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虚声(ID:lxlong20)
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
——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我认为这个思想,也适合疫情防控。
01 不好的现象
三年以来,中国人和狡猾的新冠病毒展开了史诗般的搏斗,足以载入史册。但近期疫情反弹得比较揪心,部分城市的一刀切封控也比较揪心。
国家抗疫总方针还是“动态清零”,反对一刀切。
但很多地方对“动态清零”执行得并不精准,而是陷入长期一刀切式的封控、不能自拔。当然现在不叫一刀切,叫静默管理。
比方说中原某宇宙级大城,每天播报的确诊数据并不多,然而先出现某大企业年轻员工徒步返乡,后又出现某社区书记在新闻发布会上哽咽着描述自己错过了女儿成人礼是多么巨大的牺牲。被有关部门通报抗疫过度之后,现在开始纠偏,也算是亡羊补牢。
比如说草原某宇宙级大城,官方通报的确诊数据也不多,但不少区域静默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前不久还爆出几位管理者在抗疫期间聚众饮酒遭到处分,以及某位精致的女局念个稿子都不利索。
还有西部某宇宙级大城、边疆某宇宙级大城、江淮某宇宙级大城等等,在官方通报中没有多少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却有不少区域静默了不少时间,让很多中下层群体唉声叹气。所有这些,都是一刀切导致的结果。
为什么说长时间一刀切不合理?这个答案不是个人说了算,而是以国家政策为评判标准。国家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规定,从境外进入中国大陆者只需要7+3隔离,共10天。按照这个思路,对于无感染者的社区静默封控,也不应该超过7+3(10天)。
因为现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处于躺平状态。从疫情等级来看,比中国大陆任何城市都严重。
既然从疫情更严重地区过来的人只需要隔离7+3(10天),那么大陆的城市在没有确诊的区域进行静默管理,就不应该超过10天。实际上很多城市的很多区域静默时间远超10天,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也就是典型的所谓一刀切管控,和“动态清零”思想冲突。
02 一刀切危害
先强调一下,我本人并不反对动态清零,但支持精准防控。这里仅仅是谈一点一刀切封控的危害。
危害一,让人疲惫
在疫情爆发之初,那时大家对病毒尚不了解,且病毒的毒性比较强,严格管控是所有人的诉求。当时大部分人都觉得新冠和当年的非典一样,咬牙坚持一段时间把病毒清零了,世界又可以回到从前。然而新冠更为狡猾,已经拖拖拉拉持续了三年,而且看不见彻底清除的迹象。所以这个时候再搞一刀切的封控,更容易让人疲倦。
国家执行“动态清零”战略,实际上就是精准防控。现在舆论界很多关于疫情的负面情绪,就是一刀切封控造成的。
危害二,阻碍社会流动性
我晚上十点左右经常去社区旁边的街道上弄点吃的。之前喜欢弄点烧烤啥的,疫情之后就用煎饼果子代替了。每次煎饼果子店的老板都会感叹,街上没人了,九点多就清净了。
那条街本来有五家烧烤店,现在仅存一家。往年那条街道,夜晚往来的人群中,既有农民工,也有出租车司机,还有周边大厂的码农,如今他们都“隐匿”了。这便是所谓的流动性枯竭。
我所在的城市是北京,在疫情防控中还算优等生,精准防控执行得优于绝大部分城市。打个比方说,今年4月份,旁边的社区出现了阳性病例,仅仅封锁了一栋楼,而没有封锁整个小区。据我了解,这种防控程度算是比较难得了。
那么其他大部分城市(注意,没说所有),在精准抗疫方面不如北京的情况下,社会层面的流动性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社会流动性受到严重阻碍时,经济肯定好不了。所以说一刀切抗疫,表面上是阻碍社会流动性,本质上是阻碍经济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疫情之后房地产下行压力巨大。
危害三,对中下层收入影响巨大
当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时,中下层会最先感受到寒意。
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比不上发达国家,也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给所有人发钱,且大部分人收入并不高。面对一刀切管控,很多在中小企业就业的群体、个体工商户、以及自由职业者,往往会失去收入。这个群体基数庞大,但收入不高,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
就以我家乡到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为例,他们要么进工厂打工,要么从事厨师、水电工、维修工、泥瓦工等等。一旦碰到一刀切的防控(基本上都碰到过),就没了收入。而且在整个疫情期间,他们的收入大幅度下降。
但与此同时,房贷、孩子的教育等硬性生活支出并没有减少,所以日子过得就比较累。如果各地疫情防控精准一点,他们就不用那么累。如果还经常出现一刀切,他们会过得更累。
危害四,对年轻人成长影响巨大
抗疫三年,很多中学生与大学生,在需要社会实践和历练的年纪,因为经常封控的缘故而没法实现。这对整个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当然,这也是这代年轻人为疫情而付出的代价。
既然说了危害,那么有更好的方式么?
03 几条浅见
其一,精准防控得坚持
今年上半年,因为上海疫情严重,精准防控曾经被嘲讽、甚至攻击过。但是在无法彻底消灭新冠的情况下,又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精准防控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精准防控难不难?当然很难。话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哪一年不难?没有。二十四史记载的那些内容,有哪一页是容易的?没有。
这就像是打仗,明知道很难也要执行战术(精准防控),坚决反对一刀切防控。
其二,全国抗疫一盘棋
一刀切防控,狭义上来说是粗暴地封一个社区、街道、甚至整个城市。
但是从广义上来看,如果不同城市之间的防控标准不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因防控标准而遇阻,那么这就是“隐形的一刀切”。这种隐形的伤害影响范围更大、更持久。
个人认为,既然坚持动态清零这个指导思想,全国疫情防控最好能做到一盘棋,如此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因为疫情防控而影响经济发展、避免内耗。
其三,把抗疫思维延伸到社会经济层面
三年以来,中国可歌可泣的抗疫斗争史上,抗疫确实提高到了政治层面,所以才能取得这些成果。但是不少地方屡屡出现一刀切封控,关键就在于没有把抗疫思维延伸到经济层面。
个人认为,因抗疫而静默的区域,至少要做到包含但不限于下面几条:
1、基本的生活物资需要保障,这是最基础的。那种借封控涨价的现象,一定要制止。
2、医疗通道不能阻断,坚决不能再出现因封控而无法就医的案例了。
3、各种贷款和债务也要跟着延缓静默。比如说A市静默一个月,那么A市人们各类贷款(比如房贷),也应该延缓一个月。这样既可以缓解A市静默群众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醒A市的管理者,静默不仅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是有成本的,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可以一封了之。
简而言之,“战略上轻视病毒,战术上重视病毒”的核心,就是封控一定要精益求精,这也是动态清零的思想精髓。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6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