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刚结束,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天之内接连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中关系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以及美国商会代表成员。不过,拜登再次声称要“派兵保台”,无疑加剧了台湾局势的紧张,令中美关系再度走向恶化。
中美的未来是战是和?目前看来,握手言和、共商发展已经不太现实了。今年以来美国接二连三地挑衅中国,认定中国挑战了美国的利益而处处针对中国。但如果中美之间要刀兵相向,显然也不太现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中美作为世界第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走向战争,全球势必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不过,不管中美两国的关系最终会走向何方,中国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在六个方向上做好准备,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美国如果想要修补关系、携手共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是欢迎的;但是美国若要挑起大战,以已经过时的冷战思维来看待世界,做好了一切准备的中国也有接招的余地。
第一,中俄的战略合作关系再度强化。在15~16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中俄首脑才见了面,俄总统普京也坦言支持中国统一;而后在1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长就来到中国,参加中俄第17轮战略安全磋商和中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第7次会议,中俄交流再度深化。
最近中俄两国在军事、经济上的行动也频频,解放军走出国门参演“东方-2022”多国联合演习,而后中俄海军齐聚太平洋执行巡逻任务。几天前发布的消息也让人惊讶:2022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增长了27.2%,达806.75亿美元,根据俄罗斯驻华大使伊万·热洛霍夫采夫的预测,今年中俄的贸易总额可能会达到2000亿美元。由此不难看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已经更进一步。
第二,中国与东盟、非洲的合作也正在深化。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元年,双方合作广度、深度以及多层次、多领域交流机制将达到新的高度。2020年开始,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双边贸易伙伴,这意味着中国-东盟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将有极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九年来,非洲有52个国家响应了中国的号召。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非洲升级供应链的生产、库存、选址、运输、信息五大关键设施,将为促进非洲大陆一体化、推动非洲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发挥重要作用。近来,中国与乌干达、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的互动密切,这表明非洲是中国经济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中俄携手共建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会议”两个多边合作组织的实力也正在壮大。上合组织已经走向中东,今年吸收了伊朗为新成员;在未来,还有白俄罗斯、土耳其、亚美尼亚、以色列、沙特等十多个国家要排队加入上合组织。同时,“金砖扩员”也在路上,沙特、埃及、土耳其也表达了加入金砖组织的意向。一旦这两个多边合作组织势力壮大,将是不同于美国领导的G7等组织的另一种声音。
第四,放眼全球的同时,中亚的小伙伴也不能落下。上合峰会刚结束,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有关部门就签署了《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更加深化,这将为中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按照今年年初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将达到700亿美元,这条铁路的建设至关重要,拉近了中国和中亚的距离。
第五,中印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美国在中国周边频频布局,“四方安全对话”拉拢了印度作为成员国,作为在南亚方向牵制中国的力量。但是外界也不难看出,在今年年初,中印之间的领土纠纷就戛然而止。俄乌战争反倒成了中印关系缓和的催化剂。在印度国内,也出现了“应当更加注重民生、发展经济,这决定印度无法与中国脱钩”的理性声音。
如果中印交恶,实在是后患无穷。美国拉拢印度,必然是想来遏制中国。不过,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也选择了积极响应,与印度选择了缓和。领土争议已经被搁置,在迦南达坂地区,中印两国军队在近日脱离了接触,双方军队开始后撤,留足战略缓冲区。
中印是紧挨在一起的“近邻”,而美国对于印度来说既算不上“远亲”,也不会给印度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既然印度有缓和关系的意愿,那么中国是欢迎的:要和不要战,中印关系缓和才是稳定南亚局势的关键,美国的“印太战略”注定会破产。
第六,经济发展仍是国家实力强化的根本之路。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中国经济在8月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面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国际能源和粮食供给相对紧张、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欧美等国货币政策收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等问题,中国的社会治理能力经受住了考验,这让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工业增加值与制造业采购正在逐步恢复。
未雨绸缪,是千百年来劳动大众的智慧。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只有在暴风雨来临前做好了十足的准备,才能有效地防止灾害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中国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4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