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县区财政压力,既要节流更要开源 | 新京报社论

作者:社论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评论(ID:xjb-pl)

县区政府需发扬主动精神,在疫情背景下,尤其要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缓解县区财政压力,既要节流更要开源 | 新京报社论
7月3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经济开发区一食品加工出口企业,工人在车间内将蒸煮后的小龙虾摆放入盘。图/新华社

新京报社论

7月14日,财政部召开2022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当前,受疫情和退税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县区财政运行压力较大。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督促省级财政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财政运行监测,筑牢兜实“三保”底线。

在经济遭受疫情冲击、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县区的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保障等,都需要更多公共资金兜底。花钱地方没少,资金来源却减了不少,县区财政运行压力可想而知。

对此,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规模为历年来最大,增幅为近年来最高,中央财政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预算1.2万亿元。而且还建立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更多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正如财政部所指,在加大中央转移支付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压实地方保障责任。随着中央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惠企利民效果显现,也为地方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三保”为导向,加快各项民生政策落实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因此,地方需把握这一时间窗口,做好精准施策,推动公共财政开源节流。在节流方面,县区地方政府应按中央指示精神,紧缩“三公”开支,坚持过紧日子,节用裕民,将财政资金用于经济民生更急需的方方面面。

在公共项目建设上,地方也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以及基层可用公共财力的水平,建立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对非急需和非必要的各类基建项目,及时暂停或缓建,杜绝投入大、成效低的“面子工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缓解县区财政压力,既要节流更要开源 | 新京报社论
6月14日,务工人员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镇山楂小镇农业观光旅游区的樱桃园采摘樱桃。图/新华社
相比节流,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改善营商环境,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引入和培育更多优质产业,挖掘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对地方GDP增长、拓宽民众就业面以及财政收入改善带来更明显成效。

这就需要县区政府发扬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在疫情背景下,尤其要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针对地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产业链供应链“断链”、融资难融资贵、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前研判预警,及时疏通难点堵点,打好保物流、人流、资金流通畅的政策组合拳。在帮扶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上,需注意推动各项帮扶政策精准滴灌,切实助企纾困,从源头发力激活市场,助企业抗风险、增信心,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此外,县区政府还可善用政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拉动民间投资,拓宽地方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总之,缓解县区财政运行压力,除了用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各地还要通过发展区域经济,激发基层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地方税源,增强当地财政收入的内生性增长。如此,才能建立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三保”的长效机制。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4983.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7月16日 上午11:57
Next 2022年7月16日 下午12: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