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韩经济走势看“中国vs外国”

作者:晨枫老苑

本文转载自:晨枫老苑(ID:ChenFengLaoYuan)

中国发展很快,但也不断有人指出中国的不足,很快就变成“中国vs外国”的大吵架,这“外国”实际上指G7+3: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加上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中国很淡定,但韩国不断出台各种分析和报告,惊呼中国发展太快,韩国落后了。
韩国是西方工业国家中的后起之秀,在工业规模、科技和品牌方面都颇有建树,三星、现代等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在很多方面,已经隐然有压倒日本的势头,至少相对于日本的落差在大多数方面已经大大缩小。韩国人也因此非常骄傲,有时甚至骄傲得过了头。必须说,在西方工业国家里,韩国是一个优等生,但中国这个超级学霸一入场,优等生也立刻压力山大
从中韩经济走势看“中国vs外国”
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8月24日发布一项报告,对1992年到2021年两国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GDP增速大幅度超过韩国。在名义GDP方面,韩国从3555亿美元增至1.7985万亿美元,增幅近5.1倍;中国从4921亿美元增至17.458万亿美元,增幅近35.5倍;在代表个人富裕程度的人均名义GDP方面,韩国从8126美元增至3.4801万美元,增幅近4.3倍;中国从420美元增至1.2359万美元,增幅近29.4倍。1992年中国人均名义GDP仅为韩国的5.2%,2021年升至35.5%。
在瑞士国际经营开发研究院(IMD)进行的IMD国家竞争力排名中,韩国从1994年的第32位升至2022年的第27位,中国从第34位升至第17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进行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CIP)排名中,韩国从1992年的第14位升至2020年的第5位,中国从第33位升至第2位。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企业数量和全球出口市场市占率榜的产品数量方面,中国也在赶超韩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方面,1995年韩国有八家企业上榜,中国(包括香港)有三家。今年中国(包括香港)有136家,比韩国(16家)多7.5倍;市占率冠军产品的数量方面,1993年韩国有96个,中国有322个。2020年韩国有77个,不升反降,中国增至1798个,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全球企业研发千强榜上榜企业数量方面,韩国从2006年的19家增至2020年的27家,增幅仅1.4倍。同期,中国从四家增至194家,增幅48.5倍。
必须说,韩国企业的成绩在西方是不错的,但和中国一比,就不能看了。这也从中韩外贸反映出来。                                          
韩国贸易协会8月23日发布统计数据,2021年韩国对华出口总额为1629.13亿美元,达到韩中建交前1991年10.03亿美元的162.4倍。同期,韩国对外出口总额从718.8亿美元增至6444亿美元,仅增九倍。中国从856亿美元增至3.3682万亿美元,增幅为39.3倍。2021年,中国是韩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而韩国是中国第四大出口目的地,中国对韩出口1505.2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5%。
同期,韩国对美出口由185.59亿美元增加到959.02亿美元,为4.2倍;对日出口由123.56亿美元增到300.62亿美元,只有1.4倍。与此相比,对华出口堪称几何级数增长。
从中韩经济走势看“中国vs外国”
韩中建交以前,中国在韩出口排行榜中排名第15,当时美国排行榜首,对美出口额达到对华出口的18.5倍。建交当年的1992年,中国的排行蹿升至第六,随后不断攀升,1993年排第四,1996年排第三,2001年排第二,2003年超过美国占据榜首,此后20年一直保持第一位置。
韩国对华贸易收支仅在1992年出现10.71亿美元的逆差,此后30年保持顺差,2022年前7个月累计实现35.7亿美元顺差。不过,2022年5到7月连续3个月出现逆差,8月1日至20日对华贸易再次出现6.67亿美元的逆差。如果2022年全年对华贸易入超,将是1992年后30年来首现贸易逆差。
另外一个视点是对华出口占韩国出口的比重。在1991年是13.9%,在2021年达到25.3%。也就是说,韩国出口增长的9倍里,有很多来自中国贡献。扣除中国市场的话,韩国出口增长只有6.8倍。
韩国对华逆差对韩国经济是里程碑时刻,对中西经济力量对比也同样重要。
韩国是西方工业国家里少有的制造业优等生国家,制造业创造的GDP总值超过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制造业也占GDP达到25.6%,日本、德国都是略高于20%,美国只有11%不到。中国比韩国还高,达到28.8%。
制造业发达是好事,但前提是要卖得动。要么价廉物美,要么奇货可居。美国制造业还算发达,但中低档产品主要消费市场在国内,包括日化、石化、食品、汽车,出口并不见长。德国、日本、韩国才是出口导向的。德国日益走精品路线,不是德国制造必为精品,而是非精品和半精品已经被各国制造(尤其是中国制造)打得走投无路了。日本也在步德国的后尘,只有韩国还在主流工业制成品方面和中国在抗争,但越来越抗不动了。
韩国想走高附加值产品的道路,对中国制造重建技术和质量优势。中国科技实力也在与韩国拉大。不仅在人们瞩目的军工、航空航天方面,造船和ICT方面中国也在缩小差距甚至反超,如果不是美国放暗箭,华为手机已经把三星打得没牙了。
美国也只能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帮得上韩国。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长极,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国家。美国还不怎么怕,因为美国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本来就范围很窄,这些还真属于奇货可居,像波音飞机、航空发动机、芯片IP等。但韩国不行,与中国制造的重叠度越来越大,在质量和技术上拉不开差距,在成本上则越来越处于劣势。
韩国全国经纪人联合会提出的药方不意外:
1、 完善韩中自由贸易协议
2、 参与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Chip4)
3、 加强科技研发,转向高附加产值产品
韩中自由贸易协议在2012年5月启动谈判,2015年6月1日签订,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2022年7月启动第二阶段谈判,重点在负面清单和投资自由化。中韩自由贸易协议有不超过20年的过渡期,中方承诺实现零关税的产品最终将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方承诺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看来韩国有点等不及了,20年(其实还有13年)后,黄花菜都凉了,韩国出口的剩余优势可能荡然无存,那时自由贸易就成了中国的单方面碾压了。
芯片四方联盟是美国的“杀手锏”,但实际上缺了关键的一环:世界芯片市场的最大头在中国,高投入、高收益的芯片行业不能离开高利润的反哺,而中国已经或者即将能供应所需的大多数中低端芯片。中国正在大干快上芯片产能,预计在几年内可能形成当年钢铁产能一样的碾压。当然这里面大部分是28nm以上的中低端芯片,但除了手机一类对体积和功耗要求极端严格的产品,28nm以上的中低端芯片对大部分产品够用了,如方兴未艾的汽车电子、居家自动化等,而且成本低,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5nm甚至3nm、2nm的芯片需要几何级数式的投资,也需要几何级数式的收益,否则这就是难以持续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很大。
从中韩经济走势看“中国vs外国”
中国依然在更精细的芯片方面攻关,而且在悄悄取得不俗的成绩。中芯已经量产7nm芯片了,据说美国已经把5nm排除在EDA新限制之外是因为华大九天EDA已经部份突破5nm设计了。这只是开始。科技不是巫术,尤其是别人已经做到的。中国不吝惜投资,中国也有急等的需求,芯片赶上去只是时间问题,但效益是另一个问题。
毋庸讳言,在中国赶上N-1步的时候,韩国等先行者已经做到成熟了,成本下来了,良率提高了。在中低档芯片方面四方联盟在中国市场已经日子无多了。在高档芯片方面,芯片四方联盟本来就是要联合封锁,不仅技术封锁,产品也要封锁,否则对华为就没有理由下这样的重手了。
如果不断压着中国已经突破的前沿、趁中国在成本和良率方面还不尽理想的时候挤牙膏,一是很难控制,而且节节败退,二是很难过美国国内“资敌”这一关,但也很可能是韩国、台湾、日本等芯片行业生存的关键。
关键是美国的劣行从根本上打破了芯片世界的生态平衡。中国是愿意与各国发展互补优势的,中国发展芯片替代生产是以补充产能和降低进口成本为主,只要进口芯片有成本和质量优势,中国并不排他。这本来是美国盟国的机会。但美国拉上盟国、在芯片方面围堵中国之后,中国只有最大限度地推动芯片国产化,不仅在限制芯片方面,在非限制芯片方面也一样,防止断供,但现在国产芯片就是排他的了,绝对有损盟国利益。
那芯片四方联盟能形成自我循环、健康增长吗?在理论上,美国、日本、韩国都是汽车大国,这就是足够的市场,韩国还占有美国很大的家电市场,日本则大多淡出了。但这些市场本来就是美日韩的,联盟不联盟没有差别,联盟的目的也不是中低档芯片,而是高档芯片。比照前面韩国出口从1991到2021年的增长趋势,算入中国可达9倍,排除中国只有6.8倍,简单化地说,没有了中国,韩国出口发展就要承受至少20%的损失。
发达市场的好处是存量大,底数大,打入之初迅速发展的空间很大,但成熟之后,增长很慢。韩国制造在欧美现在已经处于成熟期,未来20年的增长很难再达到6.8倍。但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不仅增量大,存量也在迅速扩大。离开中国市场的芯片联盟是韩国的祸水,但可能是不得不吞下的祸水,韩国很难违拗美国的意志。
加强科技研发,提高产品附加产值,这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做的,但也是越走越窄的路。这是精品路线。精品路线是奇货可居路线,但奇货注定是市场上的少数,否则就不奇了。拥有可居的奇货能使得少数公司得益,但对整个国家是大大的不利,既不易提高贸易总量,又不能拉动大面积就业。
韩国还有上下两端受阻的问题。下端受到中国在市场上升通道的强大压力,上端则受到美国、日本、德国的阻挠。高科技是发达国家的末班车,车上已经很挤了,不能再有人挤上来了。中国要挡在门外,韩国其实也是一样,只有美国自己没有或者不在乎的部类,才会“容许”韩国突入第一梯队。
从中韩经济走势看“中国vs外国”从中韩经济走势看“中国vs外国”从中韩经济走势看“中国vs外国”
挤入第一梯队也需要强大的投资支持。离开了中国市场呃反哺,韩国的强大投资都成了无源之水。英国在战后迅速从第一梯队滑落,不是因为科技力量突然不给力了,而是因为投资乏力,无法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和产品了。
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在中国几乎没有引起反应,要是有的话,也是“现在才逆差?”但在韩国引起深刻的忧虑。这对韩国的未来是里程碑级的事件。尹锡悦是近年最亲美的总统,竞选时也鼓噪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但上台后,调门很有变化,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真厉害。
在中国人眼里,韩国算不上多发达的国家,但韩国真是西方国家里的优等生,在G7+3里,绝对排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前,甚至应该排在G7的加拿大、意大利之前,实际上和英国、法国相比也不弱,在制造业GDP方面已经超过了。
韩国也是G7+3里一直保持相对最快的增长,在2000年后,除了少数年份,基本上保持在5%以上。由于韩国GDP制造业占比大,“实心度”高,含金量可观。但2012年后,也明显放慢,在3%上下挣扎,新冠后就不谈了。这也恰好是韩国对华出口逐步下降的时代。中国对韩出口则稳步上升,2021年还突升了。
作为制造业优等生,韩国在中国面前也招架不住了,G7+3就可想而知了。中国GDP赶上G7+3还任重道远,但中国制造业GDP赶上G7+3其实已经距离不远了。中国制造业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之和,加上韩国仅增加10%,再加上意大利、英国、法国、加拿大,再增加20%,澳大利亚、新西兰就忽略不计了。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GDP再增加30%,就相当于G7+3的总和了,其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制造业GDP还有再增加30%的空间吗?中国的发展也在放慢,但超过G7+3是肯定的。中国新能源已经领先了,突破了芯片、精密制造、生物科技等瓶颈后,中国制造业必然再跳上一个层楼,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会太遥远。可能2030年?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052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9日 下午12:32
下一篇 2022年9月10日 下午1: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