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有雪豹出没!珍稀羚羊来家里逛吃赶也赶不走,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好了…

作者:阮煜琳

本文转载自:国是直通车(ID:WednesdayNews)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心,有雪豹出没!珍稀羚羊来家里逛吃赶也赶不走,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好了…

小心,有雪豹出没!珍稀羚羊来家里逛吃赶也赶不走,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好了…

环保摄影家葛玉修给普氏原羚起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葛玉修摄。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确定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也许被视为我国“生态屏障”的青海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今年3月,一只成年雪豹闯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一农户家中觅食;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走在公路上,就能看到成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在路边悠闲地觅食……

在青海,百姓能看到身边的生态环境在逐渐变好。

生态改善,公路边可见成群的珍稀动物

小心,有雪豹出没!珍稀羚羊来家里逛吃赶也赶不走,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好了…

中国摄影师镜头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葛玉修摄。

6月3日下午,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305国道北侧的一大片土地里,一陇一陇的油菜苗才刚刚钻出地面,十几只普氏原羚正在田间悠闲地低头觅食。

“现在环境变好了,草也比以前多了,路边见不到垃圾了,以前放牧时看不到这些羚羊(即普氏原羚),最近几年这种羚羊渐渐多了,现在经常能见到。”正在放牧的66岁的童学福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说,自己家住在附近,家里有三、四十亩地,主要种植油菜,这些羚羊经常到家里菜地来吃菜。

童学福说,“赶也赶不走,因为有菜吃,赶走了这些羚羊还会回来”。

童老伯说的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少的物种,是中国以及世界上有蹄动物中处于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历史上,普氏原羚数量曾达数万只。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栖息地的缩小、家畜冲突、偷猎等原因,种群数量下降至不足150余只。如今青海湖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仅存的栖息地。

普查显示,2007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300余只左右。在多方的救助下,几近灭绝的普氏原羚物种逐步摆脱濒危处境,种群有了明显的恢复,目前普氏原羚年均种群数量稳定在2700余只。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哈尔盖镇大面积的退耕地成为普氏原羚重要的栖息地,新修的农田水利工程中专门为普氏原羚预留了通道,设置了普氏原羚饮水池。

何玉邦说,从2019年植被监测结果显示来看,保护区植被平均高度12厘米,生殖枝平均高度22.2厘米。表明了保护区植被生长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极有利于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当地牲畜生存与发展。

青海湖裸鲤数量增长了38倍

小心,有雪豹出没!珍稀羚羊来家里逛吃赶也赶不走,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好了…葛玉修摄。

在刚察县,不仅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恢复,通过多年封湖育鱼、增殖放流和打击盗捕等保护措施,青海湖特有的鱼类——裸鲤种群数量也在恢复。

刚察县坐落于青海湖北岸,青海湖裸鲤(也称湟鱼)洄游是世界三大鱼类洄游奇特景观之一。每年夏季6月至8月,数百万尾裸鲤通过注入青海湖的河流溯流而上进行排卵,刚察县境内拥有的哈尔盖河、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和吉尔孟河成为了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的主要选择,从而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

日前,在刚察县泉吉乡泉吉河建造的青海湖裸鲤洄游通道里,密密麻麻的裸鲤聚集在水坝前,正在奋力向上洄游,一群群的中头鸥在堤坝上盘旋着伺机捕食。

青海湖裸鲤是草木生态的核心物种,如果没有裸鲤,湖中的藻类会泛滥成长,青海湖的候鸟也将失去食物。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推广研究员祁洪芳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说,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一种鱼类,生长缓慢,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保护裸鲤,也就是保护了青海湖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对青海湖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青海生态保护成效: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突破10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了38倍,鸟类种数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89种增加到220多种。雪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雪豹数量上升至1800多只。

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小心,有雪豹出没!珍稀羚羊来家里逛吃赶也赶不走,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好了…葛玉修摄。

自1975年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经过持续不断努力,青海省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8类109处,总面积达26.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6.8%。基本涵盖了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盆地、湟水流域五大生态板块。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任勇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说,这些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最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中国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国有国界,自然生态安全也有边界。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就是要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

崔书红说,一是要守住“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分布面积,确保面积不减少。二是要守住生态服务功能,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三是要守住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制划定“三线一单”,打击各种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青海是国家的生态屏障,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

任勇介绍,在国家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青海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十八大以来,综合性、针对性改革措施的落实落地,极大地推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上看,青海省湿地资源面积持续增加,物种种群数量显著增长,生态系统功能保持稳定。

去年9月,中方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制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保护了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

“保护珍稀动物,我们是受益者”

小心,有雪豹出没!珍稀羚羊来家里逛吃赶也赶不走,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好了…阮煜琳摄。

“刚察县北边是祁连山,南边是青海湖,地理位置很重要,无论如何生态环境保护都要放在第一位”,刚察县副县长吉狮卫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说,但保护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不是经济发展的阻碍,反而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前这里看不到鱼,现在裸鲤成为刚察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当地居民和游牧民的收入”,吉狮卫说。

“保护普氏原羚、保护青海湖裸鲤,我们是受益者”,吉狮卫说,未来我们还把羚羊的价值体现出来,普氏原羚萌丑的外形有成为网红动物的气质,我们正在建造科普馆、体验馆,让孩子亲近自然,普及生态保护知识,也带动当地就业和旅游收入。

下一步,青海湖景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建设普氏原羚保护科研中心,打造中国普氏原羚保护科研高水平研究平台,做好科研成果向科普转化,完善保护科研、生态科普、自然体验和户外环境教育功能,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社会同心协力,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才能谋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5231.html

(1)
上一篇 2021年6月5日 上午11:51
下一篇 2021年6月6日 上午11: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