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遭“冻结”之后

作者:Control Risks

本文转载自:化险集团 Control Risks(ID:Control_Risks)

中欧投资协定遭“冻结”之后

5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冻结”任何关于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程序的相关讨论,给协定的顺利推进乃至中欧关系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在经历多次波折后,欧盟以经贸合作为主体的对华政策再次面临压力。但是,欧盟内部存在的不同声音以及双方在经济层面的深度融合,意味着未来的中欧关系仍有积极一面。对于企业而言,警惕短期风险、把握发展大势或许是应对当下复杂局面的最好做法。
  • 自2020年底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以来,双边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这也给协议推进增加了许多阻碍。

  • 中欧在一系列议题上的合作依然紧密,包括气候变化、反竞争等。
  • 从长远看,欧盟对华“脱钩”的可能性很小,也不会鼓励欧洲企业撤出中国。
  • 然而,政治紧张仍将给在欧中国企业带来声誉、监管和运营风险。

欧洲决议难调众口

在讨论外交关系时,欧盟通常很难保持统一口径,对中欧投资协定的态度正是如此。虽然欧洲议会通过了决议,但欧盟内部的不同声音依然此起彼伏。德国仍是中欧投资协定的主要推动者。默克尔在任期临近尾声之际愈发将对华关系置于优先地位。她一直秉持着务实态度,鼓励中国和欧盟在争议较小的领域内加强合作。默克尔在5月20日接受采访时称,“愿意继续为中欧投资协定的每一个字担保”,并呼吁欧洲保持与中国的对话。波兰、西班牙等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中欧投资协定的支持。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1至4月,中欧贸易额达到250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同期,欧盟对华实际投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16.9亿美元,增长70.8%。疫情环境下,中欧贸易逆势增长,体现出双边合作的强大韧性。虽然欧盟内部存在不愿将政治与经济问题分开的主张,导致中欧间的未来协议也可能遭遇波折,但从欧盟整体看,完全放弃此类协议的可能性并不高——主张接触而非对抗,预计仍将是欧盟内部的主流观点
 

中欧各界互动依旧

无论从欧盟、各成员国,还是企业层面上看,近期中欧关系的“裂痕”并未影响双方在一系列议题上的互动与合作,包括第21届“中欧竞争政策周”研讨会如期举行、四国外长访华、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在中国投资成立电池材料合资企业等。

美国相比,中欧之间的合作空间或许更为广阔。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中欧已决定打造绿色合作伙伴关系,今年或将推出中欧绿色金融共同标准。而且在如今中欧经济深度交融的背景下,欧盟也更可能倾向于以务实态度对待中欧关系,所谓中欧“脱钩”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欧盟不太会出于意识形态考虑鼓励企业撤出中国;另一方面,虽然欧盟外国投资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但中国投资在欧仍有市场,这从今年前4个月的数据中就可见一斑。

政治压力带来风险

而另一方面,尽管许多欧盟领导人将继续致力于营造基本稳定的双边贸易和营商环境,但至少在短期内,中欧关系间的负面因素将使在欧的中资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政治风险,例如外交争端所带来的声誉风险甚至业务中断。个别企业还可能卷入公众和政治观点的交锋中,尤其是在围绕特定议题的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

其次,中国企业还需关注不断变化的合规风险。欧盟日趋关注与中国企业在商业交往中的“公平”问题。正如在与英国的退欧谈判中所体现的,欧盟越来越强调通过监管手段塑造“公平竞争环境”,特别是在政府补贴方面。5月5日,欧盟委员会针对可能扭曲欧盟市场的非欧盟成员国政府补贴行为发布了新规立法草案,并向公众征求意见。一旦草案获得通过,未来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并购交易和公共采购活动可能还需针对政府补贴的情况进行申报。这无疑将增加交易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给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带来更多挑战。投资者需要格外重视交易前的尽职调查工作,了解监管框架会否给收购个案带来阻碍,并制定风险缓释计划。

(内容官:Jackie Yuan)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172.html

(1)
上一篇 2021年6月3日 下午12:15
下一篇 2021年6月4日 上午11: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