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作者:黑色君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说到东汉灭亡的开端,大家第一反应便是黄巾之乱,这大约与脍炙人口的小说《三国演义》第一章便是黄巾军起事有着很大关系。某种程度上说,黄巾之乱打破了“党锢之祸”对豪强士大夫的禁锢,也让他们借着平乱的名义在地方上把私人武装合法化,的确与东汉的覆亡有着颇大的关系。

但黄巾军对东汉王朝造成的破坏与威胁本身,却远比不上这期间发生在凉州地区的大规模变乱。那么,这次凉州大乱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

 

羌战中成长起来的凉州强军

东汉建立没多久,就与西北边境羌人部族爆发冲突,名将马援曾以平定羌人知名。随后,边境的汉羌冲突又持续百余年,几乎伴随整个东汉王朝一并存续。史书时常把这种冲突归咎于边境官员的个人道德品质,但这显然过于浅层化了。一方面,迁徙的羌人和在河西走廊、陇西等地屯垦的汉人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生存空间难免互相争夺;另一方面,被派到这些地方的许多汉朝官吏无论对羌人还是汉人移民都极尽压榨之能事,不但不能调和,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各方矛盾。到汉朝中后期,这种冲突已经演变成大规模战争。
公元107年是汉羌战争升级的关键之年,汉朝征发西羌部落去西域戍守,后者选择纷纷逃亡,逃亡途中还把河西走廊的州郡抢掠一空。汉朝派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带着号称五万人的大军讨伐西羌部落,依然失利。汉朝不得不从西域撤退,西域都护府从此成为历史名词(后来东汉再度经营西域时只有“长史府”)。双方时战时和,到公元141年,与羌人作战近三十年的汉军宿将马贤阵亡,羌人的势力愈发不可收拾。到汉桓帝统治后期,“凉州三明”登上汉羌战争的舞台。在他们恩威并施的努力下,羌人的大规模叛乱终于告一段落。
张奂、皇甫规、段颎(jiǒng)三位汉军边帅的表字里都有个“明”字,传统史书因此把他们并称为“凉州三明”。然而,他们对羌人的政策完全不同。张奂和皇甫规主抚,在招降羌人之后让他们的部落散居在汉人之中,强制他们适应农耕生活,同化他们。段则是“无条件投降”学说的信奉者,主张招降的羌人应该无条件听从汉廷安置,对不服的彻底剿灭。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皇甫规画像。来源/顾沅 《古圣贤像传略》
从实际操作和效果来看,投降张奂、皇甫规的羌人整体上是以部落为单位被安置。如果附近的汉人驻屯军足够强大,或者汉廷给羌人的财政支持足够多,这些羌人部落的确能被逐渐消化,只是成本比较高昂。遗憾的是,汉桓帝时代的财政一直处在危机边缘,通货膨胀严重,汉桓帝为了弥补财政亏空不得不大举卖官。后世刘毅讽刺晋武帝卖官时曾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可见桓灵二帝卖官鬻爵的钱更多是用来填补中央政府财政的巨大黑洞。
因此,哪种方式处理羌人问题更合适,在实际操作中更取决于汉朝财政。而张奂、皇甫规的羌人政策的代价,是当时财政无法负担的。事实上,张奂、皇甫规把东羌的主要大小部落几乎都收降了一遍,但最后几乎再次反叛,羌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张奂和皇甫规政策的不可行。
杀人如麻,但绝非张奂和司马光描绘的种族灭绝者形象。他的军队中有大量忠于汉朝的精锐羌人雇佣军,如“湟中义从”,核心就是羌族人。段颎要真是一个种族灭绝者,怎么可能有大批精锐羌人武士誓死效忠?段颎最后一次击破东羌时,斩杀一万九千人,仍带了一万多战俘到洛阳献俘,说明只要愿意及时投降,基本是有生路的。段颎的政策更接近于要求羌人无条件投降后接受收编。在段颎对羌政策的框架下,羌人要么作为编户齐民接受汉朝统治,要么在对抗中被杀或被俘成为奴隶。这个政策当然过于粗暴,但这是在汉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直接有效的策略了。几年战争后,几乎所有反抗汉朝的羌人或死或降,困扰汉朝上百年的羌人问题暂时完全平静下去。段颎对羌人的巨大胜利也让刚死去的刘志获得了一美谥:桓帝。(“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后世对段颎的评价可谓两极分化,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部分士大夫认为:“御之不得其道,虽华夏之民,亦将蜂起而为寇,又可尽诛邪!然则段纪明之为将,虽克捷有功,君子所不与也。”
 
加上段颎和十常侍中的王甫等人关系不错,段颎在部分史书上成了一个为了战功无比嗜杀的种族灭绝者。而以《后汉书》作者范晔为代表的史学家,大约因为当时南北朝并立、异族势力强大,选择支持段颎而反对张奂,盛赞。在笔者看来,段颎作为一个将帅在完成军事任务、实现治标的问题上是优秀的,至于东汉边境政策上的缺陷,根子在朝廷,不是他一个前线将领所能决定的。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纪录片中北戍的汉朝军队。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段颎平定了东羌和西羌的主要敌对部落,此时他留下的主要军事遗产之一便是在平叛时建立起的一支身经百战的强军。段颎最后一次出兵平定东羌的战争中,中央虽然给了数十亿经费,但只给了他数千中央军的士兵,其他万余人都是凉州本地驻屯兵和囚犯,包括精锐的“湟中义从”,也由包括羌人在内的各族雇佣军。等他凯旋时,兵力多达“秦胡步骑五万余”,其中绝大部分是凉州本地的汉人和忠于汉的羌人。汉朝依靠这支力量平定了羌人部落,如果这些人有朝一日成为敌人,必然比羌人部落更难对付。

比黄巾军更难缠的凉州叛军

段颎因为对羌人的胜利而官拜侍中,不久又升迁为执金吾、河南尹,最终两度成为三公之一的太尉。官至太尉的段颎很快会发现,洛阳城内的尔虞我诈比起之前在塞外追杀羌人数千里的酣畅淋漓,简直太可怕了。作为西汉西域都护段会宗的后代,段颎颎身居三公,却因为自己凉州人的出身无法融入朝堂。当时的东汉朝廷,随着察举制度的盛行,官僚的选拔权逐渐被经济和文化上更占优势的关东豪族所把持。
习惯快意恩仇的段颎做出另一种选择:和关东豪族士大夫的死敌宦官集团结盟。然而,关东士大夫在朝堂上的势力相当强大,段颎依附的大宦官王甫不久被酷吏阳球虐杀,段颎受牵连下狱后也在狱中饮鸩自杀,昔日威震西土的名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在洛阳狱中。
理论上,要想维持一支战斗力强劲的边境大军对中央政权的效忠并不难:提供良好的升迁渠道和优厚的待遇,让这些精锐军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至少和战斗力相匹配。但正如反叛羌人部落的剿抚问题一样,边境精锐部队的待遇本质上是一个财政问题。当中央朝廷无力在社会地位和财富上满足精锐边兵,这些有着强大战斗力的群体往往会成为社会的乱源,最典型的是北魏六镇大叛乱或者明末东江军的登莱之乱。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北魏六镇的地理位置。来源/央视《百家讲坛·国史通鉴》截图
段颎死后,他在平定叛羌时招募的汉羌混合精锐部队,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边缘群体,段颎死后失去了有效上升的渠道。这支身经百战的军队现在和昔日平定的羌人部落一样,对汉朝已经彻底失望,只缺少一个让自己的不满汇聚爆发的良机。而黄巾之乱恰恰让凉州人得到了一个挑战汉朝权威的机会。
与黄巾起义几乎同时,凉州爆发了一些小规模民变,段颎留下的大批汉羌精锐能轻松镇压。但是,当前去镇压“湟中义从”精锐选择大批加入叛乱时,局势一下子变成了边境精锐的反叛。叛军从“湟中义从”中选出两位将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作为自己的领袖,时任护羌校尉泠征措手不及,遭到攻杀。随后,在其他“义从”中服役的王国、宋建等凉州军人纷纷起兵响应,凉州叛乱一时呈燎原之势。这些不同的“义从”,都是段颎平定叛羌时从凉州本地招募的汉、羌等族勇士。接着,刚在洛阳拒绝了何进征辟返乡的凉州名士韩约,以及凉州名士边允一起加盟叛军阵营,被拥立为领袖并改名为韩遂、边章。连何进都表示器重的豪族都加盟,意味着凉州的叛乱已经从中下层军人的不满逐渐演变成凉州大范围动乱。
有了名士加盟后,凉州叛军不再是乱哄哄的,他们竟公开打出了“诛杀宦官”的旗号来争取政治支持。汉灵帝选择派段颎曾经的左膀右臂夏育担任新的护羌校尉,希望借助他昔日威名来控制局面。然而在凉州人看来,夏育不过是向朝廷求荣的叛徒,且他在七八年前对鲜卑的战争中惨败,威名也不复当年,很快被老部下组成的叛军击败。东汉政府在凉州的地盘只剩下汉阳郡等少数几个地方。
叛军也不打算去死啃这几个对汉死忠的州郡,而选择直接在第二年初进攻长安周边的三辅区域。汉灵帝派出了皇甫嵩、董卓、孙坚等将领组成的全明星阵容抵抗叛军。皇甫嵩在大半年前曾带兵横扫黄巾军,而此刻面对凉州叛军也极为吃力,双方在三辅地区拉锯小半年,汉军仍然没获得优势。于是,汉灵帝派张温接任皇甫嵩车骑将军之职负责平叛,双方在长安西边的美阳继续对峙。张温本人连同他麾下的董卓、孙坚都在这期间成为叛军手下败将,孙坚在其中的一次会战中更差点阵亡,最后丢掉官印狂奔,勉强逃命。
但叛军攻坚能力跟不上,双方都对峙到筋疲力尽之时,一颗流星闪过了叛军的军营。叛军因此人心浮动,韩遂准备撤军。董卓获得这个珍贵的情报,与几位同僚在第二天发起总攻,终于获得一次辉煌胜利,斩杀数千人。认为叛军大势已去的张温指挥汉军十多万人,兵分六路向凉州发起大规模反攻。
张温的判断力出了大问题,叛军在客场都是胜多败少,只是长期对峙下被迫撤退,汉军最大的一次胜利是靠着对方军营附近坠星的偶然因素。现在张温这波六路反攻,等于去叛军的主场作战,双方的后勤和士气对比顿时逆转。这一年,有一位大臣刘陶给汉灵帝上书时曾说道:“现在西边的叛军,擅自拥立将帅作乱。这些人都是段颎(讨伐叛羌)时任命的军官,一个个晓习战阵,对凉州的山川地理也无比熟悉、狡诈得很。”在段颎麾下和叛羌作战的汉羌士兵们,现在构成了叛军的骨干,成为汉朝不共戴天的敌人。在他们曾击败过叛羌的主场,轻率发起反击的汉军很快遭遇了凉州叛乱以来的最大失败。这次的六路反攻中,有两路汉军的战事得到详细记载。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影视剧中的张温。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周慎、孙坚率军三万追击韩遂、边章的主力,在榆中城一带对峙。孙坚向上司周慎献计,建议在城外河谷下游的桑园峡地区截断义从粮道,然而本土作战的韩遂、边章先发制人控制桑园峡,对榆中进行围城的汉军反而被叛军断了粮道,随后一败涂地,在付出惨重损失后勉强逃回。这个以孙坚为主角的故事用了“天才孙坚和无能上司周慎”的模板,但汉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面对本土作战、军事素质高超的凉州精锐叛军,贸然深入客场作战本来就胜算极小。
另一路则是董卓所部,他在这次六路出击中,在天水附近被叛军包围,军粮即将耗尽。董卓让军队装出捕鱼充饥的样子,实际修建了一道堤坝将河流阻断,并把河水引流到堤坝中,把堤坝作为蓄水池。随后董卓指挥军队连夜从堤坝下方通过,随后决堤,利用水流阻止叛军的第一时间追击。董卓这次明显也打了败仗,但因为用计全师而退,竟然因此升任前将军,足以看出另外五路汉军败得有多惨。
连年的战争让凉州发生饥荒,叛军因此也无法追击失败的汉军,被迫在凉州休整。汉军与凉州叛军之间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停战期。

马腾与韩遂的双雄并立

汉廷和叛军因为凉州饥荒而在很长时间内相安无事。但是朝廷新任命的凉州刺史耿鄙却似乎认识不清自己,而且自信过了头:叛军骨干是连朝廷六路大军都无力对付的段颎旧部,耿鄙竟然认为依靠在凉州本土招兵买马就可以一举讨平。结果不出人意料:他招兵买马纳入麾下的凉州本土实力派马腾、李相如等人纷纷倒戈,加入叛军。于是耿鄙本人兵败被杀,剩下的幕僚在他败亡后被裹挟加入叛军,其中最有名的是此时在耿鄙手下担任从事的庞德。耿鄙一味蛮干的结果是,汉朝在凉州的几个主要残余据点全部被拔除或者起兵,凉州全境彻底沦于叛军之手。
叛军再次向关中进发,一路打到长安西边的重镇陈仓。作为四十年后以少量兵力就能防御住诸葛亮主力的坚固城池,陈仓挺住了叛军围攻。汉灵帝重新起用名将皇甫嵩,并让董卓等人接受他的节制,一同带领汉军救援陈仓城。叛军此时在城下驻军日久被迫撤围,结果被以逸待劳的皇甫嵩追上并大败。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陈仓与都城长安的地理位置。来源/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此战之后,叛军退回凉州,内部领袖之间开始了一系列博弈。在耿鄙作死之前的休战期,韩遂已经火并了与自己齐名的边章和叛军最早的领袖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基本控制了第一波叛军。而在耿鄙的折腾中主动或被动加入叛军的这批人中,地位最高的则是马腾。除了韩遂、马腾之外,各路小军阀也纷纷登台,甚至有宋建这样占据一座城就敢关起门来称王置百官的。
但对朝廷伤害最大的还不是这些占据凉州、威胁关中的军阀们。最初,段颎在西部主持对羌战事时,向洛阳朝廷推荐了董卓。在董卓眼里,段颎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而非给段颎面子才推举他的袁家。看到恩主段颎惨淡结局的董卓很快迎来自己操盘的机会,并且成为东汉王朝的梦魇。这段故事人尽皆知,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影视剧中的董卓。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董卓迁都长安后,曾经笼络马腾、韩遂这两个凉州老乡一起对抗关东诸侯。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韩遂、马腾带兵拜见董卓,结果还在路上,董卓就被刺杀了。李傕、郭汜上台后,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还让出了一部分关中地盘,连董卓生前打算养老的郿县都交给马腾驻守,这里距离长安城不过一百公里左右。
李傕、郭汜把控下的长安朝廷与韩遂、马腾就这么和谐相处了近两年。后来,在长安西边郿县驻守的马腾有求于李傕,李傕不知为何拒绝了。马腾大怒,招兵买马准备武力解决,并拒绝汉献帝使节的调解。而在凉州本土的韩遂打着调停的旗号带兵赶来后,选择和马腾结盟一起对付李傕、郭汜等人。
马腾在郿县驻扎的这些时间,和朝廷有着频繁往来,因此发展了不少内应。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都暗中加入了他的阵营。益州牧刘焉在朝的两个儿子刘范、刘诞也加入了马腾一方。刘焉应儿子要求,从益州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由一名叫孙肇的将领统帅增援他们。朝廷里支持韩遂、马腾的这一派得到孙肇所部兵力后在右扶风地界自守,保护韩遂、马腾军后方,没有直接参战。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影视剧中的马腾(上)和韩遂(下)。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韩遂、马腾军在一个叫长平观的地方和李傕方展开决战。李傕本人留在朝中坐镇,前线将领主要有他的侄儿李利、郭汜和樊稠。李利所部初战不利,自认为资格更老的樊稠大怒,让人对李利传话:“别人要你叔父的人头,你还敢不拼命,以为我不能杀你吗?”最后,李、郭、樊三人所部大破韩、马所部。随后,他们又击败并斩杀了种邵、刘范、刘诞等人,导致刘焉只剩下暗弱的刘璋一个儿子,为刘备二十年后入主西川扫清障碍。韩、马败退途中,追击的樊稠与韩遂有旧,也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于是和韩遂相谈甚欢,随后便不再追击。
韩遂、马腾此战损失颇大,从此退回凉州地界。没有机会再扩张的凉州叛军,陷入存量博弈状态,分成越来越多派系的军阀混战不已,力量自然遭到了极大的削弱。韩遂与马腾之间的战事似乎是最激烈的,按照《典略》:“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
 
这里的“妻子”当指妻子与儿子,可见其仇恨之深。在他们的激战中,韩遂的心腹阎行几乎阵斩以勇武著称的马超,可以说是打得昏天黑地。当时曹操已经崛起,韩遂、马腾在袁曹之争中逐步倒向了曹操,与韩遂斗争中逐步居于下风的马腾,最后干脆选择接受曹操的征召入朝为官。
而让马腾始料未及的是,赤壁之战后的曹操决定收拾关西各路军阀,借着征伐张鲁的名义假道伐虢。在曹操的威逼之下,关中与凉州的各路军阀空前团结,马腾的儿子马超与自己几十年来的头号对手兼头号盟友韩遂也被迫联合在一起,并说出了“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的名言,最终马腾全家也因此被曹操处死。最后,关中和凉州的各路军阀,在曹操的打击下烟消云散。
到这时,几乎与黄巾军同时崛起的凉州军阀,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反而是此时只身逃亡到蜀中的马超,随着《三国演义》的渲染,将在历史上留下超越所有凉州军阀的名声与印记。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集解》卢弼集解/钱剑夫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6
2.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12.4
3.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8
比黄巾军更致命的凉州军阀,改变了汉末政治格局

 

END
作者 | 黑色君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662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9日 下午12:11
下一篇 2022年7月19日 下午1: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