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睡前读画(ID:Storyofpainting)
当法国国王查理八世怀揣着中世纪复古式“骑士梦”那阵子,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启了另一种更具有时代精神的“骑士梦”——伟大的洛伦佐去世半年后,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人带领三艘帆船向西航行,最终为欧洲人实现了这个梦想。
插图:让·克卢埃 佛朗索瓦一世肖像 1525-1530年
壹 查理八世的“诗”和“远方”
上回说到,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于1492年去世,这位善于外交斡旋的佛罗伦萨僭主,一直以来扮演着平衡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教皇国、那不勒斯等各方势力的砝码,随着他的谢幕,这种均衡的态势被迅速打破。
达芬奇老师韦罗基奥雕塑的《洛伦佐像》
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法国,查理八世这会儿已经开始亲政,这位20出头的青年人对“诗”和“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半个世纪前,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于1453年率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这意味着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连接欧亚两大洲的陆上贸易路线就此中断。
查理八世怀揣着这样一个骑士的梦想:“光复”他的祖先曾占领过的那座东方圣城——耶路撒冷。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征服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国,则是他实现东征理想的必由之路。
他的父亲——“蜘蛛国王”路易十一,于1480年继承了安茹王国对那不勒斯的权利,路易十一1483年驾崩后,继位的查理八世便对那里心心念念。
1494年1月,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一世去世,查理八世趁机宣布,自己作为安茹王朝的继承人有权占有费迪南一世的领地。
此时米兰的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对已夺得的“爵位”还有些不放心。前文我们大致介绍了这位卢多维科上台的过程,他从遇害身亡的的兄弟——加莱亚佐·马里亚·斯福尔扎的遗孀和侄子手中篡夺了米兰的统治权。
其实整个斯福尔扎家族对米兰公国的统治权,也并非名正言顺。当年米兰公爵去世后,没有留下男性子嗣,米兰宣布成立共和国。三年后,卢多维科的父亲才以原米兰公爵女婿的身份出任米兰公爵。
卢多维科架空自己的侄子掌握政权(1480年)后,这位名叫吉安·加莱亚佐·斯福尔扎(Gian Galeazzo Sforza 1469—1494年)的侄子一直体弱多病,对于叔叔摄政已逆来顺受惯了。
但不巧的是,8年之后,19岁的吉安·加莱亚佐娶了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一世的孙女伊莎贝拉。
到了1494年费迪南一世去世后,伊莎贝拉的父亲、费迪南一世的长子——阿方索二世继位,伊莎贝拉说服她的父亲与教皇国联合出兵米兰,强迫卢多维科还政给他的丈夫——吉安·加莱亚佐。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494年10月,吉安·加莱亚佐突然暴病身亡。
他的死因尽管无法证实,但我们都知道,就在吉安·加莱亚佐死后,卢多维科不仅马上继承了米兰公爵之位,而且还废除了吉安·加莱亚佐儿子对爵位的继承权。
与此同时,遥在法国沉浸于骑士梦中的查理八世收到了一封来自米兰的信件,信件的内容是,米兰公国将支持法国夺占那不勒斯。
不用猜,发出这封信的正是卢多维科·斯福尔扎。
不用说,这封信为查理八世的梦想插上了一对翅膀。
贰 “骑士梦”的覆灭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查理八世立即率领自己的部队——一只靠烧钱换来大炮与瑞士雇佣军,加上法国骑兵的精良武装——长驱直入意大利,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佛洛伦萨和罗马,一路南下,到了次年2月占领了那不勒斯,查理八世加冕为那不勒斯王国国王。
米开朗基罗的朋友、画家弗朗西斯科·格拉纳齐(francesco granacci)在30多年后,创作了这幅《查理八世进入佛罗伦萨》,描绘了1494年11月17日,查理八世的军队进驻佛罗伦萨的场景。
《查理八世进入佛罗伦萨》1520-1530年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这幅木板油画所描绘的地点是通往圣马可广场的拉迦大道,画面左侧法国军队所经过的这幢建筑物,正是美第奇宫。
查理八世在滞留佛罗伦萨期间,正是住在这里。而原主——佛罗伦萨的正义旗手、洛伦佐的长子皮耶罗二世·德·美第奇(1472——1503年)早已投降。
尽管皮耶罗满足了查理八世的所有条件,但还是被驱逐。此后直到1512年法军被逐出意大利,佛罗伦萨在这近二十年中完全沦为法国的藩属国,而另一位疯狂的宗教人士——萨沃纳罗拉即将登场,有关他与艺术家们的故事,我们下文再表。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但这句话对于查理八世来说却失效了。他的骑士之梦很快就破灭了。
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他对那不勒斯的占领很快遭受到“圣神同盟”的反抗,这个同盟中除了意大利各国外,法兰西的两大劲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也加入了同盟,四面受敌的法军不得不在1495年年底撤出意大利;
其二,因为他的寿命太短了。
撤回法国后,查理八世从意大利带回了一些艺术家(这成为此后入侵意大利的法王的传统)。1498年4月,他在昂布瓦兹城堡去考察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时,经过了一个黑暗的走廊,自己将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到了当晚,就一命呜呼;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当查理八世经过城堡中的拱门时,中间松动的一块石头落下来,砸死了他。
总之,这位心怀大志的青年君主,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仓促结束了短暂一生。
当查理八世怀揣着复古式的“骑士梦”这会,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已经开启了另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骑士梦”。
就在洛伦佐去世半年后,另一位出生于热那亚的意大利人,开始实现这个梦想。
这位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人相信地球是圆的,他认为从欧洲大陆向西航行,也同样可以达到东方。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Queen Isabella)带着姑且一试的态度,资助了他的冒险。
哥伦布带着女王写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一路向西,作为信使的他并没有完成任务,但他所率领三艘帆船于1492年10月12日,登上了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插图:西班牙画家达利《哥伦布发现美洲》局部
插图:墨西哥画家里维拉 壁画《西班牙人来了》局部
哥伦布一直相信他所登上的这块土地是印度。
纠正他这一错误的是另外一位意大利人——佛罗伦萨的阿美利哥·维斯普西(1454——1512年)。
对于这个名字你也许还有些印象,没错。这位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的堂弟,曾经娶过“佛罗伦萨最美女人”——西蒙内塔·韦斯普奇。
这位女人曾激起洛伦佐兄弟们为她比武,她也多次出现在波提切利的画作中。(见第四十一篇文章:《波提切利、洛伦佐兄弟与佛罗伦萨最美的女人》)
波提切利 《女士肖像》1480-85年
阿美利哥·维斯普西从1499年后,经过几次航行考察,认定所到的南美洲东海岸是一块新大陆,后人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片土地为美洲。
还是回到查理八世寿命的话题,1495年,查理八世旧式“骑士梦”破灭的原因之一,也来自于哥伦布们从美洲带回的一种新式武器——梅毒,这种疾病很快在占领那不勒斯的法军中蔓延。当查理八世从意大利返回法国后,这种病毒也被他的部队带回了国内。
叁 卢多维科的谢幕和弗朗索瓦一世的登场
查理八世的继位者路易十二,全面继承了前任征服意大利的计划。他依然对于那不勒斯心心念念,而且还对米兰公国动了心思,因为这位路易十二是奥尔良公爵之子,当第一代米兰公爵——维斯孔蒂家族绝嗣后,依据条约奥尔良公爵应有米兰爵位的继承权。
登基后的路易十二对于米兰毫不客气,1498年出兵占领米兰公国,此后又在1500年同西班牙国王订约,商定瓜分了那不勒斯。1501年,法、西两国出兵占领了那不勒斯。但从1503年开始,法西两国因分地不均,爆发了战争,西班牙最终获胜,法国不得已放弃那不勒斯。
上文提到过的那位佛罗伦萨的流亡者——皮耶罗二世,就在法国和西班牙双方的一场大战中溺水而死,难怪善于取绰号的意大利人给了他“不幸者”这么个称谓。
布伦齐诺所绘的皮耶罗一世(痛风者)肖像 1550-1570年
布伦齐诺所绘的皮耶罗二世(不幸者)的肖像 私人收藏
绕过这么多弯之后,达芬奇最重要的赞助人,引狼入室的那位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最终命运也逐渐清晰了。
在路易十二入侵米兰后,卢多维科·斯福尔扎跑到维也纳避难,他试图借助德意志和瑞士雇佣军卷土重来,但最终被雇佣兵放了鸽子,在化妆逃跑的过程中被获。
与达芬奇同龄的卢多维科在1500年4月被法军俘获,他先是被路易十二关在一个城堡中,最后又关在地牢里,八年后,57岁的他在狱中郁郁而终。
平心而论,虽然路子有些野,但卢多维科在位时的米兰发展了到高峰。他也竭力希望自己是一位完美的统治者,他重视文学、音乐,竭力发展科学和艺术,就像伟大的洛伦佐在佛罗伦萨所做的那样。
这位典型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政治人物,与他的同行们一样,都表现出极端的两面——在政治上贪婪无情、在艺术上却慷慨大度。
就在他即将失去自己的国家前夕,他还在关心达芬奇正在创作的那幅《最后的晚餐》——1497年6月29日,卢多维科给他的秘书马尔凯西诺·斯坦戈写了封信,在信中他说他希望“那个佛罗伦萨人列奥纳多能尽快完成他在修道院餐厅的工作”,然后他就能够“参与到餐厅另一面墙上的工作中了”。
当卢多维科在法国的地牢中走到终点时,达芬奇于1507年再次回到米兰,服务于法国宫廷。
对于达芬奇来说,此后的岁月中一直期盼着、寻觅着一位能够像卢多维科·斯福尔扎这样具有鉴赏品味、对自己提供优厚待遇、并对自己艺术创作无限宽容的资助者和保护人。
最终,他等来了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位)。
当路易十二于1515年1月1日去世后,其王位传给了女婿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这位爱好文艺的君王,迥别于前两位具有“中世纪骑士”气质的前任,他不仅成为法国文艺复兴的奠基者,而且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渐次谢幕。
不仅如此,也正是弗朗索瓦一世的安排,自己的次子亨利王子娶了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让这个意大利豪门的权势在法国又获得了延续。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