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作者:杨风时评

本文转载自:杨风(ID:TedYang70)

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德国总理朔尔茨于11月4日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中德两国领导人的会面牵动了国际局势,很有可能会改变中美俄欧四方博弈的格局。
 
01 朔尔茨顶着压力来中国
朔尔茨是顶着压力来中国,这来自于三重的压力。
第一,来自于国内的反对力量,尤其是同为执政联盟的绿党,绿党掌控了德国外交与经济部门,向来对中国是不友善的。
第二,来自于欧盟的压力,当然这包括了欧盟内部一些国家,例如法国。
法国总理马克龙听闻朔尔茨要访问中国,曾经向朔尔茨提议,两人一同前往中国。理由是,法德两国领袖一起访问中国,可以向中国显示欧盟的团结。但是,马克龙的提议被朔尔茨拒绝了。
第三,来自于北约的大Boss,美国的压力。
朔尔茨访问中国之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经劝阻朔尔茨,不要前往中国,但是无功而返。
朔尔茨顶着国内、欧盟、与美国的三重压力,每一重的压力都不小,然而朔尔茨还是来了,他凭借着什么支撑?
朔尔茨不可能只是凭借自己的意志力,那太薄弱了,难以抗衡三重压力的灌顶冲击。
朔尔茨有德国工商界的支持,再加上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两次发声,为他添加力量,因而来了一个大逆转。
不要忘了,两个月前,朔尔茨还曾经呼吁德国企业,要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八月的时候我们说“德国也想与中脱钩,恐怕没这本事” 言犹在耳,朔尔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改口了,改变风向了,决定访问中国。
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德国也想与中脱钩,恐怕没这本事

 

02 朔尔茨为什么改变态度?
第一,天然气管道被炸让朔尔茨忍无可忍。
管道被炸让德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上的合作整个断绝,没了希望。
北溪一号与二号管道,是德国与俄罗斯两国之间的重要建设,是德国经济竞争力的一部分。
现在没希望了,也立即导致德国不少的产业出走,因为这些厂商无法承受高昂的电力价格,不得不出走。
长此以往下去,德国的经济肯定完蛋。
第二,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是欧盟的龙头国家。
德国又背负着发动两次大战的原罪,只有先努力发展经济,才有翻身的机会。
没了强大的经济,什么都没有了。
虽然,俄乌战争炮声一响,德国也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制裁。
但朔尔茨在几天后很快地宣布,编列2000亿欧元的特别军事预算,并且声称,会在数年内把军事预算提高到GDP的2%,这是变个法子搞扩军。
然而,人家美国可比你高明,美国立刻要求朔尔茨派军到印太地区参加演习,你要扩军可以但得要向大家显示你的诚意。
于是,德国在前阵子派遣战机到太平洋参与演习。
结果,朔尔茨递上了投名状没用,北溪天然气管道硬生生被炸了。

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江湖黑啊,既然你要向我表明心迹,我就帮你,帮助你断绝念想。
朔尔茨对此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德国多年的国家战略布局,就这么被砸了。既然你搞翻了我的经济,那我也不管不顾了。
德国工商界力挺朔尔茨,实际上是力挺德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中国可以帮助德国,脱离经济发展的泥淖。
没错,德国现在面临产业出走的问题,产业界已经难以支撑,德国必须要稳住这些产业,给他们增添信心。
于是,唯有中国,也必然是中国才帮得了德国。
因此,德国产业界力挺朔尔茨,力挺德国的经济前景,必然得要走向中国,这也等于是力挺与中国和睦发展经济的路线。
 
03 德国目的
除非德国尽快与俄罗斯和解,以解决天然气价格高涨,电力价格高涨的问题。如果德国在短时期内无法与俄罗斯和解,国内工业仍然会在困境中,失去价格竞争力。
尤其是失去对美国、日本、韩国等的竞争力。当然也包括对中国的竞争力。
那么怎么办呢?估计德国很难在短时期内,敢于违逆美国的意志,与俄罗斯和解,应该没那么快。

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第一,朔尔茨的政治资本还不够,还很薄弱,朔尔茨也没有那么大的政治魅力,可以鼓舞德国民众力挺他的主张。朔尔茨毕竟不是希特勒。
第二,美国的力量仍然强大,仍然对德国有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还在德国有大量驻军,北溪天然气管道都被炸了,难保美方一不高兴,又出现什么惊人举动。
第三,德国必须要先和中国谈妥,否则贸然与俄罗斯和解风险太大。
于是,这就出现一个有趣的议题,在国内电力价格高涨,短时间内无法改善,德国如何保持产业的竞争力?
答案是在中国这边,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非常特异的现象。
据德国媒体及彭博社等的报道,陪同朔尔茨访华的商业领袖代表团,包括阿迪达斯、德意志银行、巴斯夫、西门子、拜恩泰科以及大众、宝马汽车等十二家德企的高管,涉及金融、能源、机械、化工、汽车、生物医药以及零售等领域。

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听说德国企业得知朔尔茨要访问中国,有100多家德国企业申请一同前来,只有12家企业获得批准,只能说申请热度非常踊跃。
这些企业来中国谈什么?那就是寻找机会促进彼此的合作,但是德国现在的投资环境不好,在德国投资不划算。
于是,有两个很大的可能性:
一个是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今年一至八月,德国对华投资增速超过30%。
另一个是,扩大向中国厂商采购零部件,借以降低生产成本。
如果是扩大在中国的投资,那可是一招绝妙之法,等于是把生产力暂时寄放在中国,以维护德国企业的元气。
等到天然气与电价的问题解决之后,再把生产力导回德国。
这种现象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这种保持元气的做法,大概只有奇幻小说、奇幻戏剧可以看得到。
一些网络小说有这些情节,把功力、魔力、或是法力寄存在某个地方,有朝一日再回来寻取。
德国此举,至少可以保持这些产业的生存。只要企业还在,品牌还在,客户还在,至少可以生存下去,再图他日的发展。
话说回来,一旦这些德国企业跑到中国投资,或是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即便将来德国电力价格问题解决了,这些在中国的投资未必会回到德国,因为中国这里的投资土壤更好,市场更大,这些新增的投资多数会留下来。
等到将来德国的经济环境改善了,回去的资金会是新增的投资资金。
如此那就是中德两国都有益处。
据说,法国总统马克龙得知朔尔茨要到中国访问,他曾经向朔尔茨提议两人一起去中国。
马克龙声称,这样可以向中国展现欧盟的团结,但朔尔茨没理他。

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为什么朔尔茨没理他呢?要是我,我也不理他,很简单的理由。
第一,我谈我的,你谈你的,我们两人不要混在一起,一旦混在一起谈,大家意见多,事情反而可能会搞砸。
第二,德国有德国的目的,有些事情要私底下谈,否则很可能会被同行的人出卖。
马克龙要跟朔尔茨同行,理由是展现欧盟团结,那肯定把事情搞砸,而且还可能会被马克龙出卖,朔尔茨没那么傻。
第三,马克龙自从担任法国总统以来,只出一张嘴,看起来是一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但什么事都没干成,一遇到国际大事,马克龙是第一个发出声音的欧洲领袖,说穿了只是抢媒体报道。
从去年乌克兰的紧张局势,一直到俄乌战争开打,马克龙时常打电话给普京,但什么事都没干成,只是利用普京抢新闻。
所以,要是我,我也不会理会马克龙,朔尔茨这一次到中国是干正事的,不是去抢新闻的,不会与马克龙同行。
很简单的一句话,想要去,你自己去,自己去跟中国约时间,不要来打扰我。
奉劝马克龙一句,如果自己有想法,就自己拟定战略,不要当跟屁虫,如果肯虚心受教,朔尔茨也未必不会带着你去。
但是,你一上来就说,要向中国显示出团结的欧盟,那就是来拆台,来抢新闻的,那就抱歉啦,你自己去。
中国在过去6年中一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当然无法跟中国脱钩,也别提什么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至于法国马克龙,多做点实事,不要只是想着打电话给普京,或是嘴巴上念一念,说美国不够朋友。
 
04 大国战略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辛辛苦苦地,带着欧盟国家与中国谈判,最终于2020年12月,完成欧盟与中国的谈判。
但没想到,默克尔一卸任,德国后继无人,中欧投资协定被搁置了。
如果中欧投资协定在去年通过了,德国又何须如此辛苦,跑来中国再谈一回?这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不过,德国这一次可能是撇下其他的欧盟国家,自己先搞定与中国的经贸投资关系,再徐图与其他欧盟国家协商。
毕竟,欧盟现在意见分歧,根本就搞不定。

朔尔茨访华,中德布局翻身战略

因此德国的战略就是先保留企业的元气,这也等于是保留德国的国力于不坠。等过些时候,欧盟国家的气氛改变了,再想办法。
不过,这会起到示范效应的,只要德国能够坚持,过一阵子其他的欧盟国家总能够明白,德国的心思,看到德国得了好处,其他欧盟国家就可能会效法。
因此,美国紧张了,也差不多在这时候,美国拉着包括德国在内的G7国家外长,搞了一个要“对华更强硬的共同立场”。
不过,我们推测,美国难以改变朔尔茨的心意。毕竟,天然气管道被炸,是谁干的好事,大家心里清楚。
这就是我们之前说,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看起来美国又赢麻了,网络上也有许多人如此说,就如同俄乌战争开打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美国赢麻了。
但实际上美国要背负很大的后遗症。正如同我们在二月上旬,俄乌战争开打之前的时候说,乌克兰的紧张局势长久持续下去,美国会慢慢地把之前获得的利益吐出来。
欧洲方面虽然辛苦,会被人收割,但时间久了,欧洲会慢慢对美国反感。只是那时候欧洲吃的亏还不够多。
今年一月的时候,我们还提出另一个观点,中国会是羽扇纶巾的那一位。
你看德国总理朔尔茨不就来了吗?这可是他自己主动要来的!
虽然,中欧投资协定还是被搁置,但是不急,有人会先急的。
德国这一次等于是先跑了,其他国家看到了也可能会跟着来,毕竟,总是要找个活路嘛!至少要找条出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62353.html

Like (2)
Previous 2022年11月6日 上午10:51
Next 2022年11月6日 上午10: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