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会的经济政策解读

作者:北风

本文转载自:北风雪林(ID:beifengxuelin)

每五年一次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十分重要,它立论定向、总览全局。是我国未来5-10年内发展的“白皮书”。
此次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关于经济层面的主要阐述有555个字,涵盖了发展、改革乃至民生的方方面面,干货满满。

我对大会的经济政策解读

值得关注的是,二十大经济蓝图释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浓厚特色。
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方向在实体经济
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此次强调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制造业,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近期,欧洲能源危机带火了中国四个县:河北新乐、浙江慈溪、广东顺德、浙江义乌。电热毯、取暖器、热力泵、保暖用品的四大产业强县产品出口订单暴增,让北欧人民体验了一把“冰与火”的刺激。
这些工业产品为什么英法等欧洲发达国家不自己生产,而选择千里迢迢从中国进口呢?
原因是英法等国已经掉入了产业空心化的发展“陷阱”,简单来说就是三大产业中的制造业占比大幅缩水,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70%。
虽然第三产业占比高是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的重要因素,但是制造业“造物”,第三产业不“造物”而着重解决精神需求。所以英法等欧洲发达国家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丧失了“造物”的能力,在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上也只能顺应国际分工。
对岸美国,采取行动也十分迅速,一方面削弱对我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工业依赖”,在国内搞制造业回流,比如奥巴马时期的“再工业化”,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等一系列积极工业政策,试图转移我国制造业产业到越南等国家,另一方面通过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对我国高科技制造业发展“卡脖子”。
目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微笑曲线”中,我们主产能位置仍是中间部分,若把握不好发展方向,任由实体经济粗放发展,要么与工业成本更便宜、商业利润更高的越南、印度等国家陷入“成本战”,要么会像英法等国家一样面临产业空心化陷阱。
因此我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制造业是必由之路,就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发展高端制造业,争取从微笑曲线中间的位置上升到左右高端的位置上。只有“不能模仿”才能实现“不被超越”!
贰,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鼓励壮大民营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重申“两个毫不动摇”,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早在2018年,“民营经济离场论”就曾悄然出现过,当时民营企业不断爆出的资金链紧张、融资难等问题,一些过度解读就钻了舆论风向的空子,在媒体上大肆宣扬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加强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经济进行控制、新公司合营论等等错误观点,导致民营经济市场人心惶惶。
当年11月底,习大大就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正面“辟谣”,一一驳斥了民营企业离场论的相关观点,给民营经济发展吃了“定心丸”。
此番国家层面再次为民营经济发展“打call”,不仅是“不忘初心”,更因为民营经济将是新形势下的最重要经济增长点。
“6789”这四个数字一直被用来形容“民营经济课代表省”——浙江,民营经济产值占全省60%、出口贸易额占全省70%、带动就业人口占全省80%、民营企业数量占全省90%……民营经济将浙江经济发展送上了快车道,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排名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名上升到了如今的全国第四。
民营经济不光有活力,更能创新,没有金属矿产的永康创造出了中国最大的五金城、没有皮革的海宁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皮革交易城、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义乌却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阿里巴巴更是通过发展互联网+高新产业为标志、实现内源驱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为民营经济创新取得“金名片”。
后疫情时代叠加国际贸易壁垒、技术壁垒频发,必须利用民营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利用民营资本去联动西方科技产业,突破美欧遏制与封锁的间隙。因此壮大民营经济将成为我国产业升级,高新科技发展的“破局”之道。
叁,房地产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着力点是租购并举
二十大报告中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角度再次阐述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与十九大报告中提法一致。
再提“租购并举”,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必将提速。
什么是租购并举?
支持具备购房能力的常住人口购买商品住房,对无购房意愿或者能力的常住人口通过住房租赁市场满足需求,以及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通过提供公租房或租赁补贴等保障基本住房需求。
为什么要租购并举?
房地产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结构矛盾依然突出,长期以来商品房买卖市场一端过于“火热”,除了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加快聚集、城市化加速等客观原因外,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值让住房的基本属性被弱化、金融属性被激发,高杠杆、高周转的市场模式导致商品房买卖市场供求关系紧张、一旦过热就不得不采取“喝猛药、急刹车”等方式进行调控,违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初心。
在我国的住房供应体系中,“租”的一端是明显短板,住房租赁和保障性住房发展相对滞后。“有钱就买,没钱才租”几乎是民众的普遍共识,租赁市场供应主体分散化、租赁秩序不规范、支持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健全、租购不同权……等原因导致租赁在国际上作为解决房地产市场矛盾的重要补充,在我国却成了“无奈之举”。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后,我国的住房租赁市场才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二十大报告重申“租购并举”,着力点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租赁市场的“中国式现代化”将迎来政策红利释放期。
怎样实现租购并举?
加快保障性租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自2021年8月全国48个省市密集出台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实施意见相关政策以来,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22年前三季度多地已超额或提前完成保租房2022年度筹建任务目标。近期,苏州、郑州、济南、湖州、阿勒泰等城市也出台了政府回购存量商品房、扩充当地保障房供给的政策。
租购并举之外,加速解决“租购同权”。租购并举的核心是
要解决租购同权的问题,新市民、青年群体的住房矛盾不仅在于“买不买得起房子”,还有背后的教育、就医、养老等方方面面,只有福利同样附加在租赁住房上,才能利用“租购并举”实现大城市对“人才”的集聚效应,从而真正意义上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实现中国式城市化,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肆,中国式现代化生育支持体系喊你“生孩子”
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还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与十九大报告相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口发展的倡导释放出更加明显的鼓励生育信号,未来我国也将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一系列支持生育的举措和具体细化的配套政策。
“养儿防老”既有私人收益,也相当于为社会供给劳动力,无异于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如果一国的生育率持续降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最先冲击的是国内劳动力市场、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体系,长期来看更会威胁一国经济增长、军事实力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三十年,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持续释放的人口红利为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强劲供给侧动力,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等收入陷阱”也在不断向我们靠近。
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生育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5.8下降到2020年的仅1.3(很低生育水平);20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率仅仅7%,2021年老龄化率则超过14%,二十年间老龄化率翻了一番,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2022年人口变动情况还未公布,但负增长的猜测已经“甚嚣尘上”。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我们正在经历历史性人口结构转变。
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我们也配套出台了许多生育调整政策。例如“带薪育儿假”、“育儿补贴”、“托育服务”等时间支持、资金支持、服务支持举措,加强生育鼓励政策合力。
但与亚洲各国的鼓励生育政策一样,大多落脚都在资金、时间、服务三方面,实施效果不明显。如2018年,日本生育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仍处于1.4左右的很低生育率区间;韩国2016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17,2021年甚至低至1.1,连续两年在19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一。
所以此次我国提出建立人口生育支持体系,除了三类支持继续发挥政策合力外,后续落脚点应该在“文化观念支持”上。

我对大会的经济政策解读

以婚嫁为例,恋爱婚姻是生育的前提条件,但动辄十八万八、二十八万八、八十八万的彩礼、甚至让某些银行抓住了推波助澜的空子搞出什么“彩礼贷”,彩礼原本作为传统婚姻习俗,却在性别比失衡、攀比等背景下变了味,天价彩礼这种婚嫁文化陋习成为抑制生育的重要因素,毕竟结婚率下降生育率自然也上不来。
生育支持政策之外,还要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各个方面一体化考虑,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文化,才能让建立生育支持体系不浮于表面。
2022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1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中均强调,要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国家已经着手转变生育文化观念,营造生育良好的社会文化。
伍,中国式现代化对比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先进性在于乡村振兴
未来五年最大的“乡村变革”政策是鼓励农民可依法有偿转让土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三农”经济每次都是报告的“重头戏”,此次促进要素流动改革,旨在赋能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目标,接力政策重点改为巩固脱贫攻坚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果说之前是想让农民兄弟“吃得饱、穿的暖”,那么现在就是要“不愁吃、不愁穿、能赚钱”,政策着力点也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
乡村振兴的首要内涵是产业振兴,二十大之前乡村振兴主要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但是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农业组织形态、农村整体布局都发生了变化,对土地综合利用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举个例子,以前农民的后院可能就是自留菜地,实现自己小家庭的自给自足,发展到一定程度,菜地可能被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集体承包规模化生产,再升级一下,“菜篮子”也可能发展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产业形态的发展和土地利用模式息息相关,目前乡村土地过于“碎片化”,2.3亿农民承包20.3亿亩土地,土地分散制约了规模化经营不说,还制约了乡村振兴与文旅、康养、生态等的深度融合发展。
鼓励进城农民自愿有偿转让土地,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性质、不突破耕地红线的同时,乡村振兴产业可以朝着更高附加值、更强内生动力的路子越走越宽。
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坚定不移对外开放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关于对外开放的全新阐述,向外界释放出形势越是严峻,我们越是要扩大开放,越是不能“闭门造车”。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巩固自身的历史霸权地位,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对我国采取围堵、大搞“全面脱钩”。
尤其拜登上台后,在经济上,通过了芯片法案、通胀缩减法案、生物技术法案等等一系列法案来制造对话华壁垒。在政治上,广拉盟友,成立了诸如奥库斯、四方安全对话、五眼联盟等反华组织。在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要求防务公司供应链要尽快与中国“脱钩”,军工企业要尽快停止使用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以防带来军事“漏洞”。
脱钩来势汹汹,我们为何还要坚持对外开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面临过更为严厉的贸易和科技制裁,90年代初期,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阵营国家对我国进行集体贸易和科技制裁,外资大量撤资,科技封锁,贸易禁运……我们当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全球化大势不可逆,中美“乒乓球”外交再到日本明仁天皇访华,逆全球化最终还是被“WTO”取代。
而且越是开放越是能够共赢。
中国制造通过中欧班列“卖遍世界”,后疫情时代,中欧班列作为稳定的传统物流运输渠道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至今年8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575列、发送102.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6%,均创历史新高。
对内,中欧班列帮助重庆外向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对外,中欧班列极大地扩大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2016-2021年我国对中东欧进口额增长了127.3%,更是带动德国老牌城市杜伊斯堡一跃成为国际物流枢纽。
我们也通过进博会“买遍全球”,2021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共有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家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额达707.2亿美元,从“卖遍世界”到“买遍全球”,拥有14亿人口、超过4亿消费群体的中国市场,在对外开放格局中也是外国投资者眼里的“香饽饽”。

我对大会的经济政策解读

在我们聚焦二十大描绘发展蓝图的同时,放眼世界,中国经济的“韧性”底色有目共睹。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
本次大会,在工业化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我们的振兴制造业,乡村振兴,创造更宜居的住房环境,构建更均衡的人口关系,打造更高质量的开放营商环境,都是为了经济发展从高效率到高质量到高水平的转型。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之路向前走,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58728.html

(3)
上一篇 2022年10月28日 上午10:54
下一篇 2022年10月28日 上午11: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