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00多年,“红种人”终于能翻身做主了?恐怕……

作者:库叔说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 | 丁贵梓 瞭望智库观察员

5月18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以中国“侵犯人权”为理由,呼吁各国“外交抵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

对此,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回应称,美方个别人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借所谓人权问题对中方污蔑抹黑,企图干扰、阻碍、破坏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行,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从“强迫劳动”到“种族绝灭”再到“侵犯人权”,部分美国政客拿着自己国家的剧本,强行给别国“加戏”。

他们可能忘了,曾惨遭“种族灭绝”、至今仍深陷贫困和歧视漩涡的印第安人,就是见证美国恶行的“活化石”,是即便推举一个印第安人女性部长上台也无法掩盖的罪证……

文 | 丁贵梓 瞭望智库观察员

1 恶意的“馈赠”

在新航路开辟前,北美陆上生存着90万-1800万土著印第安人。他们住在兽皮帐篷或大石屋里,善用石器和火,以狩猎野牛为生。虽然没有现代化生产工具,依靠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北美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与世隔绝,枕稳衾温。

16世纪后,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不断向北美内陆推进,英国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13个殖民地,印第安人的噩梦也由此开始。

等了200多年,“红种人”终于能翻身做主了?恐怕……殖民者残杀印第安人。

为了抢占土地、资源,殖民者的首要选项是:战争与杀戮。

1637年,殖民者几乎把700多人的裴奎特部落斩尽杀绝,剩下的人被贩卖到西印度群岛,裴奎特成为第一个被灭绝的北美印第安部落。

1644年,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正式宣布对印第安人开战。据统计,1620-1750年间,约有10000印第安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战乱,占到同期印第安人死亡总数的25%。其中,2950人被当场打死,795人重伤后死亡,6000人死于战败后被俘虏、奴役、虐待、饥荒等。

移民和战乱还给印第安人带来了隐形“杀戮”——天花、麻疹、疟疾、鼠疫等传染性疾病从欧洲传入,长期与世隔绝的印第安人对这些致命病菌毫无抵抗力。

1616-1617年,潘塔克塞特部落被一场传染病消灭;1616-1633年,鼠疫和天花横扫北美东北部,在康涅狄格河谷,病人死亡率达900‰以上。

整个17世纪,北美印第安人中暴发了12次天花、4次麻疹、3次流感、2次白喉、1次斑疹伤寒、1次淋巴腺鼠疫和1次猩红热。

然而,殖民者却将传染病视为战胜、消灭印第安人的天然手段。在庞蒂亚克战争(1763-1766年)中,白人统帅杰弗里·阿默斯特甚至故意把带有天花病毒的毯子散布到印第安人营地。印第安人染上天花后战斗力大减,不战而败。

殖民者带来的另一个致命“武器”是:酒。

因严重精神压抑和营养不良,印第安人极易酒精中毒,身体素质恶化。不少部落酗酒成风、组织松懈、秩序混乱,武士战斗力削弱、人口数量和质量下降。加上印第安人不会酿酒,只得依赖白人供应,因此加深陷殖民控制。

【注:20世纪70年代,俄克拉何马酒类研究中心发现,印第安人从基因上对酒精缺乏抵抗力。印第安人易于酒精中毒得到科学解释。】

结果,印第安部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部落传统技能、知识丧失,文化传承断裂。

在土著群体中,长者是传承部落传统技能、知识与文化的主要载体。他们身体虚弱、抵抗力低,受传染病影响最大、死亡比例最高。大批部落长者死亡,中断印第安文化的口耳相传,少数幸存族人无法保留所有土著技能,难以继续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

*土著人口减少,加速印第安人传统信仰体系崩塌。

战乱和疾病导致部落人口骤减,维系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力量被削弱,为外来信仰传播提供机会。

1636-1637年,休伦部落暴发天花流行,耶稣会教士竟对200多位部落成员进行了放血治疗。欧洲白人的社会习俗慢慢被印第安人接受,进一步改变其传统生活方式。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当时,为拉拢印第安人共同对抗英军,美国基本延续殖民地时期惯例,承认各印第安部落拥有近似于独立国家的主权。

美国陆军部成立后,印第安事务交由其管理。可见,新生的美国将印第安人问题视为军事问题,白人对土著印第安人的剥削和杀戮仍在继续。

【注:1824年,美国时任陆军部长卡尔霍恩创立印第安人事务局,隶属陆军部。直到1849年,美国成立内政部,印第安人事务局归属权才正式移转到内政部。】

2 为了土地,杀!

到19世纪初,美国已基本扫除欧洲殖民势力,初步完成国家整合,开始步入工业化大潮。随着国土面积自北向南、自东向西扩张,美国发现:印第安人成了“前进道路上障碍”。

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1812-1815年),美国南方海湾平原一带的棉花种植园蓬勃兴起。可当地印第安人仍占有大片土地,种植业难以集中发展。

1830年5月,打着“保护印第安人免遭灭绝”的旗号,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决定将居住在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切罗基族、乔克托族、奇卡索族、克里克族和塞米诺尔族印第安部落(约24万人)迁移至西岸荒野。东部土地全部向白人开放,并在西部建立保留地,与白人社会隔离。

此后,美国更加“正大光明”地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甚至武力迫使其迁徙。

1837年,联邦政府派军队强制切罗基族西迁。因自然条件恶劣、军队频频施暴,至少4000名切罗基人死在路上。十余年间,被迫西迁的印第安人有一半以上死在途中。到达西岸后,也有不少人因不适应恶劣环境或与当地土著发生冲突而死。

19世纪40年代,美国通过美墨战争获得太平洋地区大片领上,西部边境线继续西移。如何安置新西部的印第安人,成为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新难题。

时任印第安人事务局主任卢克·李反对继续迁徙新西部的印第安人。他提议通过谈判缩小印第安人部落活动范围,并主张新印第安人若想得到美国政府的财政支援,必须交出部分保留地土地。

“卢克·李提案”实施仅三年,美国政府先后与印第安人签订52个保留地条约。美国内战前后,越来越多印第安部族被迫与政府签约,被圈入保留地。到1880年,全国共有141个保留地,保留地制度日渐完善。

内战期间,林肯总统颁布《宅地法》,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大量金矿,大量移民涌入西部。为保护采矿者利益,美国还发动战争讨伐印第安人。

1860年,为给采矿者开路占地,美军与阿巴齐族和纳瓦霍族发生冲突,杀害664人、俘虏8793人。1864年,为开采科罗拉多北部金矿,美军诱骗当地印第安人到里昂要塞,剥去他们的头皮盖、敲出脑髓、割断四肢,残忍屠杀600多人!

为修建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铁路公司和矿主还雇用猎手大肆猎杀野牛。

仅1872-1874年,就有约900万头野牛被捕杀。到1883年,美国大平原上的野牛几乎绝迹,印第安人失去了食物来源。

与此同时,美国人带来的传染病还在继续吞噬印第安人的生命。

1849-1856 年的淘金热时期,有5万印第安人死于淘金者传播的疾病。密苏里河流域千人部落暴发霍乱,仅一个冬天就只剩31人。1850年苏族被迫迁徙时,尚有1700人,但因感染疾病,1873年时只有533 人活着到达保留地。

一些不适应保留地生活的印第安人选择出逃,却遭到美军追剿。1868年,一群离开保留地狩猎的印第安人被美军攻击,近800人被杀,50名妇孺被美国人掳走。

想活命,就得变成“美国人”

保留地制度的推行满足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仅在杰克逊政府时期,美国就从印第安人手中获得了1亿英亩土地。印第安人被圈入保留地,活动范围有限,这使得美国边境种族冲突减少,西进路线畅通,大大加快西部地区开发速度。

【注:1英亩约为0.004平方千米。】

不过,美国在19 世纪后半期的印第安人战争中也付出了高昂代价。1866-1891年,有948名美国士兵在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死亡。据估算,每打死一名印第安人,美国政府就要耗费100多万美元。

等了200多年,“红种人”终于能翻身做主了?恐怕……

美国新泽西州奥古斯塔,美国印第安人穿着传统服装参加仪式。图|视觉中国

驱逐、劫掠和杀戮还导致印第安人数量下降。1832年,加利福尼亚共有9.8万印第安人,50年后只剩下1.5万。保留地制度让印第安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仅拥有占当时美国总面积0.6%的支离破碎、贫瘠荒芜的土地。

保留地制度不但没解决印第安人问题,反而拉大印第安人与美国白人社会之间的鸿沟。19世纪末,美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改造印第安人,使其融入白人社会。

*全面剥夺印第安人部落主权和自治权。

1871年,国会在给内政部的拨款法案中加入附则:“今后,美国境内所有印第安人民族或部落,均不得被承认或认为是独立的民族、部落或国家,合众国不再与之以条约形式建立关系。”1885年,国会制定《印第安人重罪法》,推翻了印第安人部落的独立司法权。

美国政府不再承认印第安人部落主权,进而拉开了强制同化印第安人的序幕。

*推行土地私有化,拆散保留地,瓦解印第安人部落。

美国西部人口急剧膨胀,并迅速崛起为一股新兴政治力量。为攫取更多印第安人土地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西部诸州不断对国会施压,要求把保留地的土地化整为零、作为份地分配给每户,多余土地则由政府占用。

1887年,美国国会通过《道斯法令》,全面实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化。当时,印第安人保留地总面积为1.55亿英亩,人口不足30万。按每人160英亩分配后,白人从中攫取1.05亿英亩土地,印第安人被迫成为自给自足的个体农民。

*实行文化同化,根除印第安人族群意识和部落认同。

美国政府通过教育、语言、文化、宗教等措施,培养印第安人的公民意识与美国认同。1880年《印第安人学校规则》规定,教会和政府开办的学校一律用英语教学,禁用印第安语,禁止印第安传统服饰和发式。在保留地的寄宿学校里,大量印第安儿童被迫与家人分离,被禁止说土著语言,甚至放弃土著身份和文化。

1924年,美国通过《美国印第安人公民权法》,授予境内全体印第安人美国公民资格。

同化政策本想在夺取印第安人土地的同时,推动其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结果却适得其反。

政府强制分配没收优质土地,印第安人在政府“托管”下孤立无援。外加土地投机商的巧取豪夺,印第安人土地纷纷落入白人之手。到20世纪初,印第安人土地仅剩4700万英亩,其中近一半为沙漠或半沙漠地域,55%的印第安人均年收入不到200美元。

59%的印第安人达穿上“文明服饰”,40%会说英语。但强制性种族压迫政策完全不考虑印第安人的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土著风俗习惯瓦解,部落团结性和粘合力不断削弱。

4 改来改去,还是同化

1920年代,美国政府在《印第安管理中的问题》中承认,白人文明已极大地摧毁了印第安人文化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强制同化政策宣告破产。

这让美国一批进步主义社会改革者意识到保证印第安人基本人权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当时在美国印第安人保护协会工作的约翰·科利尔就是其中一员,他长期关注新墨西哥州普韦布罗人生活状况,呼吁结束政府家长式统治。

等了200多年,“红种人”终于能翻身做主了?恐怕……

美国印地安人保留区,当地的印第安人售卖手工制作的纪念品。图|视觉中国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任命约翰·科利尔为印第安人事务专员,着手调整印第安人政策。一年后,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重组法》开始实施印第安人新政。

除了提供紧急经济援助、维护土著文化与传统,改革派还积极改组印第安部落政治体制。1934年6月,《印第安人改组法》通过,各印第安部落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接受部落体制改组。若接受,部落每年可获25万美元拨款,依法制定部落宪法,并享有部落内部事务自治权。

科利尔在任期间(1933-1944年),联邦政府共给印第安部落拨款1200万美元。但他没有意识到,他接触的普韦布罗只是受同化和份地制影响很小的部落,从整个印第安社会来看,75%的印第安人已经接受份地分配。到1930年,跨族裔通婚使得纯血印第安人比重降至58 %。这些印第安人已经接受了白人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只愿接受紧急经济救济,却极力反对维护土著文化传统和部落自治。

另外,移植的美式民主并不能适应印第安人的传统政治土壤。部落投票接受改组法遵循少数服从多数,但大多数印第安部落长期奉行全体一致原则。

忽略土著部落和传统体制的多样性,印第安人新政实施很快陷入困境:

在258个印第安部落中,181个接受改组法,仅有93个(约为印第安人口的36%)起草并通过部落宪法,最大印第安部落纳瓦霍部落拒绝该法。在国会内部,要求取消改组法的声音不断,印第安人事务拨款不断削减。

结果,新政效果十分有限。印第安人虽然重获近400万英亩土地,但多为贫瘠之地且所有权分散,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还要耗费100万美元来管理这些土地。

1940年代,美国卷入二战,整个国家机器围绕战争运转,印第安人事务的重要性下降。1942年,印第安人事务局迁出华盛顿,主要职员递交辞呈以备兵役,新政资金不断削减。1944年,印第安人事务局预算只有360万美元,比新政前的数额还低。美国印第安人政策几乎陷入停顿。

期间,大批印第安人离开保留地,4万多人移居城市地区从事战时工作,2.5万人直接在军队服役,这推动了城市印第安人群体的形成。40年代,美国城市人口仅增加3%,城市印第安人占全部印第安人口的比例却从7%上升到14%。

印第安人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发展使美国重新审视新政政策。1953年,国会通过《108号两院共同决议》(又称为“终止政策”),宣布停止联邦政府对部落的特殊优惠政策,解散部落,使印第安人完全成为美国公民。

二战后,美国印第安人政策重回同化老路。到1961年,联邦政府服务计划被全部取消。印第安人在法律上同白人政治地位平等,更多人离开保留地融入城市。教育同样回归同化,强调“使印第安人掌握主流社会的文化”。50年代末,约2000名退伍印第安人进入各类高等学校学习,推动印第安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5 “红种人”,团结起来

这只是城市印第安人生活状态的其中一面。

根据“终止政策”,近70个印第安部落被撤销,土地、部落身份也被收走,很多印第安人拿着微薄的安置费进入城市。但安置机构并不了解印第安文化,未考虑印第安人实际需求。教育上同样忽视跨文化,直接采用英语教学,印第安儿童根本无法完成学业。失业、酗酒、辍学、犯罪、自杀,成为城市印第安人居住区的普遍现象。

【注:印第安人使用的语言约有300种,大部分印第安儿童使用的是本族语言。】

美国政府的政策变动使得印第安人问题愈发复杂,印第安人面临的生存困境却难以改善。20世纪60至70年代,在黑人运动激励下,印第安人也积极开展跨部落抗议运动(又称“红种人权利”(Red Power)运动),要求维护土著民族的权益。

1961年,美国印第安人芝加哥大会召开,来自全国80个部落、约450名印第安人聚集,讨论土著民族共同关注的问题。“红种人权利”运动由此开始:

1969年,占领旧金山湾阿尔卡特拉斯岛,要求将其变为一个泛印第安人文化、教育中心;

1972年,举行“撕毁条约之路”游行,抗议美国背信弃义、不守对部落的承诺;

1973年,占领美国南达科他州松岭苏族保留地翁迪德尼;

……

到70年代末,印第安人在全国进行了70多次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美国政府不公。抗议浪潮中,大批印第安利益集团发展起来,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部落主席协会(1961)、美国印第安人运动(1968)、土著美国人权利基金会(1971)等。

“红种人权利”运动加强了各部落之间的联系,激发其族裔意识,为争取自决提供了基础。

在抗议力量的推动下,1968年美国通过《印第安人民权法》,规定印第安人享有公民权利,同时恢复保留地,承认印第安部落法律。1975年,通过《印第安人自决与教育援助法》,印第安人部落开始自主管理包括教育在内的内部事务。1978年,通过《印第安人宗教自由法》,承认印第安人传统宗教合法性。

至此,美国政府废止了对印第安人的同化政策,确立文化多元主义原则。当时,印第安人事务局中60%以上的工作人员为印第安人。

80年代里根政府上台后,逐渐削减对印第安人的财政资助和福利帮助:1981 年,城市印第安人健康服务经费削减一半以上,并计划全部取消;同年,印第安人高等教育基金从原计划的2.82亿美元削减至2亿美元,印第安人事务局经费被削减7690万美元。

联邦政府财政收紧后,印第安人失业率急剧上升至51%,生活水平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留地内再次呈现贫困景象。

直到20世纪末,美国重新重视印第安部落自治和保护。在联邦政府的推动下,印第安人受教育水平也得到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显著增长。1997年,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印第安人已达13.9万人。

尽管小有反复,美国印第安政策文化多元主义的大方向延续至今。但不可否认的是,印第安人的自决自立,依然有赖于联邦政府的财政帮助。

6 翻身做主,没那么简单

当地时间3月1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确认德布·哈兰德为拜登政府内政部长,她来自新墨西哥州的拉古纳普韦布洛部落。200多年,美国终于等来首个原住民内政部长。

没错,就是那个曾被用于抢占印第安人土地、剥夺部落主权和自治权并开拓殖民地的内政部。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120个印第安人部落代表曾联署请愿,要求拜登提名哈兰德入阁,希望她能为原住民争取更多权益。美国白人社会欺凌、压迫、强制改造数百年的印第安人,真能就此翻身吗?

事实恐怕并不乐观。

美国内政部印第安人事务局(BIA)统计,目前,美国约有560万印第安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7%;共有BIA登记注册的印第安人部落573个、保留地326个,主要位于贫瘠的中西部地区。

走过血泪之路,这些印第安人的生活现状如何呢?

我们先看经济状况:

据BIA统计,2017年,有21.9%的美国印第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同期,美国白人的贫困率为9.6%。

再看教育现状:

2017年,25岁及以上的美国印第安人中,仅19.6%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而美国白人的这一比例为35.8%。此外,印第安人的高中毕业率在美国所有族裔中也是最低的。

还有健康情况:

印第安人聚居地区普遍卫生条件恶劣,医疗资源匮乏。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曾披露,每1000户原住民家庭中就有58户缺乏自来水管道系统,这个数字在白人家庭中只有3户。

根据印第安人健康服务局报告,美国印第安人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寿命低5.5岁。印第安人糖尿病、慢性肝病和酒精依赖症的发病率分别是美国平均水平的3.2倍、4.6倍和6.6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印第安人的感染率是白人的3.5倍。

最后再看看政治状况:

美国国会,现有4名印第安裔众议员,没有印第安裔参议员,低于其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却已经是人数最多的时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从欧洲人踏上美洲海岸以来,美国政府授权发动了1500多场战争,洗劫印第安人,成为世界上对土著人发动战争最多的国家。如今,美国印第安人仍面临着贫困、医疗与教育资源不足和严重的社会歧视,这些都是哈兰德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哈兰德入阁虽然引起印第安人欢呼,可实际上,参议院中仅有4名共和党议员为她投了赞成票。未来,哈兰德能有多大的空间施展拳脚尚未可知。但可以明确的是,美国种族歧视的恶根未除,印第安人的处境和地位就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参考资料:

1.丁见民:《美国印第安人的土地私有化》,史学月刊2009年第7期;

2.胡锦山:《二十世纪美国印第安人政策之演变与印第安人事务的发展》,世界民族2004年第2期;

3.王坚:《传统自由主义的滑铁卢——1870-1930年代的美国印第安人政策评述》,世界民族2015年第2期;

4.王坚:《当代美国印第安人利益集团活动评析》,美国研究2016年第3期;

5.杨恕、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现状研究》,美国研究2007年第3期;

6.丁见民:《试析二战对美国印第安人的负面影响》,史学月刊2013年第5期;

7.胡玉萍:《从同化到多元:二战后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政策及其制度特征》,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8.张培青、乔杨、熊坤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第2期;

9.丁见民:《1960-1970年代美国“红种人权力”运动与土著族裔意识的复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0.邱慧琳:《美国印第安悲剧的悖论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11.丁见民:《试论美国土著民族反对印第安人新政的原因》,世界历史2006年第6期;

12.丁见民:《外来传染病与美国历史早期印第安人人口的削减》,世界历史2018年第1期;

13.邱慧琳:《美国印第安人口下降原因初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14.马志芹:《试析淘金热对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命运的影响(1848-1878)》,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

15.《海外网深一度:美国印第安人被“虐待”的命运,仍未结束》,海外网,2021年3月17日;

16.《「深度」美国印第安人,从“被灭绝”到“被遗忘”》,环球网,2021年3月22日;

等等。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2342.html

(2)
上一篇 2023年7月10日 下午12:49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上午11: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