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从选择性对抗到全面对抗的距离有多远?

作者:风留痕

本文转载自:动态大参考(ID:dongtaidacankao)

在中美关系恶化到历史极点的大背景之下,美国总统拜登依然煞有介事地声称“不寻求和中国冷战”,显然是想把中国指责为挑起对抗的一方。实际上,目前美国对华战略是希望进入一种选择性对抗模式,以降低全面对抗的风险。可是,从选择性对抗到全面对抗的距离并不远。

遏制中国复兴崛起,这早就是美国内部所谓的两党共识。拜登上台之后,就把中国定性为最有能力也最有意愿挑战美国秩序(霸权)的对手。

尽管口口声声说是竞争不是对抗,可实际上从政治、经济和到军事上一直在对华施压。

涉疆、涉港台等所谓的人权、价值观问题上,牌打的是越来越强硬。特别是近来佩洛西窜台事件,更是严重冲击了中美关系的基础和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如果这还不叫冲突对抗,这个世界就真的成了“和平”的世界了,真把中国当成了美国的附属国了。

既然美国已经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最大对手,自然就要选择进行严厉的打压,尽管是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可要说是全面对抗,还不到那种程度。尽管采取的是遏华政策,可美国也不愿意现在就进入全面对抗模式,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国全面对抗,对美国的伤害也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拜登一开始提出的对华政策是,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

在所谓在涉及美国重大安全利益的领域与中国竞争对抗,也就是采取对华打严厉的打压政策,压制中国快速发展。

在所谓与中国有共同利益的领域(气候危机、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危机难题)展开合作,而且还要以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式合作。

而后,在布林肯正式推出对华战略政策之时,提出了一个“投资、结盟、竞争”三要义。投资与结盟,这与中国无关,实际上就是推动建立反华战队,在这个基础之上与中国展开“竞争”,实际上就是对抗或打压。

尽管拜登对川普当初所提的“脱钩”一词闭口不谈,可实际上他目前在经贸和科技领域里正是在加速推动与中国脱钩隔离。

尽管拜登到现在还在强调不寻求世界各国选边站队,可实际上却是在大力推动结盟运动。他很清楚,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就无法在与中国的战略较量中占据优势地位。

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反华联盟,就等于是放任世界各国与中国加强合作,以及在世界形成各式各样的不由美国主导的合作体系,实际上就是加速了建立多极世界格局。

在没有建立起反华联盟的情况之下,美国对华没有优势,或者说美国没有勇气与中国单打独斗,但压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又是必须的。所以,美国目前就想对华采取有选择性对抗战略。

这类似于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傅立民所说的那样,中美将进入“选择性接触+竞争”的时代。选择性接触,即不全面脱钩,不容易形成全面对抗。而所谓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一种恶性竞争,也就是对抗的代名词。

拜登之所以说不搞全面对抗或冷战,原因有四。

一是,中国的整体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与中国快速上升势头相对应就是美国相对衰退。输赢不说,美国首先就承受不了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伤害。

二是,国际形势的限制。维护多边体系推进全球化进程,这已经是全球共识。而反过来,推动体系性对抗,或中美对抗,对世界都是一个严重的伤害,公然提出搞对抗,美国会更孤立。

三是拜登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建立起反华联盟。而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却在日益上升,特别是中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令美国有所忌惮。

四是美国内部在对华问题上也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共识。所谓的共识,只是中国复兴强国是对美国霸权的严重冲击,而在如何应对或打压中国的具体战略政策问题上,也就是如何对抗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两党相互牵制也使得美国目前在对华战略上还是一个战略模糊期。所以,拜登只谈竞争不谈对抗。

正因为还犹豫于是否全面对抗,而当务之急又必须压制住中国快速上升的势头。所以也就只能是采取选择性对抗,以打击中国重点或对美国构成竞争力的领域。也就是所谓的精准打击。

这也才有了前国防部长助理傅立民提出的:未来双方关系的模式是“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竞争、选择性对抗”。这可以说是他对拜登政府或美国内部对华政策方向的理解。

表面上看,这种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竞争、选择性对抗也好,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也好,这真能够成为中美关系的相处之道吗?

表面上看,这是意在避免走向全面对抗,而实际上选择性对抗,是美国目前无法对华发全力的权益之计,或者说是全面对抗的前哨战。

美国要永久性独霸世界,而中国誓要复兴伟大强国。尽管中国承诺不争霸不称霸,或不挑战美国秩序,可美国最不愿意接受中国快速复兴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国,这就是一对矛盾。而这一矛盾,会随着中国实力提高而激化。

美国看来,和平崛起,那就太便宜中国人了,等于是不付代价复兴崛起。这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这注定了中美要走对抗之路。这是其一。

中国的复兴之路,与西方资本主义有本质的不同。虽然不能说中国的成功意味中国道路是对西方的全面否定,也是对美国普世价值观的直接否定。

美国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义为普世价值观,美国永久性霸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全世界都接受这个普世价值观,中国的成功自然就是对美国价值观可以普世的否定。美国也就彻底失去了永久独霸世界的理论基础。这是其二。

不否认美国的社会制度或治理体系有其独到之处,这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强国有直接的关系。然而,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的领先世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的霸权地位。

因为美国手中有霸权,所以秩序规则由美国来制定。而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以美国利益为最大化为目的。美国即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更是游戏规则的裁判者。

美国的一切内外政策的制定,并非完全是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霸权的基础之上。如果失去了绝对的霸权,美国所有治理体系内外政策都得推倒重建,这对美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美国是不惜一切手段维护独霸世界的局面,也就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复兴崛起,包括美国的西方盟友国家。也正因为如此,欧洲人才越来越越强调战略上独立自主,才积极推进建立多极世界格局。

那么,美国目前选择性竞争合作对抗模式,真的能够长期继续?或者说真的能够避免中美走向全面对抗吗?回答是,不可能的。

拜登政府对华打意识形态价值观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以此孤立中国。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建立反华联盟。而这涉及到的是中国道路问题。

而台湾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核心利益,更事关中华民族的尊严,或者说一中原则是中美关系的基础,也是维系中美关系的纽带。这个问题上是不存在什么选择性的。这是零和一的选择题。美国选择在台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就一定意味着全面的对抗,甚至是战争。

目前美国在迅速的掏空一中原则,中美关系已经到了最严峻的时刻,尽管拜登一再的强调台湾政策不变,但他始终没有说美国的“一中原则”立场不变,对台政策不变,实际上是在玩文字游戏。

如果美国再向前一步,正如王外长所说:宁失千军,不失寸土。不管是美军严重威胁侵犯中国主权,还是支持台独闹事,一旦触犯了“国家反分裂法”,那也就只有一战。选择性对抗,立即就变成了全面战争。

拜登政府目前在积极推动对中国半导体和高科技领域的打压和脱钩,这事关中国的复兴大计。中国不只是要做一个世界制造大国,而是要做一个世界制造强国。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只能是顶着压力奋发图强。美国要脱钩隔离,中国就只能是建立自己的科技体系或产业链体系。

不论是在高科技领域还是半导体产业链领域,中国并非全面落后,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在信息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生物技术、量子计算与通讯等领域,也有自己的长处,部分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如果中美完全脱钩,自然会在世界上形成体系之争,而这个体系之争也必然反应到政治外交和军事等相关领域。

美国目前正推动的有,三国安全体系,四方对话机制,四方联盟,五眼联盟,印太经济框架,这些实际上都是与中国脱钩的政策措施,表面上的选择性,实质容易却是体系性对抗。

目前,中美双方的制裁与反制,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而这个循环圈会随着美国的对华实体打压而扩大,选择性只是一个开始,或者是过程。

不仅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选择性会不断扩大对抗,在重大的国际危机和世界难题的解决问题上,也是如此。

拜登所谓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领域里选择性接触与合作,实际上还是打压中国的重要一环。

所谓选择性合作领域,实际上是以美国的方式合作,体现的是美国利益的最大化,而企图是以损害中国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不管是反恐还是应对气候危机,又或者是地区热点问题,美国采取的都是双标。不能体现美国利益最大化,或者不能损害中国利益的,美国就拒绝合作,甚至是以各种手段对华施压逼华妥协。

这样才能一方面体现美国霸权,一方面维护美国永久性领先世界的目的。这样的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当然也就不感兴趣了。玩来玩去,这些原本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领域,反而不可避免最终成为中美对抗的焦点问题。

总之,美国所谓选择性接触(合作),选择性竞争,是以美国的方式,对抗本身就是一种敌意,或者说矛盾对立。而政治经济军事虽然属于不同领域,但实质是一个统一体。对抗的目的就是要击垮对手。要么合作与竞争,要么就是对抗。根本不存在选择性对抗之说。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6571.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9月24日 下午1:07
Next 2022年9月24日 下午1: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