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航展上,中国出人意料地展出了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公开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
当然,航展上轰-6K携带的是训练用的哑弹,所以人们戏称为配重弹。但中国已经拥有鹰击-21实弹,这是没人怀疑的,现在还没有鹰击-21性能的任何公开数据,人们只有比照外观有些相似的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估计鹰击-21的射程在2500公里级,尺寸和重量可能超过“匕首”。
鹰击-21显眼的双锥形弹头显然暗示了再入-拉起能力。这不是东风-17那样的乘波体,意味着升阻比不足,只有相对有限的高超音速滑翔能力,但可能具有压低弹道的能力。换句话说,与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有相像之处。
压低弹道是弹道导弹的变异。在上升段没有完成之前,就在大气层内转弯,然后水平推进,直到火箭燃料耗尽。这具有压缩对方陆基早期预警距离的作用,也因为偏离了简单抛物线弹道,使得空间预警也难以计算弹着点,在再入之前,无法可靠进行逆弹道计算。
弹道导弹速度快,导弹和反导弹在大气层外都只有有限的机动能力,逆弹道是主流反导弹的基础,但压低弹道加上再入-拉起进一步破坏了逆弹道的计算基础。
双锥体较钝的前段在再入遇到稠密大气时可产生一定的抬头力矩,使得弹头发生弹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飘”。理论上“水飘”可进行多次,实际上导弹未必有足够的能量,一次“水飘”后,基本上就转入简单的弹道再入了。
但简单再入不简单,适当控制再入时的姿态可引起不同的弹跳,形成“长水飘”或者“短水飘”。换句话说,即使防御方准确探测到再入,依然不能推算出弹着点,需要在“水飘”开始后,才可能最后进行逆弹道计算。这极大地压缩了反导弹的拦截窗口。
更有甚者,适当控制再入姿态还可能引起横向弹跳。这样,“长短水飘”加上“左右水飘”,使得实际弹着点高度不可预测,等到最后确认时,弹头已经开始向目标的最后俯冲了。
首先,反导弹成本高昂,反导作战不是“见敌必打”,首先要判断对方是否会击中被保护目标。要是对方是近弹、远弹、左弹、右弹,就不必管它,直到预测弹着点在被保护目标的位置。但“水飘”造成的飘忽性使得近弹、远弹、左弹、右弹都不能无视,因为近弹可以通过拉起和滑翔而不近,远弹可以急跃升然后转入俯冲而在距离上起到“刹车”作用,左右弹可以在“水飘”中转弯后奔着被保护目标而去。
这好像弧圈球一样,看着空中飘过来的球都差不多,但前冲弧圈球反弹后,向前激冲;下旋弧圈球则“顿挫”;侧旋弧圈球触台后则左右横跳。
可以想象,对方航母防空指挥官看着一堆声东击西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直奔编队而来,没法不抓狂:既不知道貌似瞄准护航战舰的导弹是否实际上瞄准航母,也不知道貌似瞄准航母的导弹是否实际上瞄准护航战舰,更不知道貌似掉到大海里的导弹实际上会调头直扑目标。对他来说,损失航母当然是不可接受的,但损失护航战舰的话,裸奔的航母也就是下一个了。
他都必须“都保”。只要再入点在可能的“水飘命中半径”内,所有貌似重要和不重要导弹都必须当作障眼法对待,统统要准备拦截。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反导负担。压低弹道和横跳能力使得反导拦截的时间窗口一再压缩,空间窗口一再扩大,极大地削弱了反导的可靠性。
但这才是前菜,采用更先进的乘波体、机动性更好、滑翔距离更长的下一代鹰击只是时间问题,东风-17已经把路开好了。到时候,留给对方航母防空指挥官的拦截时间窗口更短,空间窗口更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