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作者: 猴格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驾崩,宋廷遣使告哀于契丹辽国,辽道宗耶律洪基拉着使者的手嚎啕大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矣!”

 

这是出自北宋人陈师道《后山谈丛》的记载,随后被生活于两宋之交的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抄录并继续美化加工,说辽道宗不但拉着宋使恸哭仁宗,还给仁宗整出一个衣冠冢来,葬礼规格如同埋葬耶律家的祖宗一样云云。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影视剧中,宋仁宗赵祯驾崩,辽道宗耶律洪基拜之。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这就离谱了!如果人死后有灵的话,恐怕辽道宗会去找陈师道、特别是邵博讨说法的,因为,不管是道宗有感于仁宗的人格魅力而哭,还是担忧两国未来和平的不确定性而哭,以及什么衣冠冢了,都明显与史实不符,这只不过是宋代士人的意淫,并没有真实发生过。

 

在以“彬彬不异中华”自居的辽道宗眼中,与之称兄道弟、南北对峙的北宋是“柔可侮而不足惮”的存在,以“中国”“诸夏”皇帝自诩、且一直占据军事主动权的道宗,怎么可能会因为保持了四十二年的和平,而对柔懦的宋仁宗嚎啕大哭并树立衣冠冢呢?

 

毕竟,以军事武力立国的契丹大辽,南略燕云子石晋,西征诸部臣夏国,东吞渤海震高丽,是继大唐之后的超级大国,性格“沉静严疑”的道宗表示:他干不出那种有辱国体的事儿来!

但是,在这样一个强盛政权的威胁下,荏弱的宋仁宗赵祯为何能坐享四十年太平呢?换句话说,契丹辽国为何没有再次南下中原驰骋呢?仁宗四十年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呢?

 

宋仁宗赵祯于公元1022年(宋真宗乾兴元年,辽圣宗太平二年)二月十九即位,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辽道宗清宁九年)三月二十九驾崩,实际在位四十二年整,历经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三个契丹皇帝,他在位这四十二年间,虽然有元昊骚扰西陲,契丹也来趁火打劫,致使宋朝“费累百万”,但在文化、经济上还是颇有盛世气象,因此能为四十二年太平天子。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影视剧中,繁荣的宋代社会。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仁宗能够坐享承平,宋辽之间无战事,原因是多重的,有双方民心厌战的原因,也有在经济领域密切联系的原因,但南北和平最大的压舱石,还是来自契丹内部的掣肘。

 

民心厌战与榷场贸易

民心厌战的情绪,不只辽国有,北宋亦然。两个国家从立国之初,多数时候都处于对外用兵状态。

 

辽太祖阿保机在谋夺部落联盟之位后,就四处征讨,远征漠北,西服党项,尽有奚、霫之地。建国后,更是劫掠中原,和五代政权争锋;侵蚀东疆,臣服女真、铁骊、达鲁古等诸族;最后吞并海东盛国渤海。

 

他儿子辽太宗德光则是北平乌古,南侵中原,把幽云十六州囊入怀中,还消灭石晋。在位短暂的辽世宗兀欲也曾图谋和后周争霸,到他儿子辽景宗贤宁,因为北汉问题又和宋朝撕破脸。

 

宋太祖赵匡胤是甫一建国,就遭遇李筠、李重进之乱,平定叛乱后就展开宇内小一统,连灭荆南、武平、吴越、后蜀、南汉、南唐,又讨伐北汉未果。其弟太宗赵炅消灭北汉后,想趁大胜之余威染指幽云,却被辽国击败,也撕破开宝以来宋辽之间的友好外交,南北进入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争状态。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宋初对辽战争。来源/《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长期频繁的战争,导致国内人民疲惫不堪,兵役、徭役的频繁征发,使百姓家庭离散、困苦窘迫,危机与贫穷日益增长,国内起义频频,盗贼蔓延。种种迹象,都迫使两国的战争机器不得不衰退,民众渴望和平,国家发展也需要和平时间来建设。

 

因此,在订立澶渊之盟后,约为兄弟之国的辽宋,虽然没有真正放下猜忌和防范,依旧视对方为敌属之国,但双方也都竭力维持南北之间脆弱的和平。

 

特别是契丹,南北停战后不但每年省下用兵军费,还从宋朝获得大量的岁币,同时又通过榷场贸易获取利益,充分满足契丹贵族的奢侈享受,就是普通百姓也能通过贸易获得日常所需。

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经常会成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宋辽贸易也不例外。他们都在满足自身的需求外,尽可能的从对方获取财富,把对方拥有的重要物资想方设法流到国内,充分利用自身产品的资源,去削弱对手壮大自己,才能在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宋向辽输出茶叶、瓷器、漆器、丝织品、布、书籍等等,其中最大宗的输出品就是茶叶。茶叶在榷场贸易中的占比很大,以茶易马是宋人的最佳手段,尽管辽国禁止用马匹交易,但在高额的利润下,仍有大量的马匹流入宋境,以至于宋朝在神宗时直接把茶司和马司合并为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宣化下八里辽墓壁画《备茶图》,反映出茶叶贸易。来源/宣化博物馆

 

辽向宋输出的物品种类较为单一,有羊、骆驼、盐、粮食、马具等等,以羊、盐为主。宋人从上到下都很喜欢吃羊肉,辽国的羊肉肉质鲜美,在宋朝很有市场。每当宋辽关系发生龃龉时,辽就通过禁止羊出口相要挟。辽国的盐资源也极其丰富,比宋盐味重价廉,很受边境宋人的喜欢。有点讽刺的是,正是因为辽盐的冲击,迫使搞食盐垄断专卖的宋朝,不敢逼河北的老百姓和内地百姓一样吃官府的高价盐。

除了自身产品贸易外,宋辽还搞转手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进口商品种类达到四百余种之多。从太宗时期在满足自身上层消费后,就开始将进口物品转手投向市场,还禁止民间商人和蕃客私下交易进口物品,以保障官府的垄断性。宋廷把大量的香药、宝货、犀牙、珍珠、玛瑙、珊瑚等等,转卖给契丹人。

契丹人对于舶来品的需求很大,又因为西域商路漫长,沿途还不时遭到劫掠,舶来品的数量远不及来自宋朝的多且稳定。所以,在奢侈品上,辽国很倚重与北宋的榷场交易。

辽国的转手贸易则不如北宋。辽把出产于女真五国部的贡品北珠高价转售给北宋,很受宋朝贵族的喜欢。在崇尚奢华的宋徽宗时代,宫廷更是以北珠为时尚,争相去榷场购买。北宋灭亡时,国库还存着四十斤北珠。

除了转卖北珠给宋人,辽国还在满足自身需求后,把从宋朝贸易中获得的商品,或赏赐、或贩卖,给回鹘人、党项人、女真人、高丽人、蒙古人等等。特别是宋夏失和时,辽国就趁着宋夏榷场关闭,充当两国的掮客,把宋朝的商品卖给西夏人,从中谋取巨额暴利。

在国家贸易中,都希望自己的输出大于输入,追求贸易顺差。宋朝因为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大量物美价廉的物品,通过贸易输出到辽国,所以很容易保持贸易顺差。据史料记载,宋朝在榷场贸易的利润,差不多可以收回每年付给辽国岁币的十分之五六。

辽国则由于自身的原因,远达不到贸易顺差,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辽人只能从贸易之外想办法,比如凭借强大的武力值,利用宋朝畏战的心理,动辄挑事,最出名的就是辽兴宗趁着宋夏战争,逼迫宋朝增加岁币,获得巨额的意外之财,以至于“内府之储珍异固山积也”。

尽管宋辽之间时不时存在着小规模的冲突,但由于游牧民族不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对农耕文明的依赖程度较高的事实,辽国还是比较珍惜与宋的和平,“守盟修好皆其诚心”,通过岁币、榷场贸易、以及民间走私贸易,为两国之间脆弱的和平添砖加瓦。

 

契丹内部问题对自身的掣肘

辽建国比宋早,从五代以来靠武力强势发展,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足以和宋抗衡。因此,在宋辽关系中,辽国一直处于优势,不管宋朝内心多不情愿,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和辽国的交往中放下身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而辽国也因为受自身内部问题的掣肘影响,不得不为南北和平保驾护航。

 

澶渊之盟后,辽圣宗趁着南北和平,腾出手处理东疆事务,去修理一直暗戳戳向北扩张的高丽国。澶渊之前辽已经讨伐过一次,又先后展开两次东征。尽管亲征的辽圣宗打下高丽首府开京,第三次东征还持续六年之久,由于高丽人的狡黠以及顽强抵抗,辽圣宗始终没有达到他的战争目的——夺回错误赏赐给高丽的江东六州。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韩国影视剧中,辽圣宗决定征高丽。来源/电视剧《千秋太后》截图

 

长久的战事劳民伤财,最终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只能凭借远胜于高丽的综合国力,才迫使高丽国王再次乞和称臣。

而宋仁宗在位前期的少年时代,正是辽圣宗打高丽后的恢复期,因为对高丽的战争,致使辽国东京地区(今辽宁省辽阳市)穷困不堪,最终引发渤海人大延琳领导的大起义。当时的东京留守是圣宗的大舅子兼女婿萧孝先,和妻子崔八公主一起被大延琳囚禁。后来,萧孝先抛弃公主逃跑,公主遇害。已经年近花甲、还忧心妻妾不和的辽圣宗花费一年的时间,才彻底平定建国称号的大延琳之乱。

处在这种情况下的辽圣宗,怎么可能还有心力、国力再下中原争锋?他还得尽力去维护和北宋的友好关系,以免高丽勾搭上宋朝,联宋制辽两边夹击他。在平定大延琳之乱半年后,对契丹未来忧心忡忡的辽圣宗就驾崩了,太子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

年轻的辽兴宗性格软弱惫怠,他在位的二十四年里,正是宋仁宗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兴宗从即位起,辽国就深陷内讧的漩涡。先是兴宗生母顺圣元妃萧耨斤,废杀兴宗嫡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自号法天太后,大肆清洗政敌,培植亲信,胡作非为,尽废圣宗旧政。

 

在法天太后萧耨斤之前的应天太后述律平(辽太祖皇后,辽太宗生母)和承天太后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虽然也是权力欲很大,但她们都是以维护夫家(儿子)的皇权为目的,绝不会让其他势力侵犯皇权。萧耨斤则是只顾自己和娘家兄弟的利益,并不在乎儿子代表的皇权,她甚至带头去践踏蔑视皇权,终生致力于挖夫家墙角补贴娘家。

 

萧耨斤的强势跋扈,让只喜欢吃喝玩乐的辽兴宗也无法忍受,母子关系日益紧张,自认为控制大局的萧耨斤,就联合二哥萧孝先,图谋废掉大儿子兴宗,另立小儿子秦国王重元。年少的重元没有被老娘丢给他的馅饼砸晕头,而是和哥哥统一阵线,先下手为强,废掉老娘让她去给老父亲圣宗守陵。

亲政后的兴宗,并不能改变后族尾大不掉的局面,他根本撼动不了满朝诸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得拉拢舅家,甚至在几年后不得不迎回老娘萧耨斤。回朝的萧耨斤继续兴风作浪,凭恃兄弟子侄们的势力,逼迫兴宗立弟弟重元为皇太弟,倾力支持已经滋生野心的小儿子重元和哥哥夺位。

 

为了捍卫皇权,兴宗努力分化舅舅家,他非常倚重岳父兼大舅舅萧孝穆一支,萧孝穆的女儿皇后萧挞里生了皇子耶律洪基,即后来的辽道宗。身为长房的萧孝穆系自然要支持自家亲外孙、外甥,因此,强盛的法天系后族在皇权的介入下,最终走向分裂。

 

兴宗在他四十年的人生中,趁着宋夏战争敲诈宋朝一大笔;再就是不愿意看到西夏坐大、以及和西夏争夺向西的贸易路线,爆发过两次辽夏战争,最后也是凭借自身综合国力胜出才逼迫西夏乞和;除此之外,他人生中多数时间,都深陷在皇族和后族的内讧倾轧中,还为儿子道宗朝的党争埋下伏笔和隐患,怎么有余力真正的南下中原呢?

正是兴宗对自身有清醒的认知,所以在趁火打劫敲诈北宋时,对着使者富弼的质问:“今中国提封万里,所在精兵以万计,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兴宗才老老实实回答“不能”,然后见好就收,接受富弼增币的提议,重新恢复南北平静。

而宋仁宗在位的晚期,正是辽道宗即位初的清宁年间,辽国继续兴宗重熙朝的党争内讧,身为孙子、侄子的道宗因为势弱,只能悄悄聚拢属于帝党的力量,去和祖母萧耨斤、叔叔重元抗衡。等祖母萧耨斤驾崩后,道宗才开始加大力度削弱打击太叔重元以及萧氏后族的势力,极力挽回皇权在后族面前的劣势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道宗自然希望南北通好,边境无事,他才好全力以赴的对付好叔叔。

就是在仁宗驾崩三个月后,道宗就遭遇皇太叔重元发动的滦河之变,踊跃参战的道宗被叛军射中倒地,不是亲卫眼疾手快拉他上马,他的结局大概不是被俘就是被战马踩踏。

幸好,道宗还有德望冠绝一时的重臣耶律仁先大王——即《天龙八部》中萧峰的原型人物——力挽狂澜击败叛军,才让辽道宗有机会在后来以“正朔”自居,轻视北宋,事事与其争胜,甚至还有意出兵南下,只不过最后在大臣的劝阻下作罢。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影视剧中,耶律洪基与乔峰。来源/电视剧《天龙八部》截图

 

所以说,宋仁宗能够坐享四十二年太平,不仅有两国民众渴望和平、厌倦战争的心理,南北停战是民心所向;也有互惠互利、加深两国文化交流的经济贸易的加持;更因为,契丹辽国内部问题对自身的掣肘影响——后族和皇族的内讧、东边防范高丽联宋制辽、西边戒备夏国联宋抗辽,种种原因,才最终促成仁宗四十二年、乃至辽宋维持百年的和平!

宋朝不是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契丹辽国也不是不想南下中原饮马,只不过是双方对现实都有清醒的认知。毕竟,从整个东亚局势看,辽、宋、夏、高丽,各占博弈盘一角,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各自有各自的掣肘和不得已,战端岂能轻启?

 

参考资料: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

【2】(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元)脱脱.《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5】(朝)郑麟趾.《高丽史》.香港.亚细亚文化出版社.1972.

【6】熊鸣琴.《钦哀后家族与辽道宗朝党争考论》.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

【7】方文逑.《宋辽榷场贸易和走私贸易研究》.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8】李贵英.《关于圣宗朝辽朝与高丽关系的几个问题》.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宋辽四十年无战事,双方和平的压舱石是什么?
END
作者 | 猴格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86166.html

(1)
上一篇 2023年2月1日 上午10:59
下一篇 2023年2月1日 下午12: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