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作者:酷玩实验室

本文转载自: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跑去瑞士上市。

比如康希诺,刚从疫情阴霾中走出来的朋友们应该不陌生,这家公司过去几年研发出了很多款新冠疫苗。

2023年1月10日,康希诺公布消息称,正在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GDR),准备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同样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猪茅”牧原。他们在2022年12月12日发布公告,也将通过GDR的方式,登陆瑞交所。

有“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之称的鱼跃医疗也瞄准了瑞士,对外表示正在为赴瑞上市准备相关手续。

就连全球最大光伏企业隆基绿能也来“凑热闹”。2023年1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正在准备去瑞士发行GDR的申请事宜,已获中国证监会受理。
融资数额还不小,计划发行最多6.07亿股,或将创中企在瑞融资纪录。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统计显示,自2022年以来,已经有近40家A股公司完成GDR发行,其中有31家选择在瑞交所挂牌。另外排队等待发行GDR材料获证监会核准的上市公司还有20多家。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其他也都来头不小。
比如有世界第二大重型设备制造商,三一重工。
全球最大的电池回收企业,格林美。
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杉杉股份。
全球第二大建筑陶瓷机械企业,科达制造。
全球单体最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方大炭素。
全球最大的电解液供应商,天赐材料。
全球最大的铅酸电池制造商,天能股份。
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第三大制造商,韦尔股份。
全球第二大能量饮料生产商,东鹏饮料。
全国“心血管第一股”,乐普医疗;全国“保健第一股”,健康元……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这些公司无一例外,也都是通过全球存托凭证(GDR)的方式完成上市。
全球存托凭证,是指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在规定海外交易所发行的股票。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不是在瑞士发行新股,而是把国内股票换个“包装”拿来卖,更简单,也更省钱省力。
同理,在美国以这样的形式上市,发行的证券就叫美国存托凭证(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ADR)。
我们所熟知的阿里、京东、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赴美上市,均采用发行ADR的方式募资。
那这么多优秀企业,为啥偏爱小小的瑞士?
01
 
说起瑞士的金融业,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瑞士银行,相传这里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银行,许多身份不便透露的富人都把钱存在这里。 
相比之下,其资本市场的存在感就弱多了。 
不过名气小,不代表没实力。
位于苏黎世的瑞交所,是欧洲第三大证券交易所。不仅“辈分”大,有150多年历史,含金量也不低,欧洲有三分之二的蓝筹公司在这里上市,市值在欧洲排名前五的企业有三所“驻扎”于此,分别为雀巢、罗氏和诺华。
瑞交所的开放程度和欧洲排名第一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相当,在其上市公司中,外国公司占比达25%。同时这里也是全球首个使用全自动的交易、结算、交收系统的证券市场,比美国纽约交易所早了十几年。
作为海外融资渠道,瑞交所的能力是过硬的。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但真正吸引中国企业过来的还不仅仅是“硬件”,更有“软件”。
众所周知,瑞士一直以来都以中立国著称。地处欧洲却不进欧盟,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
但看似谁都不挨着,跟谁又都有联系。
这次俄乌战争,随着局势不断升级,瑞士外交政策悄然生变。开始帮着欧美,冻结俄罗斯的资产。
但仅过了一个月后,眼看自己资产大量外流,瑞士又反悔了,表示不继续参与制裁俄罗斯,还大老远给中国打电话“表忠心”。 
这种左右横跳的传统由来已久。二战时期轴心国得势的时候,瑞典是中立偏右的,帮助德军运送物资,等到同盟国反攻的时候,它又变成了中立偏左的,给英国提供贷款。
在中世纪,瑞士也以盛产雇佣兵而著称,有些士兵前两年还在战场上和瑞士人称兄道弟,没过几年就被他们反手俘虏了。
而恰恰是这种“二五仔”的特性,让远在东方的咱们嗅到了价值。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过去几年,美国对中概股的封锁越来越严,不少公司的股价都大受影响,有些甚至被迫选择退市。
对于迫切需要在全球融资、缺乏造血能力的新兴公司来说,虽然香港提供了一定的融资渠道,但还是有容量和流动性的问题,接不住这些企业的市值。
而西方这些国家组成的联盟又是铁板一块,很难撬动。这时瑞士便成了突破口。
他们既有面向西方市场的融资渠道,又不对美国言听计从,千随百顺,遵循有奶便是娘的原则,是个再完美不过的“权宜之地”。
而且对于中国这单大客户,瑞士早就觊觎很久了。
早在2013年,瑞士便开始向我国“暗送秋波”,当时趁着年度国际金融圆桌会议,提出希望成为欧洲的一个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并签署了相关意向书。 
虽然最终没能如愿,但瑞士展示了很大的诚意,比如邀请中方在瑞士设立清算银行,以进行人民币支付和结算。人民币交易中心的设立将降低企业成本并简化交易手续,等等。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2014年7月,瑞士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为中瑞经贸往来及瑞士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提供流动性支持。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地区扩大到瑞士,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为海外投资者在瑞士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外资投资人民币的渠道。
同时,两国央行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针对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有关事宜达成一致,为未来中瑞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跨境交易提供支持,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造良好条件。
2022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向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申请银行业营业执照。 
有了金融和货币铺路,资本的到来水到渠成。
2022年2月,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范围拓展至瑞士、德国。
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提出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当天晚上,国轩高科和乐普医疗就相继发布公告,要在瑞交所上市。
中瑞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追逐,而是一次双向奔赴。
在恰好的时间,各取所需,你情我愿。
02
 
而且来到瑞士后我们发现,这里不仅能融钱,融钱的速度还贼快。
拿如今最火的新能源举例。
2022年7月,国轩高科、格林美、杉杉股份和科达制造4家上市公司登陆瑞士交易所,成为首批在瑞士上市的中国企业。
这四家均来自于新能源赛道,都获得了较高的估值,其中国轩高科更是以6.85亿美元的募资总额,成为去年瑞士资本市场最大一次IPO。
按理说国轩高科作为大洋彼岸的供应链企业,本不应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但多亏这些年中国车企在欧洲频繁“刷脸”,给他们暗中加了不少分。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据统计,目前已有近10家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0%。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全球出口量约55万辆,其中40%销往欧洲市场。
瑞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一瞥报》也曾在去年发刊表示,在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和长城两家中国公司的展台特别受欢迎,中国汽车制造商模仿西方流行车型、做工糟糕或应付碰撞测试成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来自中国的新品牌正快速进入欧洲,以至于欧洲品牌可能会感到”害怕”。
早年间马斯克曾被问到怎么看待比亚迪时,曾用“你见过他们(比亚迪)的车吗”来暗示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占率小,但这个论点放在如今的欧洲就立不住脚了——因为欧洲的中国车是真的多。
投资市场都讲究眼见为实,看得见的“财”靠谱,所以欧洲资本才如此敢于对中国新能源企业下重注,造就了如此高的估值。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另外,瑞士自身的产业优势,也能帮助中国企业提升海外形象。
谈起瑞士的产业,不少人联想到的大多是巧克力、手表和军刀,实际上,瑞士还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这些产业能够帮助中国企业。
就在国轩高科上市之后,又有2家中国企业在瑞交所挂牌上市——乐普医疗和健康元,他们都属于医疗健康领域。
选择瑞士,恰恰是看上来当地的医疗产业。
瑞士是全球医疗技术行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医药产品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全国出口总额的1/3以上来自制药业,瑞士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则相当于整个欧洲的40%。
假如说纳斯达克是互联网公司的试金石,那么瑞交所就是医疗的“鉴定书”。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高端精密制造业也是如此。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假如在瑞士完成“镀金”后,接下来的出海之路会顺利很多。
大不一定好,合适才是好。
瑞士虽小,但恰好合中国的胃口。
正如去年瑞士证交所首席执行官迪塞尔霍夫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
“瑞士不属于欧盟,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市场。瑞士也有很强大的优势产业,比如生命科学和金融服务。我们有很多的优势,可供投资者利用。毫无疑问,纽交所等的交易所体量更大。如果企业想要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而不是大池塘里的小鱼,那么瑞交所会更有吸引力。”
03
 
当然,在帮助我们的同时,瑞士自己也回报不菲。
随着更多中国企业来到瑞士融资,瑞士在中国开展招商引资的难度也大大减少。 
这点从去年的投资额就能看出来。
2022年中国企业在瑞士的投资和收购额一共是9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1亿元,其中三项集中在医疗保健领域,两项在消费品与服务领域。相比于2020年的700万美元,涨了13倍。
安永瑞士公司的中国部主管Hubert Stadler表示:“特别是在瑞士,医疗保健领域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研发层面。”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这种双赢的结局,也让过去站在美国那边的国家,开始蠢蠢欲动。
2022年年底,德国的德意志交易所就率先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在技术上做好了启动“中德通”的准备,期待迎来A股上市公司在德国发行GDR。 
与其他在德交所上市的证券一样,在“中德通”下发行GDR是基于交易所上市监管机制和稳健的市场基础设施。例如,招股说明书需要得到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的批准,发行人至少拥有三年的财务报表,市值至少为300万欧元,在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内的自由流通比例为25%。
很快,中德的合作也开始了。
2022年12月3日,中信证券宣布,旗下中信里昂证券(英国)已完成沪深交易所对德交所的跨境转换机构备案。至此,中信证券已获得英国、瑞士及德国三国证券交易所会员,并成功完成沪深交易所对上述三国交易所GDR跨境转换机构备案。
此前2022年11月17日,中金公司旗下的中金英国也通过了沪深交易所的德交所跨境转换机构备案。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券商获得中欧通业务的备案。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英国方面也亦步亦趋。目前,已经有中国太保、长江电力、华泰证券、明阳智能、国投电力等多家公司发行的GDR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明阳智能于2022年7月上市,中国太保、长江电力、国投电力3家公司于2020年上市,华泰证券于2019年上市。
正如瑞士SRF电视台网站所报道,全球大型证券交易所都在争夺中国公司,德交所和伦交所也在向中国公司发起“魅力攻势”。
中欧之间打得火热,美股顿时“不香”了。 
Dealogic的数据显示,欧洲去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最多的地区。具体而言,有5家中国公司在苏黎世和伦敦的证券交易所融资超过21亿美元。相比之下,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总融资额不足4亿美元。
美国,仅有8家企业上市,发行金额总计为2.3亿美元,较去年下降98.2%。增发新股数量跌至三年低点,募集金额达702亿美元,同比下降49.8%。
中国企业组团去瑞士上市了,让谁最下不来台?
一边是突然迸发的上市狂潮,一边是多年不遇的上市荒年,个中差距正是中概股的进出所带来的。
美国可能如今才意识到,原本制裁中概股是为了孤立我们,结果反而加速了中欧之间的合作,将自己隔离了出去。
流动的资本能自由聚集到可以创造财富的地方,就像劳动力、原料、机器设备一样,四处寻找机会,在合适的地方被重新组合,创造价值,带来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假如一个东西真的有价值,是不会被任何外在力量所阻拦的,哪怕你是美国 
以前我们还经常在国内看到一种说法,就是好的公司全赴美上市了,把盈利都分给西方投资者了,中国股民没法享受这些互联网公司高速成长的红利。
然而美国人可能并不会这么觉得,他们会认为,是美元资金孵化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等到这些企业长大之后,却不“知恩图报”,反而和美国企业展开竞争。
但真到等到失去中概股才发现,与其说中国企业需要美国资本,不如说是互相需要,互利互惠。除了中国以外,西方真没有什么好的题材,中国经济的基础在这、市场在这、人口在这、供应链在这,世界经济的未来也在这。
而本该是你的机会不抓住,如今机会落入了别人口袋。再想要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只有退潮了才知道,到底是谁在裸泳。只有看到瑞士的兴旺繁荣,才知道资本主义世界离开了谁都照样转。
真应了那句老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参考资料:

《证券时报评论:时至今日 中国企业能否放弃美股市场?》新浪财经 

《券商抢滩中欧通,中国企业赴德上市箭在弦上》36氪出海 

《借力GDR,上市公司深化国际布局》中国证券报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86199.html

(1)
上一篇 2023年2月1日 上午11:08
下一篇 2023年2月1日 上午11: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