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面的退出一场战争

作者:西西弗评论J

本文转载自:西西弗评论(ID:xixifupl)

如何体面的退出一场战争文/老C

聊聊一战的德国,想想今天的俄罗斯。

1、

1918年1月,很明显,德国已经无法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了。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后,协约国从人口和经济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虽然俄国革命让德国少了一个对手,但美国的力量远大于当时的德国。一旦美国完成军事动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将被压倒性的力量碾压。

同时,3年多的战争,已经让德国精疲力尽,民怨很深,疲惫不堪,弦绷得很紧,随时会断。

1918年1月,见好就收,尽快议和,退出战争对德国来说,是最佳选择,这个情况德国的统治者其实也看得很清楚。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谈判中,主动求和示弱的一方,一定会被敌手狠宰一刀,导致巨大的利益损失。当时德国表面上还是很强大,西线占领比利时和部分法国领土,东线占领大片俄国领土。而且,俄国也因为革命,已经无法继续战争了。东线已经打赢了。

德国要求和,就必须放弃很多东西。1917年,德国也和协约国试探过和平,但因为德国想同时保留比利时和阿尔萨斯-洛林,而失败。

如何体面的退出一场战争

德国妥协求和,最后这些利益损失是谁的责任?谁提出求和妥协就是谁的。

国家因为议和而遭受的损失,民众因为战后经济困难产生的怒火,都会宣泄在提出求和的人的头上。那时,民众的心态是:“如果再坚持坚持,也许就赢了。” 那时,妥协求和的就是叛徒是奸贼,不但可能失去政权,还会遗臭万年。

另外,德国内部,虽然有极强的反战情绪,很多人希望停止战争。但同样,有很多人希望继续战争,坚持到底。如果威廉二世提出求和,虽然可以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但同时会失去另一部分人的支持。

所以,威廉二世和当时德国的统治者,骑虎难下,没有退出战争的路径,就算知道和平是最有利的选择,也无法执行。

开始一场战争容易,终结一场战争难。今天的普京,其实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以俄罗斯目前的实力,以及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想完全灭掉乌克兰,基本已经不可能了。能保住现有的胜利果实,取得体面的和平,是最好的结果。

但这个也很难。俄罗斯主动求和,一定会被狠宰一刀。说不定连战前的边界都不一定保得住。决定求和的人,一定就是丧权辱国的历史罪人。普京如果忍辱负重要求和,很可能身败名裂。

 

2、

真实的历史中,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在1918年3月,决定孤注一掷,发动了“皇帝攻势”。这个攻势的目的不是为了彻底打赢战争,而是为了取得更有利的和约。

最后的结果,“皇帝攻势”失败了。1918年11月,发生十一月革命,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被推翻,德国投降,签订了极其苛刻的凡尔赛和约。

与二战不同。表面上看,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时,德国败相未露。德军仍然留在法国与比利时境内,没有一个协约国士兵踏入德国本土。东线也打的苏俄不得不早早停战退出。

德国民众为革命和和平而欢呼,他们觉得自己没输了。觉得他们革命了,推翻了威廉二世,理应获得一份体面的和平。但他们并没有预料到,在协约国眼中,德国是投降,已经彻底战败,更没有预料到战败对德国意味着什么。

残酷的,侮辱性的凡尔赛和约,巨额赔款,土地割让,这些都降临到了德国头上。

战后,德国人民痛苦不堪,极其不满。而这些不满的目标,指向了十一月革命和签订和约的人。

很大一部分德国人认为:德国的失败,根本不是因为军事的失败,而是国内有“内鬼”作祟,德国遭遇了“背刺”。(背刺的说法据说来自于一战后期德国主要的军事领导人鲁登道夫)

他们认为:一群不满现状的德国人,为了取得德国政权,不顾民族利益,指挥工人在战事紧急之时发动罢工,导致国内经济崩溃,令德国失败。

他们指责这些人的行为就是叛国,魏玛共和国的领导层、社会主义者以及“为富不仁”的犹太人,就是背叛德国的叛国者,是导致德国战败的真正元凶,是“十一月罪人”。

民众是善变的,健忘的。民众总是想为自身遭遇的痛苦,寻找一个替罪羊。这是人性。战后,德国民众很快忘记了战争的痛苦,忘记了战时对和平的渴望。而把自身战后的种种不如意,归咎于“十一月罪人”。

如何体面的退出一场战争

德国人对“背刺”观点的认同,对“十一月罪人”的仇恨,是战后德国纳粹上台的重要推动力。

就算没有十一月革命。如果德皇威廉二世在1918年去主动提出议和,也许,战后承担德国民众对“十一月罪人”的怨恨和怒火,也就是威廉二世本人了。威廉二世仍然很难摆脱被推翻的命运。

普京比威廉二世更聪明,知道彻底取胜已经不可能了,但也无法认输。所以,普京不搞什么“皇帝攻势”,和乌克兰玩持久战。防守为主,守住目前的战线,一直拖着耗着。

但这条路,也很难。乌克兰背后有整个北约,经济实力远远大于俄罗斯,俄罗斯不一定耗得起。但也没有其他好办法。

3、

从上帝视角,事后诸葛亮的角度,1918年1月,威廉二世最佳策略是什么?如何顺利的退出战争,同时维持统治?

首先,肯定要想办法结束战争,因为已经很显然打不赢了。但主动求和,必然导致重大国家利益损失,战后的德国经济大概率也很糟糕。

战后的民众承受了痛苦,就会有巨大的怒火。这种怒火让政权更迭,让希特勒上台。威廉二世想继续执政,就不能让民众的怒火冲向自己。

所以,就算要求和妥协。威廉二世自己也不能出面求和,不能给民众一个皇帝主动选择求和的印象,不能主动作出求和妥协的决策。谁主动选择求和,战后民众就会把怒火指向谁。求和妥协的人,会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站在威廉二世的角度,要给民众的一个印象是:皇帝的妥协是不得已的,是被坏人逼迫下的无奈的选择。

怎么做到这一点?调整舆论策略,要让反战的声音大一点,民众不满的声音大一点。给民众一个印象,求和妥协已经是德国的主流民意:

  1. – 不是皇帝想求和认输,是真的打不赢。求和认输是被迫的选择。
  2. – 为什么打不赢,不是国家不努力?是因为有人背刺,反战,捣乱。这些人声浪太大,闹得太凶,扰乱了民心,劫持了民意。
    – 因为这些人的背叛,德国打不赢了。皇帝想继续抵抗,但没办法,打不赢只能求和。求和也是为了德国的利益。
    – 被迫求和后,丧权辱国,国家损失巨大,民众承受了巨大痛苦。但真的是没办法,皇帝也努力坚持到最后了。不是皇帝选错了,是因为有人背叛,没办法,只能妥协。
如果求和后,一切都很好,协约国手下留情很温柔,和平之后经济腾飞民众满意,那就万事大吉。
如果求和后,情况更糟糕,和约条件很苛刻,割地又赔款,经济崩溃。
那么,责任就是这些反战的“十一月罪人”的。他们的“背刺”,才让皇帝被迫妥协。也许只有这种方法,才能退出战争。同时,让民众因为战败而产生的怒火,指向这些“十一月罪人”。这样就不至于威胁到威廉二世的地位。
4、
今天的普京,如果乌克兰战争肯定打不赢了,怎么脱身呢?
打不赢就得妥协,求和。但如同我上面所说,不能自己去干这件事。
求和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求和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国家和人民需要忍受巨大的损失。选择屈辱求和的人,在历史上大部分都遗臭万年。
所以,直到俄罗斯人已经无法忍受战争的痛苦,要求和平的声音成为压倒性力量,反对政府继续战争的声音如山崩海啸。那时,才是求和的时机。那时,民众才愿意忍受和平后的痛苦和损失。
当然,这也是走钢丝绳,要把弦绷紧,但又不能断。如何把握合适的时机,挺难的。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7363.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2月11日 下午1:40
下一篇 2022年12月11日 下午1: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