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文转载自:微观系列(ID:weiguanx)
看似两个不同的行程,却在共奏出同一场风暴。
这个世界一共就三个大市场: 1,中国 2,美国 3,欧盟
世界各国想赚钱,就要去抓这三大市场,可美国现在却破坏这秩序。 美国如今有两个趋势:自我封闭,和封闭中国。 美国对内自我封闭,对外封闭中国。 这就造成了两个状况: 其他国家想去中国赚钱,美国不让。
美国是既不愿自我牺牲,又要别人多牺牲,那“其他国家”又怎么会坐以待毙?
这里的“其他国家”,有两大代表集团: 一个中东,一个欧盟。 对中东来说,美国完全从过去的盟友朋友,变成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美国对中东,是下死手的。
有人说美国和中东关系破裂,是在于记者“卡舒吉被杀案”,但记者被杀,从来都是幌子 美国和中东关系的必然破裂,完全是因为利益。 美国正在摧毁中东最核心的国家价值:能源。 这是2019全球十大产油国。
由于科技革命,美国能源的开采成本不断下降,让美国的石油产量历史性的成为全球第一。
美国成为2019年全球最大产油国,全球份额也历史性的来到14.7%,较之前大涨11.3%
再看看沙特,沙特全球份额跌落到12.2%,较之前少了3.2%
沙特这少的份额被谁抢去了?毫无疑问,就是美国。
要知道沙特是一个完全依赖能源出口而存在的国家,一旦沙特的能源利益被美国抢夺,那等待沙特的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美国和沙特之间的仇恨,从根子上来说是难以调和的,只要美国不肯让出能源利益的大蛋糕,沙特未来就必然视美国为死敌。 因为美国是在捅向沙特的命脉。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领袖去沙特访问时被冷淡对待,而中国则被最高规格接待的原因。 一个是接待客户,一个是接待商业死敌,当然完全不一样。
虽然民主党没有那么积极的开采石油,但因为通胀高企,拜登不断释放石油储备来压低油价,导致美国内部的石油储备,处于一个危险的警戒线。
美国完全有可能为了压低油价,以及补充战略储备,而开启新一轮的石油开采运动。
而这种动作,对沙特来说,是致命的。
另外在天然气开采领域,美国也一样是世界第一。
2022年美国的天然气创下两个新高: 产量新高,出口新高 2020年,全球新增2000万吨液化天然气产量,新增的全部来自美国。
2022年,在俄乌战争背景下,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每日出口液化天然气能力高达139亿立方英尺,超过过去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老大,卡塔尔。
这两个中东土豪国家,不怕中国,不怕欧洲,不怕以色列,但却真的会被美国给搞死。
所以中东和美国那是赤裸裸的仇恨。
美国既不想自我牺牲,又要牺牲别人,中东是一个典型例子。 而另一个被美国弄出来的典型,就是欧盟。
就在中国出访沙特之前,法国去访问了美国,双方表面态度友好,但实质的利益是一毛钱没拿到。
美国现在对欧盟是两招: 一招是美国封闭中国,阻止欧洲企业去中国赚钱。
欧洲这冤大头,右边被俄乌战争打的一团乱,左边还要被美国扇两巴掌。
第一刀,美国无意调停俄乌战争,想看战争继续打下去。 第二刀,美国卖高价天然气给欧洲。
想想一年多前拜登刚上台时大喊“美国回来了”,要重新集结盟友,搞多边主义外交。
美国确实回来了,只是美国回来是来将盟友狠狠踩在脚下,再捅上四刀的。
过去那些信了拜登邪的盟友,都死的很惨。
美国卖给欧盟的天然气价格,比过去高四倍,但欧盟还是要乖乖去买,并且越买越多。
因为上面提过,美国是这几年新增天然气产量最多的国家,中东等国虽然也有天然气,但合约都已签订,且没有太多新增产量。
而在今年8月,拜登强力通过了《降低通胀法案》,这法案是一个“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法案”。
法案的核心是,消费者买北美制造的电动车,可以获得补贴。
买新车,获得7500美元补贴 二手车,获得4000美元补贴
补贴范围,仅限于在北美,也就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这三个地方造的电动汽车。
新车补贴7500,二手车补贴4000,这么大手笔的补贴,会让外国车立刻失去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除非这些外国车是在北美生产的,不然销量一定大减
这一刀捅的最痛的是德国法国这类欧洲车企,第二痛的是韩国日本这类亚洲车企。 他们的电动车通常都在北美之外组装完成,然后整车送进美国去卖。 可现在完蛋了,面对美国政府的高额补贴,欧洲车和亚洲车在价格上会吃大亏
要知道,美国现在正进入一轮“汽车大洗牌”的浪潮,大量美国人正将油车换成电动车,这也让美国的电动车销量,屡创新高。
本来该是全世界车企乘着这波浪潮来美国抢蛋糕的好时机,可拜登一句话,开始大量补贴美国自己的电动车。 让其他想来美国抢生意的车企大受打击。
拜登不愿意把这波美国“油转电”的大机会让给其他国家吃,所以制定了只补贴美国制造的电动车的政策。 那你说去美国设厂造车不就行了?可造厂少说两三年,等到那时候,这块大蛋糕,早吃完了。
美国这种具有强烈歧视性的国家补贴政策,让欧洲车企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直接惹怒了欧洲,欧盟立刻想依样画葫芦,搞个欧洲版本的补贴,禁止美国等其他国家,来欧洲抢生意。
马克龙去找拜登,两人勾肩搭背,和要好得不得了得哥们一样,将政客虚伪的表面作秀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根本上马克龙是来讨个说法: 美国,你凭什么连捅欧洲四刀?我们不是好哥们吗?
那拜登的回应是什么?
拜登完全拒绝就这种歧视性的政策,对欧洲盟友道歉,同时也拒绝改变这政策。
在最后的记者会上,法美两国领袖,才展现出真正的不和。
马克龙说:我将满怀信心的回家,但也清楚欧洲方面还有待完成的工作。
这话的意思是: 我将满怀信心的回家(希望美国能改变歧视欧洲政策)。
但也清楚欧洲方面还有待完成的工作(如果美国不改这政策,那欧洲将开始激烈的反制措施)。
这是马克龙给美国下的威胁。 然后马克龙转身看向拜登,等待拜登的回答。
可拜登说了一句打太极的话,想蒙混过去。
拜登说,“我有信心”,这话什么意思?对什么有信心? 难道拜登是在说,无论美国捅欧洲几刀,他都有信心欧洲会乖乖听话吗?
实质上马克龙这次访问美国,毫无成果,没有得到美国道歉,也没得到美国让步。 只得到了一副勾肩搭背,表面好兄弟的假象。
现在欧盟也开始制定自己的产业大补帖了,因为从现实面来看,如果美国搞大补帖而欧洲不搞的话 那欧洲失去的不仅仅是美国市场的销量,更会导致欧洲制造业纷纷奔向美国。 二来,欧洲高昂的能源成本和生产成本,也会让企业出逃。
大补帖就是一场逼迫游戏,你搞如果我不搞,那我就要完蛋,我也就必须跟着搞。
搞到最后,大家一起受害。
法国财政部长气的大骂美国说:“美国人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把我们给害了,他害我们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本土制造业,欧洲绝不能成为最后的莫西干人。
“最后的莫西干人”这比喻指的是:美国十八世纪殖民时为了自身利益,残忍消灭印第安人,直到最后一个莫西干族的人被杀死。
法国财政部长用这比喻来对外界表示,我们必须和美国干到底,如果欧洲不反击,那欧洲制造业就会像莫西干人一样,被美国消灭。
这是一句非常强硬的反击,同时也展现出所谓的美法同盟,并没有外界看上去那么美好。
但欧盟内部,也有投降派,欧盟最大的投降派,是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冯德莱恩不同意现在和美国硬刚,原因是欧洲正面临二战后的最大危机:俄乌战争。 在这个最大危机背景下,再开启欧美的补贴战和贸易战,既不符合欧洲利益,也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
我是第一次看到,别人都踩到你头上拉屎了,你还在关心别人踩你的鞋底会不会脏。
冯德莱恩现在要努力阻止欧盟内的主战派,对美国发起对等反制,冯德莱恩希望欧盟继续忍耐,别在这时候和美国为敌。
而在同一时间,美欧贸易和技术谈判展开,美国这边派出代表: 国务卿布林肯,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谈判代表“凯瑟琳.戴琪”。
这会表面上是要谈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和技术合作,但美国在会上完全不提美欧之间的合作,而把谈判的主题,设定在要欧洲一起配合,来围堵中国。
尤其是对于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美国要求欧洲必须全力配合美国,一起围堵中国
这世界上居然有这种国家,自己一点不肯让利,不断吞噬朋友利益,反过来还要朋友继续帮你去咬人。
美国是怎么说得出这要求的呢? 在会上,美国一再强调欧盟,必须管住荷兰,让荷兰的光刻机大厂ASML,升级对中国的高科技禁运。
但是当拜登给马克龙吃了个大鳖后,这场谈判的气氛也陷入冰点,在谈判后的记者会上,美国三个代表,全都一脸苦相。
美欧谈判完全是鸡同鸭讲,没有丝毫进展,美国是即要割欧洲的肉来补充自己,又要欧洲带头冲上去咬中国。
欧洲代表在公开记者会上,明白无误的告诉美国:美国的政策,必须是可控的、透明的、公平的,这才是朋友与合作的谈判。
欧洲对美国现在的所作所为,快忍无可忍了。
荷兰正在蠢蠢欲动,作为围堵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关键企业,荷兰光刻机厂至关重要。
但在美国既要捅欧洲,又要欧洲当炮灰的霸权政策下,荷兰部长发出了反美的声音。
荷兰的意思很简单,我们不能再受控于美国,我们有自己的国家利益
这是荷兰官方对于围堵中国问题的第一次表态。
而德国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德国媒体报道:
德国经济部表态,将不会效仿美国,去禁止华为和中兴的产品在德国销售,德国将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决定。
而去年就已落成的“中德产业园”,今年更为发光发热,拉抬22个重点合作项目,汇聚70多家德国企业在中国持续发展。
那边美国不断围堵中国,制约欧盟,而这边中欧合作不断加深,试问谁是正道?谁在逆全球化而行?
可以说,当下是全球外交政策走向的一个关键期,过去看似牢固的美国和中东,美国和欧洲的盟友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对中国是个机遇,中国应该更积极的出击,更积极的融入多边合作框架,在可以撬动美国霸权的地方,一定要积极行动。
当旧霸权失去人心时,世界才会迎来一个真正的共赢互利时代。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