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出访中国,传递出的3个信号!

作者:纵横十

本文转载自:种花城(ID:hqsycn)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出访中国,谈谈作者观察到的3点信息。

1, 德国有所领悟了

美国挑动俄乌战争,很明显是为削弱俄欧双方。

欧洲越来越走向自主,如此下去,它不但在经济还会在政治上成为美国的对手,这对美国不是好事;同时,美国面临经济恶化,非常需要吸血欧洲来止住自己的经济颓势。这一点,作者在前两年早有预测,别的国家太弱根本满足不了美国胃口,美国能吸的只有中日欧三方,日本早就被薅秃了,中国又吸不动,能动的就只有欧洲。

仅仅半年时间,德国因俄乌战争下的能源危机就损失了2000亿欧元。

美国的一惯作风是自己有肉吃时,盟友跟着喝汤,当美国没有肉吃时,就将盟友炖了吃肉。在如此现实面前,在如此巨大损失面前,就算是再麻木的人想必也会有所顿悟。

朔尔茨应该是早就看明白,所以在中企收购德国汉堡港24.9%股份一事,哪怕德国六部一致反对、欧盟也要横插一脚的情况下,他一票否决外界反对,批准了收购;马克龙打算与朔尔茨组团访华,以显示欧盟“团结”,这显然有些不怀好意,朔尔茨也拒绝了。这些都显示了朔尔茨出访的诚意。

当然,德国内部的绿党还是有些头铁,几乎在朔尔茨出访的同时,G7外长会正在德国举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会前旋风,G7准备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和“对手”。

不过,无须太在意,美国兰德公司曝光的机密内容中早就对此有清晰论述:欧洲绿党特别容易被操纵,这是一个缺乏专业素养、由意识形主导、高度教条主义的政党,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忽视经济利益,即使犯了错误也很难及时发现。(详细参看《兰德机密》)

2, 中德合作加深

不想作过多论述,只说一点。

朔尔茨出访前,在德国六部一致反对、欧盟也横插一脚的情况下,还一票否决、力排众议批准了中企收购汉堡港24.9%股份;中国当然也没有吝啬。11月4日,在朔尔茨出访期间,与空客签订了140架、总价值约170亿美元的空客飞机订单。这足以让波音羡慕,也让朔尔茨满载而归。双方礼尚往来,由此可见。

这些其实是小东东,德国真正看得明白的是这一点,即德国要想稳住基本盘,俄罗斯廉价能源已经没了,就必须发展好经贸,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将是德国的重中之重。

3, 世界不再怕美国

这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

在西方一致对俄的特殊时期,欧洲本应该与美国抱成一团,但朔尔茨却格格不入的突然出访中国,显得有些违和西方。

究其原因,除上文所述的原因外,恐怕与德国不再似从前那般惧怕美国有关。

其实不光是德国,全世界似乎都不怕美国了。

俄罗斯不再顾忌美国,公然带头大搞“去美元化”,要知道上一个搞这种事情的是伊拉克与利比亚,它们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沙特不怕美国,不但不听美国的增产号令,反而带领OPEC+大减产,给美国脸上一记沉重耳光;

伊朗不怕美国,不但没向美国屈服,反而将势力推进到了地中海沿岸,构成了“新月之弧”;

阿联酋不怕美国,去年果断取消美国战机订单,购买80架法国阵风;

叙利亚不怕美国,面对美国各种打击,不但没屈服,反而傲然挺立;

曾经的中东被美国拿捏,整个中东都被美国打得颤颤巍巍,但如今一切都在变了。

拉美国家不怕美国,今年6月由美国举办的美洲峰会,不来的不来,拒绝的拒绝,给点面子的只派些低级别官员出席。

随着卢拉当选巴西总统,拉美7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全部实现左转,象征美国霸权的“门罗主义”被丢进垃圾桶。

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恢复外交关系,两国总统于11月1日在委首都加拉加斯会晤,这在以前难以想象。

南亚不怕美国,公开表明拒绝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要知道美国可是要求它们站队美国,成为美“印太战略”的重要拼图;

太平洋岛国不怕美国了,所罗门不但不听美国警告同中国签订了安全协议,还拒绝美国军舰停靠;

非洲不怕美国,南非外长公然嘲笑布林肯;

印度不怕美国美国一直警告印度不得购买俄罗斯武器、不得购买俄罗斯能源以资助俄罗斯打俄乌战争,但印度置若罔闻,还公然同美国硬怼。

朔尔茨出访中国,传递出的3个信号!▲朔尔茨 视频截图

如今德国,不但在西方特殊时期出访中国,朔尔茨甚至公然表示“德国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国深化合作。美国不应该将德国拉入针对中国的新冷战,也没兴趣看到新的对抗集团出现”。这些,完全同美国的方向背道而驰。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怕美国、与美国不对付时,一方面说明美国搞的这一套着实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霸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速下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62348.html

Like (3)
Previous 2022年11月6日 上午10:50
Next 2022年11月6日 上午10: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