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东研究通讯(ID:MenaStudies)
作者 // 牛津大学中东研究硕士毕业,曾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卡塔尔校区
作为当今波斯湾地区名副其实的“新贵”,卡塔尔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占据着世界媒体的头条:从投资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到成功申办世界杯,从半岛电视台力挺“阿拉伯之春”到俄乌战争后大捞天然气红利,到这个面积不足北京市的弹丸小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仅远远超出了其体积,而且已经开始挑战阿联酋、沙特等地区霸主的地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战乱与政权更迭令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等传统强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式微。利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的优势,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地区的君主国在过去的数十年开始逐渐填补这一权力真空。迪拜、阿布扎比等酋长国在这一权力更迭中更是发展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引擎,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和人才。
在这个中东权力中心转移的大环境下,卡塔尔以其独特的资源和定位在近十年来逐渐赶超阿联酋和沙特。若世界大局势保持稳定,卡塔尔这名波斯湾“后起之秀”很可能将在数十年内以强大的文化和外交影响力扮演主导中东地区未来的重要角色。
一 // 卡塔尔的“天然气”外交
卡塔尔“长袖善舞”的外交策略与其拥有的资源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湾大多数君主国都坐拥可观的油气资源储备,而卡塔尔是该地区唯一一个天然气储量远高于原油储量的国家。这一重要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卡塔尔当今外交战略的性质。
由于天然气的储存和转化设备需要买卖双方大量的前期投资,其销售必须依赖于成体系的全球运输网络和出售国安全稳定的政治形势。天然气繁琐的储存程序使其运输的开销远高于石油。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需要特殊的液化气船,平均每艘采购价约两亿美金。这大大降低了天然气买方去主动投资、建立国际运输体系的意愿。
因此,作为天然气卖方的卡塔尔需要主动去建立国际运输网络,去世界各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卡塔尔国有的液化天然气运输公司拥有着61艘液化气载运船,其航线遍布欧美、东亚、澳洲,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液化气运输舰队。
卡塔尔的商贸部在过去数年中先后出访亚欧所有重要国家,签署了价值数百亿美金的天然气合同。因此,天然气的这一特征使卡塔尔的商贸和外交比海湾各石油出口国更为主动。尤其是俄乌战争以来,欧盟的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单方面切断燃气供应,使国际天然气价格急剧走高。坐拥全球七分之一天燃气储备的卡塔尔从这一波制裁中渔翁得利,得以进一步大力拓展能源外交版图。
由于液化天然气抵达买方国家时需要先经过特殊设备降压后才可以使用,卡塔尔天然气的买方必须在本国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以建设用来储存和降压天然气的工厂。大量的前期投资意味着买卖双方都希望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意味着在签署合同前,卡塔尔必须给予每一个买方国家足够的信心。树立投资者的信心来源于打造良好独特的国际形象,而卡塔尔政府承办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包装卡塔尔航空和半岛电视台、积极主导巴以、利比亚等国际和平谈判进程均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
同时,卡塔尔需要维持与主导海湾地区安全的美国、伊朗等大国保持非敌对的合作关系,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运输线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卡塔尔与伊朗长期保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定期从伊朗进口日用品和农产品。在军事防务上,卡塔尔也主动向美国示好,邀请美军在当地驻扎以制衡伊朗的潜在威胁。
为保证安全稳定的液化气全球运输网络,卡塔尔不仅需要在地区大国的博弈中寻求微妙的平衡,而且要做出与时俱进的决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邻国沙特一直充当着卡塔尔的“保护伞”。为了与沙特交好,卡塔尔在建国初期将瓦哈毕主义立为正统宗教,在重大地区问题上也紧跟沙特的领导。然而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极大地暴露了沙特军事能力的不足,使卡塔尔领导层开始重新审视与沙特的同盟关系。
卡塔尔年轻的王储哈马德对父亲哈里发继续拥护沙特的决定逐渐失去耐心,在1995年发动政变将父亲赶下台。上位后的哈马德立即放弃寻求沙特的保护、转而与地区霸主美国靠拢,并在一年后邀请美国空军驻扎卡塔尔。这一转变“保护伞”的决定反映了卡塔尔政府对国际局势与时俱进的判断,也说明了卡塔尔未来的发展将一直依赖于地区大国的军事保护。
在资源开采上,卡塔尔也运用同样的手段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利益最大化。于1971年发现的北方油气田使卡塔尔这个国民人口不足三十万的小国坐拥世界七分之一的天然气储备,成为了其名副其实的经济“命脉”。然而这片主宰着卡塔尔命运的油气田恰好处在伊朗与卡塔尔领土的交界处,其中卡塔尔占有65%的储量、伊朗占35%。作为地区霸主之一,伊朗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经济体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卡塔尔。
为了保证其油气田的安全,卡塔尔政府邀请欧美石油巨头艾克森美孚和道达尔与卡塔尔石油公司合资成立了卡塔尔天然气公司。艾克森美孚与道达尔不仅提供技术、参与开采活动,而且是合资公司的永久股东,有权与卡塔尔政府分享天然气销售的巨额利润。由于艾克森美孚和道达尔的游说在欧美政府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欧美公司的加入极大提升了卡塔尔与伊朗博弈的筹码。若世界局势不发生大的波动,卡塔尔“长袖善舞”的外交策略便能确保其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有着稳定的经济来源,为其扩张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
二 // 卡塔尔的国家文化战略
与早已取得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迪拜和阿布扎比不同,卡塔尔在1995年后才开始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在十五年前出台的“2030年国家战略展望报告”中,卡塔尔政府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针归纳为“提升卡塔尔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促进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通过政治和人道主义援助为地区和平做出贡献”。若卡塔尔能如愿实现上述目标,这只海湾“新贵”将会成为阿拉伯世界教育、科技与文化的中心,为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观的塑造反映了一个族群的自我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便象征了卡塔尔通过历史塑造国民自我认知的过程。建成于2008年,这座博物馆坐落于多哈滨海大道南端,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亲自设计。博物馆的外形借鉴了开罗的伊本图伦清真寺。作为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和阿巴思王朝的学术圣地,开罗曾经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学者。
这一历史渊源与卡塔尔如今的国家定位相呼应。这座当今世界最大的伊斯兰艺术馆收藏了来自西班牙、埃及、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印度和中亚地区1400年来的数万件珍品,展现了伊斯兰文化的辉煌成就。令人深思的是,这些展品中竟没有一件来自卡塔尔本土。
这侧面体现出卡塔尔对自己缺乏文化积淀这一现实的清晰认识。卡塔尔希望弱化自己“新贵”的这一标签,展现对文化跨国界的开放与包容。这些都将有益于卡塔尔将自身塑造为阿拉伯世界新的文化中心。
△ 美国西北大学卡塔尔校区。
成为新的文化中心离不开立足长远的学术和人才战略,而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又与高等教育资源的质量息息相关。由卡塔尔基金会在1995年斥巨资打造的多哈教育城便体现了卡塔尔政府对本国教育发展的展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多哈教育城引进了来自美国的乔治城、西北、康奈尔、卡耐基梅隆、德州农工等名校在多哈建立分校。每所大学的引进都有着人才战略角度的考量。
比如,乔治城大学的多哈校区开设其最知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历史专业,培养卡塔尔未来的政府和外交精英。西北大学的校区开设其最知名的新闻和传媒专业,为半岛电视台、世界杯组委会等传媒巨头输送专业人才。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校区开设计算机科学和商科,为卡塔尔的科技和商贸行业提供后备支持。德州农工大学的校区开设石油和机械工程学位,为卡塔尔的能源行业培养未来的工程专家。康奈尔大学的校区开设医学预科和博士学位,助力于卡塔尔的医学和科研计划。由此可见,卡塔尔政府挑选引进海外教育资源时都有着人才战略角度的长远考量,目的是为卡塔尔以及海湾地区最关键的行业培养未来的人才。
如果说卡塔尔当下的战略是用财富“进口”知识,那么其未来的目标便是成为知识的“产出”者。在国家展望报告中,卡塔尔政府计划在2030年之后将这几所欧美学府整合为同一所综合性大学。目前,每所美国大学在卡塔尔校区的所有开销,如建筑和维护经费、教职员工资、活动资金等,均由卡塔尔基金会出资。
在这个基础之上,卡塔尔基金会每年还会额外支付给每所大学数额可观的“品牌”费。巨额投资换来的是未来的教育资源:在合同过期后,这些美国大学的师资和教学体系均将被并入教育城内的哈马德大学,成为卡塔尔高等教育的“旗舰”。坐落于多哈教育城内的卡塔尔国家科研基金会、卡塔尔科技园、卡塔尔创新中心等机构也同样担负着将卡塔尔打造为知识“产出”者的重任。
多哈“教育城”中的“城市”一词的阿拉伯语最初来源于8世纪的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意指菲兹、科尔多瓦等有着悠久历史的伊斯兰古城。在阿拉伯文化中,“城市”一词象征的不仅仅是人们聚居的地方,而且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社区和有自我繁衍能力的有机体。
因此,命名“教育城”体现了卡塔尔对自身文化和教育在未来发展寄予的厚望。通过教育资源的引进和整合,卡塔尔希望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在教育资源上独立于欧美学府,从知识的“买入”者转变为知识的“产出”者。若卡塔尔能达成这一目标,那么这个海湾“新贵”将在未来继续巩固其海湾和西亚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地位,并进一步将其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更为广泛的阿拉伯世界。
三 // 卡塔尔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卡塔尔的未来并非是一片坦途。数年前海湾各国联手对卡塔尔发起的断交风波(从2017年6月持续到2021年1月)表明卡塔尔在崛起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在笔者看来,卡塔尔在外交和文化影响力两方面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卡塔尔领导层对外交手段的运用、对人才发展战略的把控,以及对国际大局势变化的应对。
卡塔尔的相对优势来源于其凝聚力极强的国内政治领导层。阿勒萨尼家族在卡塔尔已经统治了一个多世纪,有着深厚的执政基础。阿勒萨尼家族成员不仅领导要害政府机关、控股大型国有企业,而且通过主动与其它传统势力家族分享利益获取了卡塔尔精英的广泛支持。
相比之下,阿联酋的各酋长国精英之间纷争不断,在凝聚力上很难与卡塔尔抗衡。卡塔尔百分之九十的国民都与阿勒萨尼家族一样信奉逊尼派,而剩余的少数什叶派也支持阿勒萨尼家族。卡塔尔的什叶派甚至通过与阿勒萨尼家族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全国最富裕的几个家族。这使得卡塔尔比宗派斗争不断的巴林和沙特在政治凝聚力上更胜一筹。
发达的国民经济与大量海外投资和天然气销售的红利使得阿勒萨尼家族有能力为普通国民提供丰厚的福利,包括免费全球医疗、免费家庭建筑用地、免费出国留学等政策。这使得卡塔尔的国民普遍满足于阿勒萨尼的统治,参政意愿相对较低。与此相比,科威特的国民群体参政意识更强,导致其国内议会决策效率偏低、较难在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由此可见,卡塔尔比同样富裕的海湾诸国有着凝聚力更强、执政效率更高的政治领导层。这一优势令卡塔尔政府在做重大的内政和外交决策时有着更多的自由。
卡塔尔政府有能力自如地运用各种手段实施外交战略,例如通过半岛电视台扩张地区影响力。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半岛电视台对中东各国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就成为了五年前海湾断交风波的导火索之一。作为中东地区覆盖面和渗透率最广的媒体,半岛电视台在“阿拉伯之春”中给予了反穆巴拉克势力极大的支持。受半岛电视台支持的穆兄会也在之后举行的大选中成功掌权。
但好景不长,2013年埃及武装部队领袖塞西主导的政变一举推翻了卡塔尔支持的穆尔西政府,使卡、埃两国关系从此陷入僵局。半岛电视台不仅大力支持埃及的民主进程,而且播报穆兄会在沙特境内的活动。这愈发增添了沙特王室对卡塔尔的不满与敌意。在沙特看来,小邻国卡塔尔对其内政的干涉是对沙特地区权威的公然挑衅。
△ 半岛电视台。
由此可见,半岛电视台令卡塔尔四处树敌、阻碍了卡塔尔与地区政府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半岛电视台既提升了卡塔尔的地区影响力,又助长了造成地区外交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卡塔尔领导层在未来对半岛电视台的运用将决定卡塔尔外交的在中东地区的未来。
卡塔尔崛起的另一个挑战来源于其人才政策与文化发展的潜在矛盾。
在“2030国家展望报告”中,卡塔尔政府希望在未来大规模地进行高技术行业“本土化”的转型,以卡塔尔国民取代外籍专家和学者成为国家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虽然“本土化”有助于卡塔尔提高国民的专业知识水平、减少对外籍专家和职业人士的依赖,但过度“本土化”会使卡塔尔失去人才来源的多样性,不利于卡塔尔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
和海湾其它国家一样,卡塔尔各方面的发展都极大地依赖外籍人士的参与。目前卡塔尔国民数量仅占卡塔尔总人口的不到十分之一,而在卡工作的外国人则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卡塔尔的大多数高技术岗位如大学教授、工程师、银行家等都由外籍人士任职。为了在未来减少对外籍人士的依赖,卡塔尔政府希望通过加大教育投资来提升国民专业知识水平,从而让卡塔尔人代替外籍人士成为重要行业的中流砥柱。卡塔尔的能源和金融行业已经开始逐步实施这一步骤,在过去的数年中用本国大学毕业生替换了大批就职多年的外籍人士。
教育和文化行业也是如此:卡塔尔在当下着重培养本国的教育人才,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让本国学者替代外籍学者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中心的主力军。
在笔者看来,虽然高技术行业的大面积“本土化”会提升卡塔尔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对核心资源的掌控力,但教育和文化行业的过度“本土化”则会减少卡塔尔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目前卡塔尔的“本土化”进程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卡塔尔鼓励能源企业在岗位更替时给予卡塔尔年轻人优先考虑,并对招募卡塔尔毕业生的企业实行资金补贴和政策优惠。由于教育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卡塔尔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本土学者进入教育和文化行业。但若未来卡塔尔在给予本土学者同样的优先政策,不平等的竞争将会使许多就职于卡塔尔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外籍学者另寻他处。这将不利于卡塔尔成为阿拉伯世界未来的文化之都。
成为文化中心不仅得有强大的国力和财富基础,而且需要文化的自信和思想的开放。阿巴思王朝的许多杰出学者并非都是阿拉伯人或者是统治阶级的族人。在第七代哈里发马蒙(在位于公元813-833年)的支持下,巴格达的学术发展达到巅峰。那个时期巴格达的知名学者们都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各个角落:代数的创造者花拉子米来自今日的伊朗、著名自然科学家阿维森纳来自今日的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作伊斯兰哲学“导师”的法拉比来自今日的哈萨克斯坦。接纳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鼓励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是巴格达得以成为世界文化中心的重要原因。
与彼时的巴格达相似,如今的卡塔尔有着雄厚的财力来大力支持教育和文化发展。卡塔尔在过去二十年对教育资源的投资使大量外籍学者成为卡塔尔教育行业的中流砥柱。若卡塔尔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在“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保持对外籍人才的吸引力,那么这将有助于卡塔尔成为中东地区未来的文化中心。
卡塔尔崛起的挑战还来源于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卡塔尔如今的发展离不开美国强有力的军事后盾。然而随着近几年来美国国际势力版图逐渐收缩、伊朗核问题风波再起,美伊关系有逐步恶化的趋势。美国对伊朗逐渐强硬的态度将会缩小卡塔尔在两国之间周旋的余地,使卡塔尔更难维系其“偏中立”的立场。
卡塔尔的发展还离不开二十多年来与海湾各国之间紧密的经贸合作。无论是美伊冲突还是未来的海湾局势,这些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都将继续考验卡塔尔领导层的外交智慧。
四 // 结语:小国雄心
近二十年来,卡塔尔的国际地位在经济发展的助推下稳步提升。从沙特的“附庸国”到如今影响地区局势的海湾“新贵”,卡塔尔在过去二十年中飞速的发展离不开其巨大的资源储备和阿勒萨尼家族对国内政治的强有力控制。天然气的独特性质令卡塔尔比海湾诸国更为主动地参与地区事务,促使卡塔尔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地区影响力。
在外交方面,“长袖善舞”的外交策略使卡塔尔成为了主导中东局势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文化方面,卡塔尔对高等学府的投资逐渐将多哈打造成中东和西亚地区的教育之都。卡塔尔国家的崛起仍存在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卡塔尔领导层成熟的文化战略和巧妙的外交手段将会为其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在不久的将来,这名当今的波斯湾“新贵”将会扮演主导中东地区未来的重要角色。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