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产量局部受损,阿根廷或允许小麦出口商推迟发货,黑海粮食外运倡议暂停,如何搅动全球粮价?释放什么信号?

本文转载自: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ID:ctafund_cn)

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价格1日全线上涨

受黑海地区出口不确定性以及阿根廷干旱天气等因素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和大豆期价1日全线上涨。

当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6.977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6.25美分,涨幅为0.9%;小麦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9.02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0.25美分,涨幅为2.3%;大豆2023年1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4.477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8.25美分,涨幅为1.99%。

市场分析机构认为,小麦、玉米期价将取决于市场对黑海地区粮食出口的判断,投资者将继续逢涨卖出。

阿根廷大豆播种季节即将开始,届时需要降雨。但是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底土水分有限。

阿根廷11月中旬将迎来降雨,但是近期干旱天气持续。至11月9日、10日,巴西为干旱天气覆盖,之后将渐进迎来降雨。(新华财经芝加哥 徐静)


 
干旱冲击小麦收成 

阿根廷可能允许出口商推迟发货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阿根廷政府可能将在几天内宣布,允许当地小麦出口商推迟已商定好的发货。由于此前遭遇严重干旱,小麦等农作物收成受到打击,引发了阿根廷国内对供应的担忧。

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自今年5月以来,该国全境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全国超过46%的耕地受到影响。面对恶劣天气,阿根廷今年的小麦收成可能创下近10年来最差水平。

知情人士称,阿根廷政府可能在未来几天公布措施,允许相关公司重新安排已商定的小麦出口,而不用面临15%的罚款。

该知情人士呼吁阿根廷政府推迟出口,并表示,由于大量小麦已经枯萎,该国出口商不得不回头与印尼、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的客户重新谈判合同。

此举可能进一步推高全球粮食价格。在目前几大主要粮食出口国中,美国同样因干旱而面临收成减少,俄罗斯和乌克兰则因为爆发冲突,当地的农作物难以正常运输。

上个月,阿根廷政府与小麦生产商和出口商进行了会谈,商讨如何应对干旱带来的影响。随着小麦减产已成定局,阿根廷国内要求优先保障本国供应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阿根廷最大的粮食期货交易机构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该国2022/23年度小麦收成预计为1370万吨,远低于2021/22年度的2300万吨。

阿根廷小麦制粉行业组织FAIM负责人Diego Cifarelli表示,业内现在担心本国供应,如果小麦不再继续减产,那么国内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但价格可能会被推高。(财联社 夏军雄)


 

东北玉米产量局部受损

业内:全国玉米实际性减产可能性低

受前期不利天气因素影响,新一季玉米产量一直受粮食市场高度关注。在当前全国秋粮已完成91.2%的背景下,粮食市场传出“东北玉米预估减产”的消息。

据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反映,全国玉米实际性减产的可能性极低。随着秋收进入高峰期,多个主产区增产趋势明显,粮食市场普遍认为新季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好于早前预期。

“这和小麦情况类似,2021年至2022年初,市场对新季小麦的生长情况普遍相当担忧,但随着今夏小麦质量、产量实现‘双增’,市场预期出现反转,叠加国际粮价回落,小麦价格也大幅走低。”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称。

不过,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提到,由于玉米价格比较市场化,且最近两年玉米库存偏低,相对于小麦、水稻仍有较大规模储备库存,市场更为关注玉米。

据农业农村部10月31日农情调度,综合分析,我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虽然今年夏季南方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但占全国秋粮面积、产量70%以上的东北、黄淮海和西北等北方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秋粮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玉米、水稻、大豆单产均有所提高,弥补了南方高温干旱带来的损失。”

玉米产量局部受损,总体乐观

之所以会出现东北玉米减产预期,在于今年7月部分东北地区的暴雨。由于北方雨季提前到来,并且呈现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的特点,尤其部分东北重要产区强降雨频繁,因此新季玉米减产预期较强。

据一家东北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预测,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玉米产量保持稳定,黑龙江省今年6~8月积温提升显著,产量会小幅增长,或弥补吉林的小幅减少,辽宁大体稳定。

一位行业内资深人士称,今年的东北玉米产量,区域分化明显,虽然局部地区减产较为严重,但这些地区以外,普遍略有增产,部分地区甚至增产显著。综合来看,东北玉米总体乐观,整体减产的可能性很小。玉米产量由种植面积、玉米单产决定。从种植面积来看,整体并未减少。

从玉米单产来看,今年东北整个夏季雨水异常频繁,几十年来少见,由此导致辽宁中部、西部,以及吉林省与周边省交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农田渍涝灾害。受灾地块的减产比例可以达到3成至5成,严重的甚至绝收。由于低洼地区占东北玉米种植面积不足一成,再加上和低洼地块减产相对的是降雨充沛下高岗坡地种植的玉米明显丰产,及低洼地块以外的大多数农田产量普遍优于去年。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为例,农户普遍反映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1到2成,过去亩产1700~1800斤的地块,今年普遍突破2000斤。

据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9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8月以来,玉米主产区大多出现较明显降水,利于产量形成。东北地区气温偏低,灌浆速度有所放缓,但大部分玉米长势较好,后期如无早霜,对产量影响不大。华北黄淮海产区大部分墒情适宜,长势好于上年。虽然持续高温少雨对陕西南部、四川盆地等地区玉米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面积有限,总体影响不大。

《2022年10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进一步指出,综合调研调度情况,10月将2022/23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调增426千公顷(639万亩)至42950千公顷(6.44亿亩),产量调增275万吨至27531万吨。全国玉米主产区大部光温正常,有利于玉米单产形成和收获晾晒。随着生猪养殖利润好转,饲料需求回升,玉米饲用消费稳中有增,工业消费保持稳定。

玉米价格高开,不一定会高走

尽管针对东北玉米产量的预测,不同机构间可能存在分歧,但随着新一季玉米上市销售,价格处于高位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机构预期,今年会爆发“玉米价格大战”。

东北玉米产量局部受损,阿根廷或允许小麦出口商推迟发货,黑海粮食外运倡议暂停,如何搅动全球粮价?释放什么信号?

之所以今年新玉米价格高开,包括多重因素。前述行业内资深人士解释称,一是新玉米上市较往年延迟;二是东北玉米的渠道库存低于去年;三是种植成本及地租明显提高,农民的成本线显著提高,价格预期高,挺价情绪明显;四是今年春天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因为战争、干旱等因素大涨,明显抬高了国内玉米的价格中枢。

一位吉林省长春市附近的种植大户表示,虽然上半年因为疫情防控,玉米播种比往年有所推迟,但整体来看,并未影响玉米生长,单产基本稳定,折算成标准干玉米的话,仍然有1200斤/亩。

该种植大户提到,今年种粮成本继续增加,一是地租同比增长50~100元/亩,二是化肥涨价明显,化肥成本较往年增加50~80元/亩左右,柴油价格也出现上涨。当前暂时不愿意卖玉米,因为今年玉米种植成本高,对后期价格乐观。再加上,近期当地养殖户和饲料厂提价收购玉米,更是强化了农民的惜售心态。

尽管玉米价格高开,但并不一定代表着高走。下一步,玉米价格走势还受玉米总体供需形势、市场主体心态变化等因素影响。

玉米总体供需形势要追溯至2016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持续推进玉米去临储库存。至2020年,玉米临储库存告罄。然而,由于饲料需求暴增及深加工需求维持高位,导致玉米供应偏紧。

林国发称,在2020年之前,中国可以通过拍卖临储玉米予以保障;从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主要通过拍卖陈化小麦为主、陈化水稻为辅的措施予以保障;从2021年末至今,主要通过拍卖陈化水稻进行保障。

除此以外,从2020年开始,为确保饲料粮供应,中国每年都大量进口玉米,及小麦、稻谷、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

尽管今年以来国际谷物市场大幅走高,目前已丧失对国内的价格优势,国内小麦价格也大幅走高,对玉米没有了替代优势,但国内玉米需求也同样不容乐观。

郑文慧也提到,总体而言,国内玉米供需格局仍然偏紧,后市将维持相对强势的行情,但很难重现2020年那时的暴涨局面,主要是全球经济仍处于不乐观的预期之中。

一方面,全球玉米和糙粮供应紧张预期进一步推升,国际粮价有所反弹,进口和国内饲用替代粮源减少,饲用需求则继续回升,刺激玉米用量增加;另一方面,新季玉米生产情况好于市场预期,国内外宏观经济复苏仍面临很大挑战,这将制约需求,尤其是资本炒作需求,市场主体更趋理性,抑制价格大幅上涨的空间。由于国内玉米需求主体总体保持谨慎和理性,像过去两年那样的多元主体和资金入市,导致“中间需求”膨胀,最终使得粮价上涨幅度明显背离供需面的情况很难再现。(第一财经 邵海鹏)

黑海粮食外运倡议暂停

如何搅动全球粮价?释放什么信号?

原本计划在10月31日出访阿尔及利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推迟了出访行程。

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审议黑海粮食外运倡议。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称,古特雷斯对当前黑海粮食外运倡议的运行状况深表担忧,决定推迟出访,应对这一问题。

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官网消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联合国安理会审议黑海粮食外运倡议时的发言称:“中方注意到俄罗斯日前表示,由于在塞瓦斯托波尔发生针对黑海舰队和民用船只的袭击,俄方决定暂停参与执行黑海粮食外运倡议,也注意到乌克兰、联合国等有关各方作出的回应。我们希望当事各方继续就此保持沟通,努力重建互信,找到满足各方关切的解决方案,也希望秘书长继续为此发挥积极作用。”

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格里菲思(Martin Griffiths)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也在当日的会议上表示:“黑海粮食外运倡议是否能够继续生效尚未明确,谷物价格再次飙升,仅在10月31日一天内,小麦期货就上涨了逾6%。”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已持续近8个月时间,“市场担心黑海出口暂停后,全球粮油供应紧张的预期再度强化,国内外谷物及油脂价格也将面临重新上涨的风险”。王娜预计事件将持续发酵至11月中旬。

东北玉米产量局部受损,阿根廷或允许小麦出口商推迟发货,黑海粮食外运倡议暂停,如何搅动全球粮价?释放什么信号?

黑海粮食外运协议续签前景如何?(来源:新华社图)

已有950多万吨乌克兰粮食产品运出

黑海粮食外运倡议的最初期限是从7月22日签署之日算起的120天。如没有任何一方反对,其有效期将可以在11月19日自动延长。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宣布暂停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后,负责协调和监督协议执行的联合协调中心10月30日深夜说,除俄罗斯外的协议其余三方,即联合国、土耳其和乌克兰已同意31日依据协议安排16艘船只进出黑海粮食走廊,包括12艘出港船和4艘进港船。

另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10月31日强调,俄方没有退出、只是暂停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

俄国防部当天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说,俄罗斯作为农产品外运协议的主要参与者,并没有退出而只是暂停执行该协议。俄方认为,目前船只沿黑海粮食走廊行驶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乌克兰方面利用该走廊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在乌克兰方面接受“不将该走廊用于军事目的”的额外义务之前,保障该走廊安全问题无从谈起。

耿爽在发言中表示,黑海粮食外运倡议是联合国同俄罗斯、乌克兰经反复协商达成的一项重要粮食出口安排。

“协议签署近4个月以来,已有950多万吨乌克兰粮食产品经由400多艘船只运往世界各地,为抑制全球粮价上涨势头发挥了积极作用。”耿爽说,正如古特雷斯秘书长所说,这份协议是“黑海上的灯塔”,为数百万遭受粮食危机冲击的民众带去了希望之光。

他表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现实途径。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分裂对抗、孤立打压不会带来和平。中方注意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0月30日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准备好同西方国家开展对话,以缓解当前紧张局势。希望有关方面对此作出积极回应,所有各方均能相向而行,尽快打开对话谈判的大门。中方一直在积极劝和促谈,将继续为解决乌克兰危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全球粮油供应紧张预期强化

古特雷斯在10月28日称,这些粮食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小麦及其他大宗粮食商品的价格走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下降。根据基于世界银行的模型估算,主食价格的降低间接防止了约1亿人陷入极端贫困。

然而在该倡议暂停后,市场对全球粮油供应紧张的预期再度强化。

10月3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和大豆期价全线上涨。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6.915美元,涨幅为1.58%;小麦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8.8225美元,涨幅为6.39%;大豆2023年1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4.195美元,涨幅为1.37%。

物产中大期货高级分析师谢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2021/22年度乌克兰作物产量数据,俄乌冲突对国际油脂油料供需影响更多集中在葵花籽方面,粮食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判未来,王娜表示,如俄罗斯不继续签署协议,这就意味着10月末美麦、玉米价格上行的短期趋势不会改变;如果俄罗斯续签协议,黑海谷物、油籽出口延续,那么国际谷物、油脂价格回落。

联合国官员警告“化肥危机”

10月31日,格林斯潘还在会议上针对“化肥危机”提出警告,表示高昂的化肥价格将影响农民,还会进一步影响大米等其他大宗商品的供应。

她说,重点在于寻找解决方案,使主要市场能够获得俄罗斯化肥。

耿爽也在发言中表示,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出口对国际市场同样重要,俄罗斯同联合国签署的备忘录同样应得到有效执行。

“古特雷斯秘书长曾多次指出,今年的粮食危机主要是高粮价引发的分配危机,但如果化肥出口迟迟得不到恢复,明年我们将要面对的则是粮食短缺导致的供应危机,情况将更加严峻。”他表示,“有关国家必须正视并消除全方位、无差别制裁给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面临的现实障碍,彻底摒弃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的错误作法。”

谢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即使倡议能正常履行,也仅能缓解一部分粮食运输问题,而化肥等农资的运输仍得不到保障。她解释道:“制裁会影响化肥的货运和出口。若冲突再次升级,将继续推高这些大宗商品及其副产品的价格。”(第一财经 冯迪凡 ▪ 康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61140.html

Like (1)
Previous 2022年11月2日 下午2:41
Next 2022年11月3日 上午11: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