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背后有何玄机?

作者:智谷子

本文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今天,又一家影响深远的央企,在雄安诞生了。
7月19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工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注册地在雄安新区。
刚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背后有何玄机?
中矿集团的股权、资产等构成情况尚未披露,未来将如何具体运作也尚待官方正式公布。
刚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背后有何玄机?
(在注册地附近的部分国有企业)
未来,中矿集团将代表数家龙头钢铁国企以及钢铁贸易商,到国际市场上就采购需求跟矿产企业展开谈判。
因此,中矿集团的成立至少有三点意义:
行业集中度提高了,对外的话语权提高了,国内的矿石资源也更集中了。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传记作者彼得·克拉斯曾说,
每一块钢铁里,都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
从70年前的缺钢少铁,一路走到生产出全球半数钢铁,世界见证了一个东方工业大国的强势崛起。
钢铁就是一个国家的工业筋骨,而铁矿石就是更加至关重要的工业粮食。从航空母舰到大兴机场,从华为手机到港珠澳大桥,无一不需要它们。
然而,铁矿石谈判的天平从来就没有向我们倾斜过,反而日复一日地展现出了必须改变这种局面的紧迫性。
今年,俄乌战争彻底搅乱了国际能源格局。复杂的局势之下,中国坚决捍卫国家能源供应链安全。中矿集团,就是最新一位坐上国际牌桌的主角。
这注定是一场不寻常的行动。
刚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背后有何玄机?
中国造出了全世界一半的钢铁,却无法把钢铁主要原材料铁矿石牢牢握在手中,是当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首要瓶颈。
工信部原材料司一级巡视员曾说,
中国钢铁行业对外依存度高、议价能力弱的根本性问题,至今都没有改变。
万一铁矿石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挤压下游利润,对行业的杀伤力巨大。
21世纪以来,中国在铁矿石上的花费,仅次于集成电路和原油所用的外汇。
尤其是2021年,受到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元泛滥的冲击,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水涨船高。
2021年5月,铁矿价格创下230美元/吨的历史高点,直接导致当年中国进口铁矿所用外汇达到历史新高的184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
这笔钱,相当于2019年中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
偏偏中国又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冶金工业规划院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直高于80%,直到去年才跌到76.2%。
所以中国有点尴尬:明明自己是铁矿储量全球第四的国家,但去年还是得跟别人买了11.24亿吨铁矿。
中国铁矿资源分散,还多是磁铁矿、地下矿,开采难度大、风险高,生产成本比全球平均离岸成本多了近115%。
与此同时,全球铁矿石供应几乎全部被垄断在四大寡头手里,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四大寡头占了全球近半的产量,出口量则占了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七成,绝对的主导地位。
换言之,这些寡头掌握着强大的定价权,在谈判桌上中国企业的话语权不算强。
中国入世不久后,就有某位商务部领导感叹,
在国际贸易中,现在的现象是,中国人要买什么,什么就贵;中国人要卖什么,什么就便宜。
万万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中国钢铁行业还是这个模样!
因此,今天成立的中矿集团,就是剑指议价能力弱这一痛点。
据工商信息,中矿集团五名高管分别来自中铝、宝武、鞍钢、五矿四家央企,以及国家发改委。
其中,原中铝集团董事长姚林担任中矿集团董事长。他曾在中国铁矿资源最丰富的鞍钢集团工作超过30年,后来去到力拓最大单一股东的中铝集团干了三年,帮助中铝集团在去年实现了归母净利润90.2亿元,同比上涨了308%!
可以说,姚林的一生都在跟钢铁打交道,并且非常会谈生意。
通过集合各大国企的采购需求,以及统一谈判主体,中矿集团将要肩负着提高中国钢铁行业议价能力的历史重任,在巨头垄断的国际市场上争取属于自身的权益,来进一步保障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安全。
刚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背后有何玄机?
过去的二十年,中国钢铁行业都在试图整合全行业的力量,形成统一战线对外参与谈判,对抗国际寡头。
然而,中国花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这一体系最终还是差强人意。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决定撤销冶金部。在此之前,国务院曾经发布过一个名为《关于成立中国钢铁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的决定》。
红头文件一出,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冶金部撤销之后,中国一定会成立一家国家性质的钢铁公司。
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
在那之后的十年间,大大小小的钢厂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产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飙升。甚至,仅仅几年之后,产能过剩、行业重组就成为了中国钢铁工业的主题。这样的情况下,还想一致对外谈判,难度可想而知。
原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曾回忆:
当年的中国钢铁公司如果能够组建成功,中国钢铁工业或许不至于发展到后来的地步。至少会有序很多。
替代这个“中国钢铁公司”的,是一个过渡部门,冶金局。它后来更名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08年底,国务院明确指出,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用矿企业统一对外进行铁矿石谈判。
注意,这里用的动词是“组织”,而非“代表”。
事实上,二十多年来,在中国钢铁企业心中,似乎从来没有一个组织或者企业能够真正成为行业的代表,出门谈判。
宝钢内部人士曾说,
谈判那几年,没有政府部门明确赋予我们在谈判中的绝对地位,宝钢谈得很艰难,加上国内外的舆论,简直里外不是人。
即使到了2020年底,前宝武钢董事长张锦刚还在说,
宝武钢铁虽然现在是行业巨无霸,但1亿吨产量也仅占全国10%的份额,很难去把全国铁矿石谈判权统一起来。
言外之意就是,这事情没有顶层设计,真的很难。
可环顾全国,有谁能去呢?中国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达到500多家,但行业结构差异巨大,生产水平也参差不齐。
2021年,中国前十大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41.5%。换句话说,剩下近六成的产量分布在四百多家企业手中,根本无法跟头部竞争。
如此庞杂的群体,到国际市场上去跟别人谈判,各种利益冲突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钢铁工业对外的声音变得分散。
更不要说这几百家企业之间还有各种猫腻。
比如2006年那一次的谈判失利,就是因为在形势僵持不下之时,有两家进口商私底下跟必和必拓达成了涨价协议,国内进口量突然猛增1100万吨,买方需求更大,价格自然跟着上去了。那还谈什么?
 
刚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背后有何玄机?
今天成立的中矿集团,可以被视作这二十多年对外谈判的最新重大突破。它会成为改变历史的人吗?
刚刚,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背后有何玄机?
既然谈了二十多年都没什么进展,那能不能换个办法来避免原材料供应被别人“卡脖子”呢?
2022年,“基石计划”悄悄地在全国铺开。
“基石计划”由中钢协与钢铁企业共同倡议,旨在增加中国自有铁素资源供应。铁素资源,主要指的就是铁矿石与废钢。
暂定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5年,国内铁矿石消耗量要比2020年增加1亿吨,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
“基石计划”背后的逻辑是,既然铁矿石价格一直在高位波动,那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降低价格的方式,就是选择一些竞争力相对较强的项目,适量加大国内矿石的供应。
目前,参与基石计划的增量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宝武和鞍钢集团手里。比如,据鞍山市政府今年4月的消息,全国最大单体铁矿山地下开采项目,即鞍钢矿业西鞍山采选联合项目相关招标工作正在展开,年内开工。西鞍山铁矿已探明储量13亿吨,规划每年生产3000万吨,总投资超200亿元。
无论是”基石计划“还是中矿集团,背后其实都是国家对能源资源的安全考虑。
今年以来的国际形势变幻,搅乱了人们对未来的规划。
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能源危机,已经在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使得全球钢铁需求变得扑朔迷离。
如果冲突比预想中早结束,那么城市重建必然需要大量的钢材,需求有望反弹;但如果冲突迟迟没有结束,势必对欧洲的财政和消费带来长久的伤害,钢铁需求可能下降。
无论是哪种情况,中国当下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应对最突发的事件?
最新的好消息是,7月16日,必和必拓历史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的铁矿石抵达日照港。这标志着必和必拓正式启动了在中国港口的铁矿石人民币现货贸易,必和必拓矿业(上海)有限公司全面投入运营。
必和必拓这家澳洲最大上市公司,正在向中国市场迈出重要一步。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67%都来自澳大利亚。这一次,澳大利亚竟然“背刺”拜登,继续对中国出口铁矿石,意味着双方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用人民币结算,不仅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平衡了美国高通胀可能带来的剧烈且持续的加息所导致的衰退风险和美元的不确定性,还能节省一大笔交易成本,进而应对中国钢铁企业在汇率大幅波动时可能遭遇的经济风险。
如果这个趋势能够蔓延开来,中国钢铁行业隐忍二十年的屈辱,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
参考资料:
财新周刊|“基石计划”在路上
财新独家|矿产资源新央企筹备成立 打造铁矿采购、矿山开发平台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7618.html

Like (5)
Previous 2022年7月21日 下午3:13
Next 2022年7月22日 下午12: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