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8月下,原标题为《一出<桃花扇>,叹尽南明史孔尚任与他的“非虚构”传奇》,有删节
康熙二十九年(1690),北京宣武门外海波巷住着一位人物——时任国子监博士孔尚任。从三年治河生涯上退下来后,他就住进了这座由清初文学理论家王士祯题名的“岸堂”里,除了往返国子监工作两点一线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太平院(梨园)。
孔尚任看戏,多半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打磨自己的戏剧功力。当他发现南雅小班因为没演《招魂》一折而让《楚辞谱》的效果大打折扣时,便立定决心,要写一部能够“列之案头,歌之场上,可感可兴,令人击节叹赏”的双响杰作。
十年后(1700)的正月初七,红日映雪,气氛正好,52岁的孔尚任邀上十八友人齐聚岸堂,见证《桃花扇》首演。尽管他自谦“江郎才尽”,但仍难掩春风得意,似乎预见到这是一部将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果不其然,之后两月间,这把“桃花扇”在京城掀起了风潮,成为舞台上的热门剧目;故事本身也收获了“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可与洪昇《长生殿》争辉的高度评价。
就在孔尚任自以为当年“叫好又叫座”的理想已经照进现实时,不到半月间官职先升后贬就给了他迎头一击。让人不禁疑问,这究竟是怎样一出戏,能让孔尚任的人生在高光即落幕,又为其赢得了“南洪北孔”的大家地位?
昆曲《1699·桃花扇》剧照,为“入道”一出。该剧由田沁鑫执导,将原著中的 44 出戏删减成 6 出搬上舞台,并忠于原作演绎了两位主人公侯方域(左)与 李香君(右)双双入道的结局
“圣裔”的灵感
桃花扇底系南朝
从案头走向舞台
难以超越的悲剧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3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