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观系列(ID:weiguanx)
能源价格暴涨,正在逼迫欧洲采取令人绝望的政策,一边让民众负担更高的能源价格,一边让大型企业一个接一个的出逃。
包括德国在内的好几国,甚至考虑在这个寒冬实施能源配给制。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场能源危机的源头是欧洲人“自己挖洞自己跳”
这场危机的根源不是俄乌战争,俄乌战争只是恶化了这一危机。 能源价格在俄乌战争前,就已暴涨。 这场危机的真正根源,是“旧能源的复仇”
讲白了就是欧洲激进的能源政策导致过度依赖绿能和天然气,在欧盟议会几乎所有对于“旧能源建设”的投资都难以通过。
没有投资就没产出,更没有交付能力,这种结构性的投资不足让欧洲一旦遇到危机,即使想转过头来拥抱旧能源都非常困难
欧洲被过于激进的绿能政策给绑架了。
在欧洲北海有规模非常庞大的海上风能发电场,这规模有多大呢?你可能想不到 欧洲电能的15%,来自这“北海风场”
可是去年夏天气候异常,北海突然无风,导致北海风场风速骤降,想象下全国突然少了15%的电力会怎么样。
恰逢欧洲疫情彻底放开,用电需求井喷,可却严重缺电,只能紧急加大天然气购买,加大天然气基础建设
当时俄乌还没开打,北溪管道还没被炸,靠着加大天然气还能撑一撑能源供应。
这也是欧洲激进绿能政策的制定者所构想的美梦。 他们预料到绿能还不稳定,有时候干旱,水力不行,有时候无风,风力不行,有时候阴天,太阳能不行 所以他们制定了绿能如果不稳定,就用“天然气发电补充”的后备方案 尤其是靠着北溪一号和二号这两条大动脉,解决绿能不稳的问题
可如今北溪管道已炸,后备方案泡汤,今年天气同样异常,整个欧洲能源供应趴窝 能源价格频频创历史新高,整个欧洲只能死马当活马医,高价买美国从海上运来的液化天然气 可现在天然气价格贵得离谱。
马克龙怒喷美国:四倍多的价格卖天然气给我们,这可不是友谊!
一艘液化天然气船在美国装满天然气,总成本大概6000万美元,可当这艘船来到欧洲卸货时,卸货价格是2.75亿美元
跑这么一趟,美国就赚2亿多美元,可把欧洲这头肥羊,宰的透透的。
然而欧洲不买不行,欧洲跳进自己挖的洞,别无选择 价格太高,逼得欧洲多国重启煤电。
确实有很多欧洲国家在重启煤炭发电,可问题是“去煤炭”搞了几十年,很多“煤炭发电厂”早就拆了改成了绿色公园 就算留存的也设备老旧,需要更新,欧洲几十年来对于煤炭发电的投资大幅减少,哪来的煤炭电厂? 现在就算把高价煤送到欧洲,能正常发电的也就那么几座,大量煤炭电厂早消失了
这个冬天,除了问美国买高价天然气,欧洲的可选项真不多,除非上帝保佑,今年是个暖冬
而欧洲的危机扎扎实实的给全世界敲响警钟,当然也包括中国,这里面有两个必须注意的大问题: 1,过度激进的绿能政策 2,过度单一依赖的能源政策
中国也曾吃过苦头 大家还记得去年那一波大限电吗?
这波大限电涉及全国十几个省份,影响范围很大 而大限电的根本原因是,“能耗双控”
2021年8月12日,发改委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状况晴雨表》 报告显示情况不容乐观: 全国8个省能耗一级预警(十分严峻) 5个省能耗二级预警(比较严峻)
基本上红色和黄色就是不达标的,大家自己看下
2020年单位能耗比2015年降低15%,同时能源总消费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搞“能耗双控”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达成减碳目标,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生产
2021年中旬,因能耗双控不达标的情势严峻,于是开始了一大波的限电。 这背后与中国的减碳目标直接相关。
西方环保玩了那么多年,中国不可能不加入,中国不加入那和西方很多生意都做不成。 而中国加入减碳承诺,每年就都有硬指标要完成,上头的硬指标给到下面,和下面地方上的政绩直接挂钩。
各地政府会用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减碳硬指标,包括限电
可如今的问题是,在西方都开始放弃激进环保政策时,中国还要坚持这一政策吗? 欧洲重启煤炭,等于自毁信誉,中国要继续吗? 接下来,就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是环保重要?还是国家能源安全重要?
欧洲为了环保,让国家能源安全坠入极危险境地,这个惨痛教训足以让中国有所改变
今年的能耗双控政策,终于改了 过去的“能耗双控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危机四伏的国际能源安全环境,所以必须改
2022年开始,我国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简单讲就是:对十四五规划的能耗强度目标考核,保留适当弹性,这不再是个死目标,要有“弹性”
一个词,弹性,就给人留了很大想象空间 另外原料用能,以及新增可再生能源,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其实这已经是说了软话了,是对过去较激进死板的能耗双控政策的重大调整
而在更实际的能源政策层面,也有了重大规划。
主要火力发电厂的存煤至少20天,(现在这成了个硬性指标),此外核电建设今年大提速,以每年6-8座核电机组的建设规模进行
目标是2030年核电装机量比现在翻一倍,达到1.2亿千瓦,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超过8%
另外在天然气方面,丰富天然气的进口来源。
今年的北京冬奥,是普京开战前的最后一次出访,普京回去,冬奥结束,俄乌开战
而普京来北京,主要是来做生意的,俄国和中国签署年新增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单
这让“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的年通气量达到480亿立方米
但是中国也特别重视“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决不能像欧洲一样,能源过于依赖某个单一国家 能源安全,必须“自主化”,“多元化”
中俄看似在能源上紧密合作,实际摊开数据一看,中国根本谈不上对俄国能源依赖 《2022年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明白显示,2021年中国天然气总消费中: 国产天然气,占六成 进口天然气,占四成
而在这四成进口天然气里,俄国气,只有20% 中国进口天然气的大头,是问美国、加拿大、中东,这三个地方买
而从美国、加拿大、中东买天然气,买的是成本更高的液化天然气
这态度就很明白了
明明问俄罗斯买气,可以直接从管道送,价格便宜成本低,但俄气只占进口的20% 剩下进口的80%,中国却要花更高价钱,更高成本,问美国、加拿大、中东买液化天然气 这是为什么?
中国人傻吗?放着俄国便宜天然气不要,要美国加拿大昂贵的液化天然气?
讲白了八个字:能源安全,外交选择
中俄的绑定,到底绑定到什么程度? 中美的恶化,到底恶化到什么程度?
就目前来看,中国根本不想和俄国完全绑定,同样也不想跟美国完全恶化 中国是,既防美,也防俄
而且最近中国做了一个很大的却容易被忽略的能源安全动作 就是大幅扩大建设各个沿海地区的液化天然气接收储气罐
江苏盐城兴建的液化天然气储气罐,不光是全国最大的,更是全世界最大的,真想拥抱俄罗斯,造那么多天然气罐干什么?
去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1089亿立方米,年增18.3%,而江苏兴建的储气罐,完全采用中国自主技术,单罐储存27万立方米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储罐技术,要求非常高,全球只有很少几个国家掌握,2006年中国建气罐的时候,技术和设备全部进口,中国自己无法建造 而今天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国产化,并且出口海外,现在国外有66座液化天然气储气罐是中国建造的,总容积1169万立方米,为世界第一
江苏这个“大型储气罐区”建成后,能储存85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么多气足够江苏全省使用28个月 这为“江浙沪”这一中国经济重要地区,提供了更好的能源安全保障 另外在珠海,中国也兴建了超大型液化天然气储气罐区,进一步提高储气能力
中国现在能源的两个重点: 1,不能像欧洲一样,急着摆脱煤炭 2,天然气以自主为主,进口为辅,且进口来源国多元化
欧洲前车之鉴在眼前,不顾一切的加速摆脱煤炭,势必让国家陷入能源安全危机 绿能是未来趋势,减碳是共同目标,但这事不应操之过急,更不能操之过急的快速去煤 而在“稳步去煤”的过程中,天然气是必要的过渡能源 现在天然气占中国能源比重8.9%,但今后会大幅提升,而能源供应受到地缘政治影响极大,中国将坚持贯彻“四六开”的天然气格局 四成靠进口,六成靠自主 在这四成进口里,以美国、俄国为主,不依赖任何单一国家
以上便是中国在经历了去年“能耗双控”的惨痛,以及今年目睹了欧洲能源危机的惨烈后,花大力气调整国家能源安全的大方向,总结下来就是:
能源整体方针,安全大于环保 能源来源储备,自主大于进口 能源进口方向,多元大于单一
在这个日渐混乱的局势下,除了自己强,没有谁是能真正依赖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5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