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六爷阿旦(ID:liuyeadan888)
这两天除了供销社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事情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就是社区食堂,但是这又不仅仅是食堂这么一点点事,而是一个系统。这个事情的源头,是因为下面的这个通知:
10月31日,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显示,各市(区)应选取3至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试点时间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通知表示, 试点社区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将配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这个通知一出来,有网友就发现了,如果一个社区里面,建一个托儿所,一个幼儿园,再建一个养老站,一个卫生服务站,再配一个食堂,如果再加一个最近说的供销社,那么不就是新型社区的闭环了吗?
这个乍一看,就跟过去的厂矿或者机关大院有点像,只不过以前的也比较简单,子弟学校,医务室,食堂,这在过去也都是标配。
这么一对比起来,很多人就担心这是要吃大锅饭吗?但是如果我们从经济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很明显不一样,应该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个人感觉,可能还是想找到解决人口问题的突破口。
为什么要从经济角度看这个社区的综合配套建设呢?其实过去的公家食堂,就是一种简配,但为什么当年简配也难以持续呢,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成本问题没法解决。
所以我们从成本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发现,除了大家关注的食堂以外,真正重要的那些,比如托儿所,幼儿园,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这都是这些年,市场化改革之后,最受人诟病的几个领域。也就只差一个房子了。
可以直截了当的说,这几个领域就是市场化一定程度上失败的领域,没有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感,托儿所,幼儿园都太贵,养老好一点的也贵,而且还排不到床位,各方面都加剧了年轻人的生活负担,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愿意多生孩子。
所以我倒是觉得把这些市场化搞到最后大家都不够满意的领域,集中到社区来,尝试用新的模式,也就是市场结合计划的模式,看能不能取得一个平衡,既避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低效,又平衡市场化之下的高价。
如果说能通过试点,达到这么一个效果,那就善莫大焉。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对这种新的尝试,总是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这样先入为主带入了成见,那就自然不会有好感。但是我们实事求是的说,这些是不是也是大家现在最为诟病的,几个供需矛盾最突出的领域呢?
过去说市场化是灵丹妙药,但现实的实践看,在有些领域还是会遇到新的问题,即便是在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市场化的西方国家,这几个问题,似乎也依然解决的不好。
美国只有3.3亿人,年均医疗保健支出在3.6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其军费开支的5倍,但是现在的预期寿命只有76.1岁,比我们的78.2岁还低,即便是疫情以前,也是基本差不多。但是我们要是按美国的市场化模式,那样的经济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实际上我们是苏联模式,美国模式,都学习过的,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迷信有个万能的模式,最终还是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回到经济的角度,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之下,能够使公平和效率能达到一个平衡?
如果以后社区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那有什么不好的呢?这次大家都在关注社区食堂,其实很多小区,尤其是一些度假小区,搞业主食堂已经很多年了,特点就是提供三餐,品种丰富,价格实惠,在很多地方其实反应还不错。
这么多年能办下来,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业主食堂,因为办在内部,不需要门面租金,其实成本这一块就节省了很多,然后也不追求和考核经营业绩的增长,自然也就没那么大的经营压力。
一句话概括,跟外面的饭店比起来,最大的区别就是成本低,而且不用卷。
而比起幼儿园,医疗和养老,这些痛点问题来,其实食堂的重要性简直不值一提,因为这个还不算是社会的痛点问题,所以大家的关注点似乎有点跑偏,核心还是跟食堂一起建的其他配套服务,如果能把年轻人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那么生育率还怕起不来吗?
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社区的根本是房子,房子要怎么解决?
最新的思路,可能就是这个社论: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
所以如果这是个系统工程,我觉得值得期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6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