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最令人恐惧武器”投入使用!美国在恐惧什么?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海洋变局5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原标题为《导弹核时代 现代海权》,原文有删减

文 | 张炜

全球最长的核潜艇——排水量近3万吨的“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于8日正式交付俄海军。尽管俄方宣称这是一艘“能在偏远海域进行各式科学考察和救援行动的研究船”,但西方却普遍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到它携带的6枚“波塞冬”战略核鱼雷上。
 
对,就是俄总统普京将其与“先锋”超音速导弹、“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并列的俄军战略大杀器之一的“波塞冬”战略核鱼雷。

俄海军“最令人恐惧武器”投入使用!美国在恐惧什么?

“别尔哥罗德”号可以搭载大量载人和无人潜水器。
 
美国“动力”网站对此形容说,俄海军终于将其最令人恐惧的武器之一投入使用了美国海军学会网站也承认,虽然俄海军实力在冷战结束后急剧下降,但其潜艇部队仍然是五角大楼的紧迫问题。为应对俄罗斯的潜艇威胁,美国海军已重新组建了美国第2舰队,并在大西洋建立了一个战区反潜作战司令部
家发展和运用海上力量实现对海洋的控制,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权。而发展和争夺海权的国家冲动,又极大刺激了海军及其战舰武备的竞争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近代史,是海权发展的历史,是海权左右海洋变局的历史。谁以海权立国并拥有海权优势,便拥有了国家崛起的条件,成为世界性大国。
二战后,精确制导和核技术将海军舰船及武器装备引入一个导弹核时代,带来新一轮的海上军备竞赛。尤其是20世纪70—90年代,正是美苏龙争虎斗,夺取海权的白热化阶段。在这个美弱苏强的时期,苏联推出了什么海权策略?美国又是怎么回应的?
文 | 张炜
编辑 | 田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海洋变局5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原标题为《导弹核时代 现代海权》,原文有删减,不代表智库观点
 
1
要走就走自己的路
1956年,踌躇满志的谢尔盖·戈尔什科夫(1910—1988)被擢任为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担任苏联海军总司令长达30年,他的海权新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先发展潜艇。戈尔什科夫认为,苏联海军应走自己的道路,不能与西方竞争水面舰艇,那样势必会花费大量资金,却未必能取得优势。发展潜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较少的资金便取得成效,对广大海区造成威胁。尤其是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扩大海军在大洋上的活动范围,扩大海军的打击范围,对敌方领土纵深构成威胁,完成战略任务,并在未来与美国保持核打击力量上的均衡。
为此,苏联海军决定发展667型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它的改进型性能更高,北约分别称为第二代Y级和第三代D级,两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共77艘,组成了苏联强大的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
2. 相应发展水面舰艇。戈尔什科夫既反对把水面舰艇提升到不适当的地位,但也反对水面舰艇在核战争时代无所作为的观点,认为水面舰艇仍然是苏联海军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张根据海军多用途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发展水面舰艇的各舰种。为此,苏联海军采取了重视发展航空母舰、大量发展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注意发展登陆舰艇、相应发展后勤辅助舰船的方针。
俄海军“最令人恐惧武器”投入使用!美国在恐惧什么?
2015年12月17日在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塔尔图斯港附近拍摄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图|新华社
1967年,苏联海军第一艘25000吨级的轻型航空母舰“莫斯科号”开始服役,标志着苏联海军舰载航空兵诞生。“莫斯科号”是一艘直升机母舰,主要用于反潜,苏联称之为反潜巡洋舰。1968年,另一艘同级别的直升机航母“列宁格勒号”也完工下水。
导弹巡洋舰是苏联海军的主要突击力量,也是重点发展的大型水面舰艇。到1968年,其新服役的1134型导弹巡洋舰和之前的58型巡洋舰已能携带巡航式地对地导弹。
苏联海军的驱逐舰则一共发展了6个型号,逐步向导弹化、大型化发展。70年代后期又规划建设了1155型和956型常规动力驱逐舰,其满载排水量分别达到8200吨和7300吨。这两级舰艇象征着苏联海军驱逐舰大型化的趋势。而80年代初下水服役的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创纪录地达到25000吨,装载导弹达到400枚。这是苏联导弹巡洋舰建设发展的巅峰之作,也是苏联与美国海权竞争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性舰种。
俄海军“最令人恐惧武器”投入使用!美国在恐惧什么?
1981年8月14日,苏联直升机航空母舰“列宁格勒号”进入波罗的海,准备参加军事演习。图|新华社
3. 发展海军航空兵。戈尔什科夫时期的苏联海军航空兵仍以岸基为主,但随着直升机母舰的诞生,海军航空兵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反潜战斗中具有突出地位。到7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二代航母“基辅号”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40000余吨,可携带33架舰载机,可以夺取局部制空权,同时具有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
装备的发展使苏联与美国冷战的底气更足,戈尔什科夫多次宣布,苏联海军具有在全世界任何地方“ 保卫苏联的国家利益不受帝国主义侵犯的坚定决心”,并公然向美国发出警告:“ 我们的舰队不仅能粉碎入侵者的进攻,并且能在远洋和深入敌人领土地区给予毁灭性的打击。”显然,随着实力的增长,苏联海军已经展开了以美国为对手的全球攻势战略,致力于美苏抗衡、华约与北约抗衡。
1970年,苏联海军进行了“海洋I号”演习,200艘军舰参演;1975年,苏联海军进行“海洋II号”演习,120艘军舰参演。这两次全球性海上军事演习,苏联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黑海、地中海、波罗的海和北冰洋的舰队采取了协调一致的行动,以美国为主要作战对象进行反潜、反航母、封锁、护航和两栖登陆等科目的兵力对抗。
苏联海军的巨大成就和对抗能力,震撼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他们惊呼:“苏联海军现在是由一位有进攻意识的海军将领指挥的。这个人决心要建立一支能胜任任何海上任务的海军。”的确,苏联海军的发展不仅使苏联增强了与美国进行海权对抗的能力,也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6年,当戈尔什科夫担任苏联海军总司令满20年的时候,一本轰动世界的著作——《国家海上威力》问世。如果说,20世纪初美国的兴盛得益于马汉的海权理论,那么苏联的崛起则与戈尔什科夫的“海权新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国家海上威力?戈尔什科夫说:“开发海洋的手段与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这两者在合理结合的情况下的总和,便是一个国家的海上威力。它决定着—个国家为着自身目的而利用海洋的军事与经济的能力。”国家海上威力,一是与国家开发海洋手段相联系的经济因素,包括运输、捕鱼、科学考察的船队,保障研究与开发海洋财富的能力;二是与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相联系的军事因素,即海军。
戈尔什科夫认为,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工业原料资源,拥有巨大的潜在能源;海洋上有各国间交往最重要的、最经济的交通线;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苏联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濒海大国,海洋对苏联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除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外,海洋运输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也是休戚相关的。苏联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都有其交通运输线,尤其是北冰洋的运输线、濒临北冰洋的沿海地区对苏联都具有极重大的经济意义。为了捍卫苏联的海洋利益,必须加强国家的海上威力。
戈尔什科夫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弹道导弹潜艇和攻击性航空母舰加入战斗序列,尤其是核能在海军中的应用,海军武器装备得到了改善,海上方向的威胁范围、海军的作战范围都大大增加,从而使海上防御纵深和海军进攻的范围也大大拓展了。海洋已经成为各种军事科学技术应用的场所,成为各种武器尤其是导弹武器的发射场。因此,苏联海军战略构想的基点就是重视海战场在战争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弹道导弹潜艇的巨大威力和独特的行动方式,利用水层作掩护,使这种潜艇在作战中具有明显的机动性、隐蔽性。而在发展航母方面,苏联政府内部仍旧多有争论,直至80年代初,才决定建立一艘规模更大的常规动力航母,也就是后来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就作战理论而言,戈尔什科夫的突出贡献是:改变了传统的“海军对海军作战”方式,提出了苏联海军“对岸为主”的战略方针,就是以潜射弹道导弹从海上对美国的岸上目标进行突然性核打击,也包括登陆、舰炮对岸、舰载航空兵等对岸攻击。他认为,可以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的出现,使过去那种大规模海军对海军的海上兵力决战已不具有决定意义,起决定作用的是导弹武器对敌国领土的突击。潜射弹道导弹的对岸核突击,能够摧毁对方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和战略兵力、兵器的集结地域,破坏其战争潜力。
1977年,针对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开工建造,苏联也开始建造941型第四代(北约称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1981年12月服役,共建造6艘。该级艇全长172.8米,宽23.3米,水下排水量26500吨,堪称世界潜艇巨无霸,成为苏联海军“对岸为主”战略方针的重要支柱。戈尔什科夫的理论,颇有独树一帜的震慑力,它不仅是核时代苏联海军的作战思想,也是一种战略思想,是现代条件下具有苏联特色的海权理论。
显然,核时代的美苏海上争霸仍旧表现出传统海权的实质,只不过更多地表现为以核威慑为核心的冷战。
 
2
美国针锋相对,重申海上控制权
1981年,年仅38岁的小约翰·莱曼成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年轻的海军部长。他是里根政府“重振军备”、对苏联进行全面遏制强硬对外路线的积极推行者。他使美国海军重新获得了对苏联的全球海上优势,也把马汉的海权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莱曼登上历史舞台时,美国还没有从越南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在与苏联争霸中的优势正在不断下降,这给了苏联趁机崛起和全球扩张的机会。
这一时期,苏联海军进入大西洋,长驱太平洋,布局印度洋,在西非、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各地谋求建立军事基地,不断展示肌肉,其步步为营之势令“山姆大叔”恐慌。1981年,里根上台执政,决心重振军备,把实力威慑、前沿防御和盟国团结作为美国军事战略的三大支柱,并把海军建设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以遏制苏联的全球扩张。莱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擢升为新一任美国海军部长的。
1982年,也就是升职的第二年,莱曼就为美国海军推出了《海上战略》。没有连篇累牍的长篇大论,莱曼仅以8项原则概括了他的海上战略:
1. 海上战略来源于而且从属于总统所规定的国家安全总战略;
2. 海上任务是:控制各种国际危机,发挥在威慑战中的作用, 威慑失败时阻止敌人利用海洋对我实施攻击,保证美国及其盟国畅通无阻地利用海洋,利用海洋把战场推向敌人一方并在对我方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
3. 海上任务要求海上优势,必须有能力拥有一支能从军事上挫败敌人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
4. 海上优势要求有一个严谨的海上战略;
5. 海上战略必须以对威胁的现实评估为基础;
6. 海上战略必须是一种全球性理论;
7. 海上战略必须把美国和自由世界各国的兵力完全结合成一个整体;
8. 海上战略必须是前沿战略。
这是一个纲领,核心是“海上优势”。所谓海上优势,就是美国海军必须具有相对于世界任何国家海军的绝对优势。这个绝对优势,当然主要针对与其势均力敌的苏联,莱曼要与戈尔什科夫“PK”,这个“PK”不仅发生在实践领域,而且发生在理论领域,他要以“海上优势”理论“PK”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理论,为美国重新夺取海洋控制权做好理论准备。
为此莱曼向国会游说:“美国必须拥有艾尔弗雷德·马汉所坚持的作为海洋国家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海权。”他认为,70年代以来,美国已处于潜在敌对性的海洋环境之中。苏联的导弹核潜艇可以在距美国不远的大洋深处游弋,美国境内生活在距海岸24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随时都可能受到苏联导弹核潜艇的攻击。因此,美国必须“拨正航向,重建美国海洋战略”,美国“必须握有确信无疑的海上优势。我们必须有能力而且让人看到有能力牢牢控制那些通往重大利益地区的通路。这不是一个可以争论的战略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目标,即一个绝对必须的安全问题”。
为此,莱曼请里根总统出席在长滩海军基地举行的“新泽西号”战列舰重新服役仪式,并为总统准备了这样的演讲稿:
“苏联历来是一个陆上强国,事实上,在矿产和能源方面,它都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它的疆土连接欧、亚大陆,但它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没有任何理由证明,这是一种正当的防务需要。这支海军将用于进攻战,旨在切断自由世界的补给线,使西方各盟国不能从海上获得支援……美国应是一个海洋强国,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洋为其进口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我们和其他各大陆之间的贸易有90%以上是用船只运输的。能否自由利用海洋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大事。因此,我们海军必须确保美国在各大洋的航线畅通无阻。它要比关闭战略要道上的那些海上航线的任务来得更为艰巨。海上优势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有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以有效的方式对空中、水面和水下区域实施控制,以确保我们能够利用世界各大洋。”
俄海军“最令人恐惧武器”投入使用!美国在恐惧什么?
1984年1月13日航行在黎巴嫩海域的美国新泽西号”军舰。
随即,莱曼麾下的美国海军便以遏制苏联扩张为第一要义。他着手加强印度洋北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军事基地的建设,以便对波斯湾可能的事变快速支援;他派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阻止苏联进一步向中东渗透;他镇压加勒比海小岛国格林纳达的亲苏力量联合古巴的军事政变,间接打击苏联和古巴;他要保证美国海军在世界海洋上自由航行的权利,保证美国海军能够安全地实施全球机动,成为美国军事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
显然,莱曼的海上战略,充分利用了海洋的流动性和海军兵力的机动性,不仅大大提高了海军兵力运用在军事战略中的地位,也成为被越南战争重挫后的美军重整旗鼓的“五色石”,为美国振兴全球性海权、重新获取海上控制权和世界霸权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3
600艘舰艇计划
莱曼的《海上战略》是理论,理论是必当引导实践的。由此,“600艘现役使用舰艇的计划”(以下简称“600艘舰艇计划”)应运而生。
60—70年代,为了打赢越南战争,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代价,甚至放慢了海军发展的步伐。80年代初,美国海军只有470多艘舰艇,还有近10%的编制人员缺额,致使不少舰艇无法部署。莱曼认为,600艘舰艇是争取海上优势的最低兵力数量。它包括15个航母战斗群、4个战列舰水面作战群、100艘攻击潜艇、30余艘弹道导弹核潜艇、足够数量的运输突击梯队等。他决心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现这一构想,从而取得对苏联的较大海上优势,掌控战争的结局。
这一时期,美国海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数量上,80年代中后期,海军现役兵力由1982年的55.3万人增至59.3万人,各类人员达到了100%满编;海军军费由1979年的约379亿美元猛增到1988年的1002亿美元;舰艇数量由1980年的479艘增至1988年的570艘,航母由13艘(核动力3艘)增至14艘(核动力5艘),3艘二战后封存的战列舰经过现代化改装后投入现役。
海军在质量上的提高更令人瞩目。1982年3月,美国海军淘汰了所有的搭载北极星型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1983年,开始建造搭载三叉戟II型弹道导弹的新型俄亥俄级核潜艇。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战略核潜艇。1988年,美国已经有37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加之战略导弹核潜艇具有生存能力强、拥有第二次打击能力等特点,在美“三位一体”战略武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1981—1985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战备能力提高了42%,舰载航空兵换装了F-14战机和F/A-18型战机,SH-60新型反潜直升机投产并交付使用。为提高电子战水平,各舰载机联队均配备了E-2C和EA-6B等型机,航空母舰的电子战装备也都实现了更新换代。被称为海上武器系统三大技术革命的宙斯盾防空系统、战斧巡航导弹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开始普遍装备于美海军的水面作战舰艇和攻击潜艇。
在600艘舰艇计划中,美国海军提出了两个“优化形式”,即对航空母舰编队和核动力攻击潜艇实施优化。理由是:航空母舰编队集水面舰艇、支援潜艇和舰载航空兵为一个协同整体,任何其他形式的舰队所具有的作战能力都无法与之相比拟,是最适于美国海军实施远洋前沿进攻作战的一种“优化形式”;核动力攻击潜艇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强、活动时间长、作战用途广泛等许多优点,既可以进行消耗战、制海战和封锁战,又是对付敌潜艇的最好武器,装上战斧导弹后还有核攻击能力,构成水下舰队的主体,与航空母舰的水面编队相辅相成,是另一种“优化形式”。
美国海军还致力于建设一支“突击兵力”,即陆战远征部队。美国海军认为:陆战远征部队是除航母编队以外的另一支重要的远洋进攻力量。它拥有航空母舰等其他海军兵力难以具备的“陆上最终解决战斗”的能力,特别是在低强度战争中往往被用于关键的时刻和地点,成为最重要的“突击兵力”。
经过10年努力,美国海军基本实现了600艘舰艇计划,实力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水平,实现了拥有较大“海上优势”的目标。其中,尼米兹级航母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成为美国海军海上编队的中坚。以至于每当危机发生的时候,历届总统都会习惯性地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
600艘舰艇计划,加上90年代初苏联解体及其海军衰落,使美国海军终于重新稳稳坐上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4
庞大的舰队,怎么进行全球部署?
80年代后,根据莱曼的海上战略,美国海军以苏联海军为假想敌,不断调整海上部署,实施海军的全球海上军事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战略海区是“两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主要兵力是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大西洋舰队司令部设在美国东海岸诺福克,辖区包括了自北极到南极的整个大西洋海域、地中海、加勒比海海域以及中东的部分海域,主要任务是控制这些海域及其所有重要海上交通线。大西洋舰队的辖区覆盖欧洲大部,而欧洲是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战略部署地区,因而大西洋舰队同时是配属北约盟军司令部的海上作战力量,其主要作战兵力为两个特混舰队——第6舰队和第2舰队。
第6舰队部署在地中海,是北约南欧司令部的主要作战兵力,具有为整个北约南翼提供打击和防空优势、反潜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能力,也是美国支援中东盟友和盟国的主要海上力量。冷战时期,美国认为中东受到苏联的很大威胁,苏联在黑海有一个舰队,在地中海部署了一个中队。为对付这种威胁,美国海军第6舰队要求平时在地中海部署1个航母战斗群,战时将有3个或4个航母战斗群的兵力,还将拥有战列舰水面作战群和2个海上运输舰群。从历史上看,第6舰队曾经参加过1958年美国入侵黎巴嫩的行动、1986年空袭利比亚的“草原烈火”行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
第2舰队是北约在大西洋上的主力,担负着北大西洋、东大西洋、冰岛和挪威海的作战任务,负责对北约整个北翼包括北海和波罗的海咽喉点在内的防御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在加勒比海、南大西洋以及西非的许多交通线的各种海上任务。战时,第2舰队要求配置4—5个航母战斗群、1个战列舰水面作战群和3个海上运输舰群。从历史上看,第2舰队曾经参加过1962年美国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989年对巴拿马的入侵、1990年对哥伦比亚的海上封锁、1993年海地危机等。
二战后,太平洋舰队一直是美国部署东亚太平洋地区以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的主要军事力量。冷战时期,美国针对苏联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以双边军事同盟为支柱的安全体系,形成一个沿太平洋西岸的弧形(又称新月形)海上部署。80年代后,随着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美国地缘经济政治利益更加突出。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设置在夏威夷珍珠港,辖区自太平洋西海岸至印度洋一线,海域广大。其主要作战兵力为两个特混舰队——第7舰队和第3舰队,以及中央指挥部的中东部队。90年代后成立独立指挥的中央司令部及第5舰队,太平洋舰队的平时任务领域进一步集中于亚太地区。
第7舰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舰队,司令部设在日本横须贺,主要活动范围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东南亚的重要海峡,以及印度洋。平时,美国在西太平洋为第7舰队配署1个航母战斗群;战时,第7舰队将有5个航母战斗群、2个战列舰水面作战群和4个海上运输舰群。在中东地区,平时,美国中央指挥部的中东部队与第7舰队的兵力共同在这些海域活动;战时,美国则计划将第7舰队的两个航母战斗群、1个战列舰水面作战群和1个海上运输舰群部署在印度洋、西南非、波斯湾以及东南亚等海域。
俄海军“最令人恐惧武器”投入使用!美国在恐惧什么?
2015年7月30日,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游客参观“密苏里号”战列舰。图|新华社
第3舰队最早建于二战时期,参与了对东京、吴港和北海道的作战行动,曾以著名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为旗舰。二战结束后被改编进入预备舰队。1973年重组,司令部设在两栖舰上,母港为太平洋东岸的圣迭戈。第3舰队的主要活动范围在东太平洋和北太平洋,白令海、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一线和北极部分地区是其重要防区。在这片广阔海域中执行任务,至少要有2个航母战斗群和1个海上运输舰群的兵力。战时,第3舰队与第7舰队的活动区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有时两舰队防区互换,有时两舰队相互支援。
全球海上部署的目的,有利于美国海军执行任务,实施海上控制、兵力投送和应付危机。
海洋与陆地不同,不能被占领,更难以画地为牢。自从马汉提出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的观点以来,美国海军一直奉为金科玉律。但对如何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认识。马汉强调通过海军舰对舰的水面决战取得海洋控制和制海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控制海洋和夺取制海权不仅要控制水面、还要控制水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的大量运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制空权便没有制海权。战后,美国海军一直以其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优势独霸世界海洋。
70年代后,美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苏联的挑战,发现控制海洋并不那么简单,由此逐步强化了控制海峡水道、保证自由航行的观念。美国虽然是索取更多海洋权益的肇始者,却一直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79年和1983年,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前后,为了防止其扩大沿海国的海洋权益,美国总统两次发表海洋政策声明,宣示航行自由是美国必须维护的国家利益。1979年,美国开始制定“自由航行计划”(FON),争取全球海洋军事利用权利的最大化;1983年里根政府在其“总统声明”中说,“美国将行使和维护他在世界范围内航海、航空的自由和权利”,“不会默认其他国家企图限制国际社会航海、航空及其他利用公海权利和自由的单方面行为”。
基于这一政策,1986年美国海军进一步提出控制世界上16个海上咽喉航道。这16个航道北起格陵兰—冰岛—英吉利海峡,南至非洲以南航道,近起佛罗里达海峡和巴拿马运河,远至东南亚的望加锡,包括巴拿马运河、朝鲜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等,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都是世界上最有战略价值的海上通道。这些航道不但是环球贸易航道, 也是军事补给通道和由海向陆的战略要道。美国海军认为,只要使用少量的兵力在盟国海军的配合下控制几个重要海峡,就可以有效地达成控制海洋的目的。
1988年12月,美国正式推出“自由航行计划”,明确指出:“美国的利益从地理上和经济上涉及世界的各个海洋。美国国家的安全和商业主要依赖于国际上认可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的航海和空中飞行”,并再次重申国家政策:“美国将致力于保护和扩大国际法向每个国家所保证的航海和空中飞行的权利和自由。美国保护这些海上权利的其中一条途径就是通过美国的自由航行计划。
此项计划包括外交行动和军事行动声明。后者通过行使我们的航海和空中飞行的权利来挫败那些违背国际法的国家声明,并以此表明美国保护航行自由的决心。国务院和国防部将携手负责此项计划的实施。”其中,国防部负责的军事行动由美国海军具体实施,称为“航行自由行动”,美国政府通过这些行动宣示其不承认沿海国“过分海洋主张”的立场。为了最大限度地索取海洋权益,美国迄今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显然,“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国家海洋政策,包含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和霸权理念,它是国际政治范畴的问题,是地缘政治博弈,本质上不是法律问题。因此,对于海上航行自由的强调、对关键海峡和海上战略通道进行控制,都是美国海军根据其国家政策所坚守的基本原则,绝不可能有任何退让。
再说得明白一点,美国绝不可能相让的是海权,即当今的海洋控制权。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328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2日 下午12:28
下一篇 2022年7月12日 下午12: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