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道已因围台军演与其他反制措施而大幅松动。美、日虽扬言“反反制”,并颠倒黑白,反过来指责中国大陆破坏和平现状,持续发射嘴炮,台湾也一再强调外国政要的访台行动不减反增,吹哨壮胆,但都难以掩饰三道“长城”的无形崩坏,“新常态”仍在各方的相互作用下,加速成形。
现在应集中关注的是最后一道“长城”,我的目光放在大陆的“经济理性”身上。
这里所谓“经济理性”,意指据我个人观察(不知是否准确),有些人在统一的缓急问题上,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力主“先发展后统一”,成为最坚定的“缓统”支持者。
必须强调的是,我无意批斗持有这类观点的人,也不希望任何人这么做,只是想抛砖引玉地提出一个问题:在统一问题上,他们与其他精英,有没有谋求相互理解,甚至共同解决问题的意愿与管道?
有鉴于“统一会重伤中国”,以及“统一还有得拖”是台湾人拒统最坚固的心理“长城”,因此大陆各界在统一的缓急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十分关键,以致个人有此大哉问。
还是先从美国人说起。
黎安友的废话与实话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兼汉学家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最近接受“美国之音”专访,对于这次台海危机,做了如下表述:
“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北京认为美国处于长期衰落的过程中,这将需要很长时间,是个动荡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中国的威胁会减弱。为了利用这种情况,中国希望全球市场稳定,不要战争,并希望避免与美国的两极分化,因为那样会增强美国的决心、加强美国的联盟,并促使美国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施加更大压力。也正因如此,中国大陆不会对台湾发动战争。它等得起,台湾最终会明白,美国已经衰落到美国的安全保障无用的地步,到那时,中国可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以上是美国诸多台湾问题论述里,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行为预测”,这种说法不见得是美国舆论里的主流,却十分受台湾精英的重视,因为此论不断为台人的“侥幸心态”施打强心针,尤其,大陆一再强调和平统一的立场,为缓统论述做了坚强的背书。
对赛局里的中国大陆一方,我只想说:比赛不能寄希望于对手的失误与退步。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美国已几乎完全不寄希望于中国的自我衰弱,其对中国的全面打压,表明了这一点,而无论做法是对是错,美方也竭力重振旗鼓。换言之,美国至少做到了在大局上“不轻敌”,并想方设法主动出招。
情境是这样的:中方就快跑赢美方了,咬牙忍痛也要实现超越,以致美方必然瞄准中方的“阿喀琉斯之踵”——也就是台湾——集中打击使绊儿。
对中国人而言,黎安友之言是废话亦是实话,虽无新意,却也不好反驳,因此这道“长城”几无死角。唯此论述的立论基础暗藏一个大问号,即“美国注定衰弱?”
中国的舆论场近年频频唱衰美国(包含我在内),大都是有理有据,非但如此,美国的舆论场至少有一半也在唱衰美国,以致此论已深入人心。只是,正确的理解有时会造成与意愿相反的效果,成例就是,美国衰弱论让“缓统论”显得远比“急统论”更理性。
所以请注意这个命题:如果美国竟然复兴了,统一的对策是什么?
自由主义的坏处,我们谈论已久,致使大家忘了自由主义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靠市场的力量勤于纠错。美国精英惯性批判自己国家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虽然这些反对声音时常让事态更恶化,但只要其中少数正确见解得到执政者青睐,就有利于形成正面的社会共识。
我们过多关注美国混乱的那一面,应提醒自己,这个社会也因自由主义而有快速演化的能力,而快速演化意味着对大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举个例子,作为新冠疫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倒了吗?没有,但若这死亡数发生在中国会如何?
当然不是说中国也应该奉行美式自由主义,毕竟中美文化两异;我只是想强调,不要低估美国的自愈能力,以至于认为统一工作可以慢慢来,甚至以逸待劳,消极以对。
让我再说一次以下小故事 :
甲游说乙在酒吧玩一个小游戏,桌面上放一张百元美钞,乙的手掌放在钞票正上方5-10公分处,甲的手掌放在乙手掌正上方5-10公分处,比赛看谁先摸到钞票,输的请喝酒。条件是,甲动作了,乙才能动作。
乙觉得自己手掌距离钞票比较近,而且甲若想摸到钞票,除了距离较远,还得绕过乙的手掌,因此必赢,于是就答应了。
结果甲赢了。为什么呢?因为甲有主动权,处于被动的乙,哪怕是一眨眼的分心,都能确保甲的速度比乙快。
我们必须认清的是,美国仍能靠若干优势(如美式英语、美元、美军),在国际社会快速设定议题,于中美博奕中掌握主动。相对地,中方采取的是根据自身优势迂回作战,由被动转为主动,则需要客观条件支持,且往往需要静待时机成熟,精准出击,方能取得后发制人的效果。
据此再看黎安友的论点,也可看作美国人麻痹中国的战术:你不必急,我会自溃,所以现在请先让我几手。
一般认知里的“战略容忍”,降低了拜登政府搞联盟对抗中国的决心吗?没有,真正有效抑制美国联友制华的,是中方积极巩固“摇摆国”的策略。所以别被黎安友那句“中国等得起”给迷惑了。换言之,“战略容忍”不是消极应对,而是主动出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赛道上,没有哪一方“等得起”。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们再看大陆某种对台湾问题的“经济理性”看法。
台湾海峡贸易与中国金融开放
部分专职金融贸易理论和实践的人,注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健康连结发展是其天职,因此绝不乐见中国的经济发展因剧烈的台海动荡而横生波澜,台海贸易、金融改革与人民币的上升势头,恐经不起战争摧残。
若我错了请不吝纠正,大陆持有“经济理性”观点的人,多数认为在台湾问题上,为争取发展时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方为正办。
某位在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的外籍专家,在外媒《外交家》撰文指出,台海冲突会导致供应链大规模中断,这次围台军演的效应是迫使航运改道,避开台湾海峡,改走吕宋海峡,而后者是远路,且有台风季节风险,以致自南海运往中国与东北亚的贸易道路势必增加货运成本。
此外,无论是从中日货运至欧洲,还是从美洲货运至亚洲,大都要经过台海,如今年有一半的集装箱商务船队经过此水道,还包含两岸频繁的贸易。若台海发生军事冲突,海外与中国的大部分贸易将受到严重干扰,运费上升的幅度堪比疫情所造成的涨价。
还强调,台湾地区半导体出口的中断,将为全球电子业带来重大影响,包含中国大陆在内。对此,专家警示海事保险业及跨国企业恐低估了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而随着冲突形势恶化,越来越多跨国公司会从两岸撤离。
以上看法都是正确的,此论点也与台湾财经界一向的评估类似,这是从出口贸易看问题。于下再举一例。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易卜拉欣·乔杜里(Ibrahim Chowdhury)认为:随着各种不利因素冲击中国经济,中方需加大力度摆脱以投资为主导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旧模式,转而鼓励消费。
中国房地产投资总额占GDP 13%(2021年),而经合组织成员国为5%。如果将供应链上的投入考虑在内,房地产行业约占中国GDP的30%。因此,房地产行业的无序调整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后果。
解决方法之一是进一步自由化金融体系,以扩大家庭的投资选项,并降低购买和持有空房作为投资工具的倾向。白话说来,就是想赚钱不要只盯着房屋买卖。
国内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崛起的粗略结构是——西方大举消费中国生产的东西,以及内部房地产拉动了可观的成长动能。令人警惕的是,目前这两个条件都在弱化。
他们与乔杜里的建议有共同之处,就是——扩大消费,金融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以上看法也都是正确的,这是从宏观经济看问题。
只看经济层面,就别想统了
从以上经济层面看,专家说的都很正确、理性。然而,要想统一,不能只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台海问题。
个人希望大陆能认知的是,台海稳定,不是中国大陆单方面说了算,因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美方,且台方积极配合。如若中方完全不理会美方的极限施压,难保有朝一日不会产生远大于经济压力的民心压力。而民心,是政治的基础。
众所皆知,美国政治是这样的:将内部矛盾转移至外部矛盾,以维稳政权。没有人能期望美方仅专注于“管好自己的事儿”,甚至正确地说,“管好自己”的条件,也包含“在外部搞事”。
黎安友的论点或许比较符合两岸“经济理性”的观点,但他同时也敦促美国加强军事吓阻力以维持现状。既然中美双方都在提升军事能力,我想问经济专家的是:军备竞赛一定有利于经济吗?
因此,台湾问题绝不能只从经济层面评估,个人希望“经济理性”能与其他层面的“理性”,在统一问题上相互融通,催生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共识。毕竟,解决台湾问题对中国而言是无法取舍的、不能商量的底线,持有各异观点的人要有对话基础,以及达成共识的积极心态。
俄罗斯现在最不想听的是,战争对经济造成了什么破坏,而是要知道透过什么经济手段解决问题。中国经济成长率超过10%的时候不宜统,5%的时候也不宜统,如果更低的时候是不是反而也更不宜统了呢?这种逻辑是行不通的。
当然也不能期望美国经济崩溃,无论它是否真的会崩溃。
台湾当局将台积电视为“护台神山”,也是一种典型的经济逻辑,看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检验。在台海军事冲突的情景里,台半导体业其实反而是北京的筹码,作用也可类似于俄罗斯的能源,抵销与吓阻西方制裁。要怎么做,台半导体业才能成为反制裁工具,这才是精英们共同的课题。
在我看来,想无伤收复台湾,基本不可能。
美国现在掏空台半导体业,搞“豪猪”战术,种种具体行动都旨在避免自身经济于极端状况下受损过重,而他们非常积极、非常主动,也很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在洞悉美方各种自残的昏招时,也要警惕其简单粗暴行动下的可能获利。
期待大陆秉持“经济理性”观点的人,也能给出一个在极端状况下,中国该如何应对的解答。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3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