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科大烽火(ID:keluoliaofucn)
在俄乌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中文互联网上曾经火了一个段子:“台湾你看好了,乌克兰只表演一次”。现在战争已经进行半年多,回头再看这个段子,多少有点尴尬了。
俄乌战争之初,大多数人都认为乌克兰的抵抗将被俄军迅速粉碎。然而现在看乌克兰似乎越打越强。这事一度也给台军打上一针“强心剂”。台方又产生了一种自信的感觉:“什么大国强军,不过如此嘛,只要抗住三板斧,不对称作战就能发挥作用,我觉得我又行了!”
为了抗住所谓的“第一波”打击,实施长久作战,台军决定大幅增加弹药储备。据环球网援引台媒《联合报》9月12日报道称,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令全世界意识到,具备庞大的弹药存量至关重要。为此台防务部门在编列通过2023年度军费预算时,大幅提高在弹药及装备器材领域的支出。
这些大幅增加的弹药,主要集中在火箭弹、40毫米/30毫米穿甲弹、反坦克火箭筒、单兵防具等领域。此举是岛内意识到美方在未来台海冲突时并不靠谱所致,本着求人不如靠己的思路做出上述决策,由此进一步积累在所谓“持久战”状态下的筹码。
谈及解放军装备发展,外界总会提起发端于抗美援朝初期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提升火力打击强度、密度、精度及扩大各类弹药存量,就成为我军的重点事项之一。反观对岸的台军,却一直被弹药不足所困扰,成为台当局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心病。
例如在2008年10月,《汉和防务评论》就曾刊文分析称,未来台海爆发冲突后,作战模式不论是两栖登陆也好,还是台军实施大纵深反击(绝无实现可能)也罢。基于弹药存量方面的限制,意味着台军独立作战能力仅有两周而已。
《汉和防务评论》还谈到,在两岸开战后,此前曾被视为续命符的美日军援,将完成将成为空中楼阁,这就使得台军的处境更加糟糕。因此对于台防务部门而言,如何短平快地提高弹药存量,就显得尤为关键,但效果却一直充满着弊病,饱受各方所诟病。
例如在2012年7月底,据台媒《联合报》披露称,台空军曾耗资6600余万新台币,为其装备的美制F-16战机,采购多达7万枚自产MJU-7A/B热焰干扰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台空军发现,该批热焰干扰弹普遍存在击发后燃烧不完全现象,为此,台空军只能以质量不达标采取停用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台联勤司令部早在采购之初就建议谨慎而行,但台空军对其置若罔闻。
此外在2021年10月“天龙”演习期间,隶属于莲花基地的一架台空军F-16战机返航接受安检时,地勤人员在其左侧蒙皮处发现有多个不明弹孔。该消息传出后,一时间议论纷纷,岛内相关人士分析称,此事应与自产弹药质量堪忧不无关系。
同样在被台军寄予厚望的“云豹”步兵战车上,也曾出现过这种倒霉事。据悉,台防务部门为推进防务自主这一目标,决定要自产美制MK44“毒蛇-II”型30毫米机关炮配套弹药,即3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曳光弹。在经历国外视察、采购设备、前期试制、效益评估等阶段后,台当局便通过相关预算,准备批量生产。但当风头出尽后外界却发现,有关批量生产的消息遥遥无望。
台当局不得不在2018年5月~2021年1月间,与美国Alliant 技术系统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购后者生产的超40万发3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曳光弹,总耗资达30亿新台币。换句话说,在突破技术瓶颈后,台防务部门对隶属于联勤司令部下的各军工厂弹药存量并不抱期望,故而才出此下策。
至于台军自2017年起陆续换装的新式单兵防具,如防弹头盔、防弹背心等,更是因粗制滥造、防护水准不足等缺陷,从而广受岛内“立委”及网友所抨击。如其防弹头盔相关测试仍沿用40年前老旧标准,且未经凹陷测试,需要指出的是,凹陷测试对防弹头盔整体防护水平至关重要。若无该项测试的话,将对士兵战场生存率造成致命威胁,同样,抗弹板相关测试依旧马马虎虎,没有接受环境测试。
岛内媒体讥讽道,新式防弹头盔会令台军士兵头骨粉碎,防弹背心则会被子弹轻易击穿。面对激浪滔天的舆情冲击,台防务部门对此气定神闲地回应称,单兵防具质量无虞,但岛内显然并不买账。
在精确制导武器方面,台军也意识到存在着巨大隐患。如在2020年9月举行的“汉光”36号电脑兵棋推演中,台军内部人士就向台媒透风称,倘若解放军东部战区沿用旧式打击手段,台军精确制导武器尚且有喘息之机。
但如果解放军在开战之初数小时内实施饱和攻击态势,那么台军现有防空导弹、反导拦截弹、战机所配备的空对空、空对地及空对舰导弹则根本不够用。
而且,在战时状态下,向美国采购相关弹药的机会已经完全丧失,因此内外交困之际,台军总体作战能力可想而知。
上述说法也很符合当下局势,以台军采购的美制爱国者-2/3防空导弹系统为例,据美国披露称,批准售台的爱国者-2反导拦截弹数量为200枚,爱国者-3反导拦截弹则为444枚。按照齐装配置而言,上述拦截弹也只能满足台军应对解放军第一波次火力打击。
因此在相关演习中,外界可以发现,台军爱国者-2/3防空反导系统发射箱只配备了半数。鉴于此,台当局又在2021年3月底,通过相关采购计划,决定增加引进美制爱国者-3MSE增程型导弹,以此缓解当前尴尬处境,但能否在未来台海冲突中发挥作用,目前还有待商榷。
俄乌战争无疑是一个极好模板,但它与未来的台海冲突在本质上大相径庭。前者属于俄乌两国因历史纠葛与现实矛盾冲击,从而延伸演变成一场地区冲突。而台海问题却属于中国内政,美国对此心知肚明。
如频频引发各方高度关注的对台军售,尽管多年来一直未曾有过中断,但在核心装备、采购数量及交付速度上,美国显然有着更多考量,自然无法同对乌军援般来的迅捷所相比。
换句话说,在寻常状态下美国尚且如此,进入战时阶段也就可想而知。此外美日等国所承诺的战时支援,随着各方军力天平的急速转折或是日渐趋近,也就显得极为不可靠,在这种背景下,台当局所一直寄希望于美国,就显得颇为不现实。
台军的所谓的“持久战”,从此前的反登陆到如今的持久战构想,俨然属于台防务部门的一厢情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解放军经过多年发展及“军改”过后,早已摈弃原有平面线式战、传统地面战、国土防御战等旧有模式,转而向联合作战、全域作战等模式所转变。可以确定的是,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将成为未来我军解决台海问题的主要作战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毋说所谓的持久战,就是达到基本的反登陆迟滞作战,对于台军而言,都将成为一个奢想,因此大幅扩充弹药及装备器材方面的存量,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无法改变任何现状。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