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奇人物,就是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很多人认识辛弃疾,是因为这首《青玉案》。很多人重逢旧爱,也往往爱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表达。
他写下无数好词,被誉为词中之龙,和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但是,谁会知道,这个舞文弄墨的词中高手,竟是个千里取敌首的英雄豪杰。
1161年,金宋开战。在沦陷区的辛弃疾揭竿而起,参加了义军。当时,发生了一场叛乱,有个和尚偷走了帅印,连夜逃走。这贼秃以为自己逃出生天了,正沾沾自喜,没料到,辛弃疾闻讯后连夜追击,比他更快来到埋伏点,月夜之下,一剑将其斩杀,夺回帅印。
这只是一个开始,更猛的还在后头。
第二年,义军头领耿京派辛弃疾去南宋朝廷联络。没过多久,耿京就被叛徒张安国杀了。那个时候,辛弃疾正在回来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连夜急行军,一气赶到金军大营。
那时,张安国正在大摆筵席,庆贺自己通敌叛国升官发财,喝得醉醺醺时,猛然被辛弃疾一把掳走,就像夹一只兔子似的,扔在马背上,呼啸而去。
要知道,当时辛弃疾只有五十骑,而金军则有五万人。可是,就是这样敌我悬殊的局势,辛弃疾居然毫不胆寒,而且如入无人之境,抓叛贼如探囊取物,轻松自如。
那时候的辛弃疾,不过二十出头,典型的少年英雄。放在哪一部武侠小说里,都是妥妥的男主角。
辛弃疾把张安国送到南宋朝廷治罪。皇帝见他如此神勇,连连赞叹,留他做了朝廷命官。
可惜,归附朝廷后,辛弃疾并没有如愿以偿,收复大好河山,反而在宦海几经沉浮,被弹劾无数次。告他的名目,都是“残暴不仁,好色贪财,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之类,总之没有好话。
那么,问题来了,辛弃疾,这个大名鼎鼎的爱国词人,真的是个残暴不仁好色贪财的贪官吗?
好色是有的,据说,他有六个小妾,整天陪着他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小日子过得可逍遥了。
不过,在古代,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的吗?
用钱如泥沙,是有的。辛弃疾英雄豪杰,侠肝义胆,经常江湖救急,哪个朋友缺钱了就找他,他一定帮忙,而且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那种,就连陆游没地方住,他都要送一笔钱给他盖房子。
杀人如草芥,是有的。在福建剿匪的时候,抓到一个土匪就斩一个,搞得土匪纷纷逃走,福建境内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是呢,对待老百姓,他却十分宽厚,不忍心降罪,常常是大罪化小,小罪化了,很显然,完全的双标。就问土匪服不服?
至于贪污,也只是那些谏官的一面之词,不曾定论。史料记载,他曾用军船贩送牛皮,被好友朱熹撞个正着。不过,此类事宜是军中历来的传统,大家心照不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因为“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的身份十分尴尬,官阶止步于四品。他的一生,总是不断调任,在福建江西等地辗转,治理地方,整顿治安,总计高达37次。
他就像个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去哪里。江西土匪作乱,他三下两除二就搞定了。滁洲太穷,他一到任,就把当地的经济搞得红红火火。到了湖南,他甚至整了一支飞虎军,令金兵闻风丧胆。
可惜,朝廷一直忌惮他,大臣一直嫉妒他,他一生才干过人,却未得重用,当官五十年,在朝不过一个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直到他六十六岁,金国兵临城下之际,一纸诏书才送到他的床头,要他领兵抗敌,而那个时候,他已经病重不起,再也无法杀敌了。
他是最勇的将,最忠的臣。他从小立下志愿,要收复大好山河,年仅弱冠,就带着一万兵马归宋。他一生写下无数诗词,其中表达爱国之情的名作,占了绝大多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满腔热忱,为国为民,哪怕能为这个国家尽一份力,都是开心的,哪怕不能打金贼,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事,都是甘愿的,他这一生要的,无非就是国泰民安这四个字。
他才华横溢,精忠大义,武艺高超,勇冠三军,可惜南宋懦弱无能,苟且偷安,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豪杰无报国之门。一代名将,蹉跎一生,壮志难酬,徒以文豪之名,流芳千古,这是英雄的悲哀,也是大宋的耻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五十弦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