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作者:有里儿有面

本文转载自:有理儿有面(ID:youli-youmian)

今天,距离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露事件,已经过去两周,距离事件被全球广泛关注报道,也有约一周时间。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这期间,经历了沉默,经历了恐慌,经历了愤怒,也经历了清醒。

沉默,是美国控制舆论下被迫的沉默。
恐慌,是对氯乙烯危害的恐慌。
愤怒,是对美国政府处置方式的愤怒。
清醒,是对美式“民主自由人权”幻景的清醒。
如今,当真相大白、尘埃落定之时,有理哥全面复盘一下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看看这其中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人祸非天灾,政府处理不力终酿人间惨剧
事件发生经过,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
但是,回顾散见于美国个别媒体的报道细节,以下几个关键点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出事的货运列车有100节车厢,其中有50节脱轨。在这些脱轨的车厢中,有10节装有危险化学品,而装有氯乙烯的车厢有5节。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其次,剧毒的氯乙烯并没有在脱轨事故中被引燃,相反,当地的救援人员很快就扑灭了大火。出事当天,这5节车厢出现的问题是压缩装置停止了工作,其中一节的温度出现了变化,有爆炸的可能。也就是说,当天的起火没有烧到剧毒物质,疏散周围民众是因为存在潜在的危险。
最后,在事故发生3天以后,整整5节车厢、10万加仑的氯乙烯,是美国当地政府以“受控释放”为由下令,由诺福克南方公司负责执行了人工引爆,有毒物质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点燃,最终酿成灾难。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从中可以看到,在处置剧毒物质过程中,美国政府完全缺少事前的风险评估,缺乏基本的经验常识,也缺失科学的手段措施。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常以一流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手段示人,动辄充当他国的教师爷,然而在此次事件,美国光环被彻底打掉,应急处置能力短板暴露无遗,令人惊愕。
缺位的政府,失败的处置,才是这场生态环境灾难的直接原因。
唯利是图,安全隐患早已埋下
除了美政府应对不力,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贪婪的资本家也对事件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此次事件的起因是一场铁路运输事故。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美国政府会允许化学品以普通货运方式大规模运输?难道在危险品运输这个环节,美国连最起码的风险评估和分级制度都没有吗?
答案是真的没有。那么为什么没有呢?原因还在于钱。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于潜在的风险都是一清二楚的。早在2014年,美国北达科他州就发生过原油泄漏的重大铁路运输事故。美国当局也意识到了普通铁路运输化学品潜在危害,因此于2015年,由有关机构制定了严格的铁路运输的安全新规。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可是,该新规却因为触犯了国运公司的利益,而遭到了行业游说人士的极力反对,没有完全施行。从那以后,载着危险品的列车就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跑遍美国全国。
到了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成本为由,彻底废纸了安全新规。而此时的美国,基建老化日益严重,铁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以肇事方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为例。该公司2020年就有117起类似事故,而2021年则有85起。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看到这里,大家也就会明白,其实在美国,这种事故的发生只是早晚的事。根本原就是贪婪的资本家和唯利是图的政客,根本不把别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心上。
欲盖弥彰,美国民众遭噤声
真正引起公愤的,不是错误如何产生,而是错误为何被掩盖。
事件发生后,美政府紧紧抓住舆论这块遮羞布。
面对严重的生态灾难和鼎沸的民意,美国的主流媒体出奇地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呈现出集体失音的状态。
2月6日氯化烯被引爆,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直上升到平流层,美国媒体选择性忽略,视而不见。
2月8日,俄亥俄州州长迈克·德瓦恩8日在东巴勒斯坦城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国家”(NewsNation)非洲裔记者埃文·兰伯特 (Evan Lambert)在现场进行直播报道时被强行带走、逮捕,原因是其“非法入侵”。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不仅如此,经常跳出来对他国新闻自由和人权指手划脚的“人权观察”“无国界记者”等世界人权组织,也集体“失声”了,完美证明了他们的“政治正确”,向美政府表露了忠心。
美国的新闻篱笆扎得真牢!
除了堵住信息源,美国还玩了一招乾坤大挪移,令人拍手叫绝。
白宫不断将本国民众和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流浪气球上,并上升到中美关系,甚至借此制裁了6家中国气球制造相关企业。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西方主流媒体则默契地配合,长篇大论、不厌其烦的报道炒作中国气球,吸引世界的目光,掩盖几乎同一时间发生的氯乙烯泄露的真相。
而在社交网络上,油管等平台上有上百条气球相关的视频,短时间内点击量高达80万次,而氯乙烯的点击量才20万次。
真是好一招障眼法,学到了。
不得不说,这也充分体现了美国对媒体和舆论的强大控制力,值得我们深思。
精英政治,除了冷漠还是冷漠
发生了这样的灾难,有的网友会问了,美国政客们有没有后悔?其实,能提出这样的疑问,说明我们的人民还是不了解美国
美国社会并不具备我国这样广泛的人道主义关怀,美国民众也没有我们的家国情怀。
打个比方,国内不管哪里受了灾,全国人民都会本能地去关心灾区,捐款捐物,参与救灾,但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和资本国家,却不存在这样的民意基础。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美国,任何地方发生灾害,除了灾区的百姓和政府以外,就只有慈善机构和各类非政府组织参与其中。美国的精英阶层,也对自己利益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
恰巧,此次受灾的东巴勒斯坦镇是美国的农业区。这里即没有大公司,也不度假胜地。因此,在华尔街资本和华盛顿的政客们眼中,这里和遥远的非洲没什么本质区别。
至于关心受灾情况,他们确实不具备这样的道德本能。
美国环境保护署13日表示,自受控燃烧完成以来,尚未检测到空气质量中可归因于坠机的任何有关毒素水平。福克斯新闻13日报道,拜登政府和州官员正在向俄亥俄州东部的居民保证,在进行有毒化学物质的受控释放后,空气可以安全呼吸。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所以,如果我们足够了解美国,就能明白为什么主流媒体对此次灾难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也能理解为什么拜登政府对此次事件的回应如此敷衍,态度如此冷漠的原因。
“白噪音”现实版上映,民众何去何从
电影《白噪音》,是2022 年在俄亥俄州拍摄的一部灾难电影,改编自美国当代小说家唐·德利洛出版于 1985 年的小说《白色噪声》。
这部电影讲述了印度发生的一场导致近 4,000 人丧生的化学灾难,主角格拉德尼一家逃离“空气传播的有毒事件”,然后返回家园并试图恢复正常生活的故事。
无巧不成书,充当这部电影的临时演员本·拉特纳 和他的家人,就生活在发生氯乙烯泄露的东巴勒斯坦城,事故发生后他们全家就撤离了。而8日他们接到通知可以重返家园,政府告诉他们空气中有害成分减少,可以返回家园正常生活了。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完全就是这里发生的一切,”拉特纳说。CNN报道也说,这部电影为东巴勒斯坦居民提供了一个“冷幽默”,仅管谁都不愿开这个玩笑。
由于灾难造成的污染,现在俄亥俄河沿岸的威尔顿镇不得不改变供水。而俄亥俄河也正在经历事件造成的鱼类死亡。

美氯乙烯泄露事件,让我们认清现实

现在,一边是美政府宣布空气无污染,一边是事发地周边环境恶化。
包括拉特纳一家在内的俄亥俄人,真的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吗?
美国编织的“民主自由人权”梦,还要演多久?
图片源自网络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93242.html

(2)
上一篇 2023年2月17日 下午2:39
下一篇 2023年2月17日 下午2: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