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过程中,奴隶社会曾发挥了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奴隶制也是一个野蛮、充满剥削的制度。
从19世纪后半叶起,废奴运动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兴起,使得奴隶制开始消亡。
但现如今,在亚非两大洲部分保守、落后的国家里仍然有其身影存在,这当中尤其以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亚为甚。
▲毛里塔尼亚位于西北非,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虽然1981年毛里塔尼亚就立法废除奴隶制了,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官宣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但实际上并无成效。
有数据统计,现在的毛里塔尼亚全国共460 万人,有67.5万人是奴隶,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奴隶制对毛里塔尼亚人而言是一个长期难题,它深深根植于社会结构,并与国家的民族构成密切相关。
那么,是怎样的原因造就了它如今的情况呢?
▲忙碌于日常劳作的毛里塔尼亚奴隶,奴隶制度在此国根深蒂固
一、根深蒂固:奴隶制由来已久
毛里塔尼亚的全称是“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最早这片土地上可没有什么“真主”。
其实,非洲大陆生活的人种并不全是黑人,确切来说,依据撒哈拉沙漠,南北分为黑非洲与白非洲,而毛里塔尼亚刚好处在黑非洲的边缘,其最早的居民是巴富尔黑人,他们以部落形式生活在各处,并在不断地迁徙中形成了若干个氏族。
▲早期的毛利塔尼亚由黑人部落统治
但从3世纪起,位于非洲北部摩洛哥境内的柏柏尔人开始南移,他们征服了黑人部落,将其结成了联盟,柏柏尔人则成为实质上的统治者,并以奥达加斯特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国度的雏形。
柏柏尔人在肤色上是更接近白人的种族,在毛里塔尼亚又被称为摩尔人,他们的到来让这里原有的社会人种结构产生了永久性变化。
在两族历史的交流融合中,还形成了混血人种(黑摩尔人),这也为后来种姓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根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5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