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的逻辑》一篇中提到了“台海周边解放军对美军优势窗口期”的概念。考虑到其中表述可能不太严谨,此处着重强调一下,该概念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战争规模有效控制在第一岛链。即以一场局部常规战争的方式来交锋。从纯军事角度考量,战争规模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走向与胜败,是战争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解释战争规模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我们首先将场景切换到中印西部边境。在六十年代中印边境战争以及2020年前后双方的小规模摩擦中,印军方面始终有一个战略上的判断,那便是印度相对中国在边境地区有后勤补给领域的明显优势。这给了印度碰瓷中国的底气。印度的人口分布和中国不同,其主要城市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恒河平原上。沿海城市孟买在印度的感觉更像是群山环绕的珠江三角洲,而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北部恒河大平原广阔,所以印度可以轻易把铁路修到山脚下,然后整几条小公路就到了军营。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印度相对中国比较适合在边境地区打持久型的“小规模局部冲突”和“中等规模局部战争”。什么是“中等规模局部战争”呢?大致就像1962年那样,双方围绕班公湖等争议地区投入个几万人,以收复己方立场的失地为主要目标,胜利的一方通常不会深入对方本土。平心而论,尽管解放军并不畏惧与印军打一场局部战争,但该模式对我方是很不利的。因为即使打赢了,印度还可以卷土重来,而解放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数万重兵长期配置在阿里地区一带。考虑到一场局部战争很难将印度打趴下,因此一旦从“中等规模局部战争”退化为持久型的“小规模局部冲突”,对中国来说仍然是难题。既然军事手段无法一劳永逸的结局问题,那晚谈判不如早谈判,尽可能提前管控住分歧。狮泉河镇河水穿城而过,是游客到阿里地区旅游的集散中心。图中这条狮泉河在流经典角村后拐弯,切穿拉达克山进入了克什米尔地区,成为大名鼎鼎的印度河为什么解放军无法在阿里地区长期驻军呢?缺乏战略支点,成本太高。与喜马拉雅山南麓人口稠密的印度不同,在中印西部边境地区中国一侧,五万多人口的狮泉河镇是方圆千里内唯一的小城市。狮泉河镇是新藏公路上K1058公里处的重要驿站,北距南疆重镇喀什1300多公里(喀什驻有新疆军区重兵),西距拉萨1400多公里。说来有趣,狮泉河镇不仅是噶尔县人民政府的驻地镇,也是阿里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镇。镇驻地、县驻地、地区驻地,三者合一,这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是极为罕见的。从行政区划和驻地上大家也不难体会到,狮泉河镇有一点“孤岛”的意味——孤立无援。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军驻阿里地区的常备兵力只有三个团:驻日土县一个边防团、一个工兵团,驻札达县一个边防团。这三个团的具体人数我们无从得知,但大家清楚的是,正对面的印度军队是驻列城的北方军区第14军。印军14军总兵力达五万余人,其中仅列城即驻有军部和一个步兵师的兵力,距离边境只有几十公里。面对这种局面,一旦持久性的小规模冲突爆发,我方增援起来非常困难,用兵成本极高。即使战争升级到中等规模,解放军也只能通过前期漫长的运兵、运物资补给,形成优势力量后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类似1962模式。打完了还是要撤的,你还能真去打新德里吗?不过另一方面,印度也必须认识到,一旦升级到全面常规战争,印度并不占优势。所谓“全面常规战争”即双方开始互相攻击本土——印度的精华地区全都在第一线,触手可及。而整个阿里地区一共只有十二万常住人口,哪怕把西藏和南疆算上,辖区内的高价值目标与对面恒河平原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简而言之,印度在中小规模冲突时的优势,到了全面常规战争时便成了劣势,攻守之势易也。即随着冲突规模的上涨,双方的胜负手将发生转变。美国人在做台海兵推印度在中印边境纠纷中的这种困境,其实同样发生在中国身上,只不过场景换到了台海。做一下类比,台海冲突里的太平洋就是中印边境冲突里的青藏高原。如果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是一场局部战争或中等规模战争,中国将一定程度上获得“印度式优势”——凭借着地利,将岸基火力充分发挥。而美国却只能依赖航母战斗群、虚无缥缈的“远征前进基地”(规划建设中)、关岛、还有驻日本几个基地来发挥作用。马汉《海权论》里曾有一个“ship and shore”的概念:船(ship)再强,终究不是岸基力量(shore)的对手。不过中国需要清楚认知到一点,一旦战争规模升级到全面常规战争,我方这种优势很容易带来更大的伤亡。中国富饶的东南沿海恰如印度人口密集的北部恒河平原,美国可以凭借远程火力,以非常小的代价给中国沿海制造杀伤。反过来看,中国想要威胁美国本土非常困难,尤其是常规手段,几乎没有投射载具。要知道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成本(包含发射成本)高达1~2亿美元,如果用来投送常规弹头,那是得不偿失的。“远征前进基地”是美军近年来新出的一个概念,正在探索演练中,主要适用场景即为台海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近有近的优势,远有远的优势,关键在战争规模的控制。相对来说,青藏高原和太平洋还是有些不同的,青藏高原无论怎么说毕竟是陆地,但太平洋却是大洋。陆地上建立“战略支点”非常快,茫茫大海上却很难。换言之,如果战争规模从“局部战争”升级为“准全面常规战争”,解放军有可能把驻日美军基地、关岛等通通炸烂。此时美军便没有了“战略支点”,想要从美国本土往中国投送火力同样十分困难,太平洋成了天堑。文章最后,可能读者朋友们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控制战争规模不使之升级呢?按照笔者的理解,主要依赖对等报复能力。比如双方均拥有远程核打击能力,可以互相毁灭,那么任意一方便不会选择升级到核大战这一规模层级。再比如美国有航程超过一万公里的战略轰炸机、中国没有,那么一旦升级到全面常规战争规模,美国可以横跨太平洋来袭击中国、中国却不能实现对等报复,这便增大了战争规模从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因此,战略轰炸机和海外停靠基地(南太平洋岛国/委内瑞拉)都十分关键。轰-20虽然在台海战争中没什么作用,但在控制战争规模升级上却可以发挥威慑作用。以当下的俄乌战争为例,俄军的战略轰炸机、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等虽然没有上阵,但却不可忽视他们的作用。普京就是因为还保留着这些“硬家伙”,才可以在常规军力面对北约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维持着乌克兰战场局部战争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