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即将首飞: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历史意义 2022年7月14日 上午11:13 • 前沿科技, 城市乡村 本文转载自:国科环宇(ID:UCAS2004) 7月5日,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公众号“中国试飞”发布消息称,7月5日上午试飞中心举行“党员先锋队”交授旗仪式暨某重点型号动员大会。虽然整篇报道并未提及该重点型号的具体名称,但是却提及到该重点型号的重大战略意义、历史意义。 那么结合近两年我国在研、但是一直并未公开出现的新型航空器来看,既能够算上的重大战略意义、且能够有历史意义的航空器,肯定不是什么最新理念的新型航空器,毕竟新技术下的先进航空器很多都属于首次出现,不具备历史意义; 同时还很有可能会是一架飞行距离达到洲际战略打击距离的大型航空器,那么既能够达到战略飞行距离、同时之前已经出现过、有历史意义的航空器,除了战略运输机、就是战略轰炸机了。 战略轰炸机我国现阶段已经有运20了,而战略轰炸机中传闻“THE NEXT”两年的轰20却迟迟并未出现,那这次中国试飞进行的这次某重点型号动员大会中的主角,会是心心念的轰20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吗? 关于轰20的五次官方消息: 最早透露出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消息,是早在2016年9月1日,时任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在接受公开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这也是官方首次正式我国正在研制战略轰炸机的消息。 再到2018年西飞在其60周年《大国庆典》宣传片中,结尾出现了一架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且全身被篷布覆盖、并标注“THE NEXT”字样的大型隐身轰炸机轮廓图,这也是外界首次直到轰20的基本信息。 等到2020年高考季到来之际,中航工业在其官微祝福高考学子的视频中,再次出现了全身被锦鲤篷布覆盖的轰20轮廓图。 紧接着在2021年1月初,在空军发布的新一年《空军招飞》视频中,片尾再次出现了一架神秘的飞翼式气动布局隐身轰炸机模样图。 最近一次则是在2021年1月中旬,央视7套《军事科技》再次公布了轰20的最新消息,从其公布的视频画面来看,这次的轰20全身被遮上一层红色帷幕,并特地在画面上打出“2021,我们期待”。 连续官宣五次、轰20为啥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美国的B21一直在推迟首飞,具体原因除了国会推迟拨款外,还有就是战略轰炸机的保密措施相比40年前B2隐身战略轰炸机出现的时候保密更难。很可能就算是夜间进行试飞,都有可能被太空中的卫星拍到,同时还很有可能被一些吃瓜群众、爬墙党拍到直接发到网络上。 那么按照当年B2一经泄密,很快就被诸多航空爱好者根据其尾部的W型尾翼设计,推算出其具体尺寸、升力系数、最大起飞重量、乃至雷达反射面积等参数前提下,新型航空器的试飞想要真正保密真的是比较难的,特别是这些大型航空器往往需要在指定或者视野很是开阔的大型机场进行跑道试飞,所以很难真正做到完全保密。 可能从高新技术来说的话,像福建舰这种8万吨级、且采用世界领先的电磁弹射航母我们都能自主研制、建造,同样起飞重量几百吨的运20大型战略运输机我们都能研制、生产,为啥同样起飞重量几百吨的轰20迟迟不能亮相呢? 其实研制大型战略轰炸机、特别是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绝非易事。 首先我国在战略轰炸机层面一直处于空白装备,虽然现阶段的轰6K从打击距离上来看,已经达到了战略轰炸机门槛,但是真正和美俄装备的战略轰炸机相比,无论是在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航程、最大载弹量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初始基础上的差距,也就使得轰20的研制较为缓慢一些。 其次就算是航空实力强大的美国,在40年前的B2和现阶段迟迟未能公开亮相的B21上,也是一路走的比较艰难。比如美国在研制B2隐身轰炸机之前,研制过诸多飞翼式气动布局的无人机,充分掌握了飞翼式气动控制技术后才真正开始研制B2的。但是从1975年正式立项,到1989年首飞用了长达14年时间,再到1997年正式批量装备服役试飞时间也用了8年之久,等于说技术实力已经很是强大的美国,当年在研制B2的时候,前前后后也用了长达22年时间。 到最新一代的B21隐身战略轰炸机,虽然美国此时已经借助B2的装备服役,充分掌握了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从飞翼式气动布局、隐身设计、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但是B21仍然从2004年开始论证,到2015年才正式开始立项,就算按照美国空军公布的2023年如期首飞,光是立项到首飞也用了8年,从开始到首飞也用了将近20年之久。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关于我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研制,最早是在2016年时任空军司令马晓天司令说的,那假设这个时间就是正式立项的时间,算下来距离现在也不过6年时间,还没有美国B2和B21的试飞和立项研发时间长。 所以论事实、讲证据来说的话,航空实力非常先进且强大的美国在隐身战略轰炸机上,无论是40年前的B2还是替代者B21前前后后都用了很多年时间,才终于开花结果或者一再推迟开花时间。我们的航空实力相比美、俄晚了几十年之久,特别是在战略轰炸机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研制成功呢? 像我国现役的歼20五代隐身战机,据传早在2003年前后就开始进入论证阶段,2008年就进入正式立项,开始全面研制。但直到2011年初才正式首飞,2017年才正式批量装备服役,前前后后也用了十几年时间。 同样我国的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2003年就开始论证,2007年就开始立项研制,直到0213年才成功首飞、2016年才批量装备服役,前前后后仍然用了13年时间。 所以对于轰20而言,就算运20的出现,为轰20的研制提前扫除了大展弦比翼展结构难题,已经服役多年的攻击11无人机为轰20提前验证了飞翼式气动布局的气动、隐身、结构等方面难题,歼20的提前出现为轰20验证了隐身设计、内置弹舱结构设计等难题。 但是对于轰20而言,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首先结构和气动布局上不再是运20的传统气动、结构布局,而是技术难度更加复杂、且技术相通性相似度也不高的飞翼式气动结构布局; 其次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不是攻击11这种小型的飞翼式无人机的简单放大即可,而是涉及到包括内部结构的重新设计、气动布局的重新优化、隐身布局的重新设计等多方面问题。 而且对于此前在战略轰炸机层面处于空白的我国而言,我们的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首先要达到哪些基本条件、其次要达到哪些领先条件,这些对于完全空白的我国而言,都是需要从零开始的。 而且据传我国在研的轰20,为了避免走美国B2这种亚音速、一旦被发现很容易被击落的技术路线。在沿袭了飞翼式气动布局天生优秀的隐身、远航程优势下,大胆创新地采用了某种新型复合气动设计,使得其在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天生飞行速度不高的基础条件下,仍然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所以这种大胆创新不光难度非常大,而且光是新技术从零开始的论证、试验、到实际研发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轰20既然从几年前官方就已经在不断官宣预热了,那么相信轰20真正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间真的不远了,特别是从此次中国试飞发布的这则新闻来看,轰20很可能已经完成了原型机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即将进入试飞验证阶段。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4078.html 赞 (3) 0 0 生成海报 新华信托16名责任人被罚,涉多位历史高管 上一篇 2022年7月14日 上午11:12 厉害了,上海国子监这样回应中考泄题 下一篇 2022年7月14日 上午11:56 相关推荐 “光刻厂”不是真的,但依旧意义重大 2023年9月21日 “要么我们阻止灾难,要么灾难阻止我们” 2021年11月13日 起底核子基因:创始人家装行业起家,已做核酸检测逾7亿人次 2022年11月30日 习近平视察香港,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2022年7月2日 国防基石,共和国的功勋矿,在新疆,你知道是哪个矿吗? 2022年9月26日 唐山打人事件,五点冷思考! 2022年6月14日 剑悬王健林头顶! 2023年4月27日 鸿蒙出世,中国终于实现了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壮举 2021年6月4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
那么结合近两年我国在研、但是一直并未公开出现的新型航空器来看,既能够算上的重大战略意义、且能够有历史意义的航空器,肯定不是什么最新理念的新型航空器,毕竟新技术下的先进航空器很多都属于首次出现,不具备历史意义; 同时还很有可能会是一架飞行距离达到洲际战略打击距离的大型航空器,那么既能够达到战略飞行距离、同时之前已经出现过、有历史意义的航空器,除了战略运输机、就是战略轰炸机了。 战略轰炸机我国现阶段已经有运20了,而战略轰炸机中传闻“THE NEXT”两年的轰20却迟迟并未出现,那这次中国试飞进行的这次某重点型号动员大会中的主角,会是心心念的轰20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吗? 关于轰20的五次官方消息: 最早透露出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消息,是早在2016年9月1日,时任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在接受公开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这也是官方首次正式我国正在研制战略轰炸机的消息。 再到2018年西飞在其60周年《大国庆典》宣传片中,结尾出现了一架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且全身被篷布覆盖、并标注“THE NEXT”字样的大型隐身轰炸机轮廓图,这也是外界首次直到轰20的基本信息。 等到2020年高考季到来之际,中航工业在其官微祝福高考学子的视频中,再次出现了全身被锦鲤篷布覆盖的轰20轮廓图。 紧接着在2021年1月初,在空军发布的新一年《空军招飞》视频中,片尾再次出现了一架神秘的飞翼式气动布局隐身轰炸机模样图。 最近一次则是在2021年1月中旬,央视7套《军事科技》再次公布了轰20的最新消息,从其公布的视频画面来看,这次的轰20全身被遮上一层红色帷幕,并特地在画面上打出“2021,我们期待”。 连续官宣五次、轰20为啥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美国的B21一直在推迟首飞,具体原因除了国会推迟拨款外,还有就是战略轰炸机的保密措施相比40年前B2隐身战略轰炸机出现的时候保密更难。很可能就算是夜间进行试飞,都有可能被太空中的卫星拍到,同时还很有可能被一些吃瓜群众、爬墙党拍到直接发到网络上。 那么按照当年B2一经泄密,很快就被诸多航空爱好者根据其尾部的W型尾翼设计,推算出其具体尺寸、升力系数、最大起飞重量、乃至雷达反射面积等参数前提下,新型航空器的试飞想要真正保密真的是比较难的,特别是这些大型航空器往往需要在指定或者视野很是开阔的大型机场进行跑道试飞,所以很难真正做到完全保密。 可能从高新技术来说的话,像福建舰这种8万吨级、且采用世界领先的电磁弹射航母我们都能自主研制、建造,同样起飞重量几百吨的运20大型战略运输机我们都能研制、生产,为啥同样起飞重量几百吨的轰20迟迟不能亮相呢? 其实研制大型战略轰炸机、特别是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绝非易事。 首先我国在战略轰炸机层面一直处于空白装备,虽然现阶段的轰6K从打击距离上来看,已经达到了战略轰炸机门槛,但是真正和美俄装备的战略轰炸机相比,无论是在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航程、最大载弹量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初始基础上的差距,也就使得轰20的研制较为缓慢一些。 其次就算是航空实力强大的美国,在40年前的B2和现阶段迟迟未能公开亮相的B21上,也是一路走的比较艰难。比如美国在研制B2隐身轰炸机之前,研制过诸多飞翼式气动布局的无人机,充分掌握了飞翼式气动控制技术后才真正开始研制B2的。但是从1975年正式立项,到1989年首飞用了长达14年时间,再到1997年正式批量装备服役试飞时间也用了8年之久,等于说技术实力已经很是强大的美国,当年在研制B2的时候,前前后后也用了长达22年时间。 到最新一代的B21隐身战略轰炸机,虽然美国此时已经借助B2的装备服役,充分掌握了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从飞翼式气动布局、隐身设计、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但是B21仍然从2004年开始论证,到2015年才正式开始立项,就算按照美国空军公布的2023年如期首飞,光是立项到首飞也用了8年,从开始到首飞也用了将近20年之久。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关于我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研制,最早是在2016年时任空军司令马晓天司令说的,那假设这个时间就是正式立项的时间,算下来距离现在也不过6年时间,还没有美国B2和B21的试飞和立项研发时间长。 所以论事实、讲证据来说的话,航空实力非常先进且强大的美国在隐身战略轰炸机上,无论是40年前的B2还是替代者B21前前后后都用了很多年时间,才终于开花结果或者一再推迟开花时间。我们的航空实力相比美、俄晚了几十年之久,特别是在战略轰炸机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研制成功呢? 像我国现役的歼20五代隐身战机,据传早在2003年前后就开始进入论证阶段,2008年就进入正式立项,开始全面研制。但直到2011年初才正式首飞,2017年才正式批量装备服役,前前后后也用了十几年时间。 同样我国的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2003年就开始论证,2007年就开始立项研制,直到0213年才成功首飞、2016年才批量装备服役,前前后后仍然用了13年时间。 所以对于轰20而言,就算运20的出现,为轰20的研制提前扫除了大展弦比翼展结构难题,已经服役多年的攻击11无人机为轰20提前验证了飞翼式气动布局的气动、隐身、结构等方面难题,歼20的提前出现为轰20验证了隐身设计、内置弹舱结构设计等难题。 但是对于轰20而言,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首先结构和气动布局上不再是运20的传统气动、结构布局,而是技术难度更加复杂、且技术相通性相似度也不高的飞翼式气动结构布局; 其次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不是攻击11这种小型的飞翼式无人机的简单放大即可,而是涉及到包括内部结构的重新设计、气动布局的重新优化、隐身布局的重新设计等多方面问题。 而且对于此前在战略轰炸机层面处于空白的我国而言,我们的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首先要达到哪些基本条件、其次要达到哪些领先条件,这些对于完全空白的我国而言,都是需要从零开始的。 而且据传我国在研的轰20,为了避免走美国B2这种亚音速、一旦被发现很容易被击落的技术路线。在沿袭了飞翼式气动布局天生优秀的隐身、远航程优势下,大胆创新地采用了某种新型复合气动设计,使得其在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天生飞行速度不高的基础条件下,仍然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所以这种大胆创新不光难度非常大,而且光是新技术从零开始的论证、试验、到实际研发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轰20既然从几年前官方就已经在不断官宣预热了,那么相信轰20真正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间真的不远了,特别是从此次中国试飞发布的这则新闻来看,轰20很可能已经完成了原型机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即将进入试飞验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