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美国一家枪店,玻璃窗上还有汉字。来源/《时代》杂志 其实,如果我们鼓起勇气、步入店内,会发现枪店与其它店面别无二致。枪支、配件、弹药、防弹背心等商品有序摆放在货架或柜台上,除个别情况外,店员并没有身着防弹背心,也不是全部随身带枪。因此,倘若把陈列的商品换成电子产品,顾客无疑会认定自己置身于一家数码商店中。 一家枪店内景,可见店员穿着如常。来源/《时代》杂志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专业枪店在美国大量出现?在枪店购枪又要经历怎样的程序?这还得从美国的枪支文化说起。 枪支文化的出现 倘若没有枪支文化的土壤,美国枪店不会变得如此“根深叶茂”。殖民地时代,面对着陌生的大陆、态度不明的印第安人、不定的收成,殖民者选择用手中的枪支自保,还能通过捕猎补充食物来源。此外,西班牙、法国与英国对北美大陆的竞逐意味着殖民者不时被卷入大国间的争霸战争中,因此需熟识枪支的使用,以便入伍作战。 在美国革命风暴中,枪支成为十三殖民地人民与英殖民政府间争论的焦点,以及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不公统治的象征。1773年12月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强制法令,对马萨诸塞殖民地进行惩戒。次年9月,新上任的马萨诸塞总督托马斯·盖奇决定将分散在波士顿周边的火药收缴起来集中保管,以打消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念头。未曾想,行动的消息传开后,数千名殖民者集结起来,持枪抗议,并对与英军亲近的效忠派构成生命威胁。 不死心的盖奇于当年12月再次行动,却被提前知晓消息的殖民地人民先行将火药转移。事件发生地——新罕布什尔的一份报纸盛赞爱国者的智慧,并以历史经验为例,强调拥枪自卫的重要性:迦太基人曾同意交出武器,结果被罗马人屠杀殆尽。 1775年4月,前往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收缴武器的英军与民兵狭路相逢,身经百战的英国正规军要求民兵散去,让开道路,手持枪支的民兵则寸步不让,列克星敦的枪声成为美国次年宣告独立的催化剂。 列克星敦的枪声。来源/American Battlefield Trust 获得独立后的美国加紧了向西扩张的步伐,枪支再次成为移民行囊中的必需品。在阿巴拉契亚山小道中,在大平原上,到处都可能潜伏着敌对的印第安部落,以及凶猛的野兽,唯有枪支方能提供安全感。描绘移民穿越坎伯兰山口的著名油画中,边疆拓荒者丹尼尔·布恩便手握钢枪,护送妇孺移民前行。移民定居下来后,由于他们住得很分散,往往相隔数里,因此只能依赖枪支自卫。一名印第安人在射杀了林肯的祖父后,试图掳走祖父的幼子。就在这时,祖父的长子从木屋中取出枪支,打死了印第安人。此外,对于蓄奴的南方各州而言,日常训练民兵、组织巡防队,是防范奴隶逃亡和起义的重要元素。早在殖民地时期,南方有2/3的人使用枪支。相比较而言,这一数字在北方殖民地仅为1/3。 鉴于这一时期的枪支在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普及程度,它们往往出现在同时售卖其它工具的商店中。只有在极少情况下,时人可以到提供销售、改造、维修、交换一条龙服务的枪匠处购买。可鉴于该行业生意较少,枪匠往往也兼做铁匠、锡铁匠或家庭手工业活计。但随着美国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情况很快发生变化。 现代还原重现的殖民地时期枪匠铺。来源/来自Colonial Williamsburg 枪支公司的助推 1861年,美国南北方因奴隶制问题爆发内战。在战前7年成立的许尔勒、哈雷&格拉汉姆军火零售公司原本专注于西部市场,在战事展开后嗅到商机,为联邦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大发横财。战后,该公司又回归老市场,开发出了邮购枪支业务,使其产品得以抵达偏远的西部地区。该商业模式很快为其它后起的枪支零售公司效仿,并且增加了售后服务内容。 类似许尔勒、哈雷&格拉汉姆这样的公司,扮演的是生产枪支的柯尔特与温彻斯特等公司的经销商角色。塞缪尔·柯尔特在父亲的纺织厂长大,熟识机械的运作。无独有偶,奥利弗·温彻斯特从制衣行业起家。他们随后都把对机械的运用带入枪支生产中。随着标准化零件的推广,枪支公司产量增加并努力扩大销售。经销商的销售量越大,便能从公司处享受越高折扣的进货价。假如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好广告,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购买柯尔特和温彻斯特枪支,还可以在自己的地盘拥有专属销售权。 寻找经销商的努力在内战时期充满内部矛盾与斗争的肯塔基等边界州最为成功,那里的游击战亟需合适的武器。在美国南方,内战结束后,前奴隶获得诸多权利和自由,这引来白人的不满。黑人持枪自卫,而以三K党为代表的白人武装团伙则用枪恐吓甚至杀害黑人。到1880年,温彻斯特公司已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150家经销商。在这些经销商的劝说下,连杂货铺都摆上了枪支进行售卖,这极大扩展了枪支的销售渠道。 19世纪的枪支广告。来源/ResearchGate 此外,能说会道的销售代表在热闹的公众集会场合,运用精彩的演说介绍枪支特点,鼓动潜在消费者,甚至现场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的枪支技巧,吸引观众。类似场景在2003年电影《最后的武士》开头得到重现。汤姆·克鲁斯扮演了一位久经战阵的老兵,在震耳欲聋的掌声与欢呼声中登上舞台,手执温彻斯特步枪,通过故事讲述和背后的模型移动,带着观众们回到当初他力战印第安人的场景中去:要不是有温彻斯特步枪,我的头皮早就被印第安人割下来了,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将是一个秃子,正如那些在小巨角战役中的可怜人们那样。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抄起步枪,对着观众头顶,连射七枪,向听众展示了该款步枪的巨大威力。观众在惊吓之余,也不禁为他的表演所折服。枪支销售不再仅仅涉及它们的实用性,还带有某种气氛的烘托与演示,调动人们的心理。 枪支生产者和经销商还通过广告宣传,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应该拥有枪支的氛围。原先枪支仅被视为和农具一样的工具,现在却有了更多含义。它意味着保卫自己和家人的能力,象征着一种男性气概,代表着西部扩张的坚韧岁月。随着美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且边疆拓荒已成为过去,对枪支的实际需求量理应下降。然而,枪支生产者和经销商却借助这些心理因素,成功维持了枪支的销量。一则20世纪初的柯尔特枪支广告提醒人们“应对乡村路上的拦路打劫者有所防备”。温彻斯特公司的广告则建议家长把枪作为12岁男孩的成人礼物。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存在男子汉气概方面的焦虑,人们普遍担心,千篇一律、远离自然的城市工作与生活,将使人变得软弱。狩猎运动随之勃兴,老罗斯福便是其中代表,他热衷于到美国西部乃至非洲狩猎,证明自己的男子汉气概。 温彻斯特公司推出的销售日历,着重描绘了西部生活与枪支间的关系。来源/fine art america 政府监管的尝试 在枪支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尝试制订法律,限制枪支的持有与使用。与后世在影片中看到的枪战频发的西部小镇形象不同,事实上,许多西部地区有着严格的枪支管制规定。当年,在美国西部的代表性城镇、堪萨斯州的道奇城外,一块大牌子醒目地写道:“严禁携带枪支。”西部的堪萨斯州和德克萨斯州禁止枪支的销售和交易,同属西部的怀俄明州干脆禁止一切枪支的存在。20世纪初,有43个州限制甚至禁止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 随着枪支暴力犯罪在全美范围内抬头,美国联邦政府介入枪支管制势在必行。1920年,禁酒令正式在美国生效。意想不到的是,靠着走私酒类牟利的黑帮开始崛起,并因争夺地盘或个人恩怨大打出手。1929年2月14日,七名芝加哥的帮派份子被伪装成警察的对头下令站成一排,集体枪杀,史称“情人节大屠杀”。数年后,邦妮和克莱这对“雌雄大盗”又在德州等美国西南部地区四处持枪抢劫,犯下多条命案,直至1934年被警方伏击身亡。作为回应,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联邦层面的控枪法案,涵盖机枪、短管步枪、短管猎枪,就这些枪支的制造与销售征收高达200美元的消费税(相当于现在的4千多美元)。更重要的是,公民间的此类枪支交易,以及枪支的跨州运输均需向政府申报,登记在册。4年后,国会又通过另一部控枪法案,要求枪支的制造者、进口商和销售者均需获得政府颁发的执照。此外,这三者都必须保留顾客记录,并且不得向罪犯等出售枪支。 汤普森冲锋枪经常被用于帮派间仇杀,获得了“芝加哥打字机”的诨名。来源/维基 时间快进到20世纪60年代,约翰·肯尼迪总统、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艾克斯等人先后死于枪杀。其中,李·奥斯瓦尔德在行刺总统前八个月,用假名邮购了一支后来用于行凶的旧枪,而刺杀马丁·路德·金的凶手曾犯下持枪抢劫、盗窃等罪行,蹲过大牢,却仍能购买到枪支,这些显示出美国枪支销售仍存在诸多漏洞。此外,美国社会又处于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漩涡中,枪支暴力活动再度抬头。因此,国会于1968年通过了新的控枪法案,对先前法案进行修订,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如禁止邮购枪支,将合法购买手枪的年龄提高至21岁。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随行的新闻发言人詹姆斯·布雷迪头部中弹,严重受伤。接下来的12年中,国会经过反复拉锯与磋商,最终通过了以布雷迪命名的《预防手枪暴力法》,规定联邦调查局需通过掌管的犯罪记录档案,对所有购枪者进行资格审查。 以上法案奠定了目前美国枪店运营的基本程序。19世纪时,枪支交易混乱无序。温彻斯特公司的账簿上常常出现“出售给一名陌生人”这样的字眼,柯尔特公司也曾收到买家来信,内容寥寥数语:“请务必于明日寄来一把手枪,附盒子、配件,加紧用。”这些场景在现在的枪店中是不可想象的。要想开一家枪店,需向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申请执照,其流程包括填写相关表格、到警察局按指纹、提交照片、缴纳费用(快一个世纪过去了,还是两百美金)、与管理局工作人员面谈。此外,有些州还规定枪店运营者需同时申请州执照,抑或接受枪支安全方面的培训。再者,有些枪支公司还会为经销商制订额外的规程。史密斯&威森于2000年和克林顿政府达成协议,禁止不满18岁者进入枪店,禁止向没有接受过安全训练的客户出售枪支,以换取政府采购时的优先考虑。 购枪者步入枪店后,需提交有效证件,填写4473号表格,以登记身份信息和持枪资格。在如华盛顿州等枪支管理较为严格的州,购枪者还需填写额外的州表格。之后枪店会将信息输入系统,对购枪者进行资格审查。在控枪法案较为严格的州,手枪和半自动步枪的资格审查需花上数天甚至数十天。但在其它州,审查当天便能出结果,通过的顾客就能付款,带着枪回家了。 由此看来,枪店的开办与交易还是遵循了一定流程,接受联邦政府监管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顾客固然能够在网上买枪,但所购枪支绝不许被直接送到顾客家中,而是运往拥有执照的枪店,待顾客上门,走完上述流程后,方能抱得枪支归。 因此,现行法律体系下,美国枪支管理的重要漏洞并非出在枪店上,而是所谓的“枪展漏洞”。在美国的28个州,个人间的枪支交易不必经过资格审查与登记流程,其中便包括枪展上的销售。据美国司法部估计,每年有超过5千场枪展在全国各地举办,每场都能吸引到上千甚至上万人到场,而枪展上的卖家最多只有75%拥有售枪执照。 比起枪店,枪展才真的是“买枪如逛菜店”。来源/来自NBC新闻网 “枪展漏洞”只是诸多美国枪支销售漏洞的冰山一角,各州间文化差异、全国性政治极化、枪支销售商的阻挠,都导致美国无法在全国层面收紧枪支管理。文化差异、全国性政治极化、枪支销售商的阻挠,都导致美国无法在全国层面收紧枪支管理。总体而言,共和党坚决反对任何改进现有法律、收紧枪支管理的努力,而民主党则要求增强现有控枪法律,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以AR-15为代表的军用突击步枪的销售。导致的情况就是,在共和党占优势的“红州”,枪支管制松弛,而在民主党占优势的“蓝州”,购枪程序复杂。2021年致8人死亡的亚特兰大按摩院枪击案中,枪手在行凶前数小时方才购枪。倘若佐治亚州有像华盛顿州那样的购枪等待期,这起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2022年5月发生的致21人死亡的尤瓦尔迪小学惨案,终于敦促共和党参议员们坐到谈判桌前,与民主党携手通过了一部控枪法案,增强对21岁以下购枪者的背景资格审查,向各州拨款,促使州法院能够更有效地从可能构成威胁的个人手中暂时收缴枪支,同时加大对冒名顶替代购枪支者的打击力度,但反对者认为,该法案离理想的控枪措施还相距甚远。 可即便是在实施严格控枪措施的纽约和加州,枪击惨案仍层出不穷。2022年纽约布法罗大型超市枪击案凶手曾在高中时接受过精神状态评估,却依然能合法购枪,致10人死亡,且死者均为黑人。不久前发生的致11人死亡的蒙特雷帕克枪击案中,枪手所使用的是加州法律所明文禁止的大容弹量自动武器(在加州,任何携带10发以上子弹的枪支均为非法),此枪要么来自法律通过前的销售,要么来自其它州。而两天后发生的致8人死亡的半月湾枪击案,凶手所使用的枪支更系合法购得。 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诉诸枪支来保卫自身。拥枪派最热衷的一句话就是“阻止一个持枪坏蛋的最好方式是一位持枪好人”。此外,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引发的社会抗议运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不安全感,连先前对枪支敬而远之的华裔都纷纷到枪店排队买枪。美国的枪支文化根源于其独特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又与利益集团深度绑定,因此,只要这种土壤难以深挖,相关法律漏洞仍在,人们的不安全感就将长期存在,美国枪店则会一直生意兴隆。 参考资料 Cathy Shufro,“A Brief History of Guns in the U.S.”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livia B. Waxman, “The Inside History of How Guns are Marketed and Sold in America,”Time Magazine. 帕梅拉·哈格 著,李小龙 译:《枪的合众国:美国枪文化的形成》,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美狄亚:《撕裂的枪声:枪口下的美国》,台海出版社,2018年。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9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