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最后的机会 2022年8月18日 下午12:50 • 城市乡村 作者:印闲生 本文转载自: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刚刚过去的8月10日,在两岸因佩洛西事件导致的紧张氛围中,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抵达厦门。 按照相关规定,访问团将进行十天的隔离与健康监测,之后会赴广州、深圳、杭州、上海等地拜访台商。 作为前“陆委会”主委和国民党主管两岸交流事务的副主席,尽管事先国民党反复表态称“不会访问北京”“不会会见大官”,但此行仍受到岛内舆论高度关注。 出行前,民进党政府曾百般阻挠,表示“鉴于大陆连日举行攻台式军演,此时绝非我政党等人士赴陆交流妥当时机”,可夏立言仍坚持成行。 夏立言1950年生,目前岛内主张两岸交流对话的政治人物,多是古稀之年的老人 从小的时间节点看,当下是《台湾2024大选》前的一段重要窗口期,蓝营内部正厉兵秣马准备年底的县市长选举。 按照往常的规律,基本上县市长选举一结束,2024候选人、两岸论述等议题便会摆上桌面。 从大的时间点看,留给国民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自2000年岛内首次政党轮替算起,国民党只执政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且2024前景极不明朗。 很显然,“维持现状”的大框架下国民党早就不再是民进党的对手;论“亲美”,绿营更是甩了蓝营好几条街。 因此目前岛内渐渐出现一种声音,认为蓝营应该尽快拿出一版“新的两岸论述”,来与大陆的“两制台湾方案”做对接(潜台词:争取做台湾的建制派)。 尽管声量不大,但至少开始萌生。 其实前文中提到过,国民党未来最大的机会是与对岸“第三次合作”。 现在来看,这不仅是其最大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 站在国民党的角度,目前的局面称得上是“危急存亡之秋”。 毫不夸张的讲,即使放手让台湾自己继续玩选举,国民党的日子也剩不下几天了。 一旦2024年民进党继续获胜,国民党很有可能会被边缘化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党,走宋楚瑜和亲民党的旧路。 届时台湾大选或将沦为民进党内的派系之争,新潮流、英系、“正国会”、苏系等一番乱战。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岛内选民结构的演化对国民党极其不利。 在《台湾,2000》一篇中,我们讲述过二十年前一场大选的三方混战形势。 虽然阿扁以39.3%的得票率当选,但主要是得益于泛蓝阵营的分裂。 那个年代绿营满打满算就四成的基本盘,而蓝营却支撑起了宋楚瑜和连战两位候选人——明显的蓝大于绿。 正因如此,待到2004年连宋二人整合完毕、泛蓝以统一的姿态决战民进党时,阿扁的胜算非常小,这才有了震惊岛内外的“319枪击案”。 凭借这样一场人类选举史上罕见的黑天鹅事件,阿扁以0.2%的微弱优势险胜。 2000年是泛蓝分裂,2004年是惊天大逆转,总之都很险。 二十年,一代人的光阴。 到了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蔡英文以57%的高票大胜韩国瑜的38%。 蔡获得的817万票超越了2008年马英九如日中天时的765万票,创下台湾迄今最高得票纪录,一度被绿媒们吹嘘为“蔡英文障碍”。 放眼历史,竞选连任还能拿下如此高票的,的确非常罕见。 再往前追溯一下,2016年蔡同样拿下了56%的高票,大胜朱立伦的31%和宋楚瑜的12.8%——两位泛蓝大咖充分挖掘后加起来的票,只有四成四。 不得不承认,经过二十年的人口演变,目前岛内选民结构的基本盘已经从蓝大于绿变成为绿大于蓝。 什么叫基本盘呢?就是无论如何都支持你这个党。 而2020年韩国瑜的三成八,尚不及2008年民进党最黑暗时谢长廷拿下的四成二。 伴随着选民结构的转变,国民党近年来的政策存在向民进党趋同化的倾向。 蓝营的大咖名嘴们每天只能在“莱猪”“核食”这些细枝末节上揪着民进党打嘴仗,大的问题完全不敢碰、不敢提。 不提大政方针,只聊蝇营狗苟——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引导台湾前进的能力。 国民党“四项公投”前的官网主页,画风很有大陆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铁拳的味道,最终结果是被民进党零封。(《被零封的国民党》) 基于以上大背景,未来留给国民党的可选的路线无非是三条。 1、沦为小绿党 国民党现在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自马英九、吴敦义等人退出历史舞台后,面上的江启臣和朱立伦连续两任党主席均无法有效掌控局面,个人民调也都极低。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民望不错的新北市长侯友宜,还是个与民进党勾肩搭背的“浅绿”,国民党中央想用都用不了。(《特立独行的侯市长》) 此般局面下,连退隐江湖近三十年、72岁高龄的赵少康都萌生了代表国民党出战的意愿,可见蓝营人才是何等凋敝。(《决胜台北,1994》) 比划来比划去,说不定2024还得再破格去请郭台铭出山——下贱中透露着悲凉。 总之,与民进党内群雄并起、各方诸侯跃跃欲试的局面相比,国民党颓势尽显。 2、大联合路线 台湾的选举制度和美国不同。 美国凭借着独有的“选举人票制度”,使得任何一个小党都很难挑战民主共和两党的地位,属于刚性的“两党制”,比较稳定。 台湾则不同,岛内很多政党一直处在动态的实力消长中。 合纵连横,家常便饭。 因此,国民党无论是去拉拢像郭台铭这样的党外人士,还是选择“蓝白合作”(与柯文哲合作),都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其实岛内已经有媒体用三国时期的东吴来比喻今天的国民党——“隔江自保,岌岌可危”。 目前,实力最弱小的民众党正如当年的刘备一样,主动向国民党抛出“白蓝合作”方案,并称之为“翻转台湾政局唯一途径”。 而面对刘备的橄榄枝,孙权一方面知道凭一己之力不是曹操的对手,另一方面又担心刘备集团趁机做大…… 3、第三次合作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从本质上说,刻板、老套、嘴笨的国民党骨子里就不是一个适合玩选举的政党。 既然拼选举拼不过,何不釜底抽薪? 回顾历史,国民党每次与共产党的合作效果都是非常好的——1924~1927年北伐成功,1937~1945年抗战成功。 如果当下国民党能够认清大势,那么他们一定清楚,历史潮流不可违。 这种大背景下,参与讨论“两制台湾方案”、制定“红色名单”,将是决定新时期岛内秩序的重要一步。 假以时日,绿党是一定要被拆掉的,竞争其实是建制派内部的竞争,谁能抢先一步的问题。 新任特首与末代总督,神态天壤之别 前文解释过,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去解决台湾问题之所以比香港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权力占比不同”。 在漫长的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始终是一块殖民地,由英国方面外派总督管辖。 港英政府的行政权、人事权、财权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更不要提军权和外事权。 正因如此,香港回归并没有对整座城市的官员系统带来太大的冲击。 如果说回归前香港官员系统占据70%的地区事务管辖权,那么回归后,这一比例至少没有降低。 八十年代各种法律法规制定的时候,北京甚至赋予了香港特区政府一部分港英时期没有的权力——多切了一块蛋糕,以至于日后带来一些幺蛾子。 台湾的情况大不相同。 从两蒋时代开始,台湾就是中国拥有100%地方权力的一个特殊省。 尽管网友们经常称呼蔡英文为“蔡省长”,但她实际拥有的权力比省长要大得多。 以整个官员系统的角度来看,无论怎么分配,回归后台湾地区的事务管辖权都要被抽走个10%~20%. 放眼台湾,其整个官员系统对于和大陆开启和平谈判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一点超越了蓝绿阵营和意识形态问题,是实实在在对自身权力的忧虑。 一言以蔽之,对于和平统一这条技术路线,如何破除抵制情绪、营造一种“蛋糕做大”的正面预期,是一件非常考验政治智慧的事情。 最核心的问题来了,如何营造一种“蛋糕做大”的正面预期呢? 难。 蛋糕就那么大,想再做大很难了。 相对来说,控制分蛋糕的人要容易许多,比如将其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 基于利益分化对手,打击一部分人、拉拢一部分人,从来都是统战工作的要义精髓。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29961.html 赞 (0)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解局】“台独”分子被拉清单,刚好“十恶”不赦 上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下午12:45 谁才是歼20的最佳“搭档”? 下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下午1:33 相关推荐 河南红码事件——健康码应该由国家统一管理 2022年6月21日 震惊!自来水抄表员贪腐竟超百万元 2022年3月27日 波音空客宁有种乎! 揭竿而起的 C919能否冲破欧美航空霸权? 2023年6月15日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023年6月7日 风暴眼|上市公司大佬神秘“消失”的配偶们 2023年10月26日 台湾问题上,王毅很给力,解放军也很给力 2021年11月4日 逃英乱港分子乌克兰从军记 2022年4月11日 万亿特别国债终于落地,背后的三大意义 2023年10月26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