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美国与印度1月31日正式启动“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倡议”,旨在通过联合投资和研制生产等方式,促进两国在军事装备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美方称,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是该倡议出台的背景之一。
该倡议也被视为美印两国之间的重大合作项目之一,被寄予提升双边关系的厚望。不过,考虑到监管、战略等方面的分歧,该倡议所能取得的实际成效仍然有待观察。
“前所未有”
当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白宫正式启动“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倡议”,被视为一项高水平的合作。
在军事装备方面,双方计划在火炮系统等军备生产和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合作。知情官员称,双方正在探索的项目还包括M777榴弹炮和“斯特赖克”装甲车。该领域合作目的之一是推动印度发展本土国防工业,用于本国防务和军备出口。
在高科技领域,双方合作涉及电信、半导体、量子计算、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尖端前沿技术,以及包括探月在内的商业航天领域。
路透社称,放眼中国华为公司,华盛顿希望在印度部署更多的西方移动通信网络。
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半导体,包括供应链多元化。沙利文说,美国计划推动印度发展芯片研制能力,同时继续让印度人才赴美交流学习。
沙利文透露,双方之间已有一项具体合作议程——通用电气公司已向美国政府提交一份提案,涉及其与印度方面合作生产喷气发动机,相关审查正在进行中。据悉,印军战斗机使用这种发动机,若能在国内生产,对印度来说颇具吸引力。
还有知情官员称,这项合作涉及阶段性技术转让,或给印度飞机生产和运营带来较大机遇。“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合作方式前所未有。”
倡议启动之际,两国政府官员和商界领袖还在华盛顿举行了高级别会议,讨论如何加强合作,系美国总统拜登和印度总理莫迪去年5月在日本东京就启动倡议达成一致以来首次。除沙利文和多瓦尔外,出席的还有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40多家企业高管和多所大学校长。其中包括来自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应用材料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来自印度信实工业公司、阿达尼防务与航空航天公司、安赛乐米塔尔公司的代表等。
各有考量
在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大国竞争的背景下,舆论认为该倡议出台是美国拉拢地区重要伙伴,在关键领域应对中国崛起的最新举措。同时,拜登政府看似还希望印度摆脱在军备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
沙利文公开表示:“十多年来,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一直是美印关系的一个特征,近年来更为凸出……中俄因素真实存在”。
他还表示,加强美国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伙伴关系是新倡议出台的动力,此外还有对高科技和产业创新政策的押注——拜登政府的核心策略。
而印度也有着自己的大国雄心。近年来,印度一直在努力提高本土技术能力,试图打造芯片产业,吸引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加大投资,并在电信及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追赶中国。
微妙的是,除了中国崛起的背景,美印合作也发生在近年来中印发生边境摩擦、乌克兰危机持续之际。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名美国官员的话说,新倡议加上其他行动,意味着2023年“可能是美印外交中最重要的一年”,印度是美国在该地区实现雄心的“关键”。
说易行难
该倡议被寄予提升双边关系的厚望。白宫称,两国通过“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倡议”提升战略伙伴关系。沙利文说,在美印关系中,希望该倡议成为继2016年核能合作协议之后的“下一个重大里程碑”。
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倡议的出台凸显出两国日益加强的战略调整。但舆论认为,该倡议在落实过程中面临重重阻力。据报道,就连沙利文也表示,合作存在障碍。
在技术层面,来自美国方面的阻力包括:美国对关键技术转让和移民工人签证的限制。在移民签证问题上,白宫还需与国会协调。
印度方面,若想吸引更多外资和合作,看似需对其繁琐的监管税收和海关政策做出优化调整,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纽约时报》指出,若将供应链移出中国,不少企业发现很难获得所需的大面积厂房以及技能熟练的工人。
美印之间的分歧还体现在战略层面,两国在不少问题上步调不一。例如,印度长期依赖俄罗斯军备。在美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而恶化之际,印军赴俄参加军演,并继续购买俄石油。据报道,沙利文承认,考虑到印俄之间的武器贸易,美印伙伴关系并非没有风险。
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印度也总是不那么热情。例如,去年在美国重要战略“印太经济框架”贸易分支的谈判中,不见印度的身影。
有评论称,在感到失望的同时,华盛顿并未将矛头直指印度,同时推动印度对中俄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不过,舆论注意到,印度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倡议”中,不少合作取决于两国商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而不仅取决于政府。还有官员表示,双方需要增进互信以及合作过程透明度。
美国媒体称,“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倡议”将成为拜登政府实现“友岸外包”计划的考验,该计划旨在将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转移至“友好国家”。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8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