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妹”,逆袭了?

作者: 孙晓波

本文转载自: 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白酒之都”到“光伏之都”“江苏十三妹”,逆袭了?

作为江苏13个地级市中最年轻的一个,宿迁地处苏北腹地,经济总量长年排名江苏末位,因此在省内被戏称为“十三妹”。
建市26年来,摘掉“江苏十三妹”的帽子,一直是宿迁努力的方向。
今年上半年,宿迁GDP达1750亿元,以12亿元的微弱优势逆袭连云港(1738亿元),历史性地摆脱“吊车尾”处境。
然而,“江苏十三妹”的逆袭背后,是宿迁难掩的人口流失的尴尬,以及“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的现实。
上半年超连云港12亿
宿迁是江苏省内最年轻的地级市。1996年淮阴市下辖的北部四县——宿迁、沭阳、泗阳、泗洪,合体设立宿迁市。在四个“省级贫困县”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宿迁市“基础差、底子薄”,GDP在省内长年屈居末位。
2021年宿迁GDP达到3719亿元,较2012年提高1.44倍;其在全国城市GDP的排名也从2012年的“百位开外”,跃升至第75位。但在江苏13个地市中,宿迁的经济总量仍然垫底,不足苏州的1/5。
想要摘掉“江苏十三妹”的帽子,宿迁首先需要赶超的是连云港。

“江苏十三妹”,逆袭了?

宿迁城市景观。图/图虫创意

在此前数十年,宿迁与连云港的经济较量,均以后者占优告终。2000~2021年间,连云港曾长期将领先优势维持在百亿以上,但最近几年宿迁逐渐拉近与连云港的差距。2021年宿迁与连云港的差距不足10亿元,距离摆脱末位的尴尬处境,只差一步之遥。
转折出现在今年上半年。据宿迁市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宿迁GDP实现1749.59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省1.1个百分点。而同期,连云港GDP为1737.66亿元,较宿迁少了近12亿元,增速仅为0.1%,增长接近停滞。
年轻的宿迁,缘何能够实现逆袭?
在淮阴工学院教授、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看来,这主要得益于宿迁的产业发展。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宿迁建市之初各方面发展相对比较薄弱,但近年来发展非常快。
史修松认为,宿迁的“逆袭”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他说,从产业上来讲,酒业是宿迁的支柱产业,以酒业为龙头带动了诸如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作为“中国酒都”之一的宿迁,盛产洋河、双沟两款白酒。2012年8月,宿迁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其他三个城市则是以茅台、杏花村和五粮液知名的贵州仁怀、山西汾阳和四川宜宾。
2021年,宿迁市规上酒类企业实现产值386.44亿元,同比增长33.98%,其中白酒行业产值378.18亿元,同比增长33.88%。全市白酒行业税收收入约81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市税收年收入17.32%。其中,位于宿迁市洋河新区的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是宿迁第一“纳税大户”。
另一方面,江苏在省内推行“南北挂钩,结对扶持”,宿迁的结对对象是被誉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史修松说,南北的产业融合,包括产业人才、科技人才等的相互协作,为宿迁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据宿迁官方统计,截至目前,宿迁累计承接苏州各类转移项目952个,累计投资1899亿元,实现税收123亿元,带动就业人口超50万人,苏州和宿迁合作共建了6个产业园区。史修松说,“一些大型的项目的落地,为宿迁的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
苏宿工业园区被视作“南北挂钩”共建园区中的“模范生”。自2010年江苏全省共建园区考评以来,苏宿工业园区已经蝉联全省共建园区考核“十一连冠”。2020年,苏宿工业园区以占宿迁全市0.16%的土地,创造了全市5.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的税收收入、7.8%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1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成为了宿迁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通过外部产业的招引,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进而激发和形成内生动力,是宿迁产业发展的关键。”史修松举例说,苏宿工业园区的纺织产业,实际上是把苏州的纺织产业优势变成了宿迁的特色产业,进而成为宿迁发展的内生动力。
交通状况的改变,也是宿迁实现跨越的关键因素。史修松说,宿迁地处苏北最北端,交通并不便利,但现在由于高铁的贯通、高速公路的发展,交通状况的改变,也为宿迁的发展带来了现实条件。
提到宿迁的产业发展,电商产业是避不开的话题。而谈到当地的电商产业,不得不提的是出身宿迁的刘强东和他创立的京东。2009年11月,京东客服中心正式落户宿迁。之后十余年,宿迁成为京东的重要基地;宿迁则以京东为依托,迅速扩展相关产业版图,成长为中国“电商名城”。
2020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宿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据称,最初刘强东要在宿迁设立京东客服中心时,当地连火车站都没有。如今的宿迁,拥有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宿迁16个乡镇、132个村入选阿里巴巴“全国淘宝镇”“全国淘宝村”,数量居江苏全省第一。宿迁接近500万常住人口中,从事电商业的人口超过55万。也就是说,每10个宿迁人中,就至少有1个从事电商产业。
“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宿迁就具备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资源条件。”史修松说。在他看来,宿迁“逆袭”给苏北其他城市发展带来了压力,但同时宿迁对产业、人才,包括对南北协作的资源、政策的利用,为苏北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人口流出近百万
宿迁的末位突围,引发了诸多关注。但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宿迁也面临不少问题。人口的大量流失,就是需要直面的难题之一。
近日,在宿迁举行的首届人才发展大会上,宿迁市委书记王昊亲自下场招募城市“发展合伙人”。在各地铆足劲头“抢人”的大背景下,宿迁这一新提法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宿迁首届人才发展大会以“迁宿迁、创未来”为主题。会上,宿迁发布了“宿迁英才”系列新政,并启用“宿青驿站”,为青年人才提供最长10天的免费住宿。
与此同时,宿迁还出台“科创10条”“宿迁英才”等颇具诚意的人才政策。比如,对入选的双创人才和双创团队,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和最高3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购房券”补助及租房补贴等。
有分析指出,宿迁之所以如此高调招募人才,背后是需要直面的人口流失的尴尬现状。
作为江苏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宿迁2021年末常住人口499.9万人,户籍人口590.86万人,两者相差90.96万人。也就是说,宿迁人口净流出将近百万。

“江苏十三妹”,逆袭了?

晨光下的宿迁城市景观。图/视觉中国

“对于宿迁这类成立时间较短的城市,在缺少外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人口净流出已经成为宿迁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宿迁学院副教授王经政等在论文《宿迁市人口流动、迁移与户籍改革政策研究》中如是说。
不仅如此,从户籍人口变动情况来看,宿迁迁出人数也远大于迁入人数。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闫庆武等人撰写的论文《宿迁市人口流动研究》显示,宿迁下辖两区三县中,宿城区和沭阳县人口流动幅度较大,迁入人数和迁出人数均排前两位;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较宿城区、宿豫区两区而言,迁出人数较多。在迁出人数中,宿迁市两区三县迁往江苏省内其他地区的人数居多。
史修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宿迁人口的流出并非近期发生的,人口的差额是长期累积形成的。他说,在2000年前后,宿迁人口流出的速度非常快,现在人口流出已有所缓解,特别是产业发展之后,“部分出去工作的人已经开始回流,将来可能会更多一些”。
有分析认为,宿迁在江苏省内的竞争力不足,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高端人才以及其他层次的人才,通常会选择省内其他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发展,谋求更多的机会,比如与宿迁接壤的苏北经济中心徐州、省会城市南京、“最强地级市”苏州,抑或是更发达的上海、北京等地。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依据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所谓的排斥力就是当地是否更适合生存和发展,拉力就是其他地方的吸引力更大,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他说,通常情况下人口都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是一个“用脚投票”的过程。
在王广州看来,相对落后的地区想实现人口的逆势回流,其实非常困难。“这是经济规律,除非吸引力非常大。”他说。
如何破局?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牛凤瑞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少地方政府试图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但能不能奏效才是问题的关键。
具体到宿迁,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收入相对不高,被认为是导致其人口大量外流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宿迁在上半年逆袭,摘掉了“江苏十三妹”的帽子,但宿迁2021年全市人均GDP(74476元),依然是江苏的最后一名;宿迁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2元),同样排在江苏垫底的位置。
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王树华看来,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宿迁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够充分、“蛋糕”不够大,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要全力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这是宿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当地产业发展的自我定位。
牛凤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宿迁能够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两瓶酒”发扬光大,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如果只靠这“两瓶酒”,没有其他产业支撑的话,想要在经济上进一步实现突破恐非易事。
事实上,宿迁也意识到产业结构传统、单一的问题。2020年末,宿迁市《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意见》发布,宣布重点培育晶硅光伏、酿造(酒)、纺织服装、动力电池等20条产业链。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20条产业链产值达到7000亿元,并形成千亿级产业链2条、超五百亿产业链3条、超百亿产业链15条。
从2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目标来看,未来宿迁工业经济主要有5大支撑——晶硅光伏、化学纤维、纺织服装、高端家居以及酿造(酒)。其中晶硅光伏、化学纤维的发展目标都是千亿产值规模,足见宿迁对于产业突围的渴望。相对而言,酿造(酒)的产值目标则是突破600亿元。
除了“酒都”的标签外,宿迁目前最耀眼的产业标签是“光伏之都”。2021年,宿迁全市晶硅光伏产业链切片产能达2GW,光伏电池产能达17.68GW,光伏组件产能达到22.08GW,累计实现产值355.7亿元,同比增长201.07%,但依然不足以超越酒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夏锦文认为,就新型工业化来说,宿迁还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的力度,要支持龙头企业来推进产业化的进程,做强产业链,同时要把信息化赋能工业化,从而使得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
史修松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人口流动是由利益驱动的,一方面看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看现实收入。“如果回来以后工作收入能提高,并且有相匹配的产业发挥自身的特长,那么可能就会产生人才回流。”他说。
留住人才,才能发展;唯有发展,才能留住人才。从这个角度讲,宿迁积极“抢人”,除了优厚的人才政策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起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收入水平,这可能才是第一位的。

作者:孙晓波 (sunxiaobo365@163.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1063.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9月11日 下午3:11
Next 2022年9月11日 下午4: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