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23日,敖德萨港一个储粮筒仓遭导弹袭击后着火,消防员正在灭火。(图片来源:美联社)
“希望的灯塔”
当地时间23日,乌克兰南方作战指挥部称两枚“口径”巡航导弹击中敖德萨港,另有两枚导弹被防空部队击落。
乌方表示,一枚导弹击中筒仓,另一枚击中筒仓附近区域。所幸码头装卸能力未受影响,粮食出口可以继续。乌方指认俄罗斯发动袭击。
然而,对于此次事件,俄方给出另一版本。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回应称,“口径”巡航导弹摧毁了敖德萨港的一个军事基础设施,在一次打击中击沉了一艘乌克兰快艇。
对俄乌之间上演的“罗生门”,外界早已习以为常。但这次事件的敏感之处在于,就在前一天,俄乌刚刚分别与土耳其、联合国就农产品外运达成协议。
22日,通过土耳其穿针引线,伊斯坦布尔诞生了两份协议。一份由俄罗斯、土耳其、联合国签署,允许俄在受到制裁情况下将谷物、化肥外运。另一份由乌克兰、土耳其、联合国缔结,将为乌方三个南方港口——敖德萨港、黑海港、南方港外运农产品和化肥“开辟道路”。
协议其他内容还包括:俄乌同意任何一方不攻击运粮船;在伊斯坦布尔建立联合协调中心;各方指派代表联合管理进出港船只,确保不混入武器和武装人员,等等。乌方协议有效期为120天,但土耳其和联合国表示,只要战争持续,协议就将继续。
在协议签署过程中,俄乌相互敌视、互不信任的关系展露无遗。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协议并没有直接在俄乌之间产生。乌方官员坦言“不想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与俄罗斯相同的文件上。”在签字仪式上,双方代表甚至拒绝坐在桌子同侧并避免握手。两国国旗也刻意分开摆放。关系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尽管俄乌各自以签署 “平行协议”的方式收场,协议的意义依然值得充分肯定。这是俄乌冲突以来两国首次分别与相关方就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达成协议,将为解决俄乌粮食经黑海港口运出铺平道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称赞道:“黑海上出现了一座希望的灯塔”。
“多赢”的结果
分析人士认为,耗时约2个月协议终于达成,与各方的现实需求密不可分。协议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指出,对乌克兰而言,它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是玉米和小麦出口大国。但受俄乌冲突影响,现有超过2000万吨乌克兰谷物滞留在敖德萨港无法运出。如果实现外运,意味着大量财政收入能流进政府腰包。
张弘指出,冲突期间乌克兰税收、财政预算收入几乎减少1/3。粮食出口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合理条件打破封锁、不受战事影响的领域。恢复出口意味着基辅有更多经费支持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
对于同样作为粮食和化肥生产大国的俄罗斯,协议也能帮助它扩大财源,改善经济处境。此外,由于西方国家不断构筑“俄制造全球粮食危机”的叙事,俄也有减轻全球压力的需要。
张弘说,俄与西方关系恶化后,欲重点发展与“东方”“南方”的关系。“南方”指的是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等地区国家。这些发展中群体恰恰是此次粮食危机的最大受害者——过去六个月中,苏丹食品价格上涨187%,叙利亚上涨 86%,也门上涨60%……在俄罗斯与非洲明年召开峰会前,俄促成恢复粮食出口有助于向发展中国家展示善意。此外,俄还希望借此与乌克兰降低互信赤字,缓和敌对关系,创造对话气氛。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指出,协议的缔结也凸显俄罗斯再次打破西方强力封锁,使反俄阵营的统一性受到挑战。在能源和粮食两大领域,俄罗斯证明其可以影响全球走向,并凸显对黑海北岸的控制力。
对土耳其而言,通过此轮斡旋,它既有了面子,又不失里子。张弘解释道,一方面,土耳其提升了在黑海地区、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的影响力,被视为一场外交胜利。另一方面,无论土耳其从俄购买打折能源,还是在欧亚地区推动国防军事工业品出口,抑或它对于俄乌谷物和油籽实施关键加工,都可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纽约时报》称,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同时与俄关系密切,具备做中间人的条件。“美国白宫官员承认,尽管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有时令人恼火,但完全抹杀他会弄巧成拙——他的国家位于东西方十字路口,战略意义重要,这让他能够与更麻烦的邻国对话。”
刘军说,更重要的是,土耳其有着自己突厥世界领袖以及相应的大国梦想。通过调解俄乌冲突,安卡拉追求向帝国理想迈进,扮演德法无法替代的角色。另有分析认为,土耳其目前通胀高企,在明年即将迎来大选之际,埃尔多安希望在外交上赢得更多加分。
最后,对联合国而言,它的斡旋不仅在于促使俄乌农产品外运、缓解全球粮食供给压力,更重要的是向全球传递积极信号、促进粮价下行,避免发展中国家承压、迟滞2030年全球消除饥饿目标的实现。
目前看来,联合国的斡旋已经使国际市场信心略有提振。彭博社称,得益于协议签署,日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创下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玉米期货价格跌至8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迈出第一步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协议得到圆满执行,那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其一,市场信心有望提振。其二,西亚北非国家的危机或将部分缓解,尤其化肥出口有利于农民按时种植。其三,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对各国援助的小麦中有一半从乌克兰购买。“放粮”有利于该机构帮助面临饥荒的国家。其四,俄乌正值小麦收割季,每年7月至11月通常是谷物贸易商向俄乌进口粮食最繁忙的时期,协议达成后库存粮和新收粮或将一同外运。
不过,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协议的实施速度和成功程度。新的袭击事件已加剧外界担忧:协议能否有效执行?分析认为,这仍面临重大考验。
先从实施速度来看。第一,乌克兰未来3—6个月能出口多少农产品是未知之数。理想状态是,在协议生效的第一个月运出500万吨,但这比较具有挑战性。例如,寻找船只和船员来运输货物并非朝夕之功,俄乌冲突前大批务工者被迫回国。就算船舶和船员数量得以保障,船东是否愿意支付更高保费也是个问题。更别说,港口或周边地区受袭会削弱保险公司的投保意愿。
第二,战火持续波及乌克兰农业,恐将影响粮食出口数量和质量。张弘认为,乌克兰东南部产粮受到影响,但中部等非交战区的种植收割基本不受冲击,战事对该国产粮影响预计在20%左右。
从“履约”成功程度而言,刘军指出,目前俄乌冲突仍在继续,在相互敌对及毫无信任的背景下,协议能否被圆满执行要打个大问号。在刘军看来,协议签署不会对战事发展产生实质影响,因为自俄对乌军事行动进入第二阶段以来,俄控制敖德萨及乌克兰黑海北岸地区的目标始终未变,只不过目前在封锁港口方面存在军事能力障碍、军舰有被摧毁的风险,但其行动会继续下去。
张弘认为,对于俄罗斯而言,签署协议是一种外交和经济姿态,而精准打击敖德萨、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的乌军后勤线,瘫痪其反攻能力,却属于军事目的。两者犹如平行线,并无直接联系。此次敖德萨港受袭,不排除周边出现了西方军援或雇佣兵并导致俄“出手”的可能。“这恰恰说明,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粮食出口,在军事上是存在明显的否决权的。”
此外,张弘对“运粮协议”促进俄乌达成更广泛协议的前景也不乐观——从俄罗斯角度,外长拉夫罗夫20日指出俄军事行动目标不限于乌东地区,说明莫斯科在提高要价;乌克兰方面,总统泽连斯基22日表示,要先“夺回领土”再考虑谈判;美西方角度,它们对乌克兰的支持也并未动摇,近日美国宣布再对乌军援2.7亿美元……几方面因素表明各方差距较大,停火缺乏共识,因此有关领土问题的核心谈判为时尚早。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协议的签署只是迈出了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第一步。
一方面,俄乌的粮食出口尚不足以填补全球存在的巨大粮食缺口。
从全球来看,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受俄乌战争影响全球约有4700万人处于“严重饥饿”状态。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饥饿率增幅最大。从地区看,希尔托普控股公司大宗商品高级策略师库尼施说,来自欧盟和黑海地区的粮食出口,与西亚北非的需求之间有超过2500万吨的差距。
另一方面,粮价飙升也将继续阻碍人们获得负担得起的粮食。
分析认为,俄乌冲突只是全球饥饿问题加剧的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疫情影响、气候变化、国家内乱等,这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国际救援组织认为,在“放粮”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资金介入。舆论指出,较贫穷国家的粮食危机会得到一些缓解,但可能不会像他们希望的那样多……黑海的“希望灯塔”固然给人以希望,但要通过它驱散危机阴霾,恐怕还相当遥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1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