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赚得更多,但必须明白是在给谁赚

作者:镇长助理

本文转载自: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

人们都熟悉,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但人们却很难意识到,内部经济的失衡也会导致外部失衡。

在上一篇讲外贸的文章中(《我们还要赚的更多》),我们是向外看,要看到贸易、供应链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要看到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不被美元收割,看到对外交往中真正的大钱是什么。

这一篇,我们向内看,看看是什么历史原因让我们有能力去实现这天量的顺差。而实现这天量的顺差后,对我们普罗大众而言,到底又有什么影响?

以及,中国这天量贸易顺差为什么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那就从顺差本身讲起。

其实我们将高顺差换个意思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对立面就是我们自身需求相对不足,国内消化不了过剩产品,因此只能对外输出,而这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内部经济失衡问题——

我们的消费不足。

那什么又导致我们的消费不足呢?这就得回到历史发展当中。

中国人要想富起来,享受现代文明,就必须搞工业化。而工业化最需要的就是资本,可我们最缺的就是资本。

现代国家已经不可能去搞殖民、去搞血腥地原始积累了,那资本从哪来?要么靠内部的积累,要么靠外资投资或者借外债。

外债好借不好还。拉美的债务危机、苏联59年的撤资事件都是借外债的典型负面案例。

我们要赚得更多,但必须明白是在给谁赚

 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规模,可以看到初期外汇是个位数的量级

因此,我们选择主要靠内部积累,选择用血汗换取发展的初始资金。

所以过去但凡有点盈余我们就会继续投资以扩大生产;我们搞“土地财政”、搞“土地金融”的目的也是为了从居民手中吸纳资金推进工业化、城市化。

这就是后发国家的发展之困局。

缺乏资本所以在发展初期必须“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民生”。

做过生意的朋友都知道,在白手起家的时候,是自己起早贪黑的时候,是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的时候,除了核心人才,是不会给高工资的。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国家的土地资源、金融资源会向资本倾斜,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推动地方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会给予资本大量政策优惠,这么做的结果就是:

资本利得在国民总收入中的份额增长会远远快于劳动所得。

这并不是说劳动者的财富不会增长,只是增长肯定不如资本们快,而这正是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可随着居民富了起来,结果又将财富投入到房产,这进一步挤压了消费空间。

资本增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我们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建立起这么庞大的产能,成绩是显著的,代价则是居民消费不足。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为什么长时间地保持顺差,产能还这么高,老百姓还觉得没钱消费呢?

因为本身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收入的增长就不是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

以上是历史发展的原因。

为什么总强调“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因为在白手起家、原始积累的时候有一套专门的发展模式,这套发展模式只适合早期,只适合成为“世界工厂”,我们为了适应这套发展模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世界工厂”只是第一步,“世界最富裕的市场”才值得骄傲,我们下一步就是要践行后半句话:“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但如果被利益集团绑架,选择将老一套继续玩下去,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都没得玩。

接下来,我们要问了,外贸本身有没有带来居民收入的上升呢?有没有惠及普罗大众呢?

 

有,但非常有限。

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赞美,更是心酸。

出口企业要打入外国市场,通常只能靠价格低廉,但价格再低廉企业也要挣钱,能压榨的是谁?只能是国内的劳动力。

我们要赚得更多,但必须明白是在给谁赚

外贸的实质是什么?用中国人的劳动换外国人的劳动。

 

物美价廉,意味着一个外国人劳动可以换很多中国人的劳动。

外贸行业景气的时候固然赚钱,但那挣的是“量”的钱,是薄利多销的钱。

如果我们商品的利润空间里更多地考虑了劳动力,那么外贸挣得钱自然会惠及普罗大众,大量从事外贸生产的工人、从事外贸行业的白领就可以有比现在更高的收入,也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消费,从而实现外循环对内循环的支撑。

过去我们办不到,现在是有可能办的到的。

国外被疫情拖累,复工复产率其实没那么理想,我们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正成为刚需,此时好不容易有一点定价权的我们还在同行压价,还在低价售卖,那真是割肉饲鹰。

但这还不是全部。

国家为了促进出口,还会补贴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税。

可如果我们对商品征税,那就是对外国消费者征税;如果我们搞补贴,那就是用国内的财政补贴国外消费者。

那财政的钱又从哪来?税又是从谁身上收的?

前面说了,在早期,很多工厂都是享受免税、低税待遇的,这个钱,主要来自最广大的老百姓。

我们要赚得更多,但必须明白是在给谁赚

当我们初入世界市场时,我们弱小,我们需要站稳脚跟,我们可以吃亏可以让利以图未来;

如今我们的部分产品渐渐变成刚需,渐渐有了竞争力,我们是否还要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呢?

美国对中国可是征收了25%的关税,本来这部分税收美国的消费者是要承担一部分的,可如果我们还补贴回去,一增一减看起来就是美国赢了两次。

当下我们面对的形势很微妙,我们的补贴政策应该更加灵活:

一方面经济形势不好我们要保就业,对于某些行业虽然不能带来超额收益也不是什么先进制造,但为了当地的税收和当地的就业我们应予以补贴;

但对特定国家和特定的、我们有竞争力的行业应当减少甚至停掉补贴,产业升级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获得高附加值,如果还是走压价以获补贴的路子,那就是白升级了。

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就能让我们的劳动者可以在外贸中获得更多收入;省下一些不必要的补贴,能让我们的财政可以更多作用于本国而非外国。

单看贸易顺差,也许是好事,毕竟出口是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但出口能有当今的好局面,既有我们大量的奋斗,但也付出了历史的代价;中国货行销世界,既要看到我们的成绩,更要看到背后劳动与资本、本国与外国的博弈。

出口不是最终目的,经济也不是最终目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一切的目的。

题外话:这里大树再回应一下大家说外贸数据假的问题。

第一,“身边统计学”不可取。

什么是“身边统计学”?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例子,“身边很多人生意不好,厂子效益也差,怎么可能顺差那么好?”

首先很多工厂不做外贸,或者说外贸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大头,人家主做国内生意的,顺差好当然和他们没关系。

其次,就算是主做国外生意的,也分行业。

这次统计结果出来,增长最快的是汽车、锂电池、光伏以及机电产品,如果不是这些行业的,那么大概率也不能感受到景气。要找身边例子,首先得是专门做外贸的,其次还得是特定行业的,才能对的上。

第二,从逻辑上讲,选择外贸数据作假是最愚蠢的方式。

外贸数据是可以和别国进行比对的,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人可以对外宣称自己10套房,只要不去查他的账户很难证伪;但是他宣称马云欠他一个亿,XX银行欠他一个亿,这就非常容易证伪,因为别人可以轻松出来打脸。

咱可以怀疑这个出口数据虚高,但真的没必要做出一个历史新高的数据,因为在主要工业国都逆差的情况下你来个创纪录新高,别人新疆棉都可以造谣,如果这个数据水分大,很多国家早就跳出来打脸了。

最后大树想说,一个偌大的国家,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国家,非得一点亮点都没有才叫真实吗?

外贸数据好是当下为数不多的好事。如果我们国家什么都不行了,普通人能捞着什么好?事实求是,不掩过不粉功才是最正确态度。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36856.html

Like (3)
Previous 2022年9月1日 下午2:50
Next 2022年9月1日 下午2: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