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作者:seefarer

本文转载自:胜研集(ID:Treasure-or-Trick)

本文梳理的是潜在的风险,并不一定会发生,一切看美联储如何继续表演。

在新冠肺炎危机的早期,美国大放水,催生二手车价格飙升,迫使当时购车的借款人为他们的汽车支付更多同时获得更大的贷款。

尽管二手车价格此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过高的贷款利率,给贷款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五三银行首席信贷官理查德·斯坦因(Richard Stein)表示,看到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拥有次级信用评分的消费者),试图从贷款人那里获得优惠,这样他们就可以保留自己的汽车。

这些贷款在高利率之下,现在的二手车市场出现隐患,就像过山车顶点刚过,还未向下加速!

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美国二手车在过去两年里,因为防疫政策放水而价格暴涨,价格平均上涨50%左右,是美国通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二手车交易指数如下图,上涨超过50%

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在此期间,总销售额也上了一个大台阶,月均销售从2020年的10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现在的140亿美元之多,产生巨额借贷。

销售额趋势

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美联储刺激下,二手车交易火爆,车贷放款巨大,现在超预期加息,给车贷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

当下,汽车零售已经出现萎缩趋势,三季度销售下滑明显。

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根据美国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数据,美国家庭债务增幅巨大,债务总额高达16万亿之多!

排名前三的是抵押贷款、学生贷、车贷。

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汽车贷款债务余额是1.5万亿美元

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抵押贷款是11.4万亿,这部分主要应该就是房贷!

引爆美国金融的第一弹,会是它么?

如果浮动利率,利息太高买车的还不上利息,导致巨额坏账。

如果固定利率,买车的人还利息还小于银行间借贷利率,导致车贷巨亏。

美国最大的银行警告说,由于二手车价格下跌可能会让借款人陷入困境,汽车贷款将面临麻烦。

富国银行(Wells Fargo&Co.)表示,去年晚些时候发放的贷款损失率较高,导致这一时期的贷款坏账增加。

美国第二大汽车贷款公司Ally Financial Inc.第三季度的汽车零售贷款冲销额翻了四番

第五-第三银行表示,它正在计提资本减值。

根据汽车拍卖公司曼海姆(Manheim)汇编的数据,二手车价格在第三季度下跌了7%,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以来的最严重跌幅。

投资者担心,风险在于,如果消费者最终欠款超过其汽车的价值,他们可能会断代,让汽车被收回。

Fifth Third首席执行官蒂姆·斯宾塞(Tim Spence)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一方面,新汽车生产的利润率确实在收紧,另一方面,二手车价格也在下降,这导致我们稍微减少了贷款的发放”。

明年净冲销利率可能从第三季度的1.05%升至1.6%。

当富国银行(Wells Fargo)去年刚开始看到贷款损失率上升的迹象时,该公司迅速收紧了承销标准。

这些变化,再加上持续供应链约束的影响,导致第三季度汽车贷款发放量比去年同期暴跌40%。

KeyCorp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戈曼(Chris Gorma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这些客户现在正在重新评估其支付是否值得保持当前状态,这可能会证明“未来汽车金融行业面临挑战”。

不可能三角

同样的问题还包括房贷。

随着美联储大幅加息遏制通胀,本月家庭贷款的利率冲到了8%,半年前只有3%,美国房贷利率也一路飙升,已经逼近了7%。

根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的数据,美国9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连续第八个月下降,创2007年以来最长连降月数。

预计,房地产市场将继续恶化,因为目前的数据并没有彻底反映出利率飙升的状况。

无论是车贷,还是房贷,高价时刻购买的人出现价格暴跌的情况,继续承担翻倍多的利率的可能性很低。

利率、贷款存量、通涨,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

1、如果加息导致房价和车价暴跌,必然引发断贷,形成金融风险。

2、如果房价,车价不跌,断代比例可能就会比较低,但是那么通涨下不去,高利息进一步推高持有成本,反而推高通涨。

3、价格不跌,通涨继续,必然导致加息持续!导致贷款存量更高,利息支出加大,形成新的风险。

1.5万亿车贷存量(现在应该更多了),半年多来利率已经提高了5%,也就是利息增加750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多支付250美元利息!

如果把房贷也算上,那就是天文数字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56520.html

Like (3)
Previous 2022年10月23日 下午3:19
Next 2022年10月23日 下午3: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