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作者:作者龙牙

本文转载自: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因为印度是个海权国家。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要回答“印度为什么执著于航母”,首先要回答“印度为什么会传承英国的殖民主义思想”。按理说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应该是反对殖民主义的,结果英国主动撤出南亚次大陆以后,印度却忙不迭的捡起了英国的殖民主义衣钵,摇身一变成了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很多人觉得很迷惑。
遇到这种问题,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地缘位置导致的政策偏向,不要动不动就跑去“民族性”这种东西里面找原因。
印度这个国家的整体国家战略,与英国、美国这种玩“离岸平衡手”的岛国并没有任何不同,它实质上是一个英国、美国式的海权国家,海权是它的核心利益所在。出于它自己的利益考量,它极度不愿意看到亚欧大陆出现一个一统天下的强权,因而热衷于挑起大陆国家之间的内斗,从而消除外部威胁,迫使贸易通道转移到海上,如果能够掌握100%的海权,则这种国家的崛起将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你才看到印度人十分痴迷航母,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至少要保持两条航母编队的存在,至于能不能用是次要的,至少架子要拉起来。如果没有别人干扰的话,印度一定是倾向于将主要的军费投入到海军去的,即像英国、美国那样,陆军极度弱化退化,远洋海军和战略空军才是建设的重点。这一点国内好像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总是把印度当前这种遭到中国胁迫的不正常状态当成他的本愿,其实要是按照印度自己的想法他恨不得一毛钱都不给陆军,全部砸钱到海军和空军里面去,至少控制印度洋。
为什么呢?
因为印度实际上是个岛国。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半岛,与陆地接壤的地方要么是高山,要么是沙漠,地理阻隔作用其实比海洋还要厉害,说它是个岛屿一点问题没有。实际上要不是有个开了挂的中国,印度现在就能把自己搞得跟英国一模一样:
1、统一“印度岛”内部,像英格兰统一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一样整合岛内所有力量;
2、控制“英吉利海峡”,掌控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若开山脉一带,与大陆国家实现隔离;
3、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庞大的战略空军,实现对印度洋的掌控,迫使全世界的能源通道都得从它的地盘上过,收全球的铸币税。
这就是印度梦寐以求的“有声有色的大国”,也是历代印度政治家的梦想,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国家战略,是印度穷到裤子都穿不起也要有航母的真正原因。
当然了,你类比美国其实也是一回事,整合北美大陆让加拿大、墨西哥都沦为听话的小弟,控制太平洋大西洋实现隔离,插手印度洋控制能源通道,收全球铸币税,也是一样的。印度内心里琢磨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有航母,必须要去争夺海权,必须要有远洋海军和战略空军,在现在这种技术条件下你的军队就必须要这么弄。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印度人总是说1962年的战争“打断了印度崛起的进程”,这话其实没有错,因为新中国要是没有那么开挂的话,印度真的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印度也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某些深层次的问题当然很难解决,比如种姓问题、宗教矛盾、土地改革,但是这些问题在高速发展中是可以掩盖的,解决起来也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印度如果能够在印度洋至少成为一支“有效”的力量,让任何想要通过印度洋的油轮和货轮都不得不高看它一眼,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就是不可遏止的,他们很可能会走上一条以低端制造业起步,造船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重工业爬坡,最后爬上制造业高端的路子。
很可惜,中国不是法国。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英国当年能够把这一套玩通关,其实靠的有一部分还是猪队友的衬托,要不是法国人战斗力自拿皇以后一直整不明白,英国实际上是不可能“日不落”的。
英国人在海上从特拉法尔加海战以后就没有受到过有力的挑战,实际上直到整个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沦落到“顶个球”的地步,英国人在海上都没有遭到过惨败,希特勒都没办到这一点,法国人就更不行了。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这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舰“顶个球级”。
英国毕竟是个正儿八经的群岛,四面都是水,海军强大起来就没有人能够碰到他的本土,他有充足的时间站在超然的地位去玩“离岸平衡手”,让法国人和德国人打得头破血流,只要这俩冤家还没扯清楚自己那点破事儿,他就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印度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岛国,它只是个半岛,但是这其实也无所谓的,站在1949年尼赫鲁的那个位置,你一丁点都不需要担心这一点。青藏高原在那个年代跟一片大海没有任何区别,要想穿越青藏高原其实比穿越一片大洋还要难:
从唐古拉山口到亚东的乃堆拉山口,直线距离不过700公里,合378海里,全速前进的军舰也就一天的功夫就到了;
同时期陆军集团军的行军速度仅有不到20公里/天,即使是创造过行军速度记录的隆美尔的机械化集团军成建制行军速度也不超过120公里/天,放到青藏高原更是要大打折扣,仅仅是最基础的行军在青藏高原也是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参加过阿拉曼战役、与隆美尔的部队正面交手过的印军高级将领们心里自然而然会把青藏高原当成一个难以逾越的天险,比一大片海洋还要“保险”。
退一步讲,即使以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印度的“英吉利海峡”也是可以的,哪怕是丢了整个青藏高原,只要喜马拉雅山脉还在印度的手里,就可以玩儿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一套“离岸平衡手”。1962年之后尼赫鲁本人一蹶不振乃至于一病不起,遭受的打击可想而知,解放军18集团军、西藏军区的老前辈们不但击穿了他的第一道心理防线,还干净利落的击垮了他第二道也是最底线的心理防线,换你你也崩溃。
然而1949年的尼赫鲁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一点,在那个时候的他眼里,西藏噶厦政府是个腐败无能的政教合一政权,主要依靠巫术来统治臣民,并且态度不坚决、在印度和中国之间摇摆不定;中国则是个积贫积弱的纯农业国,GDP还没有印度高,不管是人均还是总和;青藏高原又不可能突然消失。
 
这个时候的他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自己的战略,自己为印度编织的梦想,出于印度的地理位置制定的国家战略万无一失:以青藏高原或者至少喜马拉雅山作为“英吉利海峡”,肢解巴基斯坦、吞并锡金、不丹,控制尼泊尔完成南亚次大陆的整合,然后大力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去征服整个印度洋,实现印度的崛起。
后来我们看到,印度整个国家的战略与这个设想其实是一致的,他们后来的确肢解了巴基斯坦,吞并了锡金,完全控制了不丹,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了尼泊尔;海洋方向也一直在谋求一支远洋海军,从未放弃过追求航母。即使到今天印度人脑子里构思的“印度崛起”也并没有脱离这个轨道,除了一个地方:
青藏高原。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到1953年7月27日这一天,以尼赫鲁的脑袋瓜子应该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了,他心目中那个大陆弱国,已经把美国人都打到谈判桌上签字了。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他心里多少有点发虚,恐怕也只能按照既定路线去走,他没有别的选择。印度的海权国家本质决定了他只能孤注一掷,哪怕是耍赖也必须要赖下去。
关于印度的海权国家本质,这里重复说明一下,印度虽然国土跟陆地接壤,但是他注定没办法当一个陆权国家,以印度短暂的历史(从独立开始算起)、薄弱的统一基础和四分五裂的现实,把影响力投送到青藏高原的那一头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旦陆权兴起,印度只能当一个边缘国家,在中国、俄罗斯、欧洲形成的“铁三角”中注定没有印度的位置,俄罗斯人提供原材料和能源,中国当制造业中心,欧洲当消费市场和金融中心,“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哪有你印度的位置?
无论怎么安排陆地通道,都没有印度的份儿,印度连参与的机会都不会有,一旦陆权成型,印度崛起更是个弥天大梦,属于颈椎病太严重导致大脑缺氧昏死过去才能做出来的那种梦。
因此,印度、英国、美国这种国家是最痛恨陆权兴起的国家。
印度历史上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国,也就没有任何能力把影响力投送到青藏高原,也就不用说跑到高原的另一头去了。在改革开放之前青海甘肃的老伙计们估计连“咖喱”是个什么玩意儿都没听说过,四川的兄弟伙认识的印度东西也只有两样:佛教,印度神油。
到了20世纪中叶印度终于第一次凑合成为一个国家,摆在面前的现实迫使他们只能选择成为一个海权国家,想方设法让大陆国家之间陷入争斗、控制住整个海洋,从而从中渔利实现崛起。
到了这里,你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印度人那么仇视中国了:哪怕没有1962年的战争,也没有边境领土争端,印度也是必然会仇视中国的。站在印度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他巴不得中国四分五裂,解体成无数个效果,然后整个欧亚大陆乱成一锅粥,最好是中国跟俄罗斯之间打起来,欧洲也参与进来,中、俄、欧之间跟曹操、孙权、刘备似的打个不可开交,对于印度来说是最好的。
中、俄、欧之间,中国挨他最近,“远交近攻”的道理他是明白的,所以最仇视中国、拉拢俄罗斯和欧洲,玩一套远交近攻的小把戏也非常正常。
意识到印度实质上是个海权国家,是理解印度一切国家战略的基础
印度所谓“不结盟运动”,冷战中选择在美苏之间中立,既有两头拿好处的现实出发点,也有他自己长期战略考量:他需要苏联去打击美国的海权,也需要美国去打击苏联的陆权。
他长期来看也是必须要面对美国的海权的,美国的迭戈加西亚海军基地也不是吃素的,至于苏联,苏联如果完成了欧亚大陆通道的打通,对于印度无疑是灭顶之灾。因此最好是美苏之间同归于尽,他印度来坐享其成,岂不美哉?
这个梦到1962年被一个大耳光揍了个稀碎。
这个大耳光让印度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你只是个“半岛”,你的所谓“英吉利海峡”也并不在你手里
随后的领土争端则是进一步的打脸:非但“英吉利海峡”不在你的手里,连海峡那头的滩头阵地都不在你的手里
这等于是什么呢?我们假想一个比较滑稽的场面,就是法国人打下了布莱顿。非但英吉利海峡控制权易手,法国人还在布莱顿建立了自己的堡垒和基地,英国人会怎么想?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英国人怎么想,现实中的印度人现在就是怎么想的。
在中印边境东段,中国掌控了亚东县,直接扼守着印度的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军事上迫使印度必须要承担孟加拉国卷入战争的政治风险。印军如果不遵守国际规则,“借道”孟加拉绕过西里古里走廊,从而摆脱亚东的“卡喉”,就不得不面对入侵孟加拉国的政治后果,在国际上陷入巨大的被动。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在中印边境西段,中国掌控了阿克赛钦地区,等于是在新德里的脑袋上悬着一把剑,军事上迫使印度不得不部署重兵在这一地区形成至少“三线”配置拱卫首都安全,最富庶的北部地区没有办法发展工业,始终处于强大的军事威胁之下。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切换到英法视角,相当于法国人不但拿下了布莱顿,还拿下了朴茨茅斯。
印度的远洋海军和战略空军梦就断送在这里,很多人对1962年战争的结果颇有怨言,这是对大国国家战略一窍不通的表现,看不到局势的整体。这场战争彻底击碎了印度崛起的可能性,迫使印度不得不把十分有限的军费集中到陆军里面去,跑去守着寸草不生的喜马拉雅山,而不是大力发展海军、战略空军。他现在主要的军费投入在中印边境和印巴边境的陆军和准军事部队上面去了,投入到缺乏远程作战能力的前线战术空军上面,实际上是“明珠暗投”,花钱花在了刀背上,没花在刀刃上。
你以为他傻,其实不是傻,是迫不得已。
我个人估计印度军费的40%开支是在印“北方7军”身上,即3、4、33、14、15、16、17一共7个集团军和数量不详的准军事部队身上;
另有约30%的军费开支是浪费在中印、印巴边境的战术空军身上,重视前线侦察、前线对地支援、浅近纵深打击和前线制空权争夺,忽视了战略运输、远程轰炸、战略预警、空中加油等等战略力量的建设,导致印度空军成为印度陆军的附庸,只能干一些战术打击的活儿,一直没有远程作战、独立作战的能力。
最后剩下的30%军费才能落到海军头上去,还得分好多到其它方向的国土防卫上,实际投入海军建设的钱屈指可数。印度到现在也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体系,武器装备还是靠“买买买”,跟这个原因不无关系,长期大量军费投入到毫无意义的陆地防卫上,又怎么去建起一套十分花钱的军工体系呢?
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永远也不要去渲染你的对手“傻”,他要是真的傻,那你又算怎么回事?说到底,说敌人“傻”其实是在侮辱自己。
印度人不是傻,是被我们打得不得不如此。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是无数个祁发宝团长、“轻蔑小哥”这样的边防军人一代又一代扎根在印度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上,牢牢地守住了印度人的“布莱顿”、“朴茨茅斯”,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犯蠢,在国家战略上始终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打算、自己的最佳方案、自己的最大利益来,从而只能是这个样子。
站在印度人的立场和角度,看着在海浪里一颠一颠的航母,内心里涌上来的应该是悲壮。
深度|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
像个癫痫病人一样一抽一抽的航母,船头指着的那个方向,那才是印度人梦寐以求的远方,是希望,是未来,是曙光,是大国崛起的梦想。那艘抽搐着的航母,代表着这个梦想尽管已经破灭,却还没有冷却,还有余温,还有倔强。
你要是个印度诗人的话,我觉得你不该在这种悲惨的时候胡吹牛逼,而是应该泪流满面。
这就是印度海军发疯一样必须要有航母的根本原因,他们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国梦,没有忘记自己是个海权国家的事实,依旧在追求着有朝一日称霸大洋,这可能是印度人最执著的念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印度毕竟不是英国、美国,中国也不是法国、加拿大,近在咫尺的解放军不答应这个梦想,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同样是军人,同样的家国情怀和大国梦想,我非常同情印度海军的军人们,在他们心里一定是填满了不甘和愤懑无处发泄的。他们追求航母的行为,跟我们当年何其相似,我觉得这一点不该去嘲笑他们,这一点其实值得尊重,还在努力追求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的印度军人是值得我去尊重的。
当然,这一点都不妨碍我把他们打回他姥姥家去。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80406.html

(4)
上一篇 2022年12月18日 下午2:07
下一篇 2022年12月19日 下午1: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