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从大英到老美——全球帝国的软肋在哪里?

作者:云石

本文转载自:云石(ID:yunshi911)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可以称之为全球帝国的有两个——一个是百年前的大英帝国,再一个就是现在的美帝。大英自不用说,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巅峰期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世界陆地的四分之一,领土遍布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美帝虽然不搞直接的政治和军事殖民,但通过军事威慑、经济控制、金融垄断、意识形态渗透等更高级、更复杂、更隐蔽的柔性方式,使其实际影响力更甚大英,第一次真正将几乎整个地球都掌控其手。

云石:从大英到老美——全球帝国的软肋在哪里?

不过,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再强大的帝国,也是有软肋,有命门的。而与俄罗斯、中国这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传统政治型帝国不同,作为典型的现代资本型帝国,无论是大英还是美帝,其构建以及维持帝国的动力和驱使,说到底都是经济利益。而既然是经济利益为核心,那么帝国的软肋和命门也就很明显,简单的说就两个字——成本。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帝国的打造和维系才是划算的,是有利可图的。一旦成本的支付超过帝国从中获取的收益,对于资本而言这样的买卖明显就不划算,也很难长久——届时即便没有外力直接威胁,资本的逐利属性,也决定了内部会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逐步推动帝国的解体。
我们首先从大英帝国说起。
19世纪,通过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生产力爆发式增长,不仅确立了其他传统农耕文明的明显代差,在欧洲列强中也更是力拔头筹。在近代工业的加持下,英国以碾压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为英国工业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和倾销市场,最终使得英国完成了工业文明的原始积累,成为当时全球文明的高地和灯塔。
但大英帝国虽然威震四海,从长远看也有隐忧:
首先,殖民统治是有成本的。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与本土地缘距离遥远,且当地也有自己的文明体系,很多也有自己的族群——这些与英国并不相容,所以英国作为外来统治者,必然会遭致这些本土势力的反抗。何况,英国不断的从殖民地攫取资源,并大肆向殖民地倾向商品,这势必会加剧殖民地的贫困,并锁死其发展空间,这必然会遭致殖民地的不满乃至反抗——别说异族了,就是源自英国的昂撒同族,当他们在殖民地呆久了,自己利益与殖民地高度捆绑后,也会逐渐容忍不了英国没玩没了的掠夺和索取。美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独立战争,早在工业革命爆发早期就脱离了大英。
当然,这个在统治前期一般问题不大。因为前面我们说了,大英帝国通过工业革命,与传统农耕文明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代差,这种代差足够巨大,能够轻易的碾压因地缘距离以及文明、种族冲突所形成的反抗力——也就是能凭生产力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压制不服。所以帝国也就得以保持良性运转。
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会逐渐改变。毕竟技术是逐渐扩散的,大英帝国这个体系的构建,打破了殖民地原先封闭地缘格局。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获得的先机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被后来者掌握。同时,在统一市场体系下,资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天性,会推动部分工业逐渐离开英国本土,将其迁往殖民地,以接近原材料供应地和倾销市场,并获取更加廉价的劳动力。
这就会造成几方面的影响——首先,英国本土产业逐渐空心化。同时,殖民地逐渐开化——当眼界被打开,与外界沟通频繁,当地民众——尤其是中上层精英,将会逐渐了解这个世界的全貌,并发现自身与英国为代表的世界主流的巨大差距。而当它们想通过发展来弥补这种差距时,又因为殖民体制的桎梏,而获得不了公平竞争的空间。至于普通人,则因为英国的攫取和倾销,而生活日益更加贫困——这都会让殖民地民众积累出更大的不满,进而滋生更大的反抗。
当然,殖民地反抗力虽然增加,但还不足以直接推翻大英的统治。但它至少大大提高了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成本——其去除成本开销后,所能从殖民统治中攫取的利益大大缩减了。
而除了抬升殖民统治成本,技术扩散对大英帝国的更大威胁,是战略竞争者的崛起。近代全球争霸的并不只有大英一家,欧洲列强都有参与。英国一开始并不显山露水——在它之前,出风头的是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兰,跟它同时期的还有法国、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等强国。而在欧洲基督教文明之外,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伊朗,东亚的大清等传统农耕文明也仗着体量和底蕴优势,长期维持着自己的基本盘,让欧洲列强无法染指,只能去占领一些更混乱、更落后甚至未开化地区。
大英之所以能在列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长成为全球性帝国,除了地缘等因素外,最关键的还是率先引爆了工业革命,获得了技术的加持,拉开了与其他列强的差距。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革命的技术逐渐扩散,虽然欧系文明以外的奥斯曼、大清等旧式帝国被彻底甩开,但欧系文明体系下的国家也逐渐追赶上来。尤其是美国和德国,它们没有广袤殖民地,更无法通过先发优势打造的既有秩序轻松攫取利益,所以更加注重于工业技术等硬实力的发展,最终凭借着这种积累深耕,成为全球排名前二位的工业大国——尤其是美国,在它的引领下,第二次科技革命在十九世纪末爆发。而反观英法,因为他们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并在此过程中构建了有利于自己的世界秩序,他们反而沉迷于这种稳定且来钱容易的垄断式攫利方式,投入巨大、风险巨大且带有颠覆性、破坏性的研发创新,不再是大英攫取利益的首选方式,所以在引爆第二次科技革命方面,反而落在了后头。
但获得了生产力的优势,构建出强大的工业体系后,美德这两个后发国家,却不约而同的面临原材料和市场的桎梏——殖民地已被先发国家瓜分完毕,大英以及法国,通过殖民体系,构建了完整的经济闭环,其他人根本插不进手。
这方面美国还好些。毕竟美国本身领土广袤,可开发空间广阔;加上又孤悬东半球,凭着地缘优势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覆盖到美洲乃至太平洋这些英法殖民帝国影响力薄弱的地区。德国就不行了。它体量不如美国,又身处中欧,没有美国的地缘优势,更没法取得足够殖民地。而且德国的崛起,又直接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对传统欧洲列强的本土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引发的反弹比美国要强烈的多。
这就有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本质上都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的新兴势力,向传统秩序下的既得利益者的挑战,是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分配和划定。
对于大英帝国,以及法兰西帝国来说,虽然他们表面上打赢了两场世界大战,但实际上依然是失败了。因为这两场战争后,他们再也无法再支付自己不断抬升的殖民成本,只能在战后放手殖民地独立——实际上就是将全球影响力移交给美国。所以结果就是打赢了战争,但输掉了帝国。

云石:从大英到老美——全球帝国的软肋在哪里?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英法在战后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殖民成本?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战争重创了英法国力,导致它越来越无力支付殖民成本。
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举个例子:苏联——俄罗斯在两次大战中遭受的损失比英法更为惨重,但二战后它不仅没有因此衰落,反而趁势而起,将势力范围大幅拓展,建立起了东方阵营,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
这实际上还是内生帝国与全球帝国的利益攫取方式有关。苏联与德国一样,是典型的内生型帝国。其国力是建立在自己的生产力基础上的——苏联建立后,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在短短十多年间充分消化吸收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的成果,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内在生产力的飞跃。所以虽然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但由于生产力基础依然保存,生产关系也符合先进生产力需要,所以战后很快就走向了复苏。甚至德国,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败北,国家积累被打孔,甚至主权都被大幅剥夺。但由于其内生型基因,所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靠着美国的扶持迅速复苏,甚至国力超越英法。至于美国,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英法不同。英法,尤其是大英,之前我们已经说了,它虽然一开始也具有强大的内生属性——靠工业革命的生产力飞跃提升了自己的国力。但这毕竟是100多年前的旧事了。在后来的岁月中,大英通过吃工业革命的老本,占领了广袤殖民地,建立起了全球型帝国。
到这个阶段,英法的利益攫取模式就发生了改变。
作为资本主导的国家,资本攫利的模式,与国家攫取利益的模式是高度关联的。资本天然倾向于风险低、收益高的攫利模式。而通过生产,或者创新来攫利,这明显不是一个舒服的攫利模式——搞生产又苦又脏又累,还要面对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利润还会随着竞争的激烈不断摊薄;创新就更不用说了——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当然,对于没有捷径可走的后发国家来说,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但对于大英这种已经通过先发优势,获取了广袤殖民地,打造出有利于自己的世界秩序的全球性帝国来说,就没必要、也没可能干这种苦逼活儿了——资本逐利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将主要力量用于对殖民地的剥削以及世界秩序的维持,通过这种资源和渠道的垄断优势来躺着赚钱——也就是说,大英帝国的主要财富攫取路径,逐渐从内生、纵向的技术研发和工业生产,逐渐向外生、横向的资源掠夺转变。
这种模式很舒服。但问题是,生产创造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这活儿你不愿意做,那总得有别人做。当这些接棒的内生性生产型国家,通过工业生产和技术革命,获得了足够强大的生产力,那大英帝国通过体量和规模堆砌出来的优势,就再也无法有效压制这些对手。500万英国产业工人击败4亿大清帝国传统农民的故事,就再一次在欧洲内部上演——而这一次,赢的是靠工业产能和技术优势起家的美苏、以及虽然两次战败,却仍然靠强大工业经济翻身,重新成为欧盟核心的德国;输的,则是大幅去工业化,靠殖民地和旧世界秩序吸血的英法。
两次世界大战,英法消耗光了自己的百年积累,为了应付战争而对殖民地的过度剥削,又进一步加重了殖民地的反抗;而英法产业早已空心化,全球主要工业体系已经转移到了美苏手中,所以英法无法通过工业生产重新积累足够的财富和力量。这种情况下,二者在战后根本就无法支付越来越高的殖民成本;再加上美苏两个新贵继德国趁机拆台——虽然他们没有直接跟英法打仗,但哪怕只是战争中的趁火打劫,以及战后对英法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背后支持,英法都已经无力应对,最终只能放弃殖民帝国,将全球霸权拱手让出。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详细的说大英帝国的兴衰?这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映射当下——也就是映射美帝的前途和命运。从某种角度来说,今日的美帝,就是100年前大英帝国的翻版。跟大英一样,美国一开始也是靠强大的内生动能崛起的——强大的工业和科技,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根本依托。
但在接棒大英,成长为新一代全球性帝国后,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原始本能,也驱使美帝开始走大英的老路——也就是通过构建自己主导的全球秩序,来靠垄断优势躺着赚钱。
所以从冷战开始,美国的工业就开始逐渐向德日韩转移。
但在这个阶段,情况还没那么严重。一方面,德日韩体量上属于中小型国家,工业发展天花板有限,对美国不构成致命威胁;而且德日是二战战败国,主权被美国高度钳制;韩国在朝鲜战争后也被美国长期驻军并事实控制。另一方面,当时还有苏联这个敌人存在。苏联完全独立于美国主导的体系之外,与西方全面对抗,最关键的是在苏联的体制下,资本是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这决定了苏联与美国乃至美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必然是你死我活。为了对付这个共同敌人,大家也愿意跟美国保持高度配合,甚至相当程度上容忍它的收割。与此同时,为了打败苏联这个强大竞争对手,美国在科技创新这方面也必须不竭余力——这间接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以及成果在西方世界的转化。
但冷战结束后,情况就不同了。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也成为唯一的世界秩序——这意味着美国没有了敌人,可以肆无忌惮的对隐性殖民地——也就是纳入美系全球化的所有国家进行疯狂收割,也意味着美国通过血拼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能大不如前——毕竟科创哪有收割来钱快?反正苏联垮了,也没有谁能对自己的科技优势构成威胁,那又何必再去在这条苦逼赛道上蒙眼狂飙呢?

云石:从大英到老美——全球帝国的软肋在哪里?

所以,冷战后的美帝,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向金融帝国转型。凭借美军和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大玩金融收割,向全世界反复收铸币税——这比当年大英和法兰西苦逼呵呵去占领殖民地,然后花费成本搞治理要爽多了。
而金融化,对全球隐性殖民的另一面,则是美国产业外流和科技停滞。
产业外流大家都知道,但科技停滞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感知并不深。这个在冷战刚结束那些年并不明显,光互联网和移动互利网的蓬勃发展,就让美国科技再维持了几十年高光。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余荫,这些上一代科技革命成果的拓展延伸和转化落地,再新一代科技革命——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等方面,美国这些年也并没有太多真正拿得出手的突破。这里面固然有科技瓶颈本身的因素,但同时也跟美帝高度金融化有巨大关联——当大家都可以通过金融去赚快钱、舒服钱,又何必去搞这些高风险买卖?
这一点在最近十年表现的非常明显。代表人类科技高地的硅谷科技公司,这十多年最热衷的不是重金投入研发创新,而是大肆炒作概念回购股票炒高公司市值,整的现在纳斯达克泡沫惊天,但真正拿的出手的科技创新突破,除了马斯克的特斯拉,其他的干货寥寥无几。至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美帝现在连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干成的登月都已经无法再做到,你还指望他们引领科技革命?
这就是美帝的现状,通过主导全球化秩序,利用金融手段对全世界进行隐性殖民,这种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掠夺,比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不要舒服太多——这种情况下,美帝迅速的大英帝国化,更倾向于通过控制秩序下的对外殖民掠夺(金融收割),而非内生性的生产力提升来攫取利益。
但正如美帝当年取代大英一样,你不想生产,总有人来做生产;你不想真高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生性国家自然会去研发创新。如果只是些小国这么玩倒无所谓—— 毕竟体量决定了,其天花板有限,不可能对美国霸权构成威胁,美国也有能力随时压制。但如果这么玩的是一个大国,这就比较棘手了——这种既能够威胁到美国霸权,美国也无法轻易压制。
这就是中国崛起后,美国所面临的尴尬。在抛弃了内生性生产,转而靠全球殖民掠夺(金融收割)作为财富主要来源后,美帝也就不可避免的就走上了100年前大英帝国的老路。一个强大的内生性大国崛起,就如当年的美国和德国一样,直接对美国霸权的维系构成威胁。
美国不能放弃霸权——没有霸权就无法全球吸血,美国的国力全靠全球吸血维持,不能全球吸血,以现在美国的状况,连基本的国家维持恐怕都搞不下去。但中国的体量,决定了美国打压它必然要消耗巨大的资源。
当然,如果压垮中国就能继续维系霸权,那耗费再大,那也是值得的——毕竟霸权就是美国的命根子。但且不说以中国现在的实力,美国未必能压的垮。就算美国竭尽全力后可以做到,但由于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实在太大,这势必会导致对其他国家统摄力的大幅下降。而这种下降,又势必会导致其针对它们的吸血能力下降——这对靠全球嗜血来维生的美国来说,意味着国力双杀!再强大的帝国,也承受不了这种内外双重失血的打击。正是这种状况,导致美国现在面对中国时明显有些进退维谷——打也不是,放也不是,怎么做都不对!
这就是全球性帝国的软肋。还是那句话,全球吸血这种坐地收钱虽然很爽,但这种秩序的维持,也是需要成本的。只有收益大于成本,这种秩序才能维持。一旦入不敷出,这种秩序就再也维持不下去。美利坚帝国的强大,并不是靠自己三亿国民的生产,而是靠全球70亿人民的集体供养维持。一旦这70亿创造财富供养霸主的奴口中,涌现出一个超级巨人,强到美利坚无法压制,甚至具备了自立门户分庭抗礼的能力,美利坚帝国不仅将丧失最大的供养者,甚至其他供养者,也会因为形势的变化,而不愿意再忍受美利坚帝国的掠夺,进而改换门庭——至少是首鼠两端。而失去足够的供养者,随着利益的稀薄,美利坚帝国不仅不再具备足够的实力来维持自己的霸权,甚至连维持帝国运转的成本都无法支付,自然也就会逐渐解体——当年的大英帝国就是这么走向瓦解的,而美利坚帝国,也正在这条路上蒙眼狂奔。
当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自立门户的能力,也依然在勤勤恳恳的供养美利坚帝国。但中国的潜力,让美帝感受到了末日的威胁——并且这种威胁越来越近。
所以美国必然要有所动作,必然要想办法遏杀中国。但中美现阶段的实力对比,已经到了美国无法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将中国搞定的程度。这就让美国焦急又绝望——这种局面,就跟当年英法面对美德这帮后起之秀时如出一辙。
说到底,这就是资本帝国的宿命。资本的贪婪本性,决定了它必然要不断追逐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到极致,就是垄断掠夺全球吸血——完全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大英和美帝都是资本型帝国。既然是资本主导,那不管起步阶段多么稳扎稳打,最终都将走上靠掠夺吸血的不归路——无论是大英的占领土地直接殖民,还是美帝的石油美元、全球金融收割,都是这种资本利益最大化的现实表现。而一旦这种脱实向虚玩到极致,生产关系被极度扭曲,那它们所抛弃的实物生产和科技创新,就会被别人捡起,成为纠正这种极端不合理的利刃!
100年前,美国用这柄大英帝国抛弃的利刃,将其霸权肢解;现在,美帝也走到了大英帝国当年的位置,而它丢掉的利刃,正逐渐被中国捡起。美利坚帝国的命运,也就可以预见了!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87448.html

(4)
上一篇 2023年2月4日 下午1:52
下一篇 2023年2月4日 下午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