仍。但无论如何,中国这个规模超过40万亿的统一内需市场,仍是稳定中国经济的最重要基本盘。
不过如果将统一大市场对大国的贡献,仅仅局限在消费领域,认知显然太浅薄了。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刚才不还在分析外贸拓展海外市场吗,这会怎么又说回国内市场了?”
需要强调,为拓展海外市场保驾护航的,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而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正是新技术进化的动因。
前面提到的语言AI,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外贸,但没有底层技术和算力的支持,这种AI是不可能被训练出来的。而阿里最底层的技术和算力实力,主要还是依靠庞大国内市场形成的。
超过十亿人的统一大市场,无疑是一座应用场景的富矿。而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出现,加速了对这一富矿的挖掘进程。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新兴技术,很多是基于实践的科学。互联网其实就是现代经济中最生动的实践,它在推着很多底层技术朝前走。
大家回忆一下就不难发现,中国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崛起过程,有着惊人的耦合。
互联网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梅特卡夫效应”,网络的价值等于它连接的节点的平方。所以网络连接的人口越多,价值就越大。
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除了出现在美国(超过3亿人口的庞大国内市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和美国使用同一种语言),都出现在中国。
这绝非偶然,这其实是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机制,给中国这个后发国家带来的红利。不仅带来了商业的红利,更带来了技术的红利。
前互联网时代,每个国家的科技树攀登过程是线性的,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哪个国家在一开始占据领先优势,后发国家很难超越,即使这些国家的体量和规模并不大。
 
时至今日,不要说德国、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荷兰、瑞典、芬兰等人口不足一千万的国家,仍然在许多技术上居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给了美国、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巨大的“发展加成”,放大了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
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又倒过来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升级。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渗透,又助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统一大市场红利的激发与科技创新,正在形成一种正循环的状态。
云计算、AI、5G通信、新能源汽车……在这一连串清单上的产业越来越多。巨大的市场,就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如今商业+技术双轮驱动,让阿里这样的公司,不仅取得了商业成就,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技术迭代还将更快。越向科技高峰挺进,路也越难走。
也难怪中国的发展即使在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时,也是要坚持内循环和国际大循环并举的双循环路线。
既然这个方向是对的,当然应该坚持走下去,不要有任何迟疑。而这个方向,也是中国突破封锁,成为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哪怕外面狂风暴雨,我们也要一往无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1822.html

Like (0)
Previous 2022年7月8日 下午12:59
Next 2022年7月9日 上午1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