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

作者:卡夫卡不忙了

本文转载自: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

今天新公布了一项数据,70地新房价格数据。

对于被赋予了过多金融属性的房地产,天生带着杠杆,有沉甸甸的贷款利率压在那里,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不涨价,那就是个让你持续亏损的投资。

过去许多年里,房价持续上涨,让大家忘了它作为固定资产所必须面对的折旧。就问你,普通住宅,建成使用20年的,还能维持品质的,真是凤毛麟角,再过20年呢?

中国的人口已经走到了拐点,今天十七部门发文鼓励生育,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人口数量很难回到过去了,于是基于对未来人口增长,源源不断人口红利的许多筹划,也就很难成立了,房地产持续上涨的神话背后,并不是房地产商们有多会炒房本事大,而是从前几十年里,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城市化带来的增长逻辑,叠加货币政策,这才有所谓地产的黄金年代。

如果宽松就能让房价无限暴涨,那就看看我们隔壁的日本,宽松了那么多年,印了那么多钱,房价为啥还是涨不动?

涨价背后的逻辑永远都是新的接盘侠源源不断。

没人接盘,资产的价格能横盘就已经万幸了。

最近看了很多各地出台的救市政策,有些玩极端的,甚至把卖房子压到了对公务员的考核上,但大家都清楚,很难的,救不了的。

房子卖不动了,土地也就卖不动了,从前支持地方上大手大脚花钱的土地财政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最近很多粉丝都想让我讲讲地方债,土地财政靠不住了,地方债怎么办?

这就要谈到地方跟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了。

八十年底,财政改革,中央跟地方之间推行的是财政包干,这项包干政策从1985年开始全面实施,在财政包干体制下,只要交完中央的,剩下都是省里自己的,人都是经济动物,有利益驱动,各地扩大税收来源,发展经济的动力非常大。

这个包干政策因为额定的基数放在那里,那些年来,中国经济又恰好进入到了飞速增长的快车道,因此经济搞得好的地方,本地财政日子就非常好过,但对中央财政来说,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全国预算收入里的比重越来越少,因为增加的部分都被地方上拿走了。

大家可以看看当年的电视剧,比如说《一地鸡毛》之类的,现在说起来是香饽饽的中央公务员们,当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地方上个个都有预算外开支,个个都有小金库,反倒是过得非常滋润。

但以国家为一个整体来看,这里的问题就多了,中央财政没钱,办点事甚至还得向地方上借钱,长此以往,又怎么去搞宏观调控?

于是就有了1994年的分税制。

分税制实施以后,中央占全国预算收入的比重从改革前的22%迅速提升为55%。

有人高兴就有人愁,中央分得多了,地方上就占的少了,过惯了阔绰日子的,一下子手头紧起来,自然要找出路。

于是土地出让金作为一项新的地方收入来源,很快就获得了地方政府的青睐。

卖地收入由地方政府收入囊中,这项政策真的就公平吗?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有本地实情,必然发展不均衡。

比如说最近全国高温,为了让利于民用,四川停了一部分本地工业用电,但我们都知道,四川本身是一个水电大省,如果只考虑本省本地,自己的电自己用,哪里需要卡本地的工业用电?

西电东输,这些能源要服从国家安排,供应给兄弟省市。

你就看看现在欧洲这一折腾,富裕地方普遍都享受了相当于我们十倍以上的电费,能源丰富的地方,人家靠天用低价能源,凭本事拿的好处,凭啥就这样无偿给你?

再比如,中西部大量劳动力,离家背井,勒紧裤腰带到东南部打工,这些人把最好的一段青春时光留在了那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做不动了,被城市淘汰以后,回到自己的老家,创造的财富被城市吃掉了,到丧失劳动力的那天,最后还是在国家的统一调配下,补贴给当地的政府。

所以那些高昂的土地出让金就真的是本地应当毫不客气揣兜里的?

另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每年几万亿的土地出让金,并没有让各地政府形成大量的财政盈余,反倒越是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地方债问题越是严重。

最近这段时间房地产各种暴雷,很多人都问了,为啥几十年房地产的大发展,房价翻着跟头的上涨,老百姓被房贷搞得不敢消费,房地产公司在发展中没赚到钱,反倒是暴雷了,就连地方债也跟着房地产的发展越滚越大,到底是谁把钱都赚走了?
在利益推动下,地方上胆子也大了,秦岭的别墅,滇池旁边密密麻麻的房子,打着兴教育幌子的大学城。

昨天文章说了下大学城,一堆人跳出来反对,说我们见不得某省人上大学,就指着他们当农民工。但是,既然国家有大规划出来,土地法规你总要守吧,没有大学城,高新区,大量房地产怎么搞?谁都不是傻子,一码归一码,国家会拦着你兴教育吗,兴科技吗?无非是有虎皮才能扯大旗。

土地财政的饭没那么好吃,房地产公司又不是过来做慈善的,你地想卖高价,就得花钱整理了,即便不涉及到土地腐败,这里都是地方债务的大黑洞。

为了哄着拆迁的,人为搞出许多躺赢吃城市红利的,与之相对的,就是被迫躺平的更多的人,于是大家连结婚生育的资格都被剥夺了,成了被红利阉割的卢瑟,现在后果来了,人口增长没了。

我平时跟金融机构打交道很多,也知道地方债,各种城投债,各种硬性债里的许多猫腻。

按正规的财务要求,其实很多债是不能借的,为啥金融机构敢往里砸钱?大家都指着未来有土地财政,卖地收入来给自己解套呢,于是不该借出去的钱借出去了,等到有某省地方银行的不利消息,到处就开始传谣言说是被地方上挪用了,屎盆子砸过来,水被搞浑了,有些人的私人利益保住了,但最后又是谁的利益受损了呢?

2018年,分税制又进行了改革。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该说明第二点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同时又对土地财政打了个补丁,从2022年1月日起,全国的土地出让金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合在一起一看,以前各地争先搞税务优惠无序竞争,围绕土地出让金做文章的许多打算都要落空。

有话说话,以前地方债最令人头疼的都是地市区县级政府搞出来的,比如说被全网热议过的水司楼,如果地方上随意举债的权限被收上去了,还会闹出400个亿的大亏空吗?

管理的层级越多,看起来放权似乎能解决问题,其实却是造成问题的根源。

我这个公众号一直都在说中国式债务问题其实是个记账的问题,国有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债务问题难道真的是个很大的问题吗?

但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你只要给机会,给权力,地方上自然有各种高人打着各种名号,过分去消耗国家信用。

本来政策禁止的支出,在本地利益驱使之下,就这么干了,还形成了债务,最后还有国家来销账,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情吗?

但凡你敢开个口子,金融机构就像秃鹫一样铺上了,多少钱都敢往里面砸,反正经事人的绩效奖金先捞到手再说。

为啥一个中金员工小娇妻的炫富工资单惹恼了全网,是网民们集体犯了眼红病吗?华为天才少年拿的工资更高,大家都只有欣赏羡慕的份,但金融到底是干啥的,怎么干的,大家都清楚,无非是牌照最值钱,允许代为处理记账周转服务,拿了不该拿的过高的薪酬,谁不反感?

所以地方债问题是拿来敲打金融机构的,他们在债务规模无序扩张里,起了太多负面作用,就这样啥事都没了,这道理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当土地财政再也没资格揣在地方自家的小口袋里,权责利划分清楚,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限额,限额以内,都算是有序举债,限额以外,那就免谈,预算也不至于成了一纸空谈。

大家恪守规矩,有必要拿债务话题来吓唬人吗?

看看霓虹国都敢用债务当资产来用,美国财政高额赤字,靠着负债吃饭都把美债吃成了最优资产。

如果美债都无风险了,为啥我们的地方债就要天天被经济学渣们哔哔有问题呢?除非他们都拿了太多美元,当双标狗。

在如今的节骨眼,总拿这个来说事,其心叵侧,别以为一个个装着忧国忧民,针砭时弊的都是好人。

动不动拿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来吓唬人的,你以为他到底想干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29702.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8月17日 下午2:25
Next 2022年8月17日 下午3: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