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弄明白这一问题,我们还得从新加坡那段英属殖民地往事说起。在今天繁华的新加坡中央商业区中,矗立着一尊白色的人像石雕。雕塑刻画的欧洲人,名为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漫步在新加坡街头,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中有太多与莱佛士(Raffles)相关的建筑,莱佛士医院、莱佛士酒店、莱佛士坊、莱佛士学校……从那么多“莱佛士”建筑中,我们大概已经能够感知到此人与新加坡的渊源之深。莱佛士酒店。摄/云川这位名为“莱佛士”的英国人正是将新加坡变为英国殖民地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开启新加坡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莱佛士自幼在英国伦敦长大,曾任东印度公司总办事处的职员。他所生长的时代恰好是英国海外霸权极具扩张的时代。工业革命后,英国一跃而起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英国本国的市场却无法匹配如此巨大的工业规模。因此,19世纪时,英国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在获得南亚次大陆的控制权后,英国将下一个目标定为东南亚。1805年,东印度公司计划将东南亚的槟榔屿改为一个管区,并为此配备管理人才。带着这一任务,24岁的莱佛士踏上了前往东南亚的行船,在船上他自学了马来文,了解到不少马来习俗。来到槟榔后,莱佛士担任助理秘书一职。1811年时,莱福士任爪哇岛副总督。随着殖民势力的拓展,当地总督进一步认识到马六甲海峡自由通行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若是能够在马六甲海峡以东建立商站,便可以控制住海峡的南端。不过,当时新加坡正处于柔佛王国的统治下。实际管理者为廖内柔佛王国的天猛公(地方官)。1819年,莱佛士前往新加坡海峡,测量附近水域与岛屿情况后,于当年登陆新加坡岛。现在的新加坡,城中还保留有莱佛士登陆遗址这一景点。为了获得新加坡这一港口,莱佛士采取分步策略,以签订条约的方式同柔佛苏丹、天猛公进行谈判。几次谈判之后,英国从最初商定的建立商馆,演变为完全控制新加坡。1824年,继槟城、马六甲后,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新加坡变为英属殖民地后,与槟城、马六甲两地共同组成海峡殖民地。海峡殖民地的首府设置在槟榔。自此,英国政府牢牢控制住了马六甲海峡。在莱佛士等人的建设下,新加坡很快就从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农村转变为繁荣的自由大港。倚靠新加坡这一港口,英国人对远东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他们以新加坡为跳板,向中国倾销鸦片,延伸力量。鸦片战争前夕,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运送鸦片的船只多以新加坡为停歇站,并在这里补充水与粮食。英国殖民地示意图。底图/天地图在当时的英国人眼里,鸦片贸易即意味着神话般的收入与财富。巨大利益已经蒙蔽了这些英国商人的良知。据统计,1919-1939年间,因鸦片贸易,中国流失的白银可以达到一亿两以上。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身心饱受摧残的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