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署天然气购销补充协议,“双头鹰”向东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作者:綦   宇

本文转载自:华夏能源网(ID:hxny3060)

中俄签署天然气购销补充协议,“双头鹰”向东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被西方围追堵截的俄罗斯,正在向东寻找生机。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9月7日,中国石油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厚良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下称俄气公司)总裁米勒在6日进行了视频会议,双方就天然气领域广泛合作进行交流,并达成了《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协议》相关补充协议。

中石油方面没有对该协议的内容进行更多披露,但根据俄气公司的公告,协议约定双方未来天然气进出口结算将以人民币和卢布进行。同时,俄气公司表示,“西伯利亚力量-2”线天然气管道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中俄双方均对这一管道和穿越蒙古国的“东方联盟”管道表示关切。

值得一提的是,以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是中俄能源贸易方面的巨大突破,对打破国际能源贸易中的“美元霸权”有着突破意义。

“新的支付机制是互利、及时、可靠和实用的解决方案。”俄气公司总裁米勒表示,“这将简化结算的流程,为其他的公司树立一个很好的标杆。”

面对欧盟的各种制裁打击,俄方发起反击,于近日彻底暂停了“北溪1线”的输气。在“北溪1”管道的起点,俄罗斯点起了“火炬”,每天有超过价值1000万美元的天然气被白白烧掉。俄罗斯以此向欧盟做出“政治宣示”:即便是烧掉也不肯供给欧洲!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放弃天然气出口对俄罗斯来说是“自杀式反击”,俄罗斯必须寻找到新的出口。

长期以来,西方视俄罗斯为东方国家,东方国家则视俄罗斯为西方。处于这种尴尬境地的俄罗斯,在被西方严厉制裁后,再一次转向东方,试图在能源出口上找到新的出路,这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带来巨大改变。

1
中俄签下两份供气协议

目前,中俄之间的天然气合同共有两份,基础设施方面则各有一条长距离管线。这两份天然气购销合同的签署,均伴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升级。

2014年3月,“克里米亚事件”爆发,乌克兰境内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独立,并宣布加入俄罗斯。在这一事件的刺激下,乌克兰加速融入西方阵营,西方则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一系列的经济制裁。

于是,当年9月份,谈了二十多年都未敲定的中俄天然气协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石油和俄气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合同,即《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协议》,约定自2019年开始,首年供应50亿方天然气,并于次年每年新增100亿方,直至增加至每年380亿方。

2022年2月冬奥会期间,同样是在双方元首的见证下,中石油与俄气公司签署了《中俄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通过远东管道(符拉迪沃斯托克至中国)输送每年100亿方天然气。
 

中俄签署天然气购销补充协议,“双头鹰”向东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两份协议的输气量,第一份为380亿方/年,第二份为100亿方/年,叠加起来接近500亿方/年,约占中国目前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3%左右。

在结算方式上,第一份合同尽管没有明确标注结算方式,但因其计价是以美元计算,合同额度也是以美元计算,最终结算大概率是以美元进行。第二份合同则明确表示,用欧元进行结算。

在天然气源上,第一份协议的气源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科维克金、恰扬金等大型气田,经由“西伯利亚力量1线”由西向东进入中国;第二份协议的气源则是位于库页岛周边的萨哈林气田,通过远东管道由北向南进入中国。

其中,第一份协议已经于2019年12月正式通气,每年的合同量足额完成;第二份协议由于刚刚新签,具体的通气时间待定。

为了配合俄方将气运至国内,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力量一线、中国境内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在2014年后先后开工。其中中国境内的中俄东线北段于2019年建成投产,中段于2020年底建成投产,南段则正在建设中。

全线贯通之后,俄罗斯天然气将从东北进入中国,经过京津冀、山东和江苏抵达长三角,这些地区也是中国用气量较大的区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国能源安全,保证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的能源供应。

不过,目前两份协议加起来不到500亿方/年的气量,对比俄罗斯对欧洲年超过1000亿方的出口量来说并不多。在这次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进一步看清了西方的“嘴脸”,东方才是稳定且可靠的长期市场。于是,俄罗斯一改长期以来的犹疑态度,积极推进向东出口天然气。

2
难得兼顾的“双头鹰”

在俄罗斯的国徽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不仅象征着沿袭自拜占庭帝国的“权力与金钱”,也象征着这一大国一直以来对东西方的兼顾策略。然而,面对现实的重重阻碍,昂扬的“双头鹰”也需要低头。

“实际上,早在前苏联时代,苏方就有向东建设天然气管道向东北亚出售天然气的想法,不过一直没有落实。”一位能源专家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归根结底,那时候建设管道的成本巨大,而东北亚特别是中国对于天然气的购买力及需求,都远远比不上欧洲,于是就被搁置了。”

到了1996年,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造访中国,签下《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协定》,成为至今26年来中俄能源合作的起点。在协议中,有关原油的协议落地相对比较顺利,在2008年得到落实。

但和天然气有关的协议内容,却迟迟无法落实。在谈判过程中,俄方的态度游移不定,是无法无法达成合作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一直要求中国以欧洲的天然气价格进口俄方天然气,但从消费能力看,中方是承受不起的。”上述专家表示,“这也是双方天然气合作迟迟无法达成的主要原因。”

2014年,俄罗斯由于克里米亚事件后受到西方制裁,才态度发生转变主动推动合作。但即便如此,合作的达成依然充满波折。

在2014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双方签了30余项合作协议,唯独不见天然气协议的踪影。直到最后一天凌晨,相关协议才有明朗的进展。21日,在普京从上海返回莫斯科的前几个小时,《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协议》才达成。

从不屑一顾、到傲慢再到主动接受,俄罗斯用了18年才肯向中国出售天然气。而在8年后的今天,俄方的态度进一步发生变化,远东协议不仅推进顺利,俄方还在积极推进一条新的对华输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线”。
 
中俄签署天然气购销补充协议,“双头鹰”向东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据悉,“西伯利亚2线”将在原1线中分出,穿越蒙古进入中国,设计输气能力为500亿方/年。原本该管道预计于2024年开建,2030年建成,但种种迹象表明,俄方很有可能会推进该管道提前建成,如果天然气全部进入中国,俄罗斯在陆上对华的输气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蒙古也将收取不菲的天然气过路费。

“西伯利亚力量1线”,是在双方已经签订了供气协议,并且由中方支付了250亿美元的预付款之后才开始建设;而“西伯利亚力量2线”,则是由俄方主动推动,目前双方还未签署围绕该管线的供气协议。

俄罗斯态度变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国力和在全球能源市场地位的上升;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俄罗斯在被西方制裁之后的不利处境,俄罗斯并没有更多选择。

日前,G7集团对俄罗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的出售限价问题已达成一致,约定将于12月5日开始,对俄罗斯石油进行最高价格限制,俄石油出口将被限制在40—60美元范围内,相比目前油价低55%-30%。俄罗斯的原油生产成本就在40元/桶上下,限价实施后将对俄罗斯油气收入带来巨大打击。

面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一方面进行反制,另一方面还要拓展能源出口渠道,这对于许多能源进口大国来说都是不错的谈判时机。而俄罗斯如果想要能源出口更加安全可控,也需要与这些国家进行积极的合作,以填补对欧出口下降的缺口。

全球能源市场格局,也将会在这样的变化中重塑,一场新的巨变已经拉开序幕。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39753.html

(1)
上一篇 2022年9月8日 下午12:42
下一篇 2022年9月8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