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作者:智谷子

本文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就在不久前,有一丝不寻常的信号传出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相信大家都看过了。
 
这份《纲要》将城镇化视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希冀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看到这里,都是利好。
 
但有细心的人读完全文,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比如《纲要》提到: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虽然此前在多个文件中已经提及过: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防止都市圈盲目扩张规模等类似表述。
 
可直接让超大特大城市“瘦身”的情况,似乎不多见?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图源:国民经略
 
最新七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毫无疑问,这些也是国内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城市。
 
如果它们需要“瘦身”,想必影响不会小。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过去十年,是城市化狂飙突进的十年。
 
除了推土机轰鸣、夜以继日建设,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等城市还通过行政手段,合并周边地市,以迅速做大体量和人口规模,城市能级得以迅速提升。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图源:国民经略
 
在这一过程中,全国10年消失了140多个县,而增加了120多个市辖区、10多个县级市。
 
不过,有两座城市未随大流。
 
2015年,北京市在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将推动减量发展放在了首位,并明确北京人口2300万是“天花板”。
 
2016年,上海市也在“十三五”规划纲中设定了2500万人的上限,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人口结构。
 
虽未明确喊出“瘦身”,但意思也差不多了。其实大城市“瘦身”大有好处,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明星二线城市争先恐后跟进呢?
 
2021年11月,四川省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化提升成都中心城区功能,推进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2022年3月,湖南省政府印发的《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提出,要推动长沙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2022年4月,陕西省印发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同样指出,要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
 
2022年7月,十四五城镇化方案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城市要“瘦身健体”。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有人担心“瘦身”会影响城市竞争力。
 
比如长沙常住人口在2020年才刚刚突破1000万,且不说与北上广的差距很大,与同在中部的武汉、郑州,也有200万以上的差距。
 
近年湖南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进一步让长沙做大做强。从表面看,瘦身健体似乎与长沙现有发展方向有所矛盾?
 
这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对瘦身健体的误解。
 
一方面,瘦身健体指向的是中心城区,而不意味着长沙全域都要瘦身;另一方面,瘦身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健体,也即实现更好发展。
 
国家文件对“瘦身健体”的相关准确表述是:
 
瘦身:超大特大城市要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健体: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可见“瘦身”“健体”都针对中心城区而言,目的是为了纾解低端产业,转型高端产业,这也是大势所趋。
 
还是以长沙为例,《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在要求长沙中心城区要适当降低开发强度,疏解一些功能、设施、资源的同时,还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心城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生活服务、对外交往等功能。换言之,就是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与打造一个更强的省会长沙并不矛盾。
 
更何况推动长沙瘦身健体,要求株洲、湘潭主动承接长沙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也是实现长株潭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所以国家用意再明显不过,并非不允许超大特大城市扩张,而是反对过去来者不拒的摊大饼。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成都、长沙、西安首提“瘦身健体”都在各自都市圈的规划中。
 
这绝非巧合。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未来的城市之战,早已跳出了单个城市间的PK,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的整体竞争。
 
如果操作得当,超大特大城市的瘦身,反而会增强都市圈甚至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
 
这个问题,估计长沙是想明白了。不过最早想明白的,是东京。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图源:TOP创新区研究院
 
东京都市圈一都三县,总面积约为1.4万平方公里;北京市辖14区2县,占地1.6万平方公里。两者面积相差无几。
 
但!北京GDP只有东京的约20%,人口密度也仅为东京的50%,两者人口总量也差了一半。(东京都市圈4200万,北京2200万)
 
地球人都知道北京有多挤、有多堵,以至于才有了疏解非首都功能。但东京怎么在跟北京面积差不多的地盘,堆了更多的人口,也创造了更高的产值?
 
话说东京主城区人口也差不多1000万,换而言之,剩下的3000多万散布在周围的中小城市。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图源:TOP创新区研究院
 
如果产业都集中在主城,区域经济的优势就难以发挥。主城地价抬高,产业成本,竞争力降低。交通拥堵加剧,生活质量下降。久而久之,城市产能和效率自然难以优秀。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一城独大,而周边地区发展滞后甚至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甚至“灯下黑”的局面——无论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还是一般的传统产业都集中在大城市甚至中心城区,没有与周边其它地市形成产业梯度分配和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这样的格局不利于周边地区发展。
 
若在大城市周边进行发展中小城市,迁移产业,既能减轻大城区的压力,也让企业降低成本,更有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往中小城市的企业,不见得都是落后产能:苹果、波音、奥迪、劳斯莱斯等,都在大城市附近的小镇上。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都市圈后,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
 
《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是国家提了“瘦身健体”后,批复的首个都市圈规划。之所以强调这个,因为它“缩水了”。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今年9月20日上午,湖北举行了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会上传出了一个颇为新颖的概念——“武鄂黄黄”。
 
从公开报道来看,“武鄂黄黄”的概念最早于今年6月就被湖北官方提出。当时相关报告中的表述为:
 
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智谷君当时就推测,武汉都市圈未来应该主要就是由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地构成。如今一语成谶。
 
这与此前盛传多年的“1+8”版本相比,缩水近半。
 
国家要特大城市瘦身,强省会要梦碎了?
端倪现于两年前,2020年12月,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在全会上指出,武汉最大的问题不是“一城独大”,而是“大而不强”。
 
随后,时任武汉市委书记在湖北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开出了三剂解药:一是“综合实力要强”;二是“产业实力要强”;三是“科技实力要强”。
 
这并非武汉一座城市的困惑。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认为:当前各地在打造强省会,强省会也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但强省会的发展关键在于质量的提高,在于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
 
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转向,给县城带来了空前的机会。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在“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之后,接着说起“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镇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曾几何时,强县经济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样沿海发达省份的专利。如今,中西部省份也开始补上这一课:
 
培育23个县域经济增长极,正式成为湖北省十四五发展战略;
 
四川省出台26条措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说的最形象——建设现代化河南,必须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县域太多,并不是每个县都会迎来春天。依附于大城市周边的县,将成为近水楼台。
 
可以预见,随着超大特大城市瘦身成为趋势,无疑将引发一波蝴蝶效应。而新的城市洗牌,正在蓄势待发。
 
参考资料:
《东西部基建“大分流”,中国版图正在发生巨变,新的洗牌开始了》智谷趋势
《中央文件定调!超大特大城市,不能再随意扩张了》国民经略
《西安长沙等提出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未来大城市如何发展?》第一财经
《新城市志|长株潭都市圈率先“出圈”,长沙从虹吸走向辐射》澎湃新闻评论
《被省委批“大而不强” 武汉“虚胖”解药何在》搜狐城市
《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TOP创新区研究院
《中国县城,正在批量诞生IPO》投资界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83073.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2月25日 下午2:03
下一篇 2022年12月25日 下午2: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